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是否应继续扩招.doc_第1页
当代中国大学是否应继续扩招.doc_第2页
当代中国大学是否应继续扩招.doc_第3页
当代中国大学是否应继续扩招.doc_第4页
当代中国大学是否应继续扩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当代中国,大学继续扩招弊大于利 弊大于利一、 定义(一)概念解释(1)大学:(2)大学扩招: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精英教育机构:培养的是理论性、学术型人才;大众化教育机构:培养的是实用性、职业型技术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不同。精英教育机构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并无优势。但中国当前的情况不是如此。普通高等院校,包括重点大学,由于承担繁重的大众化任务,办学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分散,承受着猛烈的大众化教育的冲击。,(二)背景:(1)中国现状:人口庞大,滋生各种问题(2)中国教育现状:应试教育为主。考生人数庞大,为求公平,必须高考,所以应试教育短时间内依旧是主导。(3)大学现状:严进宽出大量负债兼顾非精英化教育(电大、函授、成教)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资源科研资源集中在少数名校私立大学少地位尴尬跟风合校,鱼龙混杂教学内容不伦不类 非职业也非专业数量少,容量小普通高校不遗余力争上硕士点、博士点,名校则拼命扩大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事实上,知识水平的升级并没有与教育层次的升级成正比。1999年扩招以来,大量的扩招任务落在原有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身上,重点大学也承担了沉重的扩招任务。除原已承担的成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等之外,扩招之后,普通高校又增办高职学院、网络学院,还纷纷增办二级学院。 (4)大学生现状:中国本科 毕业生甚至是硕士博士毕业生 与国际上相比都有这样的特点:数量大质量低。岗位适应能力差与社会需求脱节,热门专业供过于求,冷门专业无人问津学术性人才缺失生源开始减少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附:国外大学经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精英型的大学,一般不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有的也办大众化教育,大多是另设附属机构,另搞一套模式。大众型人才的培养,是由社区学院、多科性技术学院、短期大学、开放大学等来承担的。二、 基本论点(一)中国的人才方面1、 价签理论提升价值,不是面值。提高人才自身价值,而不是提高人才面值!缺人才不代表缺大学生,把人培养成才叫人才,把人身上贴上大学毕业证,不是人才。2、 扩招超前但思想守旧:“扩招”改了制度却没有改变思想,忽略了考生数量庞大的原因是个人选择。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许多弱势群体摆脱窘境的唯一想法。不转变思想,盲目扩招,满足了所有人的意淫,但葬送了更多人的青春。读书翻身的梦一直没有醒过,而扩招却让每个人的梦四年后生硬的碎掉。知识改变命运而不是读书改变命运。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绝大部份学生和家长通过追求高学历和名牌学校来应付激烈的竞争。3、“被扩招”,由于地域分数差距,我们的成绩原本不需要扩招就可以直接考上,但是现在却让人感觉是分数线屈尊纡贵,施舍给我们一个大学一样。4、大学生是成人,不是超人。我知道大学生必须面对压力和挑战,但是明明能通过调整思想引导大家的选择,放下读书人的尊严,来减少阻力的事儿,非要通过一纸扩招让所有人继续睡下这无异于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二)大学方面1、严进严出当代中国的大学并不科学,严进宽出,而面对人口压力,又不能完全的依照西方的宽进严出,所以为了提升大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应该实施严进严出。3、 时机不成熟中国大学面临改革,出于探索阶段,纵使将来真的 要扩招,也需要等待时机成熟。4、 资源被稀释一老师带多人;合班上课;5、 强迫人才分流限制扩招可以将更多的人钳位在自己应该有的位置,而非一股脑儿的来到大学6、 学费贵。造成教育不公平。穷人没法通过大学扬眉吐气,富人却坐拥优势高等教育资源。我国每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为每年70008000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现阶段大学生个人负担费用只能是教育成本的1/4至1/3。依此推算,大学生每年所交各种费用应该在1700元至2700元之间。很显然当前很多大学实际的收费远远高出了这个标准。 当下大学是贵族教育:大学负债累累,民间资本注入短期内也没法实现各种困难,使得高学费问题近期难以解决=大学依旧是贵族教育,而我国贫富差距问题也较为明显,所以这本身就不公平,就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初衷相悖7、 麻烦逐级上移。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由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越来越被动,恶性循环原本由中学毕业生干的事情现由本科生干,由本科生干的事情由研究生干,最终导致知识的相对失业。这样,人才高消费现象便产生,且愈演愈烈,人力资源被无谓浪费,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滚雪球一般逐步上传国内大学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已经出现。”而且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士后教育。8、压低录取门槛=降低质量,放宽限制=滋生腐败,最后造成大学良莠不齐,学生鱼龙混杂,大而无学,影响学术氛围,破坏大学风气。部分大学急功近利,为了审批而盲目合并,专专合本,基础设施上换汤不换药。9、 私立大学推广,与民间资本合作,才能集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求发展。中国大学脱离了中国的发展水平,大学与社会不符;区域明显,地区发展差异明显。马太效应。10、既有大学生的出路:面对人口膨胀的对策推行学士后教育,作为就业缓冲11、大学是学术机构、精英教育机构;职校是大众化教育机构。大学是研究五十年之后人类的未来走向,不是解决四年后青年的就业问题。精英教育机构承担着大众化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护精英教育,减轻大众化给予精英教育机构的压力。12、先优化既有资源,再谈扩招!少数大城市们,考生总和不足五十万,却坐拥全国近一半的高等教育资源,但不将资源向全国平均分配,50%的精力用在10%的人身上。请先让教育公平,机会均等,再谈扩招,13、公立大学占主导国家财政参与过度,使得大学离不开拨款。扩招又造成了大学大量贷款,圈地圈钱。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 为了偿还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由于债务问题,很多高校的信用评级大幅度下降。14、老牌名校被拖垮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15、再不把钱投入到质量建设,而是继续的扩建扩招圈人,那么一旦参与国际竞争,人才流失不说,学校大量倒闭,害人害己害国家。(三)国家1、正确看待扩招不继续扩招不是不招,提高招生录取名额也不一定叫扩招。在符合人口增长和大学容量合理扩大的范围内的增加录取名额,不算扩招,算保持。举例而言,GDP保持每年7%的增长,叫经济保持,但是今8%10%的高通胀率风险下的增长,才叫经济增长,10%以上就是危险增长。而我们正在这危险的边缘,与以往的适度发展不同,现行的扩招政策是一种超常规和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已经超过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保持”简而言之,“继续扩招”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偏正短语,一个从2008年教育部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之后诞生的一个新词语。 2、学位泛滥,导致学历贬值,最终造就了学历要求扩大化,畸形化,3、学位歧视,职业技术培训被视为耻辱。4、大学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方法。大学生泛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口问题。上游是亟待加工的人口流量,下游是各个分流方式。大学无非就是分流渠道之一。所以我们应该用面对洪水的眼光来审视问题:充分考虑每个分洪渠道的泄洪渠道=能流进多少、消化多少、流出多少。而不是死盯大学。5、违背初衷我们绝不否认99年国家为提高人口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的初衷是好的,但扩招的初衷中,有一部分是为了“拉动内需”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汤敏扩招之父)扩招政策,诞生之日起就争议颇多,合理性值得商榷,所以我们今天辩论的目的就是讨论这个不合理的“扩招”是否由于时间的推移歪打正着的“恰巧”符合了当今社会的需求。9、钱不够怎保证扩建质量?公立大学为主体,所以主要靠财政拨款,可虽然中央早就确定对教育投入要占GDP,4%的硬性指标,但直到今年教育部才表示有可能实现,缺钱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质量?8、缺人才不代表缺大学生!盲目加大学历发放=缺钱就印人民币大量印人民币,会贬值。扩招=人才贬值。所以我们优化人才层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抵制唯学历论。有的放矢的培养人才。10、冲淡人才市场中精英的浓度,让人才选拔更为困难,加大企业人力成本。11、抛开一切逻辑和现实,就算扩招真的有好处,但是您总不能否认目前的各种弊端吧?即使即使即使一切弊端都是阵痛!那之前招够了,现在咱该冷静会儿请等我们消化完当前的各种矛盾之后再扩招好么?二、对方我们还是缺人才啊!而且农村孩子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为何不回到家乡建功立业呢?这根本就是没有人性的推脱!不错在扩招,错在大学教育改革。咱们就是扩招的产物我们是“被扩招”的产物,是“扩招”的弃儿!其实我并不需要“扩招”这样的恩赐,因为我能力够了,只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我应得的那份被夺走才使得我“有幸”成了扩招的对象。这好比国家在扶贫,本人不贫,然后就我应得的被少数人瓜分,这样我就“有幸”可以“被扶贫”了。河南需要扩招于河南而言扩招正好满足,甚至还不够,但是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而言他们扩招纯粹多余!所以,还是先合理分配既有教育资源,再提扩招!如果百年前不办清华、北大,何来现在的百年清华、百年北大。大学的办学质量与培养人才的质量下降并不能与扩招扯上责任。而是有其体制结构的混乱,行政干预过大,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等原因,教学方式及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待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注重不够,有直接的联系。中国需要更多的大学,需要更多的人才,这是民心所向、民情所趋。当以色列人被打败后,唯一的要求就是为以色列人民保留一所学校!“国民一体化”的时代,上大学更多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较优思维的国民,换言之,如果我们习惯于把工具理性来代替价值理性,以传统的价值判断继续谈论下去,就很容易得出“上大学不合算”,“读大学没用”这样倒退性的结论。即使我国实现了毛入学率超过50%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也仅仅是“培养优秀公民”的学习场所,是创造社会新文化、新经济、新思想、新科技成果的源泉三、句子当满大街都是博士硕士圣斗士的时候,你们还能觉得学历代表能力么?当所有人的名片都印着经理总监董事长,最起码也是个副总的时候,您还觉得,经理老板很荣耀么?中国培养的博士数量早已是世界第一,可是除了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这样的科学发明一度震惊世界,哪一项科技成果足以影响到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进程?!中国今天的高校毕业生是十年前的10多倍,在尔虞我诈、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今天,国民整体素质又高到了哪里?!我学了四年物理,毕业后去应聘,一个个用人单位居然写着“本科学历,专业不限”?撕开你的虚伪面具吧,不要冠冕堂皇的告诉我你来大学不是为了学历是能力。大学又不是监狱,没有高高的围墙和森严的戒备,课随便听,技术随便学,即使你不是大学生也随时可以来进修,与所有人一样,但最后就是没学位,换做您,您愿意吗?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没人愿意用四年青春和十万元钱来换一个提升“素质”。我们宁可相信管仲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 拉动内需,我们可以为国家显出最后一元钱,最后一丝力,因为钱可以再赚,力可以再养;但我只有一个二十岁,如果我那这个唯一的20岁不能换来家庭美满,不能给我心爱的女孩许下一个未来,甚至不能换来生我养我供我上大学的父母一个温饱安康的生活,那你用扩招骗走我的20岁干嘛?可怜我留下它留给我做个纪念好吗? 大学不是婚介不是职介!中国高等教育的创始人、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那句著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乃有大师也。”于要翻身的穷二代而言,多年的举债付出、寒窗苦读,最终只落得在城市蚁族窝居甚至漂泊流浪的命运。对于大量来自于中国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凭他们千把元的工资,要还清他们父母因为供他们上学而欠下的也许是几万元的债务需要几年?也不知道作为经济学者的汤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把农村学生上大学作为一个投资来看,成本和收益的比值如何?国家对于贫困生是有政策的,因此不会有多少贫困生会因为家庭情况而失学。我们姑且不论银行对助学贷款的冷淡、贫困生标准制定上的问题,我们甚至也不考虑大学毕业生要几年才能还上助学贷款,还上以后几年内才能为紧接而来的结婚生育筹足钱。单说农村有多少孩子因为家庭惧怕高收费而让孩子放弃上学这条路,以及这些孩子中有多少未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想起来都已经让人不寒而栗了。汤敏先生可能不知道的一点是,很多具有潜质的孩子,因为高校的高收费,在达到汤先生所说的贫困生标准之前,已经放弃竞争了!“大的大学”并不意味就是好的大学。上大学又不是买鸡蛋。在扩招这股教育大跃进的风气指导下,高校中出现了急功近利、一夜赶英超美的倾向,求名、求利两股风气倍长。论文要越多越好、教师要越有名越好。也正是在这种浮躁的心理影响下,中国高校中原来已经潜滋暗长的弄虚作假的风气越来越明朗化,论文作假、考试作弊的案例比比皆是。粗看起来,这都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们的错,因为他们的个人品质有问题。是的,把这些事情归因于个人品质上是容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