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用电子显微技术 绪 论 电镜室 陈明霞 Tel: 82655158 E-mail: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以电磁透镜(电子透镜)代替玻璃透镜而使物体成像的。 (electron microscope, EM, 电镜) 分辨率能够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人眼的分辨率:0.10.2mm 人眼的分辨率:0.10.2mm宏观水平 1665年人类发明了光学显微镜,其分辨率:0.2m微观/细胞水平 1931年德国科学家Knoll和Ruska发明了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0.1-0.2nm (晶格)分子细胞水平/ 超微结构 1935年Knoll,1942年M.Mullan(英国剑桥大学) 发明了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3-6n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透射电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扫描电镜 电镜的应用1、细胞生物学EM证实并丰富了细胞的微细结构 LM: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EM:核糖体、微丝、微管等细胞化学决定酶蛋白的特定部位,证实结构的机能状态 冰冻蚀刻生物膜结构真相单位膜液态相嵌学说2、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借助EM观察细胞器的生物功能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全过程 ATP能源的产生基粒内进行 核蛋白体/核糖体(核酸+蛋白质): 核蛋白体/核糖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 多聚核蛋白体/多聚核糖体电镜可见 (D=1-1.5nm)遗传基因:DNA分子链中某一区段可用特殊方法展开成一单链电镜可见3、微生物学1、进一步了解了细菌、真菌等形态结构 2、确定了病毒的形态 结构3、发现了病毒复制合成及制病机理4、临床快速诊断病毒性疾病4、免疫学 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上观察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部位,可解决LM难以定位的问题。如: 不孕症、白血病的诊断:单抗 胶体金5、病理学/病理诊断学(1)病毒性疾病的诊断(2)肿瘤的诊断(3)肾脏疾病的诊断(4)肝脏疾病的诊断(5)骨骼肌疾病的诊断(6)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1)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电镜是确定病毒形态结构最有效用的工具 超薄切片-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大小、形态、排列及其复制组装、成熟的过程,有包膜病毒的芽生成熟的部位、病毒包含体的形态特征、致病病毒的鉴定和分类 负染色快速、简单、诊断(2) 肿瘤的诊断病理诊断:光镜+免疫组化大部分肿瘤可以明确诊断病理诊断的局限性:肿瘤的多项分化+免疫组化试剂的交叉反应 电镜诊断:利用电镜技术进行超微结构诊断新途径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颗粒 (原发/转移) 电镜识别(3) 肾脏疾病的诊断诊断:光镜+免疫荧光+电镜,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电镜起着决定性作用。 遗传性肾炎基底膜分裂、板层 肾小球薄基底膜病基底膜变薄 Farbry氏病足细胞中大量的髓鞘样小体 肾淀粉样变类淀粉样纤维 纤维性肾小球病微管样纤维(4) 肝脏疾病的诊断代谢性疾病的诊断(肝穿刺) Wilson病 病变早期线粒体大小、 形态不一;基质电子密度增高;内外膜分离等(5) 骨骼肌疾病的诊断代谢性肌病: 线粒体肌病骨骼肌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 糖原储积病骨骼肌纤维间含有大量糖原 (6) 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 利用多种电镜技术 对临床(LM)难以确诊的病例进行诊断急性白血病:细胞具有高异质性+形态学特征诊断60%-70%(LM)WBC分化成熟过程中相应的细胞表面抗原免疫电镜技术+EM酶细胞化学+形态特征诊断(EM)贫血:RBC的形态学改变(SEM6、 其它理工科:各种材料的微细结构植物类:花草、树叶等电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作用是效的,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1、 传统习惯问题2、 免疫组化技术及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辅助诊断3、 EM技术的复杂性,样品制作的高难度,仪器设备昂贵4、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指标尚未完全确立EM下进行观察时应具有以下观点:1、 形态与功能2、 全局与发展3、 比较和对照4、 三维立体5、 LM和EM 电镜图象的描述 形态,大小,数量,电子密度 “大部分线粒体的基质内近嵴旁可见少数150-300nm大小,无定形,絮状,中等电子密度的物质沉积”可以说明该线粒体以至于该细胞已处于不可逆的严重退变状态。如何获得理想的电镜照片1、 首先要排除各种人工假象(取材、固切片、染色)2、 EM操作正确,排除漂移、像散等因素。3、 观察中拍照注意定位准确,调整好反差及焦距。4、 暗室制作、照片洗印。细胞及细胞器大小的计算方法 图象的大小(mm)1000()1000 (n) 该图片的放大倍数= 某细胞/细胞器的实际大小(nm)照片的标识方法标尺大小(mm)1000()1000(n) 该图片的放大倍数= 标尺代表的实际大小(nm)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分辨率能够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透射电镜(内部结构)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扫描电镜(表面结构)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1、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基本原理分辨本领/分辨率: 能够区别物体细节的能力/放大倍率: 物体经放大后的大小与原物大小之比影响人眼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照明、距离、反差 (人眼的分辨率=0.1-0.2mm)影响光镜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色差、球差、干涉、衍射 ( LM的分辨率=0.2m) 阿贝公式 0.61 = nsin =分辨率 =光线的波长(390-750nm) n =物体所在介质的折射率 =物与物镜所成夹角一半 目前技术上 nsin最大可达1.2,则LM的分辨本领:0.5电子显微镜光源电子波 A.具有光线的粒子性质和波动性质,波长极短 B.波长与其速度成反比 ,加速电压增加波长变短 加速电压 电子波长 100V 1.23 50KV 0.053 100KV 0.037 1mm10 7放大倍数与分辨率的关系 M=眼/ 镜M放大倍数 眼人眼的分辨率 镜电镜(LM)的分辨率有效放大: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放大到人眼的分辨本领所需要的最小放大倍数 (LM=500-1000,EM=1000,000) 无效放大/空放大:超过有效放大值的放大0.2mm(人眼) 0.2m (LM) 0.2nm(EM)2、TEM的结构 光源电子枪电子透镜静电透镜(电场)电磁透镜(磁场)样品室萤光屏和照相机真空泵( 旋转泵/机械泵和扩散泵联合抽气) 其它部件:阀门,真空管道,各种密封圈垫真空不好:灯丝氧化、高压放电、电子散射、样品污染镜体系统稳定的电压、电流,电子枪用的高压电源: 3万伏;10万伏;20万伏;50万伏;100万伏;300万伏。3、TEM的成像机制光学显微镜物体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 电子显微镜物体对光源电子的散射。组成物体元素的原子序数愈大则对电子的散射能力愈强,原子序数愈小则对电子的散射能力愈弱。4、TEM的用途样品的内部结构5、 SEM结构与基本原理原理 二次电子成像 结构 电子光学系统 (镜体系统) 电子枪(光源)、电子透镜、样品室 信号检测、传递和显示系统 扫描系统 真空系统电子系统: (同TEM) 6、SEM的成像机制 加速电压 电磁透镜 阴极电子 电子束(电子探针) 聚焦 探测器 二次电子发射 样品表面 视频放大器 二次电子信号 信号反差 显像管 7、SEM特点 :分辨率较高(LM) :放大倍数大且方便(100,000-200,000) :景深长,视场大 (1MM/TEM,10CM) :样品制备简单/原样(TEM) :对样品损伤小 :可带出多种探测器,对样品进行综合分析 :可对图像录制,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 TEM:内部结构(高分辨率) SEM:表面结构 8、SEM的用途 样品的表面结构影响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1. 仪器质量2. 电源3. 振动和磁场4. 环境污染5. 环境的温湿度6. 操作 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电压5003000KV分析电子显微镜 高分辨型TEM/SEM:采用场发射、超高真空、低球差、高加速电压等技术,DNA/RNA环境SEM:采用多级压差光阑,使镜筒保持高真空的同时,样品室可保持一定的大气压,为含水量大的生物样品及湿样品准备了环境条件。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技术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生物材料制作 冷冻蚀刻技术 非生物材料制作 负染色技术 血管铸型 其它超薄切片技术: 常 规 电 镜 技 术 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细胞内的酶作用于酶的底物,再将酶反应的产物作为反应物质,在酶的作用部位进行捕捉,使其在电镜下具有可见性 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用高电子密度的标记物标记抗体后,和相应的抗原结合,用电镜观察的一种技术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射出来的带电粒子作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晶体,从而产生潜影,通过显影过程将 “像”显示出来,以研究该放射形物质在机体,组织或细胞的经迹或颗粒定位技术示踪细胞化学技术 利用高电子密度示踪剂在细胞内的扩散,通过电镜下观察的一种技术冷冻蚀刻技术(复型):冷冻断裂于复型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主要显示膜相结构的技术负染色技术 原理:利用染色液(重金属盐类)中的高电子密度物质包围低电子密度的样品,使其在TEM下 呈现负像的技术. 用途:观察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菌、 分离的细胞器以及蛋白质晶体等颗粒性物质的结构、 大小以及形状等。扫描电镜的生物样品制作程序 冷冻 割断 取材 清洗 固定 脱水 干燥 组织导电处理 (血管铸型/管道) 喷金SEM观察(一)取材 表面清洁、及时固定、部位准确(二)清洗表面清洁一般清洁/特殊清洁吹气球等吹 缓冲液/生理盐水/DDW 酶 有机溶剂(三)固定同TEM样品固定剂 : 戊二醛、四氧化饿 、多聚甲醛、高锰酸钾固定温度、时间:基本同TEM样品固定方式:基本同TEM样品(四)脱水乙醇/丙酮梯度脱水(五)干燥 n 1空气干燥 n 2真空干燥 n 3冷冻干燥 n 4乙脂真空干燥 n 5临界点干燥 (六) 样品的粘贴n 导电性能好,不破坏样品结构、牢固(七) 导电/喷金 方法: 真空镀膜、离子溅射镀膜。 作用: 防止或减轻放电、提高图像质量 要求:样品表面导电膜厚度均匀,无结构且较薄,不掩盖样品真实结构,二次电子发射率高。 超薄切片制作法概述 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电镜样品制备技术n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TEM) 超薄切片技术(常规、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放射自显影) 冷冻蚀刻技术(复型) 负染色技术 其它n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SEM) 生物材料制作(表面、内部) 非生物材料制作 血管铸型 超薄切片制作技术超薄切片为TEM提供的厚度为10-100nm的切片石蜡切片(LM)超薄切片(EM) 超薄切片制作程序取材前固定浸洗后固定浸洗脱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染色一、取材n 1、快 样品快速浸入固定液 1分钟内n 2、小 1mm3n 3、低温 0-4n 4、部位准确n 5、避免人工损伤二、固定n 固定的目的n 1、防止自溶n 2、防止细胞成分丢失或增加n 3、易于切片n 4、增加反差理想的固定剂n 1、穿透力强n 2、稳定细胞内各种结构和化学成分n 3、使细胞内成分变不溶n 4、增强图像反差n 5、酶及大分子活性得到保存固定剂种类n 四氧化锇n 戊二醛n 多聚甲醛n 高锰酸钾n 其它 四氧化锇(OsO4)n 1、稳定蛋白质n 2、保护脂类n 3、增加图像反差n 1、渗透力较弱n 2、对糖类及核蛋酸固定效果差n 3、使酶丧失活性n 4、样品不可长期固定n 5、价格昂贵戊二醛(GA)n 1、渗透力强n 2、保护糖原及核蛋 白 n 3、固定细胞基质及易变结构n 4、可用于细胞化学n 5、样品可长期保存n 6、价格低廉n 1、不保护脂肪n 2、不增加反差多聚甲醛n 1、渗透力极强n 2、保存酶活性n 对细胞基质保存较差,不单独使用高锰酸钾n 保护磷脂蛋白效果好,对细胞膜相结构的保存较好,常用于神经纤维及叶绿体等的研究。常用的固定剂方式戊二醛+多聚甲醛+四氧化锇戊二醛+四氧化锇固定的注意事项n 1、PH 7.27.4n 2、渗透压n 3、浓度 OsO41% GA1%-4%n 4、温度 0-4n 5、时间n 6、大小固定方法n 1、体外固定法n 2、原位固定法n 3、体内微量注射法n 4、血管灌注法n 5、其它固定方法(植物、培养细胞)缓冲液相应的PH适当的渗透压适宜的离子浓度三、浸洗n 固定后的样品必须浸洗n 用同系列缓冲液浸洗n 常用:磷酸缓冲液 二甲砷酸盐缓冲液 四、脱水n 脱水剂:乙醇 丙酮n 脱水时间:10-30分钟n 脱水浓度:30%-100% 逐级脱水五、浸透n 包埋介质进入组织取代脱水剂六、包埋 样品包埋于包埋剂中,支持柔软的组织,便于超薄切片包埋剂: 环氧树脂(618、812、水溶性) 十二烷基琥珀酸酐(DDSA) 甲基内次甲基二甲酸酐(MNA) 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DMP-30)七、聚合n 包埋剂在温度的作用下由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n 温度:37、45 、60 八、切片半超薄切片为超薄切片定位的1-2的切片(LM)。超薄切片50-70nm载网:铜网 切片刀:玻璃刀九、染色正增差染色染色剂和细胞中的微细结 构结合,以增加这些成分的密度, 从而增强这些成分散射电子的能力。 常用染色剂:硝酸铅、醋酸铀负正增差染色阴性染色,利用染色剂高 密度的背景,“包埋”低密度的样品。 常用染色剂:醋酸铀、磷钨酸 超薄切片制作全过程n 取材 快 小 低温 部位准确 避免损伤n 前固定 2-4%GA 2小时以上n 浸洗 缓冲液洗n 后固定 1% OsO4 1-2小时n 浸洗 缓冲液洗n 脱水 乙醇 丙酮n 浸透 包埋剂 (EPON812+DDSA+MNA+DMP-30)n 包埋 包埋剂 n 聚合 37-45-60 /60 48小时n 切片 半超薄切片超薄切片n 染色 醋酸铀、柠檬酸铅 10-20分钟SEM样品制作 冷冻断裂 TEM样品制作 n 取材固定(前、后)浸洗脱水置换 清洁表面 (真空、空气、冷冻、临界点)干燥 喷金 取材: 1、表面清洁 2、迅速 3、大小干燥:(1)空气干燥 (2)真空干燥 (3)冷冻干燥 (4)临界点干燥 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细胞核亚微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结构,是介于细胞水平和大分子水平之间的结构,也称细胞器结构。超微结构分子水平结构。 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是研究细胞在病理状态下出现的各种微细结构的改变 形态:细胞器、大分子、生化代谢的改变 功能:各种酶在细胞内的定位等利用各种电镜技术获得结果l 显示细菌、病毒、分离的细胞器等结构负染色技术l 显示膜结构超薄切片、负染色、冷冻断裂、冰冻蚀刻等技术l 显示酶及抗原部位等结构组化、免疫组化技术正常细胞结构LM下细胞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质膜/单位膜 线粒体 核膜 高尔基体 核仁 中心体 染色质/染色体 细胞基质 核液 内质网 微丝 微管 糖原 EM下细胞结构l 细胞的膜相结构 细胞膜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溶酶体 过氧化氢体 核膜l 细胞的非膜相结构 核蛋白体 中心体 微管 微丝 细胞质基质 核仁 染色质/染色体 核基质细胞核l 正常结构: 核膜、染色质、核仁、核液 超微病理变化一、细胞核体积与外形: 正常: 体积:细胞核:细胞质1 核形: 园形/椭圆形,核膜略有曲折 病理:体积:细胞核:细胞质1 核形: 畸型 、分叶二、细胞核核膜l 单位膜,核周间隙,核孔 外膜表面有核糖体附着 与粗面内质网相连 包围核物质的内质网的一部分 核膜的病理变化l 1、假包涵体l 2、单层膜假包涵体l 3、核突、核袋l 4、病毒引起的核膜改变l 5、核膜外突及大疱形成 1、假包涵体:形成:核膜曲折凹陷,胞质随凹陷的核膜下陷形成。形态:双层核膜包围的包涵体,外层膜的外表面附有异染色质。 内容物:细胞质成分 2、单层膜假包涵体l 形成:粗面内质网腔内合成的物质逆行到核周间隙内,再随核内膜内陷入核内。l 形态:只有一层核膜(内膜)包围的包涵体l 内容物: 粘液与浆液。常见于唾液腺的分泌细胞内及浆细胞内的庐氏小体。 3、核突、核袋: 核突核表面呈锤、结节、棒状突起,外周为核膜,内容为核质。 核袋核膜内陷形成,内容为胞质,类似于假包涵体。核袋下陷紧邻于核膜边缘部分,其外侧绕以恒定宽度的染色质带。 核袋常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可能是染色体畸型/核旦白合成缺陷所致。4、病毒引起的核膜改变 核膜反应性增生 核膜曲折凹凸不平 成层状小体5、核膜外突及大疱形成形成:双层核膜向外呈疱状突起形态:双层核膜包绕的大疱,疱内清亮位于核附近,常与核断离。内容物:清亮仅含少许类似染色质状的颗粒,为核内物质加强外运的表现形式。三、核孔的变化l 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l 孔核减少:衰老细胞,成熟细胞l 核孔增多:幼稚细胞, 肿瘤细胞四、染色质的改变: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1、染色质边集2、核固缩 3、核碎裂 4、核溶解 1、染色质边集 常见的核染色质变化,染色质呈不规则的团块状集中分布于核周围,是细胞死亡过程中较早期的核病变之一。 多见于缺血、X线照射和病毒感染等 2、核固缩/核浓缩:染色质浓缩,核体积缩小,电子密度增加,为细胞坏死的形态学标志。 3、核碎裂:完整的细胞核裂解为多个核碎块,反映细胞核功能已经完全丧失。4、核溶解:为核膜外形仍然存在,染色质分解消失,最终核膜消失,核溶解时细胞已经坏死。五、核质内的改变l 1、核内小管、小泡、板层: 被覆于假包涵体外的核膜(内膜)分解消失后转化而来,总称为核内膜结构, l 2、核小体: 核内圆形小体,其周围常见有一很窄的亮带,病毒感染时可见有核小体,肿瘤细胞内容易见到核小体。 l 3、核内纤维板: 紧附于核膜内层的中等电子密度的细丝网状带, 常见于纤维母细胞、雪旺氏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各种瘤细胞和损伤细胞内。六、核仁的变化: 大小、数目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1、核仁肥大2、圈状核仁:3、核仁边集:4、核仁离解: l 1、核仁肥大 核糖体的前体物质增多,是蛋白质合成机能旺盛的标志之一,见于新生细胞、功能旺盛细胞、胚胎组织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l 2、圈状核仁:形态上表现为环形核仁 ,此为核仁退变,核旦白合成受阻的表现。l 3、核仁边集: 核仁紧靠核膜/核膜凹陷附近,常见于肿瘤, 再生肝细胞有50%可见核仁边集。 l 4、核仁离解:原纤维与颗粒分开,可形成核仁帽,是核仁退变的表现。 七、核内包含物(真包涵体,无膜包绕) l a. 糖原: 常见于肝炎、糖尿病、甲亢、肿瘤等l b. 脂滴: 偶见于正常组织,肿瘤内常见。l c. 晶体及纤维:其本质属蛋白质,具有晶格条纹,有时可见成束微丝。常见于病毒感染 l d. 病毒:大多数DNA病毒 均在核内合成,RNA病毒虽然在胞浆内复制,但也可在胞核 中见到聚集的小管状物。l e. 铅、铋 包涵物:铅和铋均可在核内形成原形、电子密度大的包含物 l f. 血色素 细胞超微结构病理线粒体 l 正常结构: l 外形 短/长的杆状,圆/卵圆形,外被有双层界膜,内层向线粒体内部反复折转而形成线粒体嵴,表面附有基粒。l 线粒体内外膜间为外室,内膜所包绕的空间为内室。 l 线粒体嵴的基本形态板状嵴 、管状嵴 病理变化1、. 线粒体肿胀: 线粒体内有过多的水潴留, 使线粒体体积增大,质地变空。 l 轻度肿胀的线粒体体积略大,基质均匀变浅,电子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在内腔边缘部分变短、减少,排列紊乱。重度肿胀的线粒体显著增大, 基质内出现多个亮区/全部变空,使整个线粒体转变为无结构的大泡状。l 线粒体肿胀多发生于缺血、缺O2、中毒的组织。 2、 线粒体肥大与增生: 线粒体肥大时其体积增大,但基质的电子密度基本正常,嵴的数目正常/增多。线粒体增生是指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生理:经过锻炼的人骨骼肌细胞;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病理:高血压性心脏病 3、巨大线粒体: 线粒体体积增大,可由数个线粒体融合/由单个线粒体发育而成,常伴有畸形,嵴数目增多。 恶性肿瘤、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等常可检见巨大线粒体。4、线粒体固缩: 线粒体体积小,基质变深 ,嵴紊乱进而融合。 心肌细胞内多数固缩线粒体的出现,则为心力衰竭的指征。也可见于肝炎、凝固性坏死组织及癌细胞内。l 5、线粒体絮状变性 : 线粒体嵴附近出现的电子密度高、无定形的絮状物质,其边界不清、大小不一。 预示细胞的不可逆的病理改变,是细胞死亡的亚微结构特征之一。 l 6、线粒体疝: 线粒体局部膜受损,使得相邻线粒体膜突入另一线粒体内,局部呈髓鞘/旋涡状小体样结构。 可见于维生素E缺乏及肝癌等。7、畸形线粒体l (1)环状线粒体及杯状线粒体: 线粒体呈C形、O形或U形等畸形, 正常和病理均可见, 可能与细胞中毒变性有关。l (2)球形线粒体:常与杯状线粒体同时存在, 常见副肾皮质、睾丸、服药后肝细胞内及其它多种瘤细胞。8、线粒体嵴的改变l a. 同心圆嵴: l b. 之字嵴: l c. 穿孔嵴:线粒体功能活跃的表现l d. 纵向嵴: 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l e. 梭形嵴: l f. 线形致密嵴:即杆状变性, 呈黑色,可涉及一根、多根/整个嵴, 常见于心肌梗死细胞退变的 线粒体内,为细胞不可逆的病变的标志。9、线粒体基质颗粒的变化及Ca化: l a. 基质颗粒消失: l b. 基质颗粒增多, l c. Ca化:l 10、线粒体的包涵物:l 1、糖原包涵物: 假包涵物: 双层膜包绕 真包涵物 :(1)单层线膜包绕 (2)在扩张的嵴内(3)游离在基质内。 常见于各类心肌病及肿瘤的细胞内。l 2、脂质包涵物: 真/假包涵体坏死细胞、瘤细胞、缺氧的心肌细胞内易出现,为不可逆的变化。l 3、结晶包涵物: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纵切面呈条纹状,横切面呈点状,斜切面呈蜂窝状/网状。 l 4、铁包涵物: 在高铁性幼红细胞贫血时,常在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内出现. 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内质网1、内质网增生2、内质网扩张及囊泡变3、粗面内质网的脱粒及解聚4、核糖体板层复合体5、同心性膜性小体6、池内隔离7、对合扁囊8、内质网内包含物l 1. 内质网增生l 粗面内质网:内质网密集、增多及 肥大,可 伴有小池扩张,反应合成外输蛋白代偿作 用增高。 l 滑面及质网:内质网呈分枝或小囊状,且呈灶 性增生聚集,细胞进行药物解毒时出现。l 内质网增生常伴有该C的肥大l 2、内质网扩张及囊泡变: l 由于水分进入内质网或分泌物潴留导致内质网扩张,表现为口径增大。 l 囊泡变是指内质网断成大量大小不断的囊泡,常与线粒体肿胀同时存在。l 多见于炎症、缺O2、中毒及营养不良及瘤细胞。l 3、粗面内质网的脱粒及解聚:l 脱粒核糖体从粗面内质网膜脱落,使膜旁颗粒减少 。 l 解聚多聚核糖体分解为单个核糖体。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旦白合成障碍的形态指征。l 多见于肝细胞损害。l 4、核糖体板层复合体: 筒状结构, 横断面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由平行长轴的微丝组成板层,板层间夹有核糖体。 l 对毛细胞白血病有诊断意义。 l 5、同心性膜性小体:l 同心性板层小体,由成对的膜围绕而成。l 多见于病毒感染和中毒的肝细胞及肝肿瘤细胞内。 6、池内隔离:l 粗面内质网扁平囊内突时,常有其它细胞器及包涵物随同突入,其特点是核糖体紧附于囊之内面。 l 多见于萎缩、变性、老化、坏死的细胞及肝癌细胞。l 7、对合扁囊:l 两层粗面内质网背靠背紧密平行排列形成的多层膜样结构,内侧面核糖体消失,外侧面可有核糖体依附。l 常发生于分裂旺盛的细胞、瘤细胞及病毒感染细胞 l 8、内质网内包含物l a. 糖原: l b. 脂质: l c. 蛋白质: l d. 板层包含物 粗面内质网池内呈浓淡交替的板层状,或呈电子致密颗粒或网状。 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溶酶体(LY) 特点:含有各种水解酶,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等物质起分解作用形态:由单位膜包绕而成的囊状结构的细胞器 ,根据Ly消化活动的机能状态可将其分为两类: 1. 初级溶酶体2. 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圆形、均质、中等电子密度,刚分离出来的囊泡,无作用底物,仅含水解酶,尚未参与细胞内消化过程。次级溶酶体 溶酶体内除含有水解酶外,尚含有其它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并已参加或正在参加细胞内的消化过程,形态可有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试题猜想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习题及解析
- 2025年应急局安全员资格认证题解
- 2025年建安安全员考试重点突破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员C证法规题及答案
- 2025年空调维修工程师执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金融风险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素质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际贸易专家认证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健康是1财富是》课件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含注释)
- 《输血制度及流程》课件
- 压裂酸化安全要求
- 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查房
-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解读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 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内科医患沟通培训课件
-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7.2《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网御星云网闸技术宝典
- 交通管理与控制3平面交叉口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