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奥林匹克专题讲座 第16讲 枚举、归纳与猜想_第1页
数学奥林匹克专题讲座 第16讲 枚举、归纳与猜想_第2页
数学奥林匹克专题讲座 第16讲 枚举、归纳与猜想_第3页
数学奥林匹克专题讲座 第16讲 枚举、归纳与猜想_第4页
数学奥林匹克专题讲座 第16讲 枚举、归纳与猜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奥林匹克专题讲座 第16讲 枚举、归纳与猜想 数学奥林匹克专题讲座1第16讲枚举、归纳与猜想 一、枚举法枚举法起源于原始的计数方法,即数数。 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在第11讲中已介绍过,现在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利用枚举法解题。 当我们面临的问题存在大量的可能的答案(或中间过程),而暂时又无法用逻辑方法排除这些可能答案中的大部分时,就不得不采用逐一检验这些答案的策略,也就是利用枚举法来解题。 采用枚举法解题时,重要的是应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这就好比工厂里的质量检验员的责任是把不合格产品挑出来,不让它出厂,于是要对所有的产品逐一检验,不能有漏检产品。 例1一个小于400的三位数,它是平方数,它的前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还是平方数,其个位数也是一个平方数。 求这个三位数。 解这道题共提出三个条件 (1)一个小于400的三位数是平方数; (2)这个三位数的前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还是平方数; (3)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也是一个平方数。 我们先找出满足第一个条件的三位数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 再考虑第二个条件,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169,256,361。 最后考虑第三个条件,排除不合格的256,于是找到答案是169和361。 说明这里我们采用了枚举与筛选并用的策略,即依据题中限定的条件,面对枚举出的情况逐步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三位数,确定满足条件的三位数,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2哥德巴赫猜想是说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 问168是哪两个两位数的质数之和,并且其中一个的个位数是1?解168表示成两个两位质数之和,两个质数都大于68。 个位是1且大于68的两位数有71,81,91,其中只有71是质数,所以一个质数是71,另一个质数是168-71=97。 2说明解此题要求同学们记住100以内的质数。 如果去掉题目中“其中一个的个位数是1”的条件,那么上述答案不变,仍是唯一的解答。 如果取消位数的限制,那么还有168=5+163,168=11+157,168=17+151,?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提出来的,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数论中最有名的问题,中外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研究过,包括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 例3有30枚贰分硬币和8枚伍分硬币,用这些硬币不能构成的1分到1元之间的币值有多少种?解注意到所有的38枚硬币的总币值恰好是100分(即1元),于是除了50分与100分外,其他98种币值可以两两配对,即(1,99),(2,98),(3,97),?,(49,51)。 每一对币值中有一个可用若干枚贰分和伍分硬币构成,则另一个也可以,显然50分和100分的币值是可以构成的,因此只需要讨论币值为1分、2分、3分?49分这49种情况。 1分和3分的币值显然不能构成。 2分、4分、6分?48分这24种偶数币值都可以用若干枚贰分硬币构成,因为贰分硬币的总数为30个。 5分、7分、9分?49分这23种奇数币值,只需分别在4分、6分、8分?48分币值的构成方法上,用1枚伍分硬币换去两枚贰分硬币即可,比如37分币值,由于36分币值可用18枚贰分硬币构成,用1枚伍分硬币换下2枚贰分硬币,所得的硬币值即为37分。 综合以上分析,不能用若干枚贰分和伍分硬币构成的1分到1元之间的币值只有四种,即1分、3分、97分、99分。 例4一个两位数被7除余1,如果交换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位置,所得到的两位数被7除也余1,那么这样的两位数有多少个?都是几?两式相减,得9(a-b)=7(n-m)。 于是7|9(a-b)。 因为(7,9)=1,所以7|a-b,得到a-b=0,或a-b=7。 3 (1)当a-b=0,即a=b时,在两位数11,22,33,44,55,66,77,88,99中逐一检验,只有22,99符合被7除余1的条件。 (2)当a-b=7,即a=b7时,b=1,或b=2。 在81,92这二个数中,只有92符合被7除余1的条件。 因为a,b交换位置也是解,所以符合条件的两位数共有四个,它们是22,29,92及99。 说明这里我们把题中限定的条件放宽,分成两类,枚举出每一类的两位数,逐一检验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两位数,确定符合条件的两位数,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此题也可以枚举出被7除余1的所有两位数15,22,29,36,43,50,57,64,71,78,85,92,99,再根据题意逐一筛选。 例5把1,2,3,4,5,6分别填入左下图所示的表格内,使得每行相邻的两个数左边的小于右边的,每列的两数上面的小于下面的。 问有几种填法?解如右上图,由已知可得a最小,f最大,即a=1,f=6。 根据b与d的大小,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bd时,有b=2,c=3或4或5,可得下列3种填法当bd时,有b=3,d=2,c=4或5,可得下列2种填法综上所述,一共有5种填法。 例6今有101枚硬币,其中有100枚同样的真币和1枚伪币,伪币与真币的重量不同,现需弄清楚伪币比真币轻,还是比真币重,但只有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 试问,怎样利用这架天平称两次,来达到目的?解在天平两端各放50枚硬币。 如果天平平衡,那么所剩一枚为伪币,于是取一枚伪币和一枚真币分放在天平两端,即可判明真币与伪币谁轻谁重。 4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取下重端的50枚硬币,并将轻端的50枚硬币分放两端各25枚,若此时天平平衡,则说明伪币在取下的50枚硬币中,即伪币比真币重;若此时天平仍不平衡,则说明伪币在较轻的50枚硬币中,即伪币比真币轻。 在上述解答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平衡”或“不平衡”两种可能的状态,对这两种状态,逐一检验,即得到问题的结论。 由上述例题可以看出运用枚举法的关键在于 (1)如何将整体分解成各个特殊情况,也就是要注意分类的方法,分类必须适合于一一列举和研究,同时分类必须不重也不漏。 (2)善于对列举的结果进行综合考察(包括筛选),并导出结论。 二、归纳与猜想“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对于确定证明方向,发现新定理,都有重大意义。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曾任中学教师的哥德巴赫和大数学家欧拉通过观察实例6=33,8=35,10=37,12=57,14=311,16=313,18=711,?提出如下猜想“任何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还没有给以逻辑证明,所以仍是一个猜想。 二百多年以来,她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吸引了无数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为之奋斗。 通过观察若干具体实例,发现存在于它们之中的某种似乎带规律性的东西,我们相信它具有普遍意义,对更多更一般的实例同样适用,从而把它当做一般规律或结论,这种发现规律或结论的方法就是归纳法。 当然,归纳出来的规律或结论一般来说还只是一种猜想,它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例如,我们可能碰巧看到182764=100,改变一下形式13233343=102=(1234)2。 这个形式很规则,这是偶然的,还是确有这样的规律?不妨再试验一下1323=9=32=(12)2,132333=36=62=(123)2。 再多一些数试验一下51323334353=225=152=(12345)2。 于是猜想又如,求凸n边形内角和。 观察分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可分为2个三角形,故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可分为3个三角形,故内角和为3180;归纳猜想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例7下面各列数都依照一定规律排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5,9,13,17,(); (4)32,31,16,26,(),(),4,16,2,11。 分析与解要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必须正确地判断出每列数所依照的规律,为此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揣摩。 (1)考察相邻两数的差5-1=4,9-5=4,13-9=4,17-13=4。 可见,相邻两数之差都是4。 按此规律,括号里的数减去17等于4,所以应填入括号里的数是174=21。 (2)像 (1)那样考虑难以发现规律,改变一下角度,把各数改写为可以发现6 (3)为探究规律,作适当变形这样一来,分子部分呈现规律自3起,依次递增2,故括号内的数的分子为13。 再看分母部分4,8,14,22,32。 相邻两数之差得4,6,8,10。 可见括号内的数的分母应为3212=44。 (4)分成两列数奇数位的数为32,16,(),4,2。 可见前面括号中应填入8;偶数位的数为31,26,(),16,11。 括号中的数应填入21。 所以,两括号内依次填入8,21。 说明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到,观察时不可把眼光停留在某一点上固定不变,而要注意根据问题特点不断调整自己观察的角度,以利于观察出有一定隐蔽性的内在规律。 例8下面是七个分数先约分,请你再划去一个与众不同的数,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将余下的六个数排列起来,并按你的规律接下去写出第七个数。 分析约分是容易的,除其中一个数外,另外六个数必有联系。 解已给分数经约分后是7说明这个题目里给出了解题的操作指示,即化简、按规律分类、排序、添加新数,做起来感觉很顺利、轻松。 做完题后体会一下命题者的用意,他是想让学生了解和学会怎样归纳和猜测。 在许多问题中,各元素从表面上看没什么联系,也看不出什么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像做约分那样透过表面看本质,扒掉“披在元素身上花花绿绿的外衣”,从而发现彼此间的共性和联系。 这个题的命题者给出了一个做归纳和猜测的示范,应引起读者重视。 例9将正方形纸片如下图所示由下往上对折,再由左向右对折,称为完成一次操作。 按上述规则完成五次操作以后,剪去所得小正方形的左下角。 问当展开这张正方形纸片后,一共有多少个小洞孔?解一次操作后,层数由1变为4,若剪去所得小正方形左下角,展开后只有1个小洞孔,恰是大正方形的中心。 连续两次操作后,折纸层数为42,剪去所得小正方形左下角,展开后大正方形留有42-1=41=4(个)小洞孔。 连续三次操作后,折纸层数为43,剪去所得小正方形左下角,展开后大正方形上留有43-1=42=16(个)小洞孔。 ?按上述规律不难断定连续五次操作后,折纸层数为45,剪去所得小正方形左下角,展开后大正方形纸片上共留有小洞孔845-1=44=256(个)。 例10将自然数排成如下的螺旋状第一个拐弯处的数是2,第二个拐弯处的数是3,第20个及第25个拐弯处的数各是多少?解由图可知,前几个拐弯处的数依次是2,3,5,7,10,13,17,21,26,?这是一个数列,题目要求找出它的第20项和第25项各是多少,因此要找出这个数列的规律。 把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一新数列1,2,2,3,3,4,4,5,5,?把原数列的第一项2添在新数列的前面,得到2,1,2,2,3,3,4,4,5,5,?于是,原数列的第n项a n就等于上面数列的前n项和,即a1=2=1+1=2,a2=2+1=1+(1+1)=3,a3=2+1+2=1+(1+1+2)=5,a4=2+1+2+2=1+(1+1+2+2)=7,?所以,第20个拐弯处的数是9a20=1+(1+1+2+2+3+3+4+4+?+10+10)=12(12?10)=111。 第25个拐弯处的数是a25=1+(1+1+2+2+?+12+12+13)=1112(1112)13=170。 说明 (1)这个数列的一般项可以写成第2n(偶数)项为a2n=12(12?n)=1nn2;第(2n+1)(奇数)项为a2n1=12(12?n)(n1)=22nn2。 (2)寻找数列排列的规律,常用两种方法一是考察数列的“项”与它所在的位置即“项数”之间的关系,一般的数列写作a1,a2,a3,?,a n,?这里a n是数列的“项”,n是“项数”。 若能找到“项”与“项数”的关系,则知道了项数n,也就知道了项a n。 另一方法是研究相邻两项或几项的关系,这样,知道了最初的几项后,后面的项就可利用关系顺次写出来。 例11给出一个“三角形”的数表如下此表构成的规则是第一行是0,1,2,?,999,以后下一行的数是上一行相邻两数的和。 问第四行的数中能被999整除的数是什么?解首先找出第四行数的构成规律。 通过观察、分析,可以看出第四行的任一个数都和第一行中相应的四个相邻的数有关,具体关系可以从下表看出10如果用a n表示第四行的第n个数,那么a n=8n+4。 现在要找出a n=8n+4=999k的a n,显然k应是4的倍数。 注意到第四行中最大的数是79809998,所以k=4。 由此求出第四行中能被999整除的数是9994=3996,它是第四行的第(3996-4)8=499(项),即a499=3996。 说明本题通过观察、归纳找出第四行的构成规律,即第n个数的通项公式。 当然通项公式也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第四行各数的排列规律来发现,即把第四行的前后几个数算出来12,20,28,36,?,7980。 观察分析发现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8,从而归纳出通项公式为a n=8n+4。 例12在平面上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都不平行,并且任何三条都不交于同一点,这些直线能把平面分成几部分?解设n条直线分平面为S n部分,先实验观察特例有如下结果n与S n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但S n-S n-1有如下关系观察上表发现,当n2时,有S n-S n-1=n。 因为在(n-1)条直线后添加第n条直线被原(n-1)条直线截得的n段中的任何一段都将它所在的原平面一分为二,相应地增加n部分,所以S n=S n-1+n,即S n-S n-1=n。 从而11S2-S1=2,S3-S2=3,S4-S3=4,?,S n-S n-1=n。 将上面各式相加,得到S n-S1=2+3+?+n,S n=S1+2+3+?+n=2+2+3+?+n=1+(1+2+?+n)说明S n也可由如下观察发现。 由上表知S1=1+1,S2=1+1+2,S3=1+1+2+3,S4=1+1+2+3+4,依此类推,便可猜想到练习161.用数字1,3,4,5,7,8,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得到的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 问第119个数是几?2.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分数共有多少个? (2)分子和分母都是质数; (3)分母是两位数。 请列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分数。 3.用一个三位数乘945,使所得的乘积为平方数,这样的数共有几个?最大的与最小的各是多少?4.A,B,C三人中,一部分是总说真话的老实人,另一部分是总说假话的骗子。 A说“若C是老实人,则B是骗子。 12C说“A和我不都是老实人,也不全是骗子。 问A,B,C三人中,谁是老实人?谁是骗子?5.现有如下一系列图形当时n=1时,长方形ABCD分为2个直角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共有5条边(重复的只算一条,下同)。 当n=2时,长方形ABCD分为8个直角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共有16条边。 当n=3时,长方形ABCD分为18个直角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共有33条边。 ?按如上规律请你回答当n=100时,长方形ABCD应分为多少个直角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共有多少条边?6. (1)下面的(a)(b)(c)(d)为四个平面图。 数一数,每个平面图各有多少顶点?多少条边?它们分别围成了多少个区域?请将结果填入下表(按填好的样子做)。 (2)观察上表,推断一个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现已知某个平面图有999个顶点,且围成了999个区域,试根据以上关系确定这个图有多少条边。 137.有一列数1,3,4,7,11,18,?(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是它前面相邻两个数的和)。 (1)第999个数被6除余几? (2)把以上数列按下述方法分组 (1),(3,4),(7,11,18),?(第n组含有n个数)第999组的各数之和被6除余数是几?8.把1999这999个自然数按顺时针的方向依次排列在一个圆圈上(如下图)。 从1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保留1,擦去2;保留3,擦去4?这样每隔一个数擦去一个数,转圈擦下去。 问最后剩下一个数时,剩下的是哪个数?练习161.1985。 解按从小到大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顺序,前两位数是13的有20个;前两位数是14的有20个;?前两位数是19的有20个。 即为1987,那么第119个数就是1985。 14提示由 (1)知分子是大于1,且小于20(因为分母是两位数)的质数。 然后就分子为2,3,5,7,11,13,17,19逐一枚举,推出共有13个分数满足要求。 3.945,105。 解因为945=3357,要使它乘上一个数后成为平方数,必须使乘积中各质因数的个数成为偶数,所以,所乘的数必须是357=105与另一平方数的乘积。 因为10512=105,10522=620,10532=945,所以,与945相乘得到平方数的三位数共有3个,最大的是945,最小的是105。 4.B,C是老实人,A是骗子。 解假设C是骗子,那么,从C的说法断定A与C一样是骗子。 这样,不管B是不是骗子,A的说法没错,应是老实人,产生矛盾。 因此C是老实人。 由C的说法断定A与C不一样,是骗子。 再由A的说法,断定B不是骗子,是老实人。 5.20000个,30200条。 解n=1时,直角三角形有212个,边数=21(1+1)+12=5;n=2时,直角三角形有222个,边数=22(2+1)22=16;n=3时,直角三角形有232个,边数=23(3+1)+32=33。 对一般的n,共分为2n2个直角三角形,边数=2n(n+1)+n2。 所以n=100时,共分为21002=20000(个)直角三角形,共有2100(100+1)+1002=30200(条)边。 6. (1)填表如下15 (2)由该表可以看出,所给四个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及区域数之间有下述关系4+3-6=1,8+5-12=1,6+4-9=1,10+6-15=1。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任何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及区域数之间,都有下述关系顶点数+区域数-边数=1。 (3)由上面所给的关系,可知所求平面图的边数。 边数=顶点数+区域数-1=999+999-1=1997。 注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