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排练的合唱教学.doc_第1页
互动排练的合唱教学.doc_第2页
互动排练的合唱教学.doc_第3页
互动排练的合唱教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互动排练合唱教学模式初探童声合唱桅子花开的排练教学体会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分注重在老师一人统领下的教学活动,很少顾及学生的需求与感受,笔者试图在小学合唱教学中采用互动排练合唱的新模式来替代传统合唱教学模式,让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氛围之中共同完成合唱排练,并从中享受音乐之美,感受创作的快乐。【关键词】小学合唱 互动排练 教学模式小学的合唱教学既是小学歌唱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参加合唱排练,不仅能亲身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得到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等艺术美的熏陶,培养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合唱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师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些现象,那就是学生们在合唱排练中对老师让他们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和声练习,总有厌倦和畏难情绪,加之老师给他们选唱的歌曲都是些老歌,不合他们的口味,所以练唱的积极性不高,完成演唱的质量、排练的效率也上不去。训练中,听话的学生能勉强坚持一个多小时,调皮的学生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坐不住、好动、爱闹,经常影响合唱排练的进度,师生的合作很难默契和愉快。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开始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尝试互动排练的新教学模式,即合唱排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排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排练的音乐实践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训练,学唱几首歌,而是主动地与老师一道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排练,在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氛围之中共同完成合唱排练。这种互动排练模式不再是只注重合唱技巧的训练,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使他们在收获成功与自信的同时也能享受音乐的乐趣。同时,由于合唱排练是建立在师生“双主体”的互动交流之上,学生主动参与到排练活动中来,也就赋予了作品演唱更多的童趣,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排练的效果当然就好于传统合唱教学模式了。从两年多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互动排练的新合唱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8年我们的童声合唱桅子花开参加市中小学合唱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各级专家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下面笔者以桅子花开的合唱排练为案例,从作品选择、基础训练、作品处理、作品展示几个环节来阐述小学合唱互动排练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及教学体会。一、作品选择以前在选择唱什么样的童声合唱曲时总有些盲然,不知该选择哪些作品来训练学生,有些合唱曲很经典,但较成人化,难度又偏大,不适合他们的演唱,有些合唱曲教师觉得适合排练,可学生们觉得那些歌曲所反映的内容离他们太远,体会不到歌曲所应表达的内在情感,唱起来也就兴趣不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喜欢这首歌,并主动选择这首歌,才会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越唱越来劲,越唱越有味。因此笔者认为应让学生参与到作品选择中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认为较适合他们练唱的作品,学生也可推荐他们喜欢唱的歌曲,然后让他们来比较,最后歌曲的选定就让学生来作主,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选定的歌曲有想学想唱的冲动。在选择桅子花开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下来的。当时我们教师提供的歌曲有伦敦得里小调、茉莉花等,学生推荐的歌曲有桅子花开、歌声与微笑等,最后在学生的一致要求下,我们还是尊重他们的意见,选定了桅子花开,因为他们觉得桅子花开很贴近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喜欢何炅哥哥,所以很想用合唱的形式来唱他的歌。于是我们请资深的音乐老师为学生重新编配了三声部的合唱谱和钢琴伴奏谱,然后由几位音乐老师合作范唱,使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合唱版的桅子花开,当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熟悉与喜爱的音乐当中,对演唱作品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很快就进入到合唱排练的最佳状态之中。二、基础训练当合唱作品定下来之后,虽然教师的前期案头工作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应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演唱表现能力,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求,只有当学生都成为了参与排练的“小主人”,他们才会为了要唱好自己喜欢的歌而主动接受合唱基础训练,排练的效率才会提高。比如在确定各声部成员时,我们就尝试将原来由老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老做法,改成了让学生们自己做 “小主人”来选定声部的新举措。学生们一听说可以自主选择声部,就争着往高声部站,人数都超过一半了。当教师说各声部成员的比例是3:3:4时,一些学生不太情愿地退回到了中、低声部,然后我们再告诉他们各声部有它特定的音色和音域的要求,且担任中、低声部的队员还应是演唱基础较好的同学时,学生们不再盲目地选择了,他们依照自己的声音条件、演唱水平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部,各声部的队伍又有了一些变化。接着我们再让大家从各声部推选出一名有较强组织能力,音乐素质和演唱基础都较好的学生担任声部组长,由他们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和老师一道来最后选定各声部的队员,并负责带领本小组成员在排练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声部,他们开始有了团队意识,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都增强了,这样排练也就顺利了很多。桅子花开的引子部分是由三声部合唱构成的四个乐句组成,曲调流畅优美,节奏舒缓,在歌曲的一开始就能较好地体现童声如天籁般的柔美音色。我们觉得这一段对于训练学生和谐统一的音色及整体和声很有帮助,因此,就将此段作为了我们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练习之一。尽管只有四个乐句,但对于学生来说要唱好它也并不容易,这其中包含了要解决音准、音色、声音的控制及整体音响的和谐统一等合唱技术难点。训练中,我们先分别聆听、教唱各个声部,小助手们负责本声部队员的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的学唱把关,教师也分别到各声部进行指导,等学生们能轻声视唱各自声部以后,我们就采用师生或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多声部的配合练唱,并提醒学生们在唱自己声部时要倾听另外的声部,使合唱达到均衡、和谐的效果。然后请其他同学从音色、音准、节奏和声音的控制等方面来对演唱进行评价,唱得好的地方,就让他们再展示一遍,起到示范作用;唱得不好的地方,就让其他同学帮他们改进,同时教师再围绕如何来唱,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合唱技术要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方法向学生进行讲授,促使他们逐步理解、接受和解决演唱中的难点。比如,在这段引子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反复强调一个“美”字,以情带声,启发学生用美的歌声唱出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用发“o”母音的感觉来唱“啊”,使声音竖起来,中、低声部要对高声部起一个支撑和配合作用,让旋律线条从高声部柔柔地飘出来,以达到整体的音色明亮、清脆,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和声效果。在师生的一次次练唱和评述之下,学生们的悟性很好,慢慢地在优美的琴声伴奏下,真的就唱出了甜美的意境、纯净的音色和美妙的和声,“美”的声音一下子就呈现了出来圆润、纯净、柔美、明亮,声情并茂,令大家都兴奋不已。当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也就不再对基础训练感觉枯燥和有难度了,当他们有了自信心,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三、作品处理以前在作品排练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觉得只要他们能将老师的二次创作意图较好地表现出来,就达到教学目的了。结果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被动学唱中,对合唱排练失去了耐心,气氛变得比较沉闷,演唱激情也难以调动起来,师生都感觉排练很辛苦。笔者认为现在的音乐教学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而应将它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和知识再造的过程,学生不仅从老师这获得了知识、信息,分享了体验,老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收获这一切,师生应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中一起去表现和创作音乐。比如我们在处理桅子花开的第二段:“桅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时,开始我们设计的是唱这一段的前四句时把速度放慢下来,以体现一种依依惜别之情,可学生们在唱了一遍之后,发现没有想像的那种意境出现,于是我们让大家来想办法,看怎样更好地把那种依依惜别的意境表现出来。于是学生们从每个声部推选出两名同学站在老师的位置上仔细地听合唱效果,体会演唱时的情感表现,没想到他们还真说出了可行的建议,有的说唱慢了之后感觉有些不整齐了,可不可以唱得弱一点,来体现淡淡的花香;有的说可以唱得跳跃一点,那样感觉会轻巧一些;还有的说应把“告别”这两个字唱得短而轻,力度唱强了就没有了舍不得离开的感觉了学生们对“小老师”的建议很感兴趣,并一遍遍地去体会、修改,体验演唱处理是否符合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教师也在一旁仔细地听、比较,学生们从老师赞许的表情中更有一种喜悦甜在心里,开始唱得有滋有味了,排练的效率提高了,演唱效果也十分理想。在唱桅子花开的后半部分转调以后的乐句时,有位小朋友还提到了演唱中的力度变化问题,他说要唱两次“桅子花开呀开”,是不是可以将第一次唱得稍弱一点,第二次再加强,就有对比了,好象桅子花在一朵朵争相开放。可他的建议也有一些同学不同意,说转调了之后就是歌曲的高潮了,加之高低声部又是采用的轮唱形式,当然可以唱强一些,好象很多的桅子花都争着开放,这样才更美一些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建议,教师并不急于用标准答案去束缚他们,只要他们的演唱处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我们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也让大家来评一评,可行的话就按他们的想法试试,听听效果,好的就采纳,不好再改。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中应建立师生“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强调在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中,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笔者认为这种师生互动模式在合唱排练的作品处理阶段确实非常有效。四、作品展示如果说在作品处理阶段偏重于师生交流、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的话,那在互动排练模式下的作品展示环节,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创新意识,以更加开放的师生互动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合唱的演出质量,共同完成作品的最后呈现。排练中,我们先不拘一格放手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示作品、体现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师并不苛求学生的艺术水平,而仅仅将着眼点放在他们是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艺术体验,是否提高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音乐的审美素养上。同学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先分组讨论、排练,他们既可以给歌曲演唱加入其他艺术元素,如用形体动作来配合歌曲演唱,用舞蹈或情节表演来丰富音乐情绪、情感,用适当的朗诵来烘托音乐意境等;也可以自己上台当一回小指挥,将自己不一样的作品演唱处理与大家一起分享、比较;还可以大胆地说说自己对于作品展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看是否对作品表现有帮助。当各组的同学对作品展示有了自己的整体设计方案之后,我们就让每组推选出的“小指挥”来试着排练一次,老师用DV机拍摄下来再放给大家看,比一比谁的作品创作更有新意,演出效果更加精彩。比如有位小朋友带来的设计中就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加入了8位女生的舞蹈,她们手持桅子花翩翩起舞,较好地体现桅子花开的情境,将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有位小朋友带来的设计中将引子部分唱完后的第一遍主题演唱采用了独唱的形式,虽然稚嫩的童声还有点走音,但小男孩的表演充满了童趣,很可爱;最后老师也来指挥,将自己的创作设计和大家有些好的创意结合起来呈现。同学们仔细地从镜头里看着自己的表演,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议,分析各组“指挥”带来的演出哪些地方很出彩,哪些地方还处理得不够好,并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结果他们还是觉得老师指挥的是最好的,这时老师就告诉他们,这其实是同学们的功劳,老师只不过是将各组好的设计结合在一起,由于吸取了各组之长,当然效果就比较好了。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创意被采纳,演出效果比以前的好许多之后,倍受鼓舞,创作的激情就更高了,大家又共同设计了许多好的创意,使作品的展示更加精彩。如:在引子部分的合唱之后,学生们依次让出一条路,让一对天真可爱的小朋友手牵手从后排高台缓缓走下来,小女生的花篮里放了几枝洁白的桅子花,他们用纯净的声音唱出了“桅子花开,so beauty so white,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象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海”,两个小朋友纯真的表演非常可爱,较好地体现了歌曲的意境;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学生们突然将藏在身后的白色桅子花争相展现,很好地烘托了桅子花开的惊喜场景,将歌曲进一步推向了高潮;最后同学们轻轻挥动着手中的桅子花,声音渐渐远去,仿佛只留下淡淡的桅子花香还在空气中飘散这些好点子都是孩子们凭直觉感受与想象编排出来的,有些创意连我们都想不到。在学生的脑海里有着与成年人不一样的想象空间和思维方式,如果教师能尊重他们的独特个性和乐感,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与展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创作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音乐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笔者觉得在小学的合唱教学中,采用互动排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