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其六杜甫唐诗鉴赏.doc_第1页
《秦州杂诗》其六杜甫唐诗鉴赏.doc_第2页
《秦州杂诗》其六杜甫唐诗鉴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州杂诗其六杜甫唐诗鉴赏【原文】秦州杂诗其六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赏析】秦州杂诗前五首主要是借物、借景抒发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这一首则是对军旅之事的直接描写和议论。第一、二句,写唐军已到秦州。诗人听到了城上不断响起的胡笳声,看到了山边唐军旌节在移动,一个“归”字,点明了唐军由西面边塞经秦州向内地行进的方向。这起首二句不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一开始就有声音、有行动动态地把东调军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兵士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呢?原来他们是金微守军,东征西调奉了皇帝的命令东移沧海一带,防守黄河天险。此时黄河下游正是两军交战的地区,但唐朝兵力不足,不得不东征西调,以致从极西边调兵前去增援。军事形势的可危,于此可见一斑了。第五句近看士兵的阵容,因为长期戍边和跋涉,他们一个个又黑又瘦;旌旗也是稀疏零乱,可见战争的持久和艰苦。“那堪往来戍?”意思是“这样的军队还能往来征战吗?”当时中原兵力不足,邺城惨败之后,刚刚收复的洛阳又受到严重威胁。“恨解邺城围”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诗中不言“溃”而说“解”,可以看出诗人在用词上是经过仔细地斟酌的,“解”字从敌人方面着笔,却委婉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的讽刺。这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要“防河”就要发兵,别处无兵可调,只能从西部边界守卒征调;但是这些士兵又很难有战斗力。待人虽然不忘关内战事,然而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只能无可奈何地恨邺城之败了。【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