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优秀密码,寻找差距原因.doc_第1页
破解优秀密码,寻找差距原因.doc_第2页
破解优秀密码,寻找差距原因.doc_第3页
破解优秀密码,寻找差距原因.doc_第4页
破解优秀密码,寻找差距原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解优秀密码,寻找差距原因2010年下学期四下小语期末抽考质量分析石峰区教研中心 杨飞霞一、背景1.2010年下学期区统一抽考四年级下册语文,命题应该为教学导航,所以有必要一起分析、分享、追问。2.市、区2011年重点工作“有效”课堂,其中语文的重点是阅读和习作,所以主要通过阅读题和习作题的检测与分析获得启示。3.市小语会将组织各区一起做一个读写结合的课题,区教研中心还将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做生活化习作课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二、基本情况总人数平均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合格人数合格率203375.3708890744.61%178988.00%区及各校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统计图:区及各校平均分统计图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区平均分ABCDEFGIJKLMNO区平均分ABCDEFGHIJKLMNO反思:从各图中发现了什么?(现场互动)如,平均分统计表,第二集团内部差异不大,七个学校最高差异为1.5分,第三集团在本年度试卷加大能级层次考查的情况下仍较往年有整体提高,说明市、区两级无遗漏式整体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明显效果,也说明各校在抓校本培训、抓整体提升等方面效果明显,我区朝优质均衡迈进;第一集团三个学校遥遥领先,而且连续几次抽考都稳定,说明我区名校名学科凸显除第一集团外,所有学校都低于区平均分,说明集团之间差异还是很大,第二三集团的发展提升空间还很大,要奋起直追;随着能级层次考查的力度加大(这是今后考查的一种必然、必须趋势),本次各集团之间差距较以往抽考都要明显,并有逐渐拉大之势,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学校研究氛围、学习气氛等等是否有关追问:优秀是怎么炼成的?差距是怎样产生并逐渐拉大的?方式:互动研讨载体:分析典型题例得分情况、研读典型题例答题情况三、分析、分享、追问本次抽检已经石峰区第四次统一抽检。经过前几次抽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巩固,无论是命题还是检测效果,我们发现,我们区听力、书写、积累、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实践和习作7个板块,都有不同程度的整体提升,尤其在书写、积累方面,提升很快。为加大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上期期末所有年级的命题在课内外阅读方面均在继承以往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大的革新,尝试阅读教学应该重点教阅读能力的领航。本次抽考由教研员命题,更是体现了这一必然、必须趋势。请各校教科室主任回校后组织老师们研读小学语文教师第六期关于这个主题的讨论,很中肯,很有见地;同时请各校研读清华附小的质量手册,这是课标和课本之间的一座桥梁,本次命题也借鉴了其中的成果,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质量检测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有力的策略和方式方法。本次重点和大家一起通过课内、外阅读和习作板块,采取互动的形式,来分析、分享与追问。互动形式:1.每题的考查要点分别是什么?2.每题的出题依据是什么?3.如果请你制作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你会怎么制定?4.预测各题考查的情况会如何?5.各题答题情况及分析。6.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和教训?(一)课内阅读:(11分)观 潮(节选)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3分)2. 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2分)3. 作者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请用“ ”画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3分)4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分) 1.每题的考查要点分别是什么?原文背诵、词语书写;近义词,比喻句;表达顺序;理解感悟。2.每题的出题依据是什么?(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后习题:“还要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观潮,几套教材均一直保留的经典之作。教学用书“另外,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很多,要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为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浩浩荡荡”之“浩”为本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浩”,会写字,“荡”为二下第23课的会写字。教学用书“还可以建议学生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2)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给文中词语找近义词是经常考查的方式之一;比喻句从一年级开始学期,比喻词他们应该见多了,及时教师课堂未单挑讲解,学生是能理解句中比喻词的意思的。文本特点,本段比喻非常经典、精彩,要学重点段,必突破这两个重点句,教学用书“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应该带领学生领悟表达的形式,教学用书中也有要求。(3)作者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请用“ ”画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教学用书“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喻,写景顺序)单元目标: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第四自然段由远及近的生动描绘堪称经典(很多游记是移步换景,而这是定点观察),这样的游记文章小学教材能找到几篇?这样的段落更是经典的经典,决不能视而不见,学而不教!“口语交际与习作”中“写之前要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读写结合训练点)(4)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目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本段文字后有个小泡泡提醒:“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课后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3.如果请你制作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你会怎么制定?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每空1分,错一个字扣0.5分。)犹如 如同(每空1分)远 近(1分) 表示顺序的词:向我们移来;再近些(飞奔而来);越来越近(全对得2分,缺1个扣0.5分,未画和全画不得分,多画扣0.5分)开放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讨论制定标准。实际操作中,“仿佛看到了”和“仿佛听到了”各占1.5分,缺一个方面扣1.5分,不管是引用原文的话、化用本段的词句还是个性回答,只要符合本段语意、符合逻辑就算对。语句的完整和流畅酌情扣分,说实在,这个酌情扣分老师们实际操作中心太软,有利有弊。阅卷中的问题:“头(点)、荡(结构或撇)、进(走之儿)”等字不规范,有的阅卷老师没扣分;个别学生的顺序为“样子(形状)声音”,本段也符合实情,虽然读起不是很通顺,但学生还是动了脑筋,我觉得可以给0.5-1分,遗憾的是他们画表示顺序的词语没有一个是按这个思路去画的,也许他们并没有真正明白这个写作顺序,而是机械记忆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板书,没有较好地消化、吸收,也许我们阅卷老师是基于这个原因没给分;“飞奔而来”是由远及近的词语,包含在“再近些”中,可画可不画,但个别学生画了,个别阅卷老师给扣了分。以后我们还要加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研讨,阅卷尽量从容一些,学生辛苦了一个学期,被我们一二十分钟就判定了,一定要严谨、尽量准确与客观。4.预测各题考查的情况会如何?5.各题答题情况及分析,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和教训?试卷抽样说明:1.8个考室(7个为30人,1个为21人,共231人);2.根据平均分等因素抽样A: 83.8分, B:78分 (第一集团同一学校1)C:82.3分, D:78.7分 (第一集团同一学校2)E:72.9分 F:72.3分 (第二集团不同学校)G:68分 H:65.6分 (第三集团、农村、不同学校)质量检测反思方式:两分析:分析统计的数据,分析典型的错误三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与我们的课堂有关吗?我们能做什么?探讨优秀学校、优秀班级的经验、做法有哪些,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探讨城区差异、学校差异、班级差异、学生差异的产生主要原因有哪些,哪些是我们可以控制和改进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第一题:抽样考室答题情况:全对错1词空1格错2词空2格错3词空3格乱写83.8分24;80%5178分19;63%42121182.3分20;67%9178.7分16;53%751172.9分11;37%72512272.3分11;37%426321168分12;40%13112165.6分21人6;29%64221119;51.5%61;26.4%33;143%18;7.8%反思:分析这份统计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请特别关注粗体、彩色数字)NO1:抓实抓牢基础。正确率是高分组抬起来的,要想分数上去,抓实抓牢基础。该背的背,该写的写,该理解的理解,该积累的积累。小学是基础工程,如果字写不得,经典背不得,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根就断了,怎能长成大树?举例:朱浩宇,能说会道,但生字掌握不好,写作文就忘字,忘字一是使思维受阻,习作就不流畅,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二是只好换一个会写字词代替,经常词不达意,语病多;三是对语文就没信心了。典型错误:齐头并进起头病近、其头并近、奇头并镜、骑头bi进、头字不规范等等。这个词的错误率在一些考室中达到30%左右。(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答案?每种答案反映了学生什么问题:思维的、方法的、习惯的、态度的?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关吗?我们能做什么?)有的空白,更多的则是不理解意思而写错。齐头并进,在小学课文中应该是首次出现,不知老师们平常是怎么教这个词的。一读而过?还是根据语境、根据字面并看着课件或书上的插图带着想象来理解、品味一下这个词?哪种更语文?哪种教学实效性更高?后者做扎实了,学生还会写成“其头、起头、奇头,病镜、并近”吗?用得多传神的一个词啊!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还学到了据义辨字、据义用词的方法。如果就是读读、抄抄,那真是“委屈”了经典,如果连读读、抄抄都没有,就是“糟蹋”了经典。抓基础,要静得下心,要能坚持,还要讲究方法,不能简单机械,陷入机械抄背、“题海战”中,也会得不偿失。NO2: 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中后进生尤其是后进生少,平均分就容易上去。差异难道仅仅是因为生源吗?第一、三考室里有记忆能力差的孩子吗?有原本懒惰的孩子吗?第五、六、八考室的学生,分别有33%、43%、43%的学生错或空2-3个词,基本就是不会啊。难道这些真的就没有能力记住或多记住一些该记住的词语?会写或多会一些该写的字?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有办法吗?有人说中国的课堂是以正确答案为跳板进行的,即只要出现正确答案,就进入下一个环节,不管是优秀生答出来的,或是学生念教辅书出来的,还是老师代替说的。也就有批评我们不管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不管孩子们是否都跟上来了,老师只管带着几个尖子生往前冲、往前赶、往前跑,中后进生就只能生拉硬拽,最后可能不小心甩了。虽然,有些尖刻,但有少部分老师对中后进生关注确实不够的。比如,教学目标是根据优秀生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基于优秀生选用的,教学流程及进度是根据优秀生安排和实施的。如此,势必会造成前面所说优生冲、赶、跑,中后进生拉、拽、甩。结局是两级分化严重,极少数学生厌学,甚至越往上走越艰难。我们来看看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秘诀之一: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去考察的专家发现他们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学得快的人怎么办?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不公平?芬兰人自有他们的逻辑:学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学,学得慢的人更需要帮忙。“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一个也不放弃”,说在口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NO: 第二题:2. 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2分)答题情况统计:全对对一半文外近义词文外类似近义词文外非近义词文中非近义词空白83.8分40%3%43%7%7%78分50%37%3%3%7%82.3分27%3%63%3%3%78.7分67%3%23%3%3%72.9分43%3%17%3%7%17%10%72.3分33%17%30%7%3%7%3%68分13%10%33%10%23%10%65.6分21人29%48%5%10%10%88人12人84人8人8人22人9人38%5%36%7%10%4%附:积累乐园二、下面每道小题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请用“ ”标出错误读音。(2分)1. 花卉(hu) 洗漱(s) 战车千乘(shn) 2. 堤岸(d) 崛起(ju) 枝折(zh)花落 三、下面每道小题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用“ ”标出错别字。(2分)1. 树稍 暂时 腾云驾雾 2. 洋溢 保垒 协调有序答题情况统计:二三空白符号错误本大题只标一个每小题不只标一个符号错误本大题只标一个每小题不只标一个83.8分23%27%78分7%3%17%27%3%82.3分7%7%7%13%78.7分13%10%33%72.9分10%13%23%20%7%72.3分3%7%7%10%13%7%68分3%10%3%37%40%7%7%65.6分21人19%24%29%424103658551.7%10.4%4.3%15.6%25.1%2.1%2.1%30.3%29.3%NO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想,找到“好像”的近义词应该没问题,本来只想赋1分,为了让师生过个愉快的年,降低难度,容易的题赋2分吧。谁知,大跌眼镜!为什么会大跌眼镜?习惯普遍堪忧!(说明:本卷较以往命题加重了学习习惯的考查)心浮气躁,审题意识严重缺乏。本小题抽样试卷答题为“文外近义词”“文外类似近义词”“文外非近义词”的不符合“文中”题意的平均高达43%,包括高分考室一个为66% ,一个为50%,两个低分考室也分别为43%和53%。信手就写两个反义词,高分组尤为明显,第三考室仅这一项就高达63%。附属表格中两道题“不符题意”都在30%左右。无论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级、哪个层次的学生,这几道只要多看一眼的题目竟然不符合题意的作答比率如此之高,令人震撼!这是偶然现象吗?不值得我们反思吗?这些现象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隐忧吗?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我们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轻言放弃,“空白”先生不能忽视。“空白”先生本题平均达到4%,主要集中在中、低分考室,最低的为3%(1个),最高的为10%(3个);第1、3、4小题皆有“空白”先生,其中第3题第1问平均为4%,第2问平均高达9%,最高的单考室达到了19%。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空白”先生?题目过难?基础太差?理解能力有问题?无所谓的态度?故意和考试或老师对抗?我们怎么办?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语文课堂上,课堂除了活跃,还需要沉静。这句话还可以用在课后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老师不放弃,也许可以换来学生的不放弃,教育从心开始。无要求、低要求,是伪和谐教育、伪民主管理、伪尊重学生,那是一种教育的放纵与放逐,对责任的放弃。美国对学生考试方法和习惯的指导与培养非常重视,李贵希在我的65天美国教育之旅用8页的篇幅收录了部分内容,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校对家长的指导:考前做一份营养早餐等等,指导学生如何答题等等,美国教育就细致到这程度,建议大家去读读这本书。培养习惯,我、我们做得怎么样?怎样会更好?我能坚持不懈吗?追问,思想行走的方式。NO4:教、学应当求实。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错误答案1:仿佛、好似、像似、相似(知识问题不大,主要审题问题。但如果张口只知道“仿佛、就像”,看到“犹如、如同”都没感觉,也是有问题的,有的学生就只写了一个仿佛,说明储备不丰富,感觉不敏锐。)错误答案2:很像、太像、肯定像、有点像、相同(程度区别)错误答案3:打比方、比如、假如、如果(类似答案,看上去有点像,有一个字相似,“如”或“比”。打比方与比喻概念混淆,嫁接?)错误答案4:大概、可能、真的(像真的一样?)错误答案:5:只见、颤动、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拉长、近些(比例不小,而且有部分还是及格的学生。无法理解,去问学生)下面每道小题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用“ ”标出错别字。错误答案1:画记整个词语。(估计审题问题居多,其次是按老习惯做题)错误答案2:本大题只标一个。(每小题的“小题”范围弄错了?认真审题;只找到一个?加强基础;做了一个就跳到下一题去了?培养习惯;拿不准先空在那儿,回头又没时间做?减少题量,尤其是冬季,或者是提高做题速度)错误答案3:每小题不只标一个。(没仔细看题?认真审题;认为试卷有问题,明明有几个错误?以往试卷信度不高,经常被“逮”出错误?基础不实?)同样都是错误答案,如何判断孩子的思维层面?似是而非、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包办代替都不是求学、教学之道。教、学唯有求实,实在、老实、真实、扎实、朴实。NO: 第三题:3. 作者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请用“ ”画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3分)答案:远 近 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样子 声音 白线 水墙 战马 声音)第一小题答题情况:远-近样子(形状)-声音近-远潮来前/时-潮来后早晨-午时其他空白83.8分90%10%78分83%3%3%7%3%82.3分33%60%7%78.7分47%7%3%30%3%7%3%72.9分30%3%3%30%30%3%72.3分53%23%13%10%68分57%33%7%3%65.6分21人76%5%5%14%13437541221058%1%3%24%10%4%对比高分组一和其他组的正确率,关注方法很重要。观察最后一个考室的正确率,说明弱的生源也是可以有作为的。观察第三考室第四项,如此之高,审题习惯吗?可以对比前面几个题,这个考室的学生一直是比较严谨的。太自信?记忆太深?只读题,没仔细读文,所以写成全文的写作顺序?还是机械对应顺序?值得反思,问问学生答案就出来了。观察第五考室,正确率、课文顺序、其他各占30%。是巧合吗?对比前面几题,这个考室也有这个特点,应该是有原因的。也许课堂纪律、学生课堂倾听参与状态有问题(可能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接收教师的信号),也许学生习惯可能要大力加强,也许是别的原因,值得琢磨,否则大面积提高质量可能比较费劲。近-远:许是笔误,许是觉得远-近与近-远无区别,许是“再近些”理解错误潮来前(时)-潮来后、早晨-午时:生硬套用课堂知识其他:逐渐拉长-白浪翻滚;很快-再近些;潮来时-变化;水墙-战马;白线-大地;看潮-想潮;没有-雄伟;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小-大(思维混乱,方法缺乏)第二小题答题情况:完全正确三个全找到(+多余)找到两个找到两个+多余找到1个找到1个+多余画句子或全部文字画词错误空白83.8分656211078分647525182.3分1532314278.7分2232172272.9分151172472.3分4212151568分11213465.6分21人311111419132219981109228.2%5.6%9.5%8.2%3.9%3.5%47.6%3.9%9.5%正确率下降一半,空白率增加一倍?关注方法不够深入,满足于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可能不够。如,满足于知道“由远到近”或“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顺序的知道,找表示顺序的词句不够。所以我们看学生习作,有时发现他们写作的顺序不够清晰,与不能有意识地使用表示清晰的顺序的词句可能也有关系。阅读,既要学理解,更要学表达。附:听力题 听力内容:饮水要讲科学、讲卫生。每天早起喝一杯淡盐水,既补充了盐分,又有助于防止便秘。两顿饭之间至少应喝上一杯水。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有特异的生物活性,不但能促进吐故纳新,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商店里卖的饮料滋味虽好却可能导致肥胖,其中添加的东西对胃还有刺激性。有的饮料粗制滥造未经消毒,喝下去甚至能引发疾病。认真听老师读短文,根据你听到的信息,完成下面的练习。1. 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2分)本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而且呈现学校、班级的整体优劣差异。好的学生是自己概括或用短文中的中心句,有的概括不全,如只有一个关键词(讲科学或讲卫生),有的是短文中的点状信息(如“两顿饭之间至少应喝上一杯水”),有的不知所云,有的空白。本题如果改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肯定要高些,但就变成了知识性考查(更适合三年级水平,命题和教学都应该有年段、年级层级目标意识),而非体现能级层次的概括能力的考查。本题答题情况给我们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很好的反思,教阅读,要教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要培养灵活的倾听、交往能力。NO5: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向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这也是2010年“全国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的导向,这一导向正是基于目前我们课堂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来的。NO6: 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从重知识教学转向重能力培养。NO:4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正确或基本正确答对一半错误空白83.8分28(个性回答)278分227182.3分29178.7分2531172.9分2431272.3分2252168分2041565.6分21人12621典型答案:答案1:看到一百头大象来杀我。(“一百头大象”用得好,可以一个“杀”字破坏了所有的感觉。要有咬文嚼字的意识,语言是有情感、有温度、有味道的。前面不错,至于这后面半句,我看该学生不是看多了暴力影视就是缺乏安全感或过于灰色幽默,非正道。这个学生84分,因这一好像说扣了2分。要有文本整体意识,这是课内阅读,不是断章取义的阅读。如果是课堂上学生有这样的感悟,你会怎么处理呢?)答案2:千万匹白色战马,山崩地裂(不是句子,缺主语、标点、仿佛。缺其一的情况很普遍。为什么?值得警惕。和我们课堂回答问题,只注意内容是否相关、主题是否相连,而不是很关注语言表达质量有关?比如,学生回答问题说半拉子话,磕磕绊绊,君子动口不动手)答案3:我仿佛看到了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听到了震动的声音。(回答正确的答案中,这种用文中原语句的方式比较普遍,但,两问答全、语句规范的比例不高。如72.9分的考室为20%。)答案4:我仿佛看见了一条白线,又变成水墙,又变成白色战马,听到了很响的声音。(这种综合文中内容作答的学生也很少,当然,没有要求一定要这么全面。虽然语句还不是很通顺,但毋庸置疑,体现了一种综合思维的能力。)答案5:我仿佛看见了浪潮的高、浪潮的猛,听到了水落下来的声音。答案6:我仿佛看到铺天盖地的浪潮,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答案7:我仿佛看到一座巨大的水墙,气魄雄伟。我听到了那巨大的刺耳的波浪翻滚的声音。(5-7为化用文中语言,或者有自己的感受。个别学生还在句首空了两格,难能可贵。这样的答案在高分组大概是20-40%之间,在中等组大概是10%左右,在低分组就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区别,课标不是提倡自主感悟、多元感悟吗?为什么学生少有自己的理解?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直接引用?和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关系吗?我们的课堂力求克服了“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弊病吗?课堂上还给了学生读书的权利?教师的分析讲解少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多了吗?)你更喜欢哪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是怎么炼成的?NO7:要重视语言表达质量,准确、通顺、有情味。NO8:要重视文本整体感觉。NO:课内阅读题得分情况:总负分平均得分全对扣0.5-2.5扣3-4.5扣5-6.5扣7-8.5扣9-1183.8分-708.751212178分-91815103182.3分-1147.210108278.7分-111.57.3111062172.9分-1426.39864372.3分-143.56.2231347268分-165.55.53988265.6分21人-111.55.746443课外阅读:摔琴(12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完全正确对一半错误空白83.8分168672.9分12124168分61212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完全正确对1-2题错误空白83.8分171372.9分10135268分81552阅读短文理解关键词语:摔琴技艺欣赏正确错误空白正确错误空白正确错误空白83.8分723131611910172.9分623110191209168分1612271851210832%64%3%33%59%8%57%32%11%1.大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比较强,小部分有偏差。2.提取信息能力弱,平常教学要加强培养,质量检测会加大考查力度。3.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中心的能力较低。2-3题综合反映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仅关注微言大义、学生的整体感受、主观感受,而忽略了对重点、关键词句的揣摩、理解。4.试题有难度,命题还要更科学。因为不喜欢,所以难走进文本。文本无童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不高,学生不是积极做题。因为深刻,所以难理解文本。文本远离孩子的生活实际及理解水平,如配合五上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更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第一、二题难度不大,第三题难度系数较高。“这样做”指的是 (用两个字概括),难的不是出题的角度,还是一个根据文本提炼信息,难的是要求:用两个字概括,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很一般,很少练习概括小标题,尽管本文标题就是答案,但平常教学也许关注课题不够。此题如果不加限制,可长可短,检测的有效性会好些。当然,正如国家质量监测一样,不同的答案,体现的思维水平层次可能不一样。比如:好容易才表达清楚的、比较轻松表达清楚的、很轻松就表达清楚的,体现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怎样让学生的能力螺旋式地上升?怎样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我们要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员来说, 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作为听众, 是最主要的。此题难度系数较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抓重点的能力还比较弱,尽管答案就藏在最后一句话里,但他们粗粗阅读一遍两遍,是不容易发现的。如果改为读读最后一段话,想想音乐家为什么这样做,检测的实效性可能会高些。 5.阅卷标准的讨论的启示何俊老师的意见:我们让学生做阅读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有读懂此篇文章的能力!而绝对不是考验学生能否猜测出出题者意图的能力!学生读懂了这篇课文,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意思“乐器的价钱不重要”,采用了合理的句子通顺清楚地表达出:对演奏者来说,琴的价钱不是演奏好坏的关键有什么错误可言呢?!本来中国的教育对孩子的束缚已经够严重的了,为什么还要在批改考题时把他们的思想捆上如此不合理的绳索?重温作为2010年全国阅读教学竞赛导向的四个关键词,并共勉: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链接: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习作:(30分)题目: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它们有的外形美丽,有的性格可爱,还有的和我们发生过有趣的故事。请选一种小动物,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本学期课文的一些写法,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总负分平均得分满分扣1-3扣4-6扣7-9扣10-15扣16以上83.8分-12725.814105178分-17824.181191182.3分-90278813178.7分-12525.81764372.9分-19623.517983272.3分-120261387268分-17424.28125565.6分21人-19320.135643扣20以上反思:1.习作是你们学校的优势还是劣势?同样都是高分组,显然,第三、第四考室的习作比第一、第二考室更具优势。如何发扬我们的优势,打造学校学科特色,或挖掘我的潜能,弥补不足,追赶先进。2.习作是我们班的优势还是劣势?同样一个学校,不同班级有差异,甚至差异比较大;同一个分数段,优势劣势也不尽相同,如第五考室比第六考试习作差距明显,相差2.5分,差不多是一个档次。如何发扬我的优势,打造班级学科特色,或挖掘我的潜能,弥补不足,追赶先进。3.如果这是我学校或班级的优势,优秀经验、成果做法有哪些?哪些具有普适性可以推广造福同行和石峰学子?哪些具有独创性应因校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在习作方面还有发展空间吗?跟先进地区相比,我们有距离吗?我(们)还有困惑吗?如同是习作高分组,第一、第四、第六考室的“尾巴”还比较重。用实践+研究的方式,我们会走得更远。4.如果这是我学校或班级的劣势,我(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找到问题,就找到了发展的空间,就找到了挖潜的方向。找到了主要问题,就找到了牛鼻子。)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根据本校实际借力?如何发挥我们的创造性?用实践+研究的方式,我们会走得更好。5.习作教学我还能做些什么?区教研中心将准备申报习作课题。希望学校和老师们能踊跃参加。本次习作中反映的突出优点:1. 部分习作打下了单元教学的烙印,体现了“写的时候要学习本学期课文的一些写法”,巧妙学习动物描写单元中的写作方法(先总后分、总分总构段构篇,过渡句段,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表现小动物的特点等)或模仿语言,使习作较生动。如小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