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5)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雅趣出处古诗文名句评点饮酒陶渊明饮酒(其五)_,_。酒中有悠闲。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_。酒中有真趣。郊游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禽鸟赶春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_,误入藕花深处。【甲】_鼓乐陆游游山西村_,衣冠简朴古风存。难忘那些民俗。王维竹里馆_,_。自个儿乐。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秦观的行香子中所说“倚东风,_”。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5分)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看来,何家要出个真正大学问,只有指望孙子何满子了 , 可是,掂量一下自己这点儿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是打肿脸充胖子;而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没有白花花的银洋砌台阶,怎么能高攀得上?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掂量B . 打肿脸充胖子C . 门槛D . 高攀(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3. (10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情况之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当贝多芬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的欢迎;在此讲究礼节的国家,对皇族的出场,习惯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礼可是胜利是暂时的,对贝多芬毫无盈利。音乐会不曾给他挣什么钱。物质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是战胜了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1)下列填入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_的著作名人传,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A . 罗曼罗兰;音乐上的成功没有改善贝多芬的生活,但他依然战胜了苦难B . 歌德;维也纳演奏会上观众的狂热使贝多芬不再孤独和痛苦C . 罗曼罗兰;维也纳演奏会上观众的狂热使贝多芬不再孤独和痛苦D . 歌德;音乐上的成功没有改善贝多芬的生活,但他依然战胜了苦难(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B . 作品中所写的三位伟人除贝多芬外,还有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C .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开想象,设计了曲折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 . 名人传叙述了三位伟人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精神。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4. (3分)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推进,令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到体育产业中。花样翻新的运动软件,为健身者量身订制健身计划。这些软件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承健身技能,为人们健身提供了便利。第_句,修改意见:_。第_句,修改意见:_。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5. (3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情节(英)福斯特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从人物可看出作品的特色,而从动作(人物的行为)才能感到悲或喜”。可以断定,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见解是不对的。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为什么不同意他上述见解的理由吧。“凡是人的悲或喜,”他还说,“都是以动作来表现的。”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人的悲喜之情也蕴藏于内在活动之中,并不为外人所知。对此,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小说家也不无同感。我们所说的内在活动,亦指那种没有外在迹象的活动。然而,我们也不必借此机会责难亚里士多德。他在写上面引用的那些话时,是仅就戏剧而言,这无疑是符合事实的。因为剧中人的悲喜之情只能以动作的形式表现,否则,观众就无法看懂。这正是小说与戏剧的重大区别。我们曾给故事下过这样的定义: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小说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如“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虽然情节中也有时间顺序,但却被因果关系所掩盖。又例如:“王后死了,原因不详,后来才发现她是因国王去世而悲伤过度致死的。”这也是情节,不过带点神秘色彩而已。这种形式还可以再加以发展。这句话不仅没涉及时间顺序,而且尽量不同故事连在一起,对于王后已死这件事,如果我们再问:“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问:“什么原因?”则是情节。这就是小说中故事与情节的基本区别。情节是要凭智慧和记忆力才能鉴赏的。首先谈谈智慧。聪明的读者跟好问的读者不同。前者不仅注意用眼睛浏览新事物,还动脑筋思考。他看待事物常用两种观点:先将它孤立地看,然后再同前面看到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也许他还不明白,但并不急于马上弄清楚,留待以后再说。一本结构严密的小说,往往许多事情是错综复杂、互相呼应的,即使很有水平的读者也要到读完全书才能居高临下,鸟瞰全貌。小说中的这种令人惊奇的、也可说是神秘莫测的成分有时人们空洞地称为推理成分对情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设下悬念,如“王后为什么死去?”这是一种比较粗糙的表达方式。要是用暗示或对白的手法则较为高明,待再写若干页以后才让真相大白为好。神秘感对情节十分重要,没有智慧是无法欣赏的。对好奇心强的读者只要“然后然后”就行了,而要欣赏到神秘的奥妙,除用一半心思阅读下去外,还要留下另一半心思进行思考。现在再谈谈记忆吧。记忆与智慧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我们记住了才能弄明白。如果王后死时,我们已忘掉国王的存在,那就永远无法弄清她的死因。有些编造情节的作家总希望读者记性好,而读者也希望作家写得有头有尾、十分紧凑,对情节中出现的每个动作、每句说话都加以认真考虑,并注意节省篇幅;即使情节复杂也要前后连贯,像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只把死材料堆砌起来。对情节中的言谈或行动写起来有难有易,但都应令人产生神秘感,应让其顺着情节往前发展,不要迷失方向。情节开展以后,这些言行就要不断勾起读者的回忆,从而根据新的线索,即新的因果关系重新加以整理和思考,直到结局为止。如果情节引人入胜的话,最后结局就不会使人产生“待续”的感觉,只感到它是一个艺术的整体。这也许是作者所要显示的那种美感。假如作者什么都写得一清二楚,那就没什么美感可言了。尽管小说家不能以追求美感为目的,但如果他写不出具有关感的小说便无法立足。【注】本文节选自小说而而观第五章。本书是作者在英围剑桥人学三一学院所作的讲演,被誉为“20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福斯特:英国小说家。(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并没完全否定文章开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说法。B . 情节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则更强调因果关系。C . 读者应该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欣赏小说的情节。D . 小说家应以追求美感为目的,不然便没有艺术可言。(2)文中多次提到“国王”和“王后”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3)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了,对于这篇“演讲”来说有什么样的好处? (4)“情节开展以后,这些言行就要不断勾起读者的回忆,从而根据新的线索,即新的因果关系重新加以整理和思考,直到结局为止。”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结尾部分,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在这时候,他又想起了郊外海滨公园里的那一幕情景。他反复地问他自己:“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使你自己的生命变得有用,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呢?”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似乎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了!”许多天过去了,正在等待得难以忍受的时候,他那跟他一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走进屋子,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那不是信,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勾起读者回忆(划线的词句)他(保尔)是在_的身体状况下创作小说的。“海滨公园里的那一幕情景”指的是_。“小说”是指_。整理和思考结尾部分保尔_的精神,与整部小说中保尔的形象是一致的。6.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大国的气质与其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有关,与国民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关。B .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C .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D .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篇先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 . 选文第二段用比喻、对比、引用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 .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D .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 .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 .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 . “以和为贵,求稳,顺势而变”都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文言文阅读 (甲)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xi)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綿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薜萝(b):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叫和谐动听。办:具备。(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注释】长江的急流。信宿:连住两夜。(丙)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頂,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壬寅岁: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华顶:即华顶峰,浙江天台山诸峰之一。磥砢:石众多而乱。拗怒:抑制愤怒。(1)解释加下划线词 略无阙处_乘奔御风_念无与为乐者_晓雾将歇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自非亭午夜分 水来自华顶B . 江水又东 任意东西C . 以爱瀑故 故渔者歌曰D . 既素重幽居 素湍绿潭(3)请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梁 长 二 丈 宽 三 尺 许 若 鳌 脊 跨 山 腰 其 下 嵌 空。(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旅游学课件
- 农业报表化肥培训课件
- 化工企业环保培训课件
- 别踩黑块课件
- 品质营销推广规划方案(3篇)
- 先秦朱子论语课件
- 先秦两汉文学课件
- 内科慢阻肺讲解课件
- 内科循环系统课件
- 3口耳目手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四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考试仿真试题及答案一
- 信息技术基础教程(WPS版)课件 第3章 Windows 10 操作系统的使用
- 小鹿斑比题目及答案
- 中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医院环境感染监测制度
- 医院一键式报警系统建设与实施
- 精选急腹症影像学表现资料课件
- 角膜 角膜炎课件
- 《卫生政策学》第三章 政策问题确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