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ppt课件_第1页
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ppt课件_第2页
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ppt课件_第3页
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ppt课件_第4页
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 定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概要 1 新发传染病定义2 新发传染病特点 威胁及影响3 新发传染病发生 出现原因及影响因素4 当前疫情形势较严峻的几种新发传染病 一 新发传染病定义 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 1992年 美国医学会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新的 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 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 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 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 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 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但今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过去20年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或者在将来有可能增加的感染性疾病 其可以包括出现特有的症状原来很少的疾病出现流行原来临床表现轻微的疾病变的严重原来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失去控制或出现耐药性或者是由于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 一些疾病被发现有所增加 1973年以来全球新发现传染病病原体 8 9 二 新发传染病特点 威胁及影响 11 新发传染病特点 病原体种类多 以病毒性所占比例最大宿主种类多样 多为动物源性疾病传播途径多样 感染方式多样 许多新发传染病不仅限于一 二种传播途径人类普遍缺乏免疫力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极易发生流行 12 新发传染病特点新发传染病发生 出现的不确定性蔓延范围 发展速度 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政府决策人员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明确意见 无法及时做出决策 13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对居民生命及健康的威胁早期阶段对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等缺乏了解 难以有效的 及时治疗和控制 易导致较多的病例死亡到2011年 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可能达到数千万重新流行的结核病每年造成300万人死亡一些慢性疾病被发现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直接关系 如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炎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 14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双刃剑1983年 美国滨州禽流感 H5N5 直接损失6000多万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估计达3 49亿美元1991年 秘鲁霍乱造成的损失约7 75亿美元1994年 印度鼠疫直间接损失高达20亿美元1997年 香港禽流感损失几亿美元1999年 马来西亚发生尼帕病毒病 超过一半的养殖场被关闭并被限制出口肉类及制品 15 对社会稳定及安全的影响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甚至引起危机 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1996年日本发生大肠杆菌O157暴发 8人死亡 数千人感染 导致民众强烈不满2001年美国的炭疽事件 由于政府部门措施不力 普通民众抢购大量的抗生素SARS流行初期 个别发生抢购风 中国的切尔诺贝利 影响到区域的稳定及国防安全亚撒哈拉沙漠地区艾滋病的蔓延导致青壮年病例大量增加 军队难以招募到合格军人一些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可以被当作生物武器 造成社会恐慌 影响社会稳定传染病造成的商品禁运 旅行限制 移民等也可能会导致国家间发生贸易纠纷或摩擦 16 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主要表现在卫生保健费用的逐步增加等美国每年就诊的传染病病例数约占所有就诊者的25 直间接费用占所有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15 或120亿美元 其中新发传染病费用占相当大比例HIV AIDS可能是新发传染病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带来极大挑战的典型抗菌素耐药性导致病程延长 死亡率增加以及较高的卫生医疗费用 三 新发传染病发生 出现原因及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发生驱动因素增加 病原体进化和适应人口学特征及行为改变社会及经济转型与发展新医疗技术使用公共卫生体系的削弱气候变化 影响新发传染病出现 扩散的主要因素 可能导致新发传染病持续发生或存在 扩散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动荡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及难以持续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对政府预算的压力 将会导致公共卫生费用的相对减少环境 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生态系统失衡 环境质量下降生活方式及习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等 对新发传染病的控制起积极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食品级饮水卫生质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新发传染病的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经济的增加导致贫困减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进步 21 四 当前疫情形势较严峻的几种新发传染病 1 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 简称为MERS 是2012年9月发现的 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热呼吸道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该冠状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 简称为MERS CoV 病原学 MERS CoV 属于冠状病毒科 类冠状病毒的2c亚群 是一种具有包膜 基因组为线性非节段单股正链的RNA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 直径为120 160nm 基因组全长约30kb 病毒受体为二肽基肽酶4 Dipeptidylpeptidase4 DPP4 也称为CD26 该受体与ACE2类似 主要分布于人深部呼吸道组织 可以部分解释MERS临床症状严重性 病原学2014年分别从沙特地区一个MERS CoV感染病人及其发病前接触过的单峰骆驼体内分离出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的MERS CoV 同时在埃及 卡塔尔和沙特其他地区的骆驼中也分离到和人感染病例分离病毒株相匹配的病毒 并在非洲和中东的骆驼中发现MERS CoV抗体 因而骆驼可能是人类感染来源 但不排除蝙蝠或其他动物也可能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该病毒被病原学特征仍不完全清楚 病毒结构 性状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流行病学截至2015年6月10日 25个国家报告病例中东地区 10个 沙特 阿联酋 约旦 卡塔尔 科威特 阿曼 也门 埃及 黎巴嫩和伊朗 欧洲 8个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希腊 荷兰 奥地利和英国 非洲 2个 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 亚洲 4个 马来西亚 菲律宾 韩国 中国 美洲 1个 美国 等 自MERS发现以来 包括沙特 韩国 阿联酋 英国 法国等在内的国家报告了至少10起聚集病例 多发生在医院和家庭 此次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的多数病例为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根据目前已知的病毒学 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已具备一定的人传人能力 虽然大多数第二代病例发生在医务人员 在院的其他病人或探视的家属 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传人的能力 但应警惕社区传播的可能性 流行病学MERS CoV的确切来源和向人类传播的准确模型尚不清楚 从现有的资料看 单峰骆驼可能为MERS CoV的中间宿主 人可能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单峰骆驼的分泌物 排泄物 尿 便 未煮熟的乳制品或肉而感染 而人际间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传播 流行病学由于我国与中东地区 韩国等疫情发生地存在商务 宗教交流 旅游等人员往来 不能排除疫情输入风险 尽管输入性疫情引发我国境内大范围播散的风险较低 但仍应当密切监测可能来自疫情发生地的输入性病例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 14天 临床表现 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 畏寒 乏力 头痛 肌痛等 随后出现咳嗽 胸痛 呼吸困难 部分病例还可出现呕吐 腹痛 腹泻等症状 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内进展为重症肺炎 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重症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 肥胖 患有其它疾病 如肺部疾病 心脏病 肾病 糖尿病 免疫功能缺陷等 部分病例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无发热 腹泻和肺炎 二 影像学表现 发生肺炎者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可表现为单侧至双侧的肺部影像学改变 主要特点为胸膜下和基底部分布 磨玻璃影为主 可出现实变影 部分病例可有不同程度胸腔积液 三 实验室检查 1 一般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 可伴有淋巴细胞减少 2 血生化检查 部分患者肌酸激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 肌酐等升高 2 病原学相关检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离 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分离为实验室检测的 金标准 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2 病原学相关检查及时留取多种标本 咽拭子 鼻拭子 鼻咽或气管抽取物 痰或肺组织 以及血液和粪便 进行检测 其中以下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更高 1 病毒核酸检测 PCR 以RT PCR 最好采用real timeRT PCR 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MERS CoV核酸 2 病毒分离培养 可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MERS CoV 但一般在细胞中分离培养较为困难 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方案 第二版 2015年6月5日 国家卫计委公布 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方案 第二版 并将其作为各地防控MERS疫情的指引 2012年9月MERS被发现之后 国家卫计委曾在2013年9月印发了第一版防控方案 和之前方案相比 新增加规定了在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就诊时 医务人员须询问其韩国旅行史 以及可疑动物接触史等 一 目的及适用范围 一 目的及时发现和报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 规范疫情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管理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 适用范围用于尚未发生中东呼吸综合征持续社区传播疫情时各地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 及时更新 二 防控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的防控工作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疫情控制的总体指导工作 落实防控资金和物资 疾控机构负责开展监测工作的组织 协调 督导和评估 进行监测资料的收集 分析 上报和反馈 开展现场调查 实验室检测和专业技术培训 开展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风险沟通 医疗机构负责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诊断 救治和临床管理 开展标本采集工作 并对本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培训 二 防控措施 二 加强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的监测 1 病例发现 1 建立健全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的监测体系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 应提高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病例 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 了解本人或其密切接触的类似病人近期有无赴沙特 阿联酋 卡塔尔 约旦等中东国家以及韩国等其他近期有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国家的旅行史 或可疑动物 如单峰骆驼 类似病例的接触史 发现符合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定义的患者时应当及时报告属地县区级疾控机构 二 防控措施 2 加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SARI 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医务人员在诊治SARI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时要仔细询问上述流行病学史 对于缺乏流行病学史 在14天内发生的病因不明的SARI 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 以及医务人员中发生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 的SARI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当考虑开展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实验室检测 浙江省级sari监测点 杭 舟 湖 丽 二 防控措施 3 应当注意部分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在病程早期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 如有基础性疾病或免疫缺陷者 可能早期仅出现腹泻症状 另外 还有部分病例可能存在合并感染 如同时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及其他流感病毒等 二 防控措施 4 对于口岸发现的可疑病例 应当按照病例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报告 并收治在具备诊疗和院感防控条件的医疗机构 口岸所在地的地市级疾控机构 应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协助要求 负责对口岸发现病例的标本采集转运或仅负责标本转运工作 二 防控措施 2 病例报告 发现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时 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无症状感染者 选择 隐性感染者 类别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 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 电话 传真 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 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二 防控措施 3 流行病学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后 应当按照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进行调查 二 防控措施 4 标本采集与检测 标本采集与检测参照中国疾控中心制订的检测技术指南进行 有实验室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不具备实验室检测条件的 应当在确保生物安全的情况下 按照规定将标本送邻近的具备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或协助县区级疾控机构采集标本 由县区级疾控机构送省级疾控机构或具备检测能力的地市级疾控机构进行检测 二 防控措施 5 病例订正 负责病例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对病例分类进行订正 二 防控措施 三 病例管理及救治 承担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救治的医疗机构 应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 药品 设施 设备 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二 防控措施 对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 同时对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实施有效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 飞沫传播预防 接触传播预防 病例管理和感染防护具体要求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诊疗方案 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隔离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 飞沫隔离当病人表现或疑似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时 包括确诊或疑似MERS CoV感染病人 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隔离措施防护措施应从对有急性发热性呼吸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病因诊断时开始实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之间 病人与未穿防护措施的其他人员之间应保持 m的距离确保分诊区和等候区通风换气充足遵守咳嗽礼仪 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相关物品遮住口鼻处 然后按规范进行手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隔离防护措施 空气隔离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应实施空气隔离在 防控研究显示 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增加了病原体向医护人员传播风险如气管插管 实施无创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以及在插管前的人工通气过程均能增加 传播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隔离防护措施 具体的隔离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应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面对所有病人的常规防护措施 包括 手卫生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包括呼吸系统分泌物 以及不完整皮肤 当与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密切接触时 医护人员应采取脸面部防护措施 医用外科口罩加眼罩或防护面罩 避免分泌物喷溅 标准预防措施还包括预防可能产生的针刺伤或锐器伤 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 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隔离防护措施 具体的隔离防护措施 飞沫隔离措施如果医护人员与病人距离 米时应佩戴防护面罩将病人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 或是经诊断后相同病因的病人安置在一起如果病因无法确诊 可根据疾病的危险因素 将临床诊断相似的病人安置在一起病床之间的距离应 要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当病人离开病房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隔离防护措施 具体的隔离防护措施 空气隔离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有气溶胶产生的诊疗过程中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手套 长袖隔离衣 防护目镜 具有N95效率的防护口罩 或相同功能 只要可能 在实施可能有气溶胶产生的手术时 要在独立的 通风换气充足的手术室中进行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疾病介绍 疾病介绍 病原学新型布尼亚病毒 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bunyavirus SFTSV 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第三组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 不耐热 易被乙醚 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快速灭活 疾病介绍 流行病学地理分布 除河南 湖北 山东 安徽 辽宁 江苏等省外 浙江省2011年舟山 台州等地亦发现该病病例 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 呈高度散发 发病季节 本病多发于春 夏季 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疾病介绍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明确 目前 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 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 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 在丘陵 山地 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年龄以抵抗力较弱的中老年人为主 疾病介绍 临床特征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 可能为1 2周 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 体温多在38 以上 重者可达40 以上 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 明显纳差 恶心 呕吐等 部分病例有头痛 肌肉酸痛 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出现意识障碍 皮肤瘀斑 消化道出血 胰腺炎 肺出血 脑出血等 可因休克 呼吸衰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但既往有基础疾病 老年患者 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出血倾向 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 预后较差 疾病介绍 疾病介绍 蜱虫叮咬后皮肤结痂改变 疾病介绍 隔离与防护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 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密切观察 呕血 咯血 牙龈出血 血便或血尿 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 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 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 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 尽量减少探视 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安吉县聚集性疫情 首发病例张某 女 66岁 鄣吴镇民乐村双庄自然村人 原籍安徽省广德县同溪乡 据家人回忆 4月23日前患者均在当地茶山采野生茶叶 23日采茶时突感不适 发冷发热 24日在家休息一天 4月25日至鄣吴镇卫生院就诊 此后先后到安吉县中医院 浙一医院 安吉县人民医院 浙二医院等就诊 于5月1日从浙二医院返回安吉途中死亡 期间首发病例大量血液渗出 所穿衣服 所盖被子均有大量血液污染 5月20日从其住所墙壁涂抹物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特异性核酸 首发病例回家当天 共有18人直接参与处理后事 其中11人于5月10日至16日期间发病 目前已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0例 死亡1例 其中给尸体洗抹身体的3人和给尸体换衣服的5人均发病 把尸体从车上抬到家中的5人中有3人发病 这3人抬尸体头面部或上肢躯干部 而且在抬的过程中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肤均直接接触首发病例渗出血液 另3例病例虽无尸体血液直接接触史 但也长时间近距离和死者处于同一房间内 无法排除通过间接接触首发病例血液污染过的物品等途径传播 另有1例病例为风水先生 无尸体直接接触史 仅在尸体入冰棺后距其约1 5米观察5分钟左右后去墓地看风水 感染来源于首发病例的可能性极小 感染方式可能日常生活或看墓地风水过程中被蜱叮咬 临海市聚集性疫情 4月23日至5月13日临海相继报告三姐妹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且3例病例均死亡 其中两例病例一起于4月8日至12日在临海白水洋镇黄坦王加山皂树村采茶 经现场调查该茶地周围蜱虫较多 二人分别于4月17日和4月18日发病 于4月23日和4月27日死亡 第三例病例是前两例病例的大姐 发病前2个月在湖州长兴的大女儿家居住 4月23日从长兴赶到临海 4月24日从临海赶往宁波看望妹妹 4月18日发病的病例 据其儿子介绍 其看望时间不足10分钟 且看望时无密切接触 4月25日上午从宁波赶到其老家临海白水洋镇黄坦下宅村里林自然村居住 直至28日发病 该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为探望病例期间感染 也可能是回临海老家后居住期间感染 综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环境 宿主和媒介调查 实验室检测分析 提示在其回家居住期间感染可能性较大 3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传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乙类传染病 登革病毒 DENV 1 DENV 2 DENV 3 DENV 4登革病毒疾病谱 无症状感染 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DHF 登革休克综合征 DSS 无特效疗法 无上市疫苗 预防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 登革热基本知识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带病毒动物 在常年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 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 3 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登革热基本知识 易感人群 对登革病毒人普遍易感 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 可以发生二次感染 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 4年或更长 登革热基本知识 我国流行概况 我国最早在1873年厦门首次报道发生登革热 1928 1929年广州 厦门 杭州 宁波 上海 台湾和香港 1940年上海和南通 1942 1945年 上海 浙江 江苏 福建 广东 台湾及武汉等地 先后发生过登革热流行 1978年广东佛山暴发登革热 疫情波及广东顺德 三水 江门 四会 广州及海南等地 发病达22122例 死亡14例 1979年10月广东中山发生登革热流行 发病496例 1980年在海南和广东两省共34个县发生DENV 3型流行 共报告452675例 死亡74例 1986年海南及广东的湛江 广州等发生DENV 2型大流行 发病118881例 死亡296例 1995年 2001年和2002年广东三次发生登革热流行2004年浙江慈溪 江苏 福建等地也出现登革热暴发 2006年广东发生登革热暴发 2009年浙江义乌发生登革热暴发 2013年和2014年广东 云南 广西 福建等地相继发生登革热暴发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是世界上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 但在我国 缅甸 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当雌蚊叮咬了病毒血症的登革热患者或灵长类动物后 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 经8 10天的潜伏期 再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伊蚊感染后无症状 但可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 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 国外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还有赫布里底伊蚊 波里尼西亚伊蚊 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但主要分布于南太平洋岛屿 其媒介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奥巴伊蚊 科克伊蚊 哈氏伊蚊 伪盾伊蚊 罗图马伊蚊 汤加伊蚊 白雪伊蚊也被视为可疑媒介 蛹 白纹伊蚊的生活周期 孑孓 卵 典型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 14天 一般5 8天 临床分为轻型 普通型及重症登革热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 极期和恢复期 多数为普通登革热 少数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轻型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急性发热期 急性起病 首发高热 24h内可达40 部分病例双峰热型 发热时伴头痛 全身肌肉 骨骼和关节痛 明显乏力 恶心 呕吐 腹痛等症状 急性期一般持续2 7天 皮疹 第3 6天出现充血性皮疹 针尖样出血点及 皮岛 样表现等 出血倾向 皮下出血 注射部位瘀点瘀斑 牙龈出血 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极期表现 退热后病情加重或高热持续不缓解 出现明显血浆渗漏 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极期通常在病程第3 8天 重症预警指征的发生标志着极期的开始 常伴有进行性WBC减少和PLT快速下降 恢复期表现 极期后的2 3天 患者病情好转 胃肠道症状减轻 进入恢复期 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 下肢多见 可有皮肤瘙痒 WBC计数开始上升 PLT计数逐渐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