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卞晓俊_第1页
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卞晓俊_第2页
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卞晓俊_第3页
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卞晓俊_第4页
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卞晓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卞晓俊 41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专辑第35卷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卞晓俊摘要“体育小镇”是近年来出现的热词,其建设发展是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文章以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为例,基于小镇的资源禀赋和现状特征,提出了“热身取道择术攻坚冲刺”的规划设计思路,总结了小镇规划设计的逻辑、亮点,分享了项目团队的心得、体会,旨在为体育小镇的建设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体育小镇;规划设计;马拉松小镇1006-0022 (2019)S0-0041-05TU984.18B引文格式卞晓俊上海崇明绿华国际马拉松小镇规划设计思路J规划师,2019(增刊1)41-45Planning andDesign Ideasof ChongmingInternational MarathonTown,Shanghai/Bian XiaojunAbstractSports townis ahot wordin recentyears,and its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an importantgrasp topromote thereform of sports supplyside andimplement of the newurbanization strategy.Taking ChongmingInternational Marathon town asan example,this paperexpounds themethods andstrategies ofplanning practice,ref ines thelogic andhighlights ofthe schemedesign,and sharesthe experienceoftheproject team,in orderto providea usefulreference forthe 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sportstowns.Key wordsSports town,Planning anddesign,Marathontownxx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拉开了体育小镇开发建设的帷幕,这与十九大报告中的“健康中国”战略一脉相承,更符合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同时也是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上海崇明区的绿华镇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西端的一颗明珠,以国际马拉松小镇为名成功获批全国第一批体育小镇试点。 笔者有幸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该镇的概念规划设计,希望借此文分享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与诸位读者共勉。 1热身了解规划背景1.1资源禀赋绿华镇地处崇明岛最西端,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其中,水域面积约为300hm2的明珠湖是全岛最大的天然内陆湖,也是崇明区计划开发的西部水上游乐度假区的主要区域;明珠湖南侧的西沙湿地则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也是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 此外,绿华镇坐拥超过30km的长江岸线,其滨江景观大道已大部分建设完成;而贯穿绿华镇的南横引河是崇明岛上的骨干河道,河道两侧植被茂盛,亦是绿华镇重要的生态廊道。 除上述生态资源外,绿华镇还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目前镇内已根据自身特色建设了九大展示馆,为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创造了契机。 点、线、面各层面的资源禀赋为绿华镇建设体育小镇提供了优质的底板(图1)。 1.2赛事基础近年来,在上海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崇明岛已成为“生态+体育”的代名词,多项国际体育赛事已落户崇明路跑方面有崇明国际马拉松赛、中欧AMP24小时精英赛等;自行车方面有上海自行车赛、国作者简介卞晓俊,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第二设计所副所长、所副总规划师。 42际自盟女子公路巡回赛和RO环崇明岛200km赛等;2018年世界铁人三项赛和摇滚马拉松两项国际著名赛事首次落地崇明。 上述赛事的比赛线路均经过绿华镇,且多项赛事的赛场直接落位于绿华镇内,这也为绿华镇发展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小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用地条件本次规划范围包含整个绿华镇域,面积约为71km2。 镇域内占比最大的用地为耕地,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镇域北侧及东南侧。 根据上位规划,除老镇区外,城镇开发边界主要围绕明珠湖区域布局,总建设用地规模约为4km2(图2)。 2取道明确项目定位规划通过对新西兰皇后镇、法国沙木尼及意大利蒙特贝卢纳等世界知名体育小镇案例的分析研究,认为体育小镇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优质的生态底板,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塑造;核心项目引爆,多元特色化产品协同发展;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建立体育人才储备库;优质配套服务,全方位提供休闲度假体验。 基于此,规划提出以下定位与愿景。 2.1规划定位基于上述分析,规划以“崇心奔跑、律动江湖”作为形象Slogan,除了直接突显项目本身的路跑特色外,还将崇明区绿华镇的属地特质及长江、明珠湖的生态特点浓缩于这八字之中。 此外,这八字也表达了规划不仅要建立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匹配马拉松运动的各项要求,还希望通过提供“走心”的软环境来营造友好的社交氛围,从而创建一个真正属于路跑爱好者的“江湖”。 2.2规划愿景在上述定位基础上,规划以“生动马拉松”为题,延展“生动”一词的内涵,以“三生三动”来概括体育小镇最主要的特色。 其中,“三生”指田园生产、绿色生态和健康生活,展现未来的体育小镇将是一个“三生”融合、产城融合的理想小镇;“三动”指恣意跑动、尽情游动和凌空飞动,突显了马拉松、水上运动和低空运动这三项小镇主打体育产品的特色。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以下愿景在世界生态岛上建立一处“江畔、湖边、田间”的路跑天堂;一片“可观、可赏、可忆”的绿色原野;一座“宜游、宜业、宜居”的体育小镇。 3择术进行功能策划规划在上述定位愿景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策划,明确未来小镇的功能和业态,具体可用“体育、体育+、+体育”3个词汇把诸多门类的功能归纳如下(图3)。 3.1“体育”“体育”指的是体育运动本身。 根据崇明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市场资源及绿华镇自身的开发条件,规划最终以马拉松、水上运动、低空运动、铁人三项和拓展运动等特色项目作为体育小镇的主打产品。 考虑到国家体育总局对小镇承载的运动类型有数量要求,故规划加载了多项大众型体育项目作为补充。 当然,小镇最核心的特色依然是以马拉松为主题的路跑运动,这一点是规划至始至终牢牢坚持的。 此外,体育项目的配置必须图1资源禀赋条件示意图图2用地现状图面状旅游资源明珠湖、西沙湿地为绿华镇两大核心生态景观资源两大核心资源两条景观带九大文化馆线状旅游资源滨江景观大道、南横引河为绿华镇两条主要线形景观带点状旅游资源绿华镇现设有九大文化展示馆,但规模都较小,体验感不强明珠湖0.29km 2、三星镇0.65km2绿华镇0.15km 2、明珠湖0.60km2绿华镇0.47km 2、三星镇0.73km2图例规划新增用地一类住宅组团用地四类住宅组团用地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基础教育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域基本农田一般农田城市开发区边界规划研究范围43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专辑第35卷有重点、有主次,否则小镇将失去特色、失去引力。 这对于交通区位本就不具优势的绿华镇而言,会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3.2“体育+”“体育+”指的是体育产业。 通过与多方交流(政府、开发企业和运营企业),规划明确未来小镇重点发展的体育产业主要囊括3个类别一是体育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除了引入一些专业的运动品牌企业在此经营,还会在小镇配置一个专业的体育主题区奥特莱斯;二是体育服务业,包括赛事运营、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和康复疗养等业态;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体育新业态,诸如体育传媒、体育金融、医体融合和电子竞技等业务类型。 3.3“+体育”“+体育”是指小镇内各类配套服务功能(旅游配套、生活配套)都与体育主题紧密结合,以此彰显小镇与众不同的空间与文化特质。 具体的功能包括主题酒店、商业街区、文化展馆、康养住区、休闲农业和郊野公园等。 4攻坚开展空间规划通过择术明确体育小镇需要“做什么”后,规划开始攻坚,明确体育小镇“怎么做”“做在哪”“做成什么样”,这也正是空间规划的目的。 因此,规划提出“双核联动,一脉相承”的规划构想,坚持“三个一”的亮点设计,构建“一带串联、两心互动、三区协同、多组共生”的空间结构及畅通的核心区交通系统。 4.1“双核联动,一脉相承”的规划构想根据崇明区总体规划的指引,绿华镇有两片集建区一为西部的老镇,二是东部的明珠湖片区。 经过权衡,规划将明珠湖片区作为体育小镇的核心区,综合布置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和旅游配套等小镇核心功能;同时,将西部的老镇定位为生活服务核心,在提升老镇生活环境品质的同时,将配套康养、培训等体育小镇的衍生功能,从而在整个镇域形成一静一动两个核心。 此外,规划以贯穿于整个绿华镇的南横引河为脉络,利用其生态岸线打造一个极富活力的滨水运动公园,使南横引河的水体成为开展诸多水上运动的空间载体。 这一举措让绿华镇的母亲河重焕活力,也在动静双核间构建起一条绿色的纽带(图4)。 4.2“三个一”的亮点设计规划提出“三个一”的亮点设计方案,即“一张网”“一片田”“一颗心”,并与路跑天堂、绿色原野及体育小镇三大规划愿景一一对应。 4.2.1“一张网”规划在绿华镇打造一张串联并展示风貌特色、地域人文的路跑网络,把江畔、湖边、田间等特质充分地展现在游客眼前。 具体而言,路跑网络具备以下特色 (1)展示绿华镇乃至崇明区经典风貌与文化的主赛道。 规划经过缜密地分析研判后确定将42.195km长的全马路线落位于绿华镇。 规划将全线分为九大风貌路段,如明珠道、西沙湿地道、滨江景观道、蟹庄道、鱼场道、桃林道和柑橘道等,每段线路都是一个展示绿华风貌的窗口(图5)。 此外,规划在设计主赛道时提出了一个“可生长”的概念,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 由于42.195km长的赛道一次建成投入较大,规划考虑了赛道分期建设的可行性,一期建设赛道总长21.0975km(一圈是半马,两圈就是全马,同样符合各类国际赛事对场地的要求),待各项建设条件完备时再投入建设二期赛道。 (2)个性化、趣味性的路跑赛道。 如果说全马赛道是路跑网络中的核心主线,那么规划中的七大趣味主题赛道就是锦上添花的支线了,这也顺应了路跑形式愈发多元的发展趋势。 依托绿华镇的风貌本底,规划精心设置了软土训练跑、果林越野跑、滨江有氧跑、趣味障碍跑、泥泞跑、荧光跑及彩色跑七大趣味主题赛道,其中除了结合绿华镇本土特质设计的线路,也不乏多项引领新潮、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路跑形式(图6)。 (3)健康、智慧的马拉松超级赛道。 规划按照国际马拉松赛事标准,设置了完备的补水点、补给点和医疗点。 各个图4规划构想示意图图3功能策划示意图“体育”体育运动“体育+”与体育运动紧密相关的产业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新业态“+体育”为体育运动及体育产业提供服务配套生动马拉松“体育”“体育+”“+体育”体育运动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新业态服务配套拓展运动水上运动铁人三项低空运动马拉松体育培训康复疗养场馆服务赛事运营竞赛表演电子竞技体育贸易体育科技体育金融体育传媒郊野公园休闲农业康养住区文化展馆商业街区主题酒店体育用品销售体育用品生产体育用品研发44补给点在提供充分保障之外,其形式还会根据所处风貌段的主题来定制,以强化体验感。 同时,规划在赛道全程配置先进的监测设备,其数据接入互联网,在全面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安全的同时,也将为每个人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 4.2.2“一片田”作为崇明区的农业大镇,相比“江、湖、河、塘、林”,“田”更能代表绿华镇,而小镇建设用地现状也是一片田园。 因此,规划提出小镇的空间肌理应与其特有的空间本底相融合,把“田”的意向延续下去。 首先,梳理用地范围内的田园肌理。 用地内普遍为南北长、东西短的田地,田间会有一些灌溉渠和小河道,同时还有一条条的乡间小路穿越其中。 其次,布置建设用地。 用地形状南北长、东西短,相隔的用地也并非横平竖直的对齐关系,而是相互交错,因此规划放弃了常规的集中式用地布局手法,而是让一块块的建设用地相隔布局,用地之间是绿色的田野,显得更有生机。 最后,布置建筑。 参考镇内村落建筑有对齐、有交错、有开合的特征,建筑的尺度普遍不大,因此对于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功能建筑,规划采取屋顶切分、体块穿插的手法让体量“显小”,使建筑与田园环境有机融合。 此外,除了上位规划中既定的市政道路,规划以712m宽的乡间小路来连接相隔的建设用地。 如此,小镇内的建筑被周边的田园环抱,每栋建筑都成为景观房;而这一片片田地依然可以耕作,人们在闲暇之余还能体验一下耕作的乐趣;最重要的是,田园的记忆并没有被抹去,而是永远留在了小镇之中(图7)。 4.2.3“一颗心”规划构建一个共享的公共服务中心(“一颗心”),通过配套旅游、生活及办公等混合功能为小镇创造一个更具活力的空间。 考虑到服务半径,公共服务中心选址在体育小镇核心区中部接近几何中心的位置,并靠近市政道路以拥有更好的可达性。 公共服务中心被南北向的市政道路自然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其中,东片区靠近旅游功能板块,业态偏重于旅游配套;西片区则临近生活功能板块,业态倾向生活配套。 两个片区的业态配置虽有倾向性,但功能依然是复合的。 片区临近道路的一侧商业价值较高,规划选择在此建构小镇的商业街区,体育主题区奥特莱斯就位于东片区的商业街区内。 除了购物零售功能,东片区商业街区内还设有餐饮、酒吧、休闲和娱乐等丰富的业态,满足游客需求;西片区商业街区内则引入生活超市、便利店、理发店、洗衣店和卫生站等业态,满足居民的需求。 商业街区的两侧是办公区,以满足体育产业的功能落位;也有一些民宿、快捷酒店和员工公寓置于其中,以满足小镇一部分的住宿需求。 高度混合的功能配置为小镇中心注入足够的活力,使其成为小镇内人气最高之所在(图8)。 4.3“一带串联、两心互动、三区协同、多组共生”的空间结构规划提出体育小镇的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带串联、两心互动、三区协同、多组共生”。 其中,由三华公路和明珠湖大道构成的“L”形发展带串联小镇的集散中心和公共中心两个重要节点;小镇北侧的门户区及西侧的核心区环抱明珠湖景区而设,使湖景充分渗透到小镇内部;门户区、核心区内部则由多个组团构成,组团布局因地制宜且充分考虑各功能间的相互联系,最终使各功能组团实现相融共生。 4.4畅通便捷的核心区交通组织系统规划小镇交通组织系统由三级路网构成一级路网是上位规划确定的市政道路;二级路网是小镇主要的车行道路,红线宽12m,主要连接小镇内各个组团;三级路网红线宽7m,以慢行交通为主,限制机动车通行(可供消防通行),以确保小镇内部良好的步行环境。 其中,小镇机动车通勤的任务主要由 一、二级路网承担。 此外,规划在小镇核心区内设置两组“微型马拉松”跑道一组是依托河道水系构建的“水主题”软土训练道;图5九大风貌路段示意图图6七大趣味主题赛道示意图结合滨江景观及良好的环境设置滨江有氧跑赛道结合南横引河的驳岸设置专业的软土训练跑赛道结合柑橘林设置果林越野跑赛道结合生态田园肌理设置趣味田园障碍跑赛道在穿越镇区、田园、滨江的特色绿化风貌区引入彩色跑赛道结合田园鱼塘、水塘设置泥泞跑赛道结合体育小镇核心区及周边地区设置荧光跑赛道线路规划原则连接绿华镇典型人文、自然景观点,形成展现绿华典型风貌的马拉松展示路径;串联绿华镇核心旅游发展片区图例人文景观节点自然景观节点全程马拉松跑道45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专辑第35卷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所谓“好的规划”并非由响亮的口号、震撼的概念和吸睛的美图组合而成,而是基于对现状条件的扎实研究、对体育产业的深入理解、对核心问题的不断剖析、对空间方案的反复推敲,同时还是在与业主频繁的交流、碰撞中优化而成的。 在追求设计亮点的同时,规划工作者更要结合政策导向、征地条件、资金实力及运营成本等多个维度来确保方案的落地。 参考文献1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xx (12)51-562瞿昶基于市场化导向的旅游型特色体育小镇构建探索以新西兰皇后镇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 (5)59-633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xx (6)56-624闵琦“特色小镇”顺大势“体育产业”正当时N中国经济导报,xx-11-295张月蕾,张宝雷,杜辉,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创建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 (1)41-452018-10-11另一组则是围绕小镇田园设计的“田主题”荧光跑道。 这两组“微型马拉松”跑道的设计让小镇里的人们“随处可跑、随时可跑”,也进一步强化了体育小镇最为核心的“马拉松”主题。 5冲刺制定行动计划为保障小镇的规划建设,规划提出以下开发模式、建设时序和项目行动计划。 5.1开发模式小镇的开发建设一方面应由政府主导,积极完成小镇的规划、招商、监督和引导工作,此外还要为小镇的建设运营争取优惠政策并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另一方面,小镇还需引入有较强开发实力的企业,为小镇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