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导学案.doc_第1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doc_第2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词语。 4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学法指导】:1“即事明理”的写法大家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是解决难点的关键。 2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要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相关知识】(一)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以政论性为多,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历来为人传诵,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二)时代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了此文。(三)关于文体问题“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有奏记、游记、杂记;分为四类: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本文是作者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作者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听朗读带,划出生字词,查字典词典以求正确理解文意,反复朗诵,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2、看6个自然段各写了哪些内容,能分成几个部分,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楚。3、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些内容的,在课本上作些勾画和标注。划出文章表达思想观点的句子,理解作者所讲的道理。4、提出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或存在的问题,以待上课时交流讨论。我的问题:二、课内研讨自学反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褒( )禅山 禅( )院庐冢( ) 音谬( )窈( )然 好( )游者瑰( )怪 纯父( )2.根据注音,填写课文中的汉字。 庐zhn 褒chn chn 院mn 灭 p 道 j 游责ji u 怪 yo 然昏hu 荒mi xi 怠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实词: 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有怠而欲出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何可胜道也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于:始舍于其址。 之:此余之所得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悲夫古书之不存。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入之甚寒。以:无物以相之。 其: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其孰能讥之乎。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至于幽暗昏惑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3 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火尚足以明也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此余之所得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 余之力尚足以入 而又不随以怠 有碑仆道8.翻译下列句子:(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甚孰能讥之乎?(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9.默写名句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其孰能讥之乎?探究学案 1概括前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3第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4第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5.第2自然段的层次如何划分?这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层:第二层:作用:6.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 7.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8.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9.“尽吾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 10.“极夫游之乐”是针对什么说的? 11.为什么到了洞的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 12.作者“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13.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14“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15.“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16.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17.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 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过渡衔接;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19.课文主旨是什么?检测学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臣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旧唐书陆贽传)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秩,东归省母 省:探视。 B、及辞,遗贽钱百万遗:遗留C、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短:陷害。 D、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害:忌妒。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精于吏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D、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卜邻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2)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