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 了解大自然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保护自然平衡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3 培养分析 加工图片信息的能力 4 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夏季 冬季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一 二氧化碳的循环 1 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1 认真观察上图中的曲线的形状和走势 想一想 在同一年度内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 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原因是什么呢 在不同年度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表明 同一年度内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冬季高于夏季 而且这种变化规律每年都在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缘故 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 2 分析上图 讨论以下问题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共有多少种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共有多少种 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碳相等吗 从图中可以看出 二氧化碳主要以哪种途径被消耗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砍伐 溶解并生成石灰石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 2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对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观点1 科学家普遍认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引起 温室效应 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 海水上涨 许多沿海城市 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观点2 一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说明co2含量的增加与天气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观点3 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另一个 冰期 即将到来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对延缓 冰期 的到来具有积极作用 2 以上观点你支持哪一点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减少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利用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 氢能等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 节能减排 节约能源 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污染物排放 低碳生活 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 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的排放量 1 常用药品及反应原理 在实验室里 二氧化碳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得 化学方程式如下 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1 二氧化碳的制取 1 利用下面所提供的仪器或者自己选择有关仪器 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目的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实验用品 天平 两纸袋 装满co2的集气瓶 实验方案设计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现象 倾倒co2的小纸袋会下沉 如图所示 实验用品 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细口瓶 一个装满co2的塑料瓶 一个装满co2的集气瓶 2 检查二氧化碳的水溶性 实验方案设计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少量的水 迅速拧紧瓶盖 振荡 观察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 溶 不溶 于水 溶 实验目的 证明co2能否溶于水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你有其他的设计方案吗 a 没有颜色的气体b 密度比空气大c 能溶于水d 在加压和冷却的情况下 变成无色液体 温度再降低 变成雪状固体 干冰 总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 干冰 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co2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设计方案 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2 3滴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1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设计方案 猜想 是co2 是h2o 是co2和h2o的生成物 石蕊是一种色素 遇酸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 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色了呢 如何设计 实验现象 会听到 嘶嘶 的声音 有气体向外冒出 汽水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又称碳酸饮料 刚打开瓶盖的时候 会有什么现象 结论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 h2o 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设计方案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碳酸钙 水 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ca oh 2 co2 caco3 h2o 实验结论 4 二氧化碳的用途 1 灭火 2 工业原料 用来制纯碱 尿素 汽水饮料等 3 干冰用作致冷剂 进行人工降雨 制造云雾 食品保鲜等 4 温室大棚内作气态肥料 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用途 典例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co2能溶于水 可用于制汽水b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c co2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很稳定 不易分解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作致冷剂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a 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典例2 2010 广安中考 实验室中 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代号 下同 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试管 集气瓶 c b 3 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 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2nahco3 na2co3 h2o co2 nh4hco3 nh3 h2o co2 某同学采用反应a的方法制取co2 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他不选择反应 制取co2的理由是 c 生成物中有nh3 制得的co2不纯 典例3 2010 梧州中考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处处体现 低碳 理念 低碳 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 低碳 理念的是 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 知识点三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 d 1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a 制纯碱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灭火d 光合作用2 2010 桂林中考 通过比较 我发现在实验室收集o2和co2 a 都能用排水集气法b 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c 都能用向下排空气法d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 d 3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 动 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 以解决温室效应d 提倡 低碳生活 大力推广风能 太阳能等新能源 c 4 2010 遵义中考 遵义市从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持续干旱 政府组织实施了人工降雨 下列可作为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a 干冰b 食盐c 木炭d 酒精 a 5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今年我国的主题是 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 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纸张 双面低碳打印 技术服务于上海世博会b 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c 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d 国家应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6 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除去这层水垢最好方法是 加适量稀盐酸 7 2010 娄底中考 实验室开放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 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 请回答有关问题 1 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b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下同 铁架台 酒精灯 a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如图f所示 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下层蜡烛先熄灭 上层蜡烛后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因此 二氧化碳可用于 co2 ca oh 2 caco3 h2o 灭火 不能支持燃烧 不能燃烧 ac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催化 一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二 二氧化碳的制取1 反应原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血压课件的最后落语
- 电脑课件不能用的原因
- 高血压个人查房课件
- 医院护工派遣服务投标方案
- 电脑知识培训班课件
- 高考新闻比较阅读课件
-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电脑安装知识培训新闻课件
- qc小组组长考试答案及答案
- 电网电压知识培训
- 门卫24小时值班登记表
- 幼儿园大型器械玩具安全检查记录表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四课《橡皮泥塑》课件(定稿)
- 肩袖撕裂讲课课件
-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电子工业出版社)
- 旅行管家实务全套ppt课件最全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教程整套全书课件ppt
- 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工作职责制度的通知
- 煤矿物料装车、捆绑管理规定
- CPK计算表格EXCEL模板
- 车工技师论文 细长轴的加工技术方法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