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内部使用)赤峰市松山区科技局2009年2月2日2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脱毒种薯。首先要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其二根据市场需求来选种;其三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符合生产加工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马铃薯品种。或者根据地方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通过引种试验确定合适的马铃薯品种。1.1种子处理1.1.1晒种催芽 采用先高温黑暗,后低温光照的“ 二段催芽法”进行催芽,即将消毒处理后的薯在20左右温度,相对湿度60%左右和黑暗条件下催芽10-15d ,待幼芽长至3-5mm时,移至15左右的低温和有散射光条件左右下10-15d,促进形成绿化健壮的幼芽,未发芽的需挑出重新催芽。催芽过程中要防止夜间低温冻伤及高温引起母薯黑心。1.1.2切块小的种薯(20-30克)一般不切块,大的种薯(40克以上)应进行切块,每块要有1-2个芽眼,50克左右的种薯可以从顶部纵切成2块,75-100克的在顶部芽眼集中处“十”字形切四块,100克以上的先从基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芽眼集中的顶“十”字形切4块。切块要用两把切刀,方便切块过程中切刀消毒,一般用含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剔除腐烂或病害部分,防止传染病害。切块后的薯种用石膏粉加农用链霉素加甲基托布津(90:5:5)均匀拌种(药薯比例为1.5:100),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止烂种。2.选地、施肥与播种2.1选地与整地: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要求灌溉条件较好。选茬:马铃薯忌重茬,选择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地瓜茬,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氯黄隆、豆黄隆、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如果是繁殖种薯,500m之内最好没有种植过高代马铃薯)。深松整地:实行旋耕灭茬、重耙耙地、秋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或采取春天耕翻整地。整地前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克兑少量水稀释后拌成毒土20公斤,均匀撒播地面,可防治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生长环境:选择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积温低、无霜期短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正常年景雾天少、病虫害发生较轻、交通便利的地区。2.2合理施肥施底肥:根据地域及气候特点,可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底肥和中耕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土壤,深度为25-40cm,秋季结合整地深施基肥,每667m2施入有机肥2500-3000kg,碳酸氢钾25kg,过磷酸钙20kg,如选择的地块,地下害虫严重,可结合施基肥每667m2用0.5kg辛硫磷与基肥同时深施或使用高巧在播种时沟施。秋翻未施入基肥,在春天播种前施入底肥:在每亩施入2000-3000Kg有机肥的基础上,可施用速效肥料或者专用复合肥。马铃薯一生生长耗钾肥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配用专用复合肥100kg(16:13:16或17:6:22)、可增加碳铵75公斤、硫酸钾20公斤。秧苗在生长期所需的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4:1:3,在播种时亩施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分别为10、3、9公斤,保证秧苗本身一生生长发育需要。在施入有机肥和碳铵结合耕翻整地时,与耕层充分混匀,其它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条施。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2.3垄作 马铃薯因块茎在地表下膨大形成,故适用垄作形式。起垄高度要求在30厘米,垄宽度在70-90厘米。可双行播种也可单行播种。也可以平播后起垄。播种时的株行距:株距15厘米,行距70-90厘米。种植深度10-15厘米。2.4播种10cm地温稳定通过7-10后开始播种。一般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期间播种。种块摆放以芽眼朝上为好。播种密度因品种和类别而定,每667m23500株4500株。但要根据土质情况确定,肥地稍稀,瘦地稍密。3.化学除草播种后于盖膜前应喷施芽前除草剂,每亩用都尔1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于土层上。喷施除草剂后应采用地膜覆盖整个垄面,并用土将膜盖严,防止风吹开地膜降温,减少水分散失,提高除草效果。或者用苗前除草剂宝成(必须在杂草萌芽前使用,不能在马铃薯出苗后使用),按照说明比例稀释后喷施,整个生长季只用一次。4.田间管理4.1 中耕除草幼苗顶土期闷锄1次,锄深2cm4cm,不可伤苗;苗齐后深锄1次。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浅耕,争取早铲、细铲、浅铲,做到株间松土;苗高15-18厘米,铲趟第二遍;并追施化肥氮磷钾一次,比例为4:1:3;花前或开花初期,进行第三遍铲趟,趟成上窄下宽的四方头垄。并结合趟地可在追施一次化肥,氮磷钾比例为3:1.5:4。后期拔大草2次。4.2 浇水浇水应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正常情况下, 应在现蕾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各浇水一次,灌水量不能过大,防止积水,有条件的应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并在现蕾期、营养积累期可以加喷施硼40g/亩,锰20ml/亩、锌20ml/亩、钙30g/亩各两次。4.3追肥苗期、初花期各喷一次云大-120(芸苔素内酯),每公顷用15瓶(每瓶10毫升)3000-5000倍液。盛花期喷施马铃薯膨大素,每公顷用15袋(375克)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兑水300-400公斤。或者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营养积累期,叶面追加喷施磷钾动力或者硫酸钾、硝酸钾2-3次,每次150克/亩。结合培土,667m2追施尿素5kg,防止植株早衰,促进结薯。如遇植株徒长,可用B9喷施,以防止植株徒长。5.病虫害防治5.1病害预防 田间生产马铃薯须预防早、晚疫病真菌病害和黑茎病、干腐病、青枯病等细菌病害。预防细菌性病害可用科博、喷克、72%农用链霉素、克菌先锋、戴挫霉。苗期通过叶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时间10天。预防真菌病害可用安泰生加72%农用链霉素或者氰霜唑加好立克通过叶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天。几种药物要交替使用,整个苗期打药3次。5.2病害防治及时检查田间早、晚疫病病株,如发现连同薯块一同拔出。并且远离生产薯种植区,做深埋处理。当植株叶片初见晚疫病斑时,可用58%双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者用瑞毒霉(又名甲霜灵)500800倍液或瑞毒铜(又名甲霜铜)500倍液喷雾交替进行防治,每10d喷1次,喷23次即可。或用以上药剂1000倍液灌根,药效更为突出。在连续阴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晚疫病容易大流行,要以杀毒矾为主,与其它药剂交替或混合喷药防治。5.2雨季注意排涝,以防块茎腐烂。6.虫害防治地上主要是防治蚜虫和二十八星瓢虫。防治蚜虫和二十八星瓢虫:每公顷用90%的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5%来福灵300-400毫升,兑水600-700公斤防治瓢虫。用25%镇蚜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蚜虫。也可用敌杀死、阿维菌素、拟除菊酯等杀虫剂。几种杀虫剂交替使用。一般一个生产周期用药2-3次。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克加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仔饼或菜仔饼或麦麸20公斤拌匀作毒饵,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诱杀,或用辛硫磷颗粒剂812粉或者高巧,随播种施入土壤进行防治。7.收获7.1.杀秧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2-3天杀秧。杀秧后会促进马铃薯薯块的木栓化尽快形成,利于窖藏。7.2 收获人工挖掘要防止块茎损伤。收获后,块茎要避免暴晒、雨淋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色。马铃薯块茎在装运中要轻装轻卸,不要使薯皮大量擦伤或碰伤而降低产品质量和储存效果。马铃薯块茎必须晾晒半天,使表皮进一步老化。储存时若对表皮喷施金立加杀菌剂,可防止窖藏时烂窖。8.贮藏8.1窖库消毒:贮藏前用甲醛熏蒸、撒生石灰等方式对窖库进行消毒。8.2贮藏:入库后前期库温高,湿度大,以降温排湿为主,加大夜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