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学校2.doc_第1页
1关于学校2.doc_第2页
1关于学校2.doc_第3页
1关于学校2.doc_第4页
1关于学校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思想基础的思考张勇武学校兴衰,系于教师。一个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培育和发展教师,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基本稳定,年级教师搭配、磨合基本形成。构成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的基本形态。从整体而言,就县域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来看,我校教师队伍是不错的,但就整个教育发展而言,就我校如何抓住机遇内涵发展而言,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大体而言,青年教师的职业归属感问题;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如何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问题;如何把握学生身心特点,提高教学效益问题。能不能从思想和行动上破解这些问题,优化我们教师队伍,直接决定着我们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壮大。一、保持职业幸福感,增强个人教育功效感,要把教育教学当成事业来看,敬业爱岗,从内心认同教师职业。林崇德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路过工地,看到三个人在砌墙,路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闷闷不乐地说:“在干活”;第二个人漫不经心地说:“在赚钱”;第三个人快乐地说:“在造一座美丽的宫殿。”若干年过去了,前两个人依旧在砌墙,而第三个人却成了建筑工程师。这个故事说明,只有把自己所从事职业当作一项不可多得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才能获得成功。青年教师处在成长阶段,也正处在职业定位阶段,受社会现实和社会分配影响,虽然目前选择了教师职业,但内心真正有职业归属感的并不多。往往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认命态度。一旦有改行机会,对青年教师而言,往往都是一种致命的诱惑。这种职业上的浮躁感,从根本上耽误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考察当今成名成家的中小学教育大家,无不是从内心真正愿意终身从教的教师。只有真正意义上有了职业归属感,才有献身教育的内驱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几十次申请由行政转行当教师,心愿得偿,他全部的智慧和热情便奉献给了教育。西宁市教育学会理事,2006年“西宁市十佳教师”,西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汤炎,1986年主动放弃江苏省无锡人民广播电台采编职业,从江苏无锡市调入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人民教育2009年21期我的心在高原予以长篇报道。人民教育2011年第10期上有一篇特别感人的文章触及心灵的足音特级教师李庾南印象。72岁的李庾南老师,从1957年开始已经当了54年中学数学教师。吉尼斯纪录锁定了她的名字:世界上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长达53年。现在,这一纪录还在延长。她说:“能够将职业做成一辈子的事业,并享受事业追求中的艺术感受,是我今生的最大幸福。”心理学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把幸福感作为健康个性指标之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最富有的人不是最幸福的人,最贫穷的人或弱势群体的幸福感也较低。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与金钱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感与职业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兴趣,他会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且会从中找到很多乐趣,得到更多的快乐。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未来发展,更对学生未来有长远而不可逆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要及早树立好职业归属感,将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迸发出自己全部热情,才能早收获、早成功。否则,个人发展缺乏目标,成长缺乏根基,得过且过,万事蹉跎,于自己、于学生成长都无益。据相关机构调查,如果能重新选择职业,37.3%的教师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当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其实,我们回顾从业之初,教师们为教育事业的神圣感所激励,为事业的新鲜感所诱惑,谁不饱含热情。我们觉得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为学生们的点滴进步而由衷高兴。几年过后,家庭压力增大,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和心理期望值差距甚大,在热情消失过后,上课往往成为负担,甚至学生可爱变成了可恶,活泼变成了捣乱,学生一些可以容忍的小错,往往令我们教师大发雷霆。这些普遍现象说明,职业倦怠已在毁坏教师的职业生涯,恶化师生关系,吞噬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怎样克服职业倦怠?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学校的教师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并不相同,这除了跟教师本人专业素质、应对能力有关外,也与教师对工作认可和热爱程度相关。80多岁高龄的全国优秀教师于漪坦言:“教师的幸福是其他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到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你永远默默无闻,但还要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难以管教的学生、考试成绩亮红灯、家长和社会的过高期望然而,只要看到一群心存感恩,求知上进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茁壮成长,难道不感到幸福,不为之感动吗?”可见,我们教师要深刻认识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平凡工作中去体验积极的情绪,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幸福的工作。其实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幸福的教师收获的将是幸福的学生。二、吃苦才能终身幸福。蔡林森蔡林森,1982年至2006年任江苏省洋思中学校长。2006年10月退休后任河南省沁阳永威学校校长。政治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他带领洋思中学教师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创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使洋思中学成为中国名校。“吃苦是福”是他内心体会。1960年8月江苏泰兴师范农师班毕业后,分配进城西农业中学任初中数学教师,他认为:只要能吃苦,继续学习,认真读书,不懂就问,就定会成为好教师。他主动参加数学函数学习,用刚领到的工资购买数学教学参考书,一边读,一边领悟,一边学着教。学生喜欢,校长表扬。此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许多新教师都下放了,但他因工作出色,被留下来改教语文。为教好语文,他舍得花钱买书,不耻向同事请教。为改好一篇学生作文,他改了又看,看了又改,反复推敲,常常通宵达旦。蔡林森校长还教过初中物理、政治,当过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当过班主任,当过学校总务主任、教导主任。什么都干,干什么都行。为什么呢?因为能吃苦,能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维,不停的创新。蔡林森校长深有感慨地说:“回想起来,我当教师的本领都是在实践中靠自己吃苦学出来的。我觉得,教师要不怕吃苦,要敢干,学校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干了,不仅多了贡献,而且也多了学习的途径,可以多学本领。我干得多,学到的本领就多。我认为,如果校长分配工作时,教师讲客观条件,说这个没干过,那个不能干,就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学不到,更谈不上能闯出新路,创造奇迹。”蔡林森校长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学。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人,看到的往往是别人身上的光环,而看不到别人留下的心血和汗水。其实,要收获稻穗,你就得弯下腰来。我们教师碰到教学中的困惑,遇到学生管理中的问题,甚至家庭的问题,工作起来往往情绪化,心浮气躁,不肯沉下心来,仔细分析、推敲,解决问题,结果是用情绪去工作而不是用情感去工作。在当今物欲化时代,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别人高福利、高待遇,而看不到造成差别后的政策原因或努力程度,在收入的对比和攀比下,往往淡化了工作的责任心,甚至以拿多少钱干多少事来搪塞自己应担负的职责。在当今各类休闲文化兴起的时代,我们往往看到棋牌歌舞,灯红酒绿,侧身其中时往往忘记了身上所肩负的国家、民族兴衰的重任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其实,基础教育,教师面对的是孩子,他们的心灵纯真无邪,未来的成就就把握在我在教师们手中,我们给他什么样的教育,就将收获什么样的结果。作为教师,对自身而言,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对学生而言,要成就他们一生的幸福。因此,无论如何,我们从事了教育这一职业,就正如雕塑家,在你的刻刀下是一堆废品还是传承百代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就得看你功力的高下,我们要苦练教书育人的本领,要探索,要创新。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愿吃苦,能吃苦,真正做到吃苦才能终身幸福。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孔子怎样解决教学过程产生的教学问题?怎样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问题?怎样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我想,更有效的做法是引导教师学习和反思。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在发展,观念在变化,方法在创新。教师们虽然都经过了大学三年或四年的专业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年或四年的培训只是一个从业的基础或平台,并不能应对参加工作后几十年教育教学实际。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学生个性丰富多彩,处于未定型的生长变化中,这使得教师工作充满了复杂性,教师职业充满挑战性的原因正在此。因此,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研究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研究学生成长阶段的不同变化,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来做出判断和选择。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执着于师范阶段学习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毫无疑义,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陷入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牢笼,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教师要通过努力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2、为什么要反思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郑丹娜,在人民教育2008年23期发表文章学会反思,享受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不断反思,善于反思,才能够及时发现并弥补教育行为中的不足,与学生一起成长。”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可以无过矣。”前苏联著名教育教苏霍姆林斯基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写教育随笔,终成世界著名教育大师。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冗,学生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是我们工作的内容。我们做的是基本性工作,而成绩的光环往往在学生毕业几十年后才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中小学教育是人生成长中最具基本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基础教育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将来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正如基建工人建大厦,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测量、检验,看是否砌直,是否牢固。其实每一项工作,都在不断反思修正,教育工作者更应如此。我们如果不在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一旦教学方向发生偏离,将来总有出事故的一天。四、兼容并包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成长人的基础性工程。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心灵。”孟子持“性善论”。认为人天性善良。为什么人有好坏之分,在于后天的教育,后天的环境影响,有部分人丧失了天生的善性。荀子持“性恶论”观点。认为人生性本质是坏的,为什么有人变好了呢?在于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无论怎样的观点,都强调教育和环境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以人为工作对象。在社会共同价值标准的衡量下,在我们教师们个人价值标准的衡量下,生源质量便有了高下之分,学生便有了优劣之别。最理想的境界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但普天之下,不能个个都是英才。天资有高下,人品有高低,习惯有好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象医生一样,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更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如果我们教师都以教育改造学生为己任,则有包容之心。包容绝不等于放纵。放纵是对学生错误的纵容,是对学生的危害。包容和放纵的分别在于,包容是对学生思想、行为错误的容忍,在容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导学生改正。放纵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无视,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种失职。教师要有包容心,要坚决反对简单和粗暴。现在在学校发展中有一种不良倾向,学生流失率过高。这与学生文化基础、学习动机、心理耐挫能力有关,但也与我们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集体意识有关,总以为将部分学生赶出校园,学校便会天下太平,其实我们应当看到,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向的,可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必然有向坏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和引导学生向善之心。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有一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他是这样阐述理想的教师。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