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1页
浅议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2页
浅议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3页
浅议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4页
浅议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作 者:周铁静 性 别:女 学 历:本 科 工作单位:湖南省祁东县鸟江镇中心小学 时 间:2015年9月10日 摘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常把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当前,对“后进生”的转化和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能否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小至影响一个家庭,大至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关注后进生和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任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产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自身的消极认识和不良习惯的内部因素,但更多的是由于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所致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化后进生,帮助他们走出“恶性循环”,就必需了解其形成原因,并结合教育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中小学后进生;成因分析 ;转化策略 Shallow re-debate the cause analysis and underachiever primary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Z hou Tie-jingQidong well county Niaojiang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Abstract:Teachers in education teaching work, usually put those in moral and stud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or weaknesses as more students called the underachiever. 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derachiever education become education with the hot one. Can effectively transformation , small to influence underachiever family, from big affect the entire countrys future development. Therefore, concern how effectively underachiev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workers underachiever is every task, is neglected education workers each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research topic. Produce junior reason is various, education and family from school education external factors, from its own negative understanding and bad habits internal factors, but more is due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teract, and formed a vicious cycle caused. So to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underachiever, help them out of the vicious circle, he needs to know the reasons, and combining education rule, creative use to promote each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Keyword: Schools underachiever; Cause analysis; Conversion strategy 一、后进生的概念 “后进生”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 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有关后进生的定义较多, 在教育词典中“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 (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而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都达不到教育培养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形成是长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外因和内因两种。 (一)外因 1、学校因素 爱因斯坦曾强调“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经削弱,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可现在,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单一的评价学生即有共性又存在着个性,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的常识。但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这种个别差异性。其中主要原因还在于传统教育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学科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这导致很多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怎样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学校升学率这个目标,只一味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及数理逻辑的知识能力。的确,这可以使少部分的学生进入高一级深造,但却埋没了一批品德良好又有特长的学生,束缚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更忽略了一群群普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个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如果教师有意无意地给他们一些消极的评价,比如:你真是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学生真淘气;那个学生真是马虎,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等等。这些往往很容易进入学生的自我意识,以为自己真的就是这样了,慢慢地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成了后进生。 (2)教育资源匮乏 后进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教育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教育资金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我国目前是穷国办大教育,在资金投入、制度保证上确实存在实际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学生进行筛选,编制实验班和普通班。对于实验班,从师资到教学内容都采取倾斜措施,对那些普通班里的普通学生则抱着“只要别影响到其他学生就阿弥陀佛”的态度。久而久之,那些不被老师关注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负担特别沉重,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绪。长期的自卑与压抑极有可能导致其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不少学生不堪重负,逃避教育,“后进生”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3)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薄弱的一个教育环节。我们每个个人或多或少的总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也不例外,比如:冷漠、孤僻、自卑、抑郁等等,这些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得到解决,慢慢地就会对他们的“后进”起到一个推进剂的作用。 2、家庭因素 家庭的不良教育和环境是“后进生”产生的又一外因。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与家长的教育息息相关,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正在成长的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不当的家庭教育对于“后进生”的形成有着难辞其咎的责任。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对后进生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存在代沟。据调查,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表示,家长很少或几乎没有与子女进行过积极的交流,而与孩子有交流的家长,交流的主要内容也仅仅只是“学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知怎样去说服教育,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的教育永远只停留在表面,无休无止地唠唠叨叨,还常常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因此,家长的教育往往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导致了家长与孩子的所谓“代沟”。 第二、不良的家庭环境、失当的教育方法,逼出了“后进生”。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家庭,父母整天酗酒、打牌。家中常常是“烟雾四起,牌歌响亮”。试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又怎能不受影响呢。另一些家长则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子女在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时,轻则骂,重则打,不注重教育的放法。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劲头不足,形成后进生是必然的了。 此外,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家庭和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疏于管教照顾孩子也是“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家庭原因。 3、社会因素 虽然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中渡过的,但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社会却也时刻在影响着他们。特别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现代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社会上宣传暴力,情色的传媒的侵蚀;电话、电脑的普及,娱乐场所的增多,为学生沉迷玩乐提供了便利等等,这些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内因 1、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足是后进生形成的内因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不断调节与完善期,生理、心理、机能、智力的发展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新事物的出现他们都来不及消化和适应,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有的学生对行为的意义、性质、后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单凭主观上的兴趣、欲望、好奇行事;有的学生难以分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而极易上当受骗、误入岐途;有的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 2、学习习惯的差异是后进生形成的另一个内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成绩的差异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差异,而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差异。你常常会发现,有这么一类学生,他们常常埋头苦干,上课时,也很认真地在听讲,可学习成绩却总上不去。你说他不努力吧?他明明很努力,但你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同一类型的题目,上次他做对了,可这次他又不会做了。由此可见,问题是出在学习方法与习惯上。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有如下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计划性、不善于归纳与总结等等,总之,是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教育理念上,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合理评价,共促发展 对后进生的转化,前提还在于要创新教育理念,这种创新是以认同和接受后进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多元化的,是每个人自由、和谐、个性发展的汇聚。以什么标准评价人,是人成长成长环境的一部分。若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往往会让很多学生丧失自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继而得过且过。因此,教育评价应体现出多元化的,理念,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内容多元化 目前,很多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紧箍咒,在教育界盛传的“轰轰烈烈搞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口头禅便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总以分数来定一个人的好坏,这往往是不合理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固然重要,但关乎到做人核心问题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自尊心和友爱、诚实、礼貌的道德修养难道就不重要了吗。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只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他们往往是片面主观的,我们应该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地、客观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的评价为全部的禁锢,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从而把学生和家长的兴趣吸引到学生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来。多主体的评价不仅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而且还促进了后进生积极反思和改进,同时加强了师生、同伴、亲子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有效地调动了后进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发展。 3、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通知书”的形式,这往往过于简单。为了激励后进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一般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比如说:“你真棒”、“这个想法真不错。”、“没想好,再想想。”等等这样语言对后进生进行口头鼓励;还可以通过写信、递小纸条、写悄悄话、作业批评反馈等书面形式对后进生进行随机的表扬和批评,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 (二)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榜样 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往往可塑性比较强。即便是后进生,也是因为受到来自外界各方面的负面影响而造成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学生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自古社会对教师这一角色的最好解释就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无非是从两点入手:一方面要教好书。那怎样才能教好书呢?首先得上好课,这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还必须要有学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给学生一滴水之前,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知识每天都在更新,我们现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也就是要育好人,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三)关注后进生的心理,用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师爱学生的重要性形象地打了个比方:“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也正如罗素所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些都说明了师爱在教育中的积极、主导作用。很多原本基础不差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爱与信任,又加上成绩不好,常常受到一些老师的冷眼和同学的歧视,很少得到温暖,慢慢地他们关闭了自己的心房,疏远班级体,怀疑来自身边任何人的关心。对于这类后进生,我们应该特别关心、爱护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同时,要教育班上的同学正确看待、帮助他们。用自己真诚的爱意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真切的关心和信任,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心,慢慢地敞开心扉,自觉主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诲,改正自己的缺点。 由此可见,要转化缺乏关爱和信任的后进生,我们应坚持从爱入手,多在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全面的关心,真诚的关爱和充分的信任。 (四)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从长处入手,因材施教 差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就不一定差。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各自独特之处。”在后进生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其实他们都有某一方面的爱好与特长,只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他们形成了某些过分的偏爱与迷恋,从而违反常规,影响学习。有这样一位学生,各科成绩差,常常不及格,但却非常热衷体育运动,在校运动会上常常得奖。但由于成绩的原因,经常受到班上同学和科任老师的冷眼,还与社会上不良青少年以兄弟相称,出入暴力场合。对于这类学生的转化,首先,我们应该改变对他们的看法,肯定他们的优点。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学生,他擅长体育运动,我们就应该抓住这点,从这点入手,鼓励他参加各方面的运动,并于体育老师商量好,积极引导他掌握运动技巧。同时,应该让他以班级的名义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为班级争光,从而改变同学对他的看法。待到时机成熟时,再与他进行谈话,告诉他,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运动员,光靠拥有熟练的运动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此引起他对学习的兴趣,耐心地诱导,慢慢地转化。 (五)引导后进生学会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后进生成绩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首先,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其次,帮助后进生制定自己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适时进行调整,直至达到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再次,帮助后进生定向的,有选择性的使用注意力。第四,帮助后进生学会查询和使用学习资源,并进行筛选和分类。第五,引导后进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理解,形成形象思维,加深理解,并逐步迁移。第六,指导后进生学会记笔记,对信息进行推断,总结和反思,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第七,帮助后进生关注自己的学习动机,建立自信,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最后,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