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1页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2页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3页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4页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第 1 课 论语 八则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 1 3 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 简介 论语 论语 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语录 一共二十卷 11705 个汉字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是我国 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语录体 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 可谓汉语文章 的典范 论语 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 虽说是焚书坑儒 但是活埋 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 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 得的本子 计有 鲁人口头传授的 鲁论语 20 篇 齐人口头传授的 齐论语 22 篇 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 古论语 21 篇 西汉末年 帝师张禹精治 论 语 并根据 鲁论语 参照 齐论语 另成一论 称为 张侯论 此本成为 当时的权威读本 据 汉书 张禹传 记载 诸儒为之语曰 欲为 论 念 张文 由是学者多从张氏 馀家寝微 齐论语 古论语 不久亡佚 现存 论语 20 篇 492 章 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 444 章 记孔门 弟子相互谈论之语 48 章 三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五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 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 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 温馨点击 第 3 页 七 活动广角 第 4 页 八 成长阶梯 第 4 页 九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2 课 大学 二则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大学 大学 是儒家经典 四书 之一 大学 原是 礼记 第四十二篇 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作者是谁尚未定论 一说是曾子所作 一说是孔门七十子后学者所作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 自 唐代韩愈 李翱维护道统 开始推崇 大学 与 中庸 北宋时司马光编撰 大 学广义 是为 大学 独立成书之始 程颢 程颐又编撰 大学 原文章节成 大学定本 南宋时朱熹编撰 大学章句 并与 论语 孟子 中庸 合 编为 四书 按照朱熹的看法 大学 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 是儒学 的入门读物 因此 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 之首 默读课本 5 7 页原文和文意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8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8 9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10 页 九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 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3 课 中庸 二则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中庸 中庸 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前 483 前 402 之 手 据 史记 孔于世家 记载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 字伯鱼 伯鱼的儿子名叫 孔伋 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 儒家分为八派 子思是其中一派 荀子把子思和孟 子看成是一派 从师承关系来看 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 孟子又学 于子思 从 中庸 和 孟子 的基本观点来看 也大体上是相同的 所以有 思孟学派 的说法 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 述圣 不过 现存的 中庸 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 于 大学 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 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 中庸 的著作 汉书 艺文志 载录有 中庸说 二篇 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 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 中 庸章句 他把 中庸 与 大学 论语 孟子 合在一起 使它成 为 四书 之一 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默读课本 11 13 页原文和文意 二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14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15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16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4 课 列子 汤问 二则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列子 又称 冲虚经 冲虚真经 道家重要典籍 由 郑人列御寇所著 所著年代不详 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汉书 艺文志 道家类 录 列子 八篇 班固曰 列子 名圄寇 先庄子 庄子称之 该书按章节分为 天瑞 黄帝 周穆王 仲尼 汤问 力命 杨朱 说符 等八 篇 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 寓道于事 默读课本 17 21 页原文和文意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19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19 20 22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20 23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5 课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节选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人们称为信史 由西 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 13 年的时间所完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全书有本纪十 二篇 表十篇 书八篇 世家三十篇 列传七十篇 共一百三十篇 约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字 有十表 八书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记载了上起中国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约公元前 3000 年 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 公元前 122 年 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 而又融会贯通 脉络清晰 王迹所兴 原始察 终 见盛观衰 论考之行 太史公自序 所谓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 展状况 史记 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 或以地域为划 分的国别体 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从此以后 从 东汉班固的 汉书 到民国初期的 清史稿 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 尽管在 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 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 史记 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 而成为传统 同时 史记 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司马迁 前 145 年或前 135 年 前 87 年 字子长 夏阳 今陕西韩城 人 一说龙门 今山西河津 人 史记 作者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 早年从董仲舒学 春秋 从孔安国学 尚 书 汉书 艺文志 著录有 司马迁赋 八篇 隋书 经籍志 有 司马迁 集 一卷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 学问渊博 曾 学官于唐都 受易于杨何 习道论于 黄子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 10 岁开始读古书 学习十分认真刻 苦 遇到疑难问题 总是反复思考 直到弄明白为止 20 岁那年 司马迁从长安 出发 到各地游历 后来回到长安 作了郎中 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 到过 很多地方 35 岁那年 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 四川 贵州等地 他了解到那里的 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他父亲司马谈死后 元封三年 公元前 108 年 司马 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太初元年 公元前 104 年 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 太初 历 同年 开始动手编 史记 天汉二年 公元前 99 年 李陵出击匈奴 兵 败投降 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得罪了汉武帝 获罪被捕 被判宫刑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 为了 完成父亲遗愿 完成 史记 留与后人 含垢忍辱忍受腐刑 公元前 96 年 太 始元年 获赦出狱 做了中书令 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 他发愤著书 全力写作 史记 大约在他 55 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默读课本 24 28 页原文和文意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26 29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26 29 31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31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6 课 马 援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人物剪影 马援 前 14 年 49 年 字文渊 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汉族 扶 风茂陵人 因功累官伏波将军 封新息侯 新莽末年 天下大乱 马援初为陇右 军阀隗嚣的属下 甚得隗嚣的信任 归顺光武帝后 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 赫战功 天下统一之后 马援虽已年迈 但仍请缨东征西讨 西破羌人 南征交 趾 今越南 其 老当益壮 马革裹尸 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马援能文 所著 诫兄子严敦书 为世所传诵 其诗 武溪深行 存崔豹 今古注 中 平生多豪言 有 老当益壮 马革裹尸 等语 三国演义 第 89 回 孔明望见远远山冈之上有一古庙 攀藤附葛而到 见一石屋之中 塑一将军端坐 旁有石碑 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庙 孔明再拜曰 亮受先帝托孤之重 今承圣旨 到此平蛮 欲待蛮方既平 然后伐魏吞吴 重 安汉室 今军士不识地理 误饮毒水 不能出声 万望尊神 念本朝恩义 通灵 显圣 护佑三军 默读课本 32 33 页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34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34 35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35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7 课 诸葛亮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人物剪影 诸葛亮 181 234 字孔明 号卧龙 也作伏龙 汉族 徐州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散文家 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 死后追谥忠武侯 东晋政权特 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 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其 散文代表作有 出师表 诫子书 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 孔明灯等 并改造连 弩 叫做诸葛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 234 年在五丈原 今宝鸡岐山境内 逝 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 成为后世忠臣楷模 智慧化身 成都 宝鸡 汉中 南阳等地有武侯祠 杜甫作 蜀相 赞诸葛亮 默读课本 36 37 页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38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38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38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8 课 岳飞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人物剪影 岳飞 1103 1142 字鹏举 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 今河 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 人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战略家 民族英雄 1 3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坚主抗金 十余年间 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 数百次战斗 所向披靡 位至将相 1140 年 他挥师北伐 先后于郾城 颍昌 大败金军 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 秦桧却一意求和 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 岳 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 岳飞遭受秦桧 张俊等人的诬 陷 被捕入狱 1142 年 1 月 岳飞以 莫须有 的 谋反 罪名为朝廷杀害 4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 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 缔造了 连结河朔 之谋 主 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 夹击金军 以收复失地 5 岳飞的文学 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 他的不朽词作 满江红 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葬于 西湖畔栖霞岭 默读课本 39 40 页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41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41 42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42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9 课 李清照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人物剪影 李清照 1084 年 3 月 13 日 1155 年 5 月 12 日 号易安居士 汉 族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 南北宋之交 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 有 千古 第一才女 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 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 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 律 崇尚典雅 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 留存 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 有 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 词 已散佚 后人有 漱玉词 辑本 今有 李清照集校注 默读课本 43 45 页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45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46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46 页 八 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10 课 辛弃疾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人物剪影 辛弃疾 1140 1207 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 改字幼安 别号稼 轩 汉族 历城 今山东济南 人 出生时 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 岁参加抗金 义军 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 江西 湖南 福建 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 抗金 曾上 美芹十论 与 九议 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 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 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 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后被弹劾落职 退隐江西带湖 默读课本 47 48 页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49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49 50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50 50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11 课 蓬莱仙境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诗画揽胜 苏轼 1037 年 1 月 8 日 1101 年 8 月 24 日 字子瞻 和仲 号 东坡居士 世称 苏东坡 死后追谥文正 汉族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 北宋书画家 文学家 美食家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属 于旧党 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 其诗题材广泛 内 容丰富 现存诗 3900 余首 著有 苏东坡全集 和 东坡乐府 等 蓬莱是中国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积淀深厚 文物古迹 众多 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蓬莱阁 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国 古代水军基地 蓬莱水城 有民族英雄戚继光表功祠和戚氏牌坊 海市蜃楼 奇观和 八仙过海 美传又使蓬莱享誉海内外 其被列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 默读课本 53 页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54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54 56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57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12 课 蒲松龄故居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诗画揽胜 蒲松龄 1640 1715 字留仙 一字剑臣 别号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自称异史氏 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 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 接连考取县 府 道三个第一 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 直至 71 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 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 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 主要是在本县西铺 村毕际友家做塾师 舌耕笔耘 近 40 年 直至 1709 年方撤帐归家 1715 年正月 病逝 享年 76 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默读课本 58 页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60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60 62 页 七 成长阶梯 第 63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 第 13 课 趣味诗歌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2 通过学习 活动 实践 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 养成研究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熟读并尽量会背 教学过程 一 艺海拾贝 默读课本 64 页 1 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 第 66 页 2 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 第 68 页 3 宝塔诗的原文和注释 第 70 页 4 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 第 72 页 5 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桌 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65 67 69 70 73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65 67 69 71 73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 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 附 打油诗 由来之一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 以后瓜瓞绵绵 不断发展 表现出 活跃的生命力 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 诙谐幽默 有时暗含讥讽 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 有人说他是个农民 总之是个无名小卒 但他的 咏雪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一鸣惊 人 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 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 由全貌而及特写 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 不着一 雪 字 而雪的形神跃然 遣词用字 十 分贴切 生动 传神 用语俚俗 本色拙朴 风致别然 格调诙谐幽默 轻松悦 人 广为传播 无不叫绝 由来之二 中唐时代 有一年冬天 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 见大殿墙壁上写 了这样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 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 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大官读罢 顿时大怒 下令缉拿作诗人 左右将其平日 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 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 大官未急于治罪 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 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 张于是便以此为题 脱口呤道 百万贼兵困南阳 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 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 大家听了 哄堂大笑起来 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 终于 破例饶了张打油 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 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 不 求平仄对仗的诗作 称为打油诗 兴起原由 打油诗 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 不拘于平仄韵律 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 高 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 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 人们对现实的批判 对 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 打油诗 创造起来较易 便于广大 人民群众接受 便于记忆等 打油诗流传开来 宋代打油诗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 是个地道的乡巴佬 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 的诗句戏弄 应对自如 反唇相讥 出口成诗 尤为得体 诗云 蓬发星星两 乳乌 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 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首打油诗前 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 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 几乎家喻户晓 无人不知 显然 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 的 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 疮疤 戳到了他的痛处 传统文化复习传统文化复习 课题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经典驿站 一 一 论语论语 八则 八则 1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 子曰 默 默默 而识 zh 记住 之 学而不厌 满足 诲 教 导 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3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 勤奋 以求之者也 4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 也 子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 文 也 5 子曰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6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7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次也 困而不 学 民斯为下矣 8 子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我无是也 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 识之 知之次也 9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二 二 大学大学 两则 两则 1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 道矣 2 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 小人独处无人时常做一些 坏事 可以说是无所不为 见君子向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见到君子时 却又装模作样 人之视已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三 三 中庸中庸 二则 二则 1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 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 行为时也检点自己 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警惕小心 2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广泛学习 详细探讨原因 慎重思考问题 明确辨别是非 3 四书指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4 中庸 是儒家伦理思想 中即中和 庸即平常 四 四 列子列子 汤问汤问 两则 两则 1 列子 汤问 是一部记述民间故事 寓言 和神话传说的书籍 相传其 作者列子 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2 薛谭终身不敢言归 出自 列子 汤问 批评了那种对学习浅尝辄止 的态度 3 高山流水 既是一个历史典故 也是一首琴曲 出自 列子 汤问 五 五 史记史记 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 节选 节选 1 史记 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是我国著名的历史 文学名著 鲁迅 先生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 淮阴侯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出自 史记 淮阴侯列传 3 史记 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其间近三千年的历史 开创了纪传体通史 的体裁 课题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名人长廊 六 马援六 马援 据 后汉书 马援列传 记载 马援少有大志 一生实现了驰骋疆场 马革 裹尸的 万里扬名的志愿 后来居于高位 终能谨慎自持 戒兄子严 敦书 是马援写给侄子们的书信 劝诫侄子们要做 敦厚周慎 的人 书信中的 画虎 不成反类狗 是指没有画虎的本领却要画虎 结果把虎画得和狗一样 形象生动 至今富有教益 七 诸葛亮七 诸葛亮 诫子书 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信 诫子书 中的 非淡泊 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八 岳飞八 岳飞 满江红 是岳飞的生命之歌 法国前总统 著名政治家戴高乐将军在阅读 满江红 时 感概万千 他说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是一 个伟大民族的心声 是不可战胜的 九 李清照九 李清照 1 以柔曲凄切的笔调 描绘临安今昔盛衰的不同 抒写自己种种复杂内心感 受的 永遇乐 出自词人李清照之手 2 李清照的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 江东 则是另一种风格 悲壮苍凉 掷地有声 十 辛弃疾十 辛弃疾 1 辛弃疾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达了作者对为国建功历史人物的 敬仰 抒发了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