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设计证书等级:丙级 证书号:A242008514 2013年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兴山县夫子村建设项目实 施 方 案宜昌清江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二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II审 查:聂海勇校 核:刘开元编 写:聂海勇 戴必新陈铁牛 张国平黄昌德 李承洲IV目 录1.项目区概况31.1.自然状况31.1.1.项目县自然概况31.1.2.项目区自然概况51.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81.2.1.项目县社会经济概况81.2.2.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91.3.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及管护状况101.3.1.项目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及管护状况101.3.2.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及管护状况1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2.1.项目区存在问题142.1.1.水源工程不配套142.1.2.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老化破损严重142.1.3.田间节水措施及设施配套不完善142.1.4.田间排水设施不健全152.2.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152.3.项目建设必要性162.4.项目建设可行性182.4.1.领导高度重视182.4.2.工程建设技术力量强192.4.3.人民群众积极性高192.4.4.管理运行机制完善202.4.5.配套资金有保障213.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223.1.建设目标223.2.主要任务224.技术设计方案244.1.设计依据244.1.1.规范性文件依据244.1.2.主要规程、规范244.2.设计标准254.3.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254.3.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54.3.2.项目区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264.3.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334.4.总体布置364.4.1.水源工程布置364.4.2.灌溉渠系布置374.4.3.引水管道布置394.4.4.田间灌排沟渠布置394.5.单项工程设计404.5.1.水源工程404.5.2.灌溉渠设计574.5.3.引水管道设计604.5.4.田间灌排沟渠设计644.6.主要材料设备及工程量684.6.1.主要材料量设备684.6.2.主要工程量685.投资概算705.1.工程概况705.2.编制依据705.3.基础单价715.3.1.人工工资715.3.2.风、水、电单价715.3.3.砂石料单价725.3.4.主要材料预算价格725.4.工程单价735.5.独立费用745.6.工程投资概算755.7.资金筹措方案766.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786.1.经济效益786.2.社会效益796.3.生态及环境效益816.4.经济评价826.4.1.经济评价依据和方法826.4.2.总成本费用826.4.3.国民经济效益指标837.建设与管理847.1.建设管理847.1.1.组织实施机构及项目法人847.1.2.组织管理制度847.1.3.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857.2.资金管理897.3.施工组织907.3.1.施工条件907.3.2.施工总布置927.3.3.主体工程施工927.3.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和劳力计划977.4.进度安排987.4.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987.4.2.主体工程施工进度997.5.运行维护1007.5.1.项目产权归属1007.5.2.管理机构和人员1007.5.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017.5.4.工程管理1027.5.5.用水管理1057.5.6.经济管理105附表:工程特性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工程等级等工程二基本情况1乡镇个12村个13项目区人口人34104土地资源项目区总面积km223.39耕地面积亩3263有效灌区面积亩10235水文气象利用的气象系列年限年20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mm977.40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3.60项目区多年平均全年无霜期d269三水利工程1水源工程堰塘(整修)座3容积m3 12000田间灌溉水池座9容积m3 15502灌溉渠工程灌溉渠m1096渠系建筑物处213灌排水工程灌排标准年10一遇灌排沟渠m537渠系建筑物处12四设计净灌溉定额m31.2m3/s/万亩灌溉保证率%85灌溉水利用系数0.78其中:渠系水利用系数0.7田间水利用系数0.9五主要工程量清淤m31375土石方开挖m39763土石方回填m35437工程特性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干砌块石m3324浆砌石m31666砼m3544管道m4317六主要建筑材料水泥t385.77钢筋t15.16砂m34473.57碎石m3607.79块石m32614.65七总投工总工日个9309机械台班个902八工程建设期月8九工程总投资万元171.11建筑工程万元134.75安装工程万元28.66临时工程万元独立费用万元7.70基本预备费万元水土保持万元环境保护万元十工程效益改善灌溉面积亩620可恢复灌溉面积亩465新增灌溉面积亩493改善排涝面积亩400新增粮食产量万kg38.36十一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11.93经济净现值(is=10%)万元41.69收益费用比1.031. 项目区概况1.1. 自然状况1.1.1. 项目县自然概况1.1.1.1. 地理位置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长江西陵峡北侧,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地理坐标,东经1102511106,北纬31043134。东西长66km,南北宽54km,国土面积2327.3km。东临宜昌市夷陵区和襄樊市保康县;西与恩施自治州巴东县接壤;南与屈原故里秭归县交界;北接神农架林区。兴山县城距宜昌市160km。1.1.1.2. 地形地貌兴山县位于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3580座、溪河156条,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全县地貌结构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人均耕地1.08亩。兴山境内因受内外应力作用属构造地貌,岩溶地貌遍布全县,尤以高岚河谷,西河河谷最为典型。地势由南向北呈扇形逐级上升。在河谷地段有部分冲积形成的堆积地貌。境内多山,有大小山头3580座,最高点为县西部与巴东县交界的仙女山,海拔2426.9m;最低点为峡口镇的游家河,海拔109.5m,垂直高差2317.4m。地貌可分为三个单元,即海拔800m以下低山区、海拔8001200m的中山区和海拔1200m以上的高山区。1.1.1.3. 水文气象兴山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多阴雨、冬寒。四季分明,高低山垂直差异大,又受长江“峡谷暖流”的影响,小气候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5.3,多年平均在9001200mm之间,蒸发量历年平均1246mm,平均无霜期272天。全年中,49月温度较高,雨量集中,雨热同季;103月温度较低,少雨干燥,多冬旱。四季特点是:春季冷暖多变,雨水开始增多;夏季酷热与暴雨;寒冬多雨雪,暖冬多旱、霜。低山地区,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夏季温度炎热,多干旱,冬季暖和;半高山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高山地区冬长夏短,雨量充沛,湿度大,气候温凉、冬季严寒。1.1.1.4. 土壤植被(1)土壤。兴山县境内共有7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01个土种。土壤肥力中等,普遍缺钙,大部分缺氮,钾素适中。(2)植被。兴山植被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两个林带。海拔5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以樟科、壳斗科常绿树种为主,有慈竹、芭蕉、油桐、乌桕、棕榈、柑桔及引进的夏橙、桉树等。1.1.1.5. 水资源概况兴山县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142880万m,其中地下水资源量69231万m。全县人均水资源量为7821m,亩均水资源量为4399m。1.1.2. 项目区自然概况1.1.2.1. 地理位置及范围该项目工程位于兴山县新县城古夫镇夫子村,距新县城3km。工程区域以新县城城南工业园区和鸡笼山山脚为界,沿腰子坪和牛头包成带状布置,东南连新县城城南工业园区,南临柳林沟,西接南阳镇云盘村,北至鸡笼山山脚。东西长4.57km,南北宽5.12km。总面积23.39平方公里,折合35085亩。其中耕地面积3263亩(水田895亩;旱地2118亩;临时性耕地250亩),柑桔7150亩。1.1.2.2. 地形地貌项目区属典型的半高山河谷地貌,区域内地面坡度较陡,河谷深切,多为U型河谷,属典型的山区河谷地貌。总体地势为南北西面高东面低的倒锥形地势,所在区域地形高程均在198.51484.1m之间,相对高差达1285.6m,属中低山侵蚀地貌,地面坡度1025,局部有陡崖分布,植被发育。项目区地势起伏较大,地面坡度较陡,高差较大,冲沟明显,耕地被分割成面积较小的地块,天然排水条件较好,但每遇暴雨,地面径流汇集迅速,水土流失严重,容易造成山洪灾害。溪沟坡度较陡,水位控制条件优越,具有易于修渠或架设管道引水,发展自流灌溉的良好条件。1.1.2.3. 气象、水文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气候,夏暖冬冷,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3.6,最高气温43.1,最低气温-5.9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69 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77.4mm,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为汛期,降雨总量约占全年的88%。降雨特点,夏季多暴雨,强度大,历时短的特点。最大风速20m/s,最大冻土厚度为0.3m。该项目区5月份进入雨季,直至10月都可能发生较大的降雨过程,尤其是5-9月居多,其雨量约为年均降雨量的68%,降雨量呈上游至下游渐增的趋势,一次大的降雨过程多为一天左右,主要降雨历时仅8-12h,约占次雨量的50%以上。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泥质岩黄棕壤、棕色石灰土和水稻土,耕作层较浅,作物根系深度一般在400500mm。因土层耕作层较浅,降水一般顺坡而下,土壤拦蓄水量较少。地下水埋深浅,以浅层裂隙水和孔隙水为主,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地下水相对贫乏,适合农田灌溉的的地下水短缺。沟壑洼地的少量地下水仅供部分牲畜饮用。1.1.2.4. 土壤植被土壤:项目区所在区域属山区重丘地区,土壤为黄棕壤土为主,质地比较疏松,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据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92ppm,速效磷(P2 O 5)平均39ppm,速效钾(K2O)127ppm,有机质平均1.234。,土壤干容重为1.45g/cm3,田间持水量为24%,适宜土壤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90%,土壤允许入渗速度为10mm/h。适应各种作物生长。植被:项目区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松、柏、桦树等。由于气候独特,国家许多濒危灭绝的珍稀植物生长其间,如“杜仲” “银杏”等。1.1.2.5. 水资源项目区属古夫河流域,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主要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来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区内4座堰塘拦截地面径流;二是小溪河坝拦截地面径流。经分析,目前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358.05万m3,其中堰塘35.17万m3左右。溪沟引水量322.88万m3。1.1.2.6.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总计3263亩,其中水田895亩,旱地2118亩。主要是黄壤,黄棕壤居多,土质好且无公害无污染,适宜水稻、玉米、柑桔、蔬菜、核桃等农经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受旱涝影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资源缺乏、沟渠堵塞、淤积,排水不畅,大部分耕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田粮食单产不足300kg。现有耕地土壤肥力高,无盐碱、无沙化,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增产潜力大,亟待开发挖掘。首先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深耕、秸杆还田、配方施肥等工程和农艺节水措施的应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的潜力。项目实施后,区内水稻、玉米亩产可提高40kg以上;柑桔亩产可提高200kg以上,同时粮食、经济作物的品质也将大幅度提高,开发成效十分显著。1.1.2.7. 自然灾害情况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是:旱、涝。暴雨对土壤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使耕地土层变浅,质地变粗,肥力明显降低。春旱也时常发生,但危害较伏旱为轻。冰雹每两年平均约有1次,虽次数不多,但局部危害也较严重。项目区内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以旱灾较为突出,据1959-1980年22年间资料统计,共有17年有旱灾发生,以伏旱发生最为频繁,发生机率41%,尤其是今年最为严重,我县旱情被列为全市之最,造成项目区人畜饮水困难,稻田裂口,柑桔树枯萎,加上项目区水资源缺乏,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率低,致使农业一直在低水平上绯徊,农业产量低而不稳。造成农作物明显减产。1.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2.1. 项目县社会经济概况兴山县辖2乡6镇,国土面积2327.3km,耕地面积39.54万亩,其中水田3.63万亩,旱田35.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31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18万吨。全县共92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17.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1万人。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67.4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371万元,工业实现增加值366678万元,财政总收入7477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3元,全年粮食总产量58169吨。 1.2.2. 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2.2.1. 人口及劳力项目区辖6个村民小组,1274户,总人口3410人,农业劳动力2251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6.01%。其中外出务工514人,从事农业生产2730人,农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1.2.2.2.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国土总面积23.39km2,其中耕地3263亩(水田895亩,旱地2118亩);柑桔7150亩;林地17785亩;非生产用地6396亩;水域491亩。有效灌溉面积1124亩,人均占有耕地0.96亩;林木覆被率71.07%。1.2.2.3. 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3263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复种指数一般为120%,经济作物主要是柑桔和蔬菜,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造成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土地产出率低。项目区水稻播种面积895亩,亩产在278kg;玉米播种面积1316亩,亩产280kg(条播套种);柑桔种植面积7150亩,亩产620kg;蔬菜种植面积3877亩,单产1500kg,粮食总产量90.8万kg。1.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12年项目区农村经济总收入4398万元;其中:农业2548万元;工业60.0万元;建筑业381.0万元;交通运输业120.0万元;批零贸易餐饮业149.0万元;服务业176.0万元;其他964.0万元。农村经济总费用1233.0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11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16元。1.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兴山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部门技术力量雄厚,县设有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畜牧等技术推广站和品种改良站、植保植检站、土肥站等,技术设备设施齐全,现有在职技术人员489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64人;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乡镇设有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现有技术人员242人,完全可以承担项目各项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1.3.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及管护状况1.3.1. 项目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及管护状况1.3.1.1. 项目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广泛,截止2012年,全县已建成蓄水工程4256处,其中堰塘497口,蓄水量252.26万m;雨水积蓄利用(窖、池等)3759座,蓄水量10.68万m,总蓄水能力262.94万m。全县耕地面积39.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31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8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1万亩,中低产田面积20.66万亩,有灌溉渠道846条967.82km,已衬砌282.87km,完好率40%;排洪沟133条94.28km,完好率50%。局部区域形成了“堰塘蓄水,现浇砼和“U”型渠道引水”的网状输水模式,提高了小型农田水利的灌溉能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原设计标准低,渠道基本未衬砌,经过多年运行,防渗功能减退,现有灌溉渠系崩垮、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低,灌溉效益差,加上渠系配套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农田未达到排涝标准,预防山洪灾害措施不足。三是农业灌溉供水能力不足,农田抗大旱能力低。现有的蓄、引、提水工程设施老化,效益明显下降。全县现有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5。1.3.1.2. 项目县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兴山县现有中型灌区7处,分别是黄粮坪灌区、幸福灌区、大礼灌区、贺家坪灌区、木城灌区、普安灌区和双坪灌区。2006年以来,完成大礼灌区、贺家坪灌区等两个灌区的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建设。其余灌区普遍存在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效益衰减;水资源日益短缺;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水平低、节水意识淡薄等问题。1.3.1.3. 项目县水源工程运行状况兴山县现有小型水库10座,总库容512.1万m,有效库容435.5万m。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总库容242万m,有效库容217万m,小(二)型水库8座,总库容270.1万m,有效库容218.5万m。现有堰塘497口,总蓄水量252.26万m。1.3.1.4. 项目县近年来小农水工程的投入及成效2005年兴山县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来,以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稳步推进节水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的投入力促农业大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4041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889万元,地方匹配33528万元。1.3.1.5. 项目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兴山县建立了以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为主导、乡镇水利管理站、农民用水者协会为补充,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即古夫镇水利管理站、黄粮镇水利管理站、榛子乡水利管理站、水月寺镇水利管理站、昭君镇水利管理站、南阳镇水利管理站、高桥乡水利管理站、峡口镇水利管理站共8个乡镇水利管理站,核定事业编制24人。基层水利管理站的主要职责是:参与组织协调项目区的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农村基层水资源的管理和发开、利用、节约、保护工作;承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组织协调农民用水者协会有关工作;协调基层水事矛盾纠纷等工作。1.3.2.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及管护状况1.3.2.1. 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现状项目区现有堰塘7座;渠道14条8.68km;管道11213m;排洪沟14条,2438m;蓄水池17座,1450m3。其中,堰塘有小沟堰、唐家院子堰、蒋家湾堰,小沟堰,腰子坪堰、网坝子堰,总库容2.34万m3。有效灌溉面积1023亩。上述骨干工程,缓解了部分洪、涝、旱等自然灾害,但由于项目区内山高坡陡,地下水不丰,水资源全靠大气降雨补给,几座堰塘也因年久失修,岸坡坍塌、渗漏严重,7座堰塘中已有5座失去了蓄水功能;灌溉渠道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仅为0.3-0.4,下游地区灌水困难,上、下游农作物不能均衡适量灌水,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也经常引起水事纠纷,致使大部分水田改种旱地作物;项目区内决大部分田间灌排沟渠还是原始土质自然沟道,断面不能满足过水要求,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排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无法消除项目区的洪涝隐患。每逢夏季,山坡径流顺坡而下,毁坏农田,以致项目区的水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田灌溉难,百姓苦不堪言,增收无望。1.3.2.2. 项目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状况项目区的水利工程主要是堰塘,其次是配套渠和部分农民自建的水池。堰塘是整个村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水源。2006年以前,项目区在管理体制上堰塘均由村和受益户自行管理,县水利部门和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只负责防洪和安全检查。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制定运行规章和管理办法、没有落实管理主体和明确管理责任,没有强化民用、民管措施,并制定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的运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农业灌溉均是意愿性取水,挖渠凿洞取水随处可见,导致水利设施严重瘫痪,加上水利工程的年久失修,放水闸阀、剅管的损坏;堰塘、渠道的淤积,导致项目区的水利工程利用率越来越低。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项目区推广了农民用水协会的管理模式,由村委会组建了快马用水者协会,对于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并制定协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长效运行。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 项目区存在问题2.1.1. 水源工程不配套项目区现有堰塘已建的7座,总库容2.34万m3,蓄水池17座,1450m3。区内的几座堰塘均修建于60年代初期,当时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坝坡坍塌变形、放水剅管堵塞、无溢洪道,大部分堰塘已丧失蓄水功能,现急需更新改造。2008年以来,兴山县启动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虽然修建17座水池,由于水池容积是按村镇供水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的,蓄水容量较小,只能满足区内人畜饮水,农田灌溉主要是以溪沟水源为主。 2.1.2. 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老化破损严重由于受当时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项目区工程先天不足,设计标准低,渠道基本未衬砌,施工质量差,经过多年运行,防渗功能减退,现有灌溉渠系崩垮、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低,加上渠系配套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1.3. 田间节水措施及设施配套不完善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项目区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种植结构也正逐步走向高效多经产业,这对田间灌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水资源不足,蓄水库容小,提供灌溉水量非常有限。渠道淤塞严重,虽每年冬修由群众投工清淤,但并不彻底,过水断面严重不足,渠道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加上沿渠渗漏水量损失较大,每逢灌溉高峰期,尽管管理单位加强用水管理,但渠道输水还是“进口有水溢,尾渠无水觅”。这不仅导致水事纠纷频发,而且也使工程管理单位与当地关系日趋紧张。2.1.4. 田间排水设施不健全项目区内现有田间排洪沟14条,2438m,决大部分田间排洪沟渠还是原始土质自然沟道,断面不能满足过洪要求,排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无法消除项目区的洪涝隐患。每逢夏季,山坡径流顺坡而下,毁坏农田,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2. 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曾掀起了三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建成了400多处大型灌区,5000多处中型灌区和几千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在最高年份曾突破1万亿kg。实践证明通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的用水效率和效益,优化了水资源配置;迅速增强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明显提升项目区管理改革和服务水平,调动了项目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农村小康建设,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十分显著。而目前项目区由于前述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降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彻实改变这一面貌,项目区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较高,愿望迫切,曾多次申请报告。2.3. 项目建设必要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工作和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备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广大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当前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更显重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区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项目区降水、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缺水较大,并加之堰塘、渠道损毁,渠系配套建筑物不足,水常常不能达到农田,或者灌区下游水量严重不足,旱灾频繁,导致农业减产。项目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地,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如不大力发展发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单位面积的耗水量增加,将严重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的稳定和产量,粮食生产不稳定,不利社会稳定,还将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项目区还有很大的农业节水和增产空间。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有效地遏制灌溉水资源损失,加快渠道的输水速度,使灌溉水利用系数将从目前0.45提高到0.7,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2、项目建设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由于项目区堰塘、渠系老化失修,灌溉水利用率低,每逢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农民减收,因此,新建水利,完善水利设施,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和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同时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3、项目建设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发挥工程效益的需要目前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所有渠道均未衬砌,配套建筑物落后,量水设施贫乏,渠道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增大,区内农民种粮积极性又调动起来。项目区人民群众也深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多次提出要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没有得到落实。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改善当地灌排条件,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4、项目建设是缓解项目区上下游供需矛盾的需要项目区配套建筑物少,输水控水能力差,斗(农)渠口均无闸门及配套的控制设施,多用泥巴临时进行封堵取水斗(农)口。同时上下游农作物不能均衡受益,经常发生水事纠纷,严重制约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和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5、项目建设是适应农村水费改革的需要项目区现行水量计量虽到支渠口,但由于从支渠口到田间的输水损失较大,农民上缴水费依然是以亩为基础,水费支出占农业生产成本比例较大。通过项目区改造建设,可以改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为切实解决该地区水费征收环节多,征收困难等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逐步实现量水到斗口提供有力条件。6、项目建设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通过以堰塘整治,斗、农渠防渗衬砌,量水设施配套,排水设施的畅通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强化节约用水,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2.4. 项目建设可行性2.4.1. 领导高度重视我县自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县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县长亲自抓,主管副县长重点抓。一是专门成立了有农业、财政、水利、林业、供电、农机、交通等为成员单位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设有办公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把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农、林、水、机、财政、电力、交通等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政府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二是组建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法人;三是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四是要切实加强资金配套筹措,积极整合支农资金;五是搞好宣传发动。县政府办公室以兴政办文201044号成立了兴山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以兴政办文201045号成立了兴山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公室,并明确由该办公室负责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并担任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同时为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确保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又以兴政办文201046号成立了兴山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专班。2.4.2. 工程建设技术力量强兴山县水利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才98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8人;初级职称18人,具有监理工程师职称12人。各乡镇均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构。2007年,兴山县水利水电工程咨询服务部成立,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名,主要从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业务,能够承担重点县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工作。2.4.3. 人民群众积极性高几年来,兴山县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一是通过宣传发动,向农民讲清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二是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三是加大前期投入的引导资金,四是严格执行“一事一议”,极大的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建设和投入积极性。2006年兴山实施“民办公助”项目以来,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在兴山已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这次在编制本方案进行前期调查时,项目区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积极性较高,都希望将项目工程落户本地;并一致表态,工程建设只要国家补助物资、材料费用,农民愿意投工投劳,并愿意自筹一部分资金,工程建设占地一律不要求补偿,都自觉在投劳自愿书签了字,以此农民投工投劳折资20万元有保障。 2.4.4. 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兴山县大小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程管护体制和运行管护机制。兴山县水利局结合兴山实际,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规范。县政府办公室兴政办发200650号印发了兴山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进一步明晰产权,逐步建立起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和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兴山县发改局、水利局以兴发改字2007122号关于印发兴山县小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及水费计收办法,该办法为健全小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小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奠定基础,确保了工程效益的永续发挥。该项目实施后,有项目村委会成立用水者协会,由项目区用水户选举产生协会会长。2.4.5. 配套资金有保障为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兴山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兴山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配套资金的承诺函(兴政函2013130号),该项目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0.00万元,资金筹措有保障,来源可靠。3. 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3.1. 建设目标通过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确保灌溉面积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特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投入机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调动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具体为:有效灌溉面积由1023亩增加到2523亩,增加了1500亩,提高了45.96%;节水灌溉面积由895亩增加到1200亩,增加了305亩,提高了12.08%;灌溉水利用系数(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由现状的0.3-0.4提高到0.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90.80万kg增加到103万kg,增加了12.2万kg,提高13.44%;农民用水协会组织由1个增加到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90%。3.2. 主要任务该项目工程建设任务主要是通过整修水源堰塘、新建田间灌溉水池、渠道防渗、改扩建田间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完善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重要作用。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工程建设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整修堰塘3座;二是新建引水堰5处;三是新建蓄水池9座,1550m3;四是整修灌溉渠3条,1096m,配套渠系建筑物21处(放水口18个);五是新建田间灌溉引水管道2774m;六是新建田间灌排沟渠3条,537m。4. 技术设计方案4.1. 设计依据4.1.1. 规范性文件依据(1)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314号)。(2)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建设指南的通知(办财务2013215号)。(3)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抓紧编制2013年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和标准文本的通知,(鄂财农函201374号)。4.1.2. 主要规程、规范(1)2013年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6)防洪标准(GB5020194);(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0-2000); (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10)堤防工程技术规范GB50286-98;(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4.2. 设计标准(1)灌溉工程: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第2.2.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要求来确定本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本工程等别为等,主、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0%,设计灌溉水系数设计值为0.78,渠系水利用系数S为0.7,田间水利用系数f为0.9。(2)防洪工程: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三日排除田面无积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范的规定,该防洪工程为等,相应建筑物5级。4.3. 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4.3.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地处香溪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82.6mm,多年平均径北多于南,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夏季雨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4,秋、冬、春分别占17、5和14。多年平均产水量为358.05万m3,多年平均径流深538mm,径流系数0.546,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310mm,干旱指数0.5。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随着降雨递增或递减。项目区现有堰塘7座;渠道14条8.68km;管道11213m;排洪沟14条,2438m;蓄水池17座,1450m3。其中,堰塘有小沟堰、唐家院子堰、蒋家湾堰,小沟堰,腰子坪堰、网坝子堰,总库容2.34万m3。项目区主要水源以蒋家湾沟、张家湾沟、牛鼻子沟和大沟4条溪沟为主,除牛鼻子沟和大沟2条溪沟四季溪水长流外,蒋家湾沟和张家湾沟全靠降雨补给水源,四条溪沟具体情况详见表4-1。项目区内四条溪沟基本情况表表4-1序号项目名称沟道长度(km)平均坡降%集雨面积(km2)备注1蒋家湾沟1.8725.480.69无取水设施2张家湾沟1.4626.450.55无取水设施3牛鼻子沟2.1332.051.23简易拦河取水设施4大沟3.1822.413.24简易拦河取水设施4.3.2. 项目区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4.3.2.1. 可供水量根据调查,项目区域内缺乏水源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农田灌溉主要以降雨和区间的4条溪沟水源为主,其次是7座塘堰和17座蓄水池。现分述如下:1、引水来水引水渠按取水坝以上流域面积计算可引水量,再按渠首断面过水流量控制计算可供水量。取水口均在河流溪沟取水。4条溪沟取水口以上河流溪沟承雨面积5.71km2,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出多年平均来水量322.88万m3。2、堰塘、蓄水池来水将项目区内堰塘、蓄水池概化成一个小型蓄水工程,经项目区实际典型调查其蓄水池总承雨面积0.622km2,容量2.34万m3,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出多年平均来水量35.17万m3。各种频率分月来水量见表4-2。项目区月径流量计算成果表表4-2 单位:万3频率123456789101112全年5013.6 19.2 45.1 72.7 116.7 61.9 153.4 70.6 89.9 64.0 38.3 23.6 769.1 8012.4 10.4 15.6 59.3 35.4 121.9 49.8 36.6 62.6 55.2 31.0 28.5 518.7 9511.0 10.2 10.7 24.3 38.0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火灾防范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消防水电知识培训课件
- 棋类培训课件
- 桥梁防撞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陵园工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高级)实操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师中级求职面试全攻略及预测题库
- 2025年财务会计实操模拟题集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水泵房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90题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深信服aES产品技术白皮书-V1.5
- 农村宅基地流转合同协议范本
- 文保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西门子S7-1200PLC应用技术项目教程(第2版)-教案全套 LAD+SCL
- 高锰酸钾的产品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
- 2025年华侨港澳台生联招考试高考化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开曼群岛公司法2024版中文译本(含2024年修订主要内容)
- 人卫神经病学第8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