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doc_第1页
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doc_第2页
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doc_第3页
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doc_第4页
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府办发(2011) 号铜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直属林场,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2011年铜鼓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方案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特制定本方案。一、地质灾害分布及预防重点我县75%的区域面积为地质灾害易发区,21.8%的区域面积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3.2%的区域面积为地质灾害少发区。根据2011年3月全县各乡(镇、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上报的数据,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35处,其中危害等级在较大级以上的有81处,危害等级达重大级的有4处。(一)重点防治区:1、排埠永宁西向 滑坡、泥石流、崩塌;2、幽居港口 滑坡、泥石流、崩塌;3、古桥新丰 滑坡、崩塌。(二)次重点防治区:1、双溪罗坊 滑坡、泥石流、崩塌; 2、庙下 龙门 滑坡、崩塌。(三)重要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1、全县重点监测防护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81处。见附件一:铜鼓县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表2、全县重点监测防护的次重点地质灾害防治点154处。见附件二:铜鼓县一般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表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根据我县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数据,我县有3310人直接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受威胁房屋近606栋3030间、林木近1000亩、农田近2000亩,一旦形成灾害,灾害点附近的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设施也将受到威胁。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我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汛期,降雨集中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46月,但我县3、7、8月也是多雨月份。因此38月是我县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降雨量接近常年,雨量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加速器,各地务必高度警惕,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严加监管。当前期持续降雨量和当日降雨量分别达至90和35,或区域内出现个别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时,应进入警报状态;当进入警报状态后,降雨仍未停止,区内灾害点增多,山体出现变形迹象,应进入临灾预报状态,作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完善监测预报网络,落实监测预报责任1、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监测网络,县设监测中心(设于国土资源局),乡镇设站,行政村设组,村民小组设监测员。各乡镇要落实站、组、监测人员,对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并进行登记造册,形成监测网络信息系统,按照群测群防要求,由行政领导负责,层层落实人员,抓好当地重要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要做好雨季轮流值班,日夜监测工作。2、乡镇场要负责对辖区内每一个重要地质隐患点设置警示牌,并在滑波体的前后缘及主要裂缝处设置测量标尺。3、负责监测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动态监测,每个隐患点设14个监测点,汛期4、5、6、7月在第一次暴雨的当日起开始加密观测,每日不得少于一次,其它月份一个月不得少于2次,认真观测测量数据,填写监测记录表,及时进行分析和上报监测信息,为政府作出准确无误的临灾预报。(二)开展汛前调查和汛期应急调查1、汛前调查:各乡镇场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确定危险程度,划定危险区范围,落实监测人员及防范措施,设置警示牌,埋设测量标尺,做好危险区住户的搬迁工作。同时应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辖区内每个地质灾害危险区住户手中。2、汛期应急调查:在汛期一旦发生重大险情或地质灾害,应于半小时内速报县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应急调查,做出应急处理,并在12小时内报告处理情况。(三)积极预防和主动避让1、对辖区内的隐患点、危险点,要认真落实预防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治理。暂时没有条件治理的要制订好防治规划,采取简易应急措施加以防范,以遏制和减缓险情。2、结合新农村和中心村镇及地灾移民新村建设等,大力实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积极开展地质灾害“主动避让”和“灾民下山”工作。各乡镇场要对处于威胁区内的住户进行调查统计,确保汛期危险区住户人员撤离,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受威胁区的住户转移到安全地带集中规划建房,或到乡镇所在地及县城建房购房。五、地质灾害应急措施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进入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状态,按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开展抢险救灾工作。1、政府迅速成立由国土、建设、交通、水务、公安、民政、电力、通信、气象等部门及当地乡(镇)村干部组成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抢险救灾工作。2、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3、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统一设置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制定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4、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5、民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公安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通信、交通部门应当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通信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6、险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要紧急抽调人员组成抢险救援队伍,筹集好救援资金,装备、物资,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因救灾需要,可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或房屋、土地,但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7、抢险救灾结束后,指挥机构要形成事故处理调查报告,根据灾害的规模等级和影响程度逐级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事故处理报告。六、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保证重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教育部门负责我县校园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防与治理。卫生部门负责我县公共卫生设施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防与治理。交通部门负责我县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防与治理。城建部门负责我县城市规划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防与治理。林业部门负责我县林区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防与治理。水务部门负责我县水库、水电站、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防与治理。气象水文部门要对灾害性天气作出及时预报,并会同国土资源、广播电视部门共同作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乡镇政府不但要对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及次重要地质灾害防治点组织有效的监测防范,还要发动群众进行群测群防,及早发现新的灾害隐患,并进行有效监测预防。监测网络系统人员汛期要坚守岗位,休息时间要搞好轮流值班,保障监测信息畅通。监测员为各个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村委会主任为本村的监测责任人,乡镇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的防治工作责任人。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预防、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负责。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