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徐琳文档.doc_第1页
选修徐琳文档.doc_第2页
选修徐琳文档.doc_第3页
选修徐琳文档.doc_第4页
选修徐琳文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民族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期素质课程影视鉴赏考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09级一班 姓名: 徐琳 学号: 200907040045 教导老师: 李盛龙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一 解释分析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电影与戏剧的比较谈答: 首先,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再者,戏剧、电影作为综合艺术虽然都必然是集体的创作,都需要在整体协调的创作中才能完成。但是,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相对地来说具有一种独立性和自主性。一个戏一经排演完成,搬上舞台,演员完全是独立自主地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而电影演员就不可能完全如此。电影表演最终的完成是在剪辑台和音画合成阶段。演员在前期所拍摄的镜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给导演的屏幕和银幕形象的创造提供了原始的资料。导演和剪辑师则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修正、升华,最终创造出完整的屏幕或银幕形象。有时演员本人十分满意的镜头可能被剪去了,而有些原来看来并不十分精彩的场面,经过导演与剪辑师的创造性的加工、修改,反而十分出色。即使在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的电影的拍摄中,演员的表演的完成实际上仍然掌握在导播的导演的切换之中,最后也还是要经过导演与剪辑师的加工与创造。因此,在电影表演中,演员不可不注意自己的表演在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中的区别与戏剧演出的创作中的特殊性。 总之,电影和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影是用画面来表现内容的,运用的是蒙太奇表现手法,是“视听语言”艺术。戏剧则是运用舞台来表现内容,运用对话设置剧情冲突,场景只能用布景来转换,舞台的空间很小,戏剧属于文学范围。电影是用胶片,光感色彩都比较鲜明,表现的事物比较生动。电影形式拍摄的传统戏曲其实也属于电影,因为传统的戏曲只局限于舞台,布景.而电影拍摄出来的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些限制,比如有些地方都是实景拍摄,其实也是用画面来讲述故事。2. 如何理解影视艺术的假定性答:在谈及影视艺术的假定性时我们不得不将其与影视艺术的逼真性联系起来。首先,电影艺术逼真性和假定性的特征,既能广泛概括所描写的现象或人物性格,又能深入窥视到某些现象或人物的“实质性细节”,显示电影的巨大表现力。同时,电影经久而不衰,归根到底,也就在于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假定性和逼真性。电影艺术的假定性同创作中的抽象思维密切相关。抽象思维是任何认识科学认识,艺术认识所具有的性质。没有抽象思维,就不可能把两个自然界的事实联系起来或者弄清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在艺术创作中,探索真理的方式和表现真理的手段,并不是两个不同的部分,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现为同一时间,统一的行为。在这统一的行为中,假定性也就表现为各种因素客观与主观,一般与具体,情感与理性。归根到底,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之间内在而直接的联系。没有假定性,就说不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艺术作品本身而言,它的内部世界对现实世界来说总是被假定性浓缩了的世界。实际上,在选择、淘汰、剔除一切具体艺术构思所不需要的东西的过程中,就已经有了假定性。因此,假定性总是同对被表现事物的态度,同对它的审美评价相联系的。譬如,一个电影镜头的拍摄角度的艺术假定性,也和绘画或照相一样,首先就是来自作者独特的发现,来自作者的视角。镜头的四边形框格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即对所描写对象的干预,有意识地使它从前后左右上下的环境中孤立出来。由于镜头框格的假定性,我们同样可以把容纳在镜头里的实际空间感受放到另一个空间,一个经过造型概括的、在影片的蒙太奇结构中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空间。在影片中假定性往往被用作肯定和强化那些应该有的和比现实本身更现实的东西的手段,用作肯定生活内在的真实,审美的现实的手段。艺术的真实因而要比纪实式的逼真性和照相式的准确性更为深刻,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艺术的假定性与生活逼真性在电影中,不同于其它艺术的是,假定性是同高度的造型准确性,高度的自然和逼真结合在一起,而这种自然和逼真是戏剧的特殊假定性所不允许的。前苏联电影评论家奥赫洛普科夫在其论假定性一文中这样写道:“在电影中,我终于能够纵情表达我对自然的全部热爱;我爱大海、爱星辰,爱光彩,爱真正的雷雨、爱真正的雷声,而不是指在幕后的铁皮发出的轰隆声你说地点的统一?时间的统一?动作的统一?这在电影里简直不值得一提,因为在这里,你面前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你能把这整个世界拍摄在胶片上并且只用百分之一秒(通过蒙太奇)便可以从莫斯科跑到北极某地、从北极跑到非洲,从冰天雪地跑到热带沙漠。”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电影蒙太奇的出现,使电影的假定性有了新的开拓。前苏联蒙太奇大师库里肖夫在镜头与蒙太奇一书中也曾以拍摄足球比赛为例来说明蒙太奇的假定性:攻门的足球运动员拔腿劲射,守门员一个鱼跃将球扑住,接着便是观众席上神情激动的球迷的特写。人们要问,一个摄影机怎么能够同时拍摄球门前的搏斗和看台上的反应呢?库里肖夫回答说:“这里需要考虑到电影蒙太奇的一个特性。看台上球迷的反映可以随时利用任何其它机会拍摄。也就是说,这组表面看来是现实性的电影画面,实际上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镜头的组接,是明白无误的电影假定性。”二写做题(共1题,共60分)要求:就某一部影片或某一电视栏目(节目)写一篇评论性文章,不要写成观后感或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500,不得抄袭,雷同。违者一经发现,成绩计为零分。唯美之我的父亲母亲我不是作家,也不是评论专家,我不敢说对哪一部电影写什么评论之类的。但是,我却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在大学的课余生活中,我喜欢一个人窝在被子里看电影。当看到由张艺谋导演,章子怡和吴昊主演的我的父亲母亲时,电影里从未反映出来的那种唯美拨动了我心弦。我再也忍不住了,所以我写下了我的心里话。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梗概是说:在寒冷的冬天,得到父亲病逝的消息,“我”回到家乡。村长告诉“我”说,”我”母亲坚持将“我”父亲的遗体从城里抬回来,自己陪着父亲走一遍那条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恋爱之路。每当看到母亲瘦小而执着的背影,父亲和母亲初恋的往事就清晰地显出来。几十年前,20岁的父亲从县城来到三屯当老师,成为三河屯有史以来第一个教书先生。在欢迎的人群里,身穿红棉袄的母亲一下子就被父亲吸引住了,兴奋与羞涩显现在她18岁年轻而娇美的脸上,心中怀揣爱情的秘密,一口气跑回家去。男人建造学校时,妇女们不能靠近,连送饭也只能远远地。母亲变化着花样做了洋葱油饼、葱花炒鸡蛋、蘑菇馅饺子,用一只大清花瓷碗送去,期待父亲能都吃上。尽管路远许多,为了能看见父亲,母亲绕过后井到学校前面的前井大水。有一次,母亲已从井里打好水,突然瞥见父亲挑着水远远地走来,便又把水倒进井里重新打,等父亲来临。不料,村里热情的小伙子硬是抢着替父亲挑水,令母亲很气恼。父亲突然有事必须回城里,当父亲说要回来时,一大早母亲就到村口等着。大雪纷纷,一整天也不见影子。母亲便只身上路,前往县城找父亲,冻到在雪地里,一病不起。当教室里父亲和学生的读书声传来时,母亲醒了,爬起来就向学校飞奔。父亲是听到消息后偷跑回来看母亲的,从此,母亲与父亲再也没有分离过。也许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虽然故事发生在农村,人物是农村的,我们却一点也不会认为这是一部农村影片,这是一曲清新的田园牧歌,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美与爱成为绝对的主题。影片的故事非常的简单,一段平平常常的初恋而已,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十分单纯。影片着重表现得是母亲对爱情的执着,恋爱中期待与渴盼的刻骨铭心。但是简单的剧情并不能阻挡我的父亲母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也许可以像当年的马尔克斯看了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之后的惊异一样,面对我的父亲母亲,我们也会意外和兴奋:“原来电影还可以排得这样美!”华夏民族曾是诗之国度,杰出诗人不计其数,曾有辉煌诗篇洋洋洒洒,诗意在大河山川荡漾。不知从何时起,诗意却一去不复返,成为当年的遥想,但诚如张艺谋坚信的那样,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是人类永远的追求,是一种精神本能。所以,当前些年人们说:“天上掉下一块砖就能砸死三个诗人”和“走进厕所就可以遇到诗人”时,就既是对假冒伪劣平庸诗人的嘲讽,更是对真正诗人的呼唤。我的父亲母亲让我们重温了这种久违的纯美和诗意,由于张艺谋纯熟的电影艺术技巧,这种诗意和美可以说得到了尽善尽美。色彩在片中再次成为叙事和抒情的重要元素。影片现实部分拍成黑白,过去时空拍成彩色,这与我们的习惯思维正好相反,却完全切合人物的心理。青春、爱情、美应该属于五彩缤纷,隽永的回忆即使成为过去,也不褪色。而父亲的去世,显然带走了一生挚爱的母亲心中的色彩,只留下了单色冰冷的现实。影片主题部分是过去时空,色彩饱满、明丽、如诗如画。金黄色绿黄色的树叶漫山遍野,无穷无尽,枯黄的柔软的草地绵延至远方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自然应该冰清玉洁,而观众怎能不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影片剪辑极富韵律感和抒情性,大量使用叠画画面。色彩主体部分,是由母亲几组苦苦等待和奔跑的画面完成的。父亲出来三合屯,母亲一见倾心,禁不住春心萌动,一个人奔跑在路上,气喘嘘嘘地撞开家门。父亲送路远的学生回家,母亲远远翘首观望,在河林间奔跑、凝望。父亲突然被叫回城去,母亲提着蒸饺一路追赶马车,奔跑在路上、山坡和林间,知道摔倒。影片结尾我像当年父亲一样教孩子念书,年迈的母亲再次产生幻想,以与年龄不相符的速度向学校奔跑,与年轻时的母亲叠印在一起.这几组镜头与每组镜头反复叠合在一起,形成一咏三叹的妙境,一遍遍演绎着母亲刻骨的相思之情。摄影很美,多用固定镜头,追求绘画性,讲究构图的完美和光效,第五代导演对影视造型的兴趣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写最为突出。特写一方面展示了人物细微的神态和心态变化,如父母听说父亲马上要回城的消息时,语言急切,脸上显示出失望及怨恨;当父亲说一定回来,并送给母亲红发卡时,母亲则即羞耻又甜蜜地笑起来。另一方面,特写镜头把母亲娇美的面容很好的留给了观众。影片中母亲与父亲对话极少,这样处理一方面是由于时日久远,声音已经了然。另一方面,是抒情的需要,因为对话有极强的写实性,多了必定会破坏影片与整体风格的回忆性和唯美性、写意性。片中母亲和父亲真正对话只有两处:一处是父亲到母亲家吃饭,另一处是父亲回城前与母亲的告别。母亲与父亲第一次在路上面对面相遇时,只有父亲的一声:“嗨”,只有母亲因慌张与兴奋产生的无语含笑,只有父亲递篮子给母亲和母亲微羞接篮子的无声的动作,而且动作是写意的。至今父亲的读书声,本是母亲心中爱的回想,早已失去了具体意义而成为一种象征和抽象。因为故事情节的简化,导演在细节上花了很大功夫,细节上很下功夫,细节成为整个片子的支撑点。像织布,红发卡,半路上等候,改后井为前井打水等细节,都很好的的塑造了母亲的形象。母亲变的花样做好吃的饭菜送到工地,期待父亲能吃上,镜头反复表现那只青花的大瓷碗,非常细腻的传达了一位18岁少女初恋的纯真和一往情深。姥姥把摔坏的瓷碗弄好,像初时一样滴水不漏,更另人怦然心动,既是对母亲的安慰,又是美满的希望和象征。红棉袄是母亲第一次看到父亲时穿的,回家后便小心地叠好装进箱子;后来,父亲说她穿红棉袄很好看,并送给母亲红发卡相配,母亲兴奋异常,禁不住立即穿上红棉袄,带上红发卡,等待父亲来吃饺子。在父亲说回来那天,母亲穿上红棉袄在村口雪地上等了整整一天。结婚时,母亲又特意穿上这件红棉袄。可见,红棉袄这一物件细节贯穿了始终,极好的表现爱情的真纯。我的父亲母亲以清新的诗画般电影画面语言讲诉了一个平凡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