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古诗《冉冉孤生竹》与杜甫《新婚别》之对比赏析.doc_第1页
汉古诗《冉冉孤生竹》与杜甫《新婚别》之对比赏析.doc_第2页
汉古诗《冉冉孤生竹》与杜甫《新婚别》之对比赏析.doc_第3页
汉古诗《冉冉孤生竹》与杜甫《新婚别》之对比赏析.doc_第4页
汉古诗《冉冉孤生竹》与杜甫《新婚别》之对比赏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古诗冉冉孤生竹与杜甫新婚别之对比赏析文学评论蘼r子介汉古诗冉冉孤生竹与杜甫新婚别之对比赏析王晓妮(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前人认为杜甫诗歌对汉代古诗有诸多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特别从新婚别与冉冉孤生竹方方面面的契合可窥见一斑.本文意欲从时代背景与主题思想;新妇形象心理探微;和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对比赏析,以期明晓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关键词:新婚;时代;心理;艺术手法中国分类号:J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o4000702南朝梁代萧统编纂昭明文选,选定十九首风格相近的古诗,编为一组,始有古诗十九首之名称.关于这十九首古诗的内容,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回,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入.”冉冉孤生竹为古诗十九首之一,以夫妻新婚离别为题材.唐代由盛世急剧衰落的安史之乱之际,大诗人杜甫颠沛流离,目睹战争中普通人民的生活惨状,以诗记史,写下了着名的“三吏”,”三别”.新婚别便是这一组诗中的一首.相隔几百年的汉代文人五言诗冉冉孤生竹与唐代杜甫诗歌新婚别往往被诗评者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两者都以新婚之别为题材,这在古典诗歌送别题材中并不常见.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两首诗的联系以及各自的风格特色,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冉冉孤生竹与新婚别进行对比赏析:1代背景与主题思想时人多以汉代文人五言诗内容多伤别,相思,感伤人生短促而认为古诗十九首是对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时期文人士子失意心理的反映.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说:古诗十九首中所流露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反映;其中浓厚的消极情绪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笔者认为,在古诗十九首为何时何人所作没有定论的情况下将它的时代背景定位于东汉末年,言之尚早.我们可以从整个两汉的社会大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中探寻古诗十九首创作的根源.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这种环境中上到皇帝公卿,下至文人士子普遍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意识.与这种意识同生的是人生短暂之悲,文人士子也不免受到这两种对立意识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一心想要求取功名富贵,过上奢华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为此付出离家别亲,羁旅苦行的代价.内心的矛盾可想而知,伤别思妇叹时自然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可见,冉冉孤生竹未必是东汉末年动乱不宁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更可能是汉代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下文人士子人生短促,远游伤别思妇的感伤之作.“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两句即向我们透露了一些信息:轩车,有屏障的车,乃古代大夫以上官员所乘坐.可见丈夫婚后即为求取功名富贵而去,但久久未能载誉而荣归.杜甫”三吏”,”三别”的时代背景没有争论,创作于安史之乱之际.唐王朝大败后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他选取的都是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小画面,却如滴水藏海,让我们透视到社会的风起云涌.其中的新婚别以与丈夫暮婚晨别的新妇的视角曲折而深刻地抒写出战乱中生离死别的悲哀.卢元昌云:”呜呼!乱不废礼,礼必顺情,先王之制也.况民生有欲,莫大于婚.既弃其礼,又怫其情,至于暮婚晨别,是何等时事.”(杜诗详注卷七)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冉冉孤生竹与新婚别比较之下,不难发现,两者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治世悲音,后者是乱世愤声.两者共同之处都写的是离情别恨,而这离情别恨的生发根源和结局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因丈夫求仕远行而生的闺怨,有可能等来的是丈夫的荣归;后者是因战乱而起的生离死别,更可能等来的是一个死亡的文诰.2新妇形象心理探微先来赏析冉冉孤生竹中的新妇形象.“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有学者认为这上句暗写新妇出嫁前身世的孤苦,下旬言想嫁一个终身可以依靠的丈夫.笔者认为不能单凭”冉冉孤生竹”一句认定诗中新妇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苦女子.相反,我们可以从下文新妇的感叹”轩车来何迟”中她对丈夫乘轩车归来的祈盼中可以看出她的出身并非平民女子,因为汉代是一个讲究世族门阀的时代.我们再从语言特征上分析,”伤彼蕙荫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她的语言是高贵华丽又不失典雅含蓄的,这不是一个平民女子的语言.相反能够从中略微见出她出身仕宦或书香之家而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与尔为新婚,兔丝附女薤.兔丝”和”女薤”都要依附他物生长,两者互相缠绕,可以看出新婚之时,她与丈夫是有过如胶似漆的甜蜜,然而她离家痛别父母远嫁的新婚之乐是那么短暂,她只能在漫长又遥远的等待中度日,她远嫁奔他而来,他却远行奔前程而去.如果没有与对方新婚之初互生的柔情蜜意,相思许不会那么难熬以至”令人老”.她觉得自己就像一支含苞欲放的木兰花,光彩熠熠,娇艳欲滴.可是,春光短暂,无人采摘,她只能同秋草一起凋萎.这里不能不令人想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文学界?7?文学评论文学界羹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的感伤无奈.孑孑独立,形影相吊的她只有一个心愿”君亮执高节”,丈夫能够守节情不移,她还有什么可做的呢?能做的只有等.不知她的心里是否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维闺怨)的女主人公的懊恼.再来对比杜甫新婚别中的新妇形象.开头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蓬麻,短小植物,兔丝附其上,自然引蔓不长.古时女子大多依靠丈夫才能生活,而她嫁的是征夫,怎么能长久安宁地相依生活呢?还不如被丢弃在路旁自生自灭.”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展告别,无乃太匆忙.”她与丈夫在黄昏举行婚礼,早晨就要告别,夫床未曾睡暖,丈夫的模样也未必看清熟记,就要分别,当然会感叹匆忙.当她知道丈夫”守边赴河阳”,造成分别的根由是战乱,忽上心头的是自己以后在这个陌生的家里处境的尴尬.”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古代婚礼中新娘过门三天后要祭家庙,上祖坟,然后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新妇心思十分缜密,冷静,面对眼前的人生大痛,她想到的是名分的问题,想到自己以后如何与姑嫜相处.相较而言,冉冉孤生竹中的新妇的悲伤惆怅更为真切感人,她只有沉痛的思念,没有虑及自己的生活之难.”父母养我时,El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这位新妇想到了昔日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然而她擦干泪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面对命运决定要勇敢.这里日常口语色彩极浓,这是个真真的普通平民女子之语.她出身贫家的猜测,从下文的”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可以得到认定.”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她看到眼前这个可能一去永难回的陌生又亲近的人,大义凛然的劝慰和着无限的哀怨沉痛一股脑儿涌出.没有了新嫁娘的羞怯,甚至想要陪同丈夫参军一同赴死.妇女从军为封建传统所不许,杜甫在作此诗的前一年,有侯四娘,唐四娘,王二娘等妇女结伴参军(见唐书?肃宗纪).则当时军中已实有妇人,此新婚妇想随夫参军,看来也是可能的.但她又怕拖累丈夫而压抑了自己的冲动.为了让丈夫安心守边,为坚定丈夫的斗志,她表白了自己坚贞专一的爱情.”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装.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那美丽的嫁衣是她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才积攒出来的,穿了十几年粗布麻衣的贫家女看着自己精心缝制的华美的罗襦裳,怎能心痛地脱下?罗大经云:国风”岂无膏沐,谁为适容”,盖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此远嫌防微之意也.(杜诗详注卷七).她会坚贞决绝素面朝天地静静守候丈夫的归期.偶尔抬头望见天空大大小小双翔的鸟儿,一滴泪滑落腮边,她的爱情至死不渝.通过以上赏析,不难看出冉冉孤生竹与新婚别中的两位新妇同样对丈夫怀着真挚的爱情,而她们的形象及心理又是不?8?文学界同的.前者是相思千重锁眉头的闺妇形象,心理是单纯的幽怨分离与伤感年华老去.后者是舍小我全大我的平民军嫂形象,心理至为复杂矛盾,脆弱的她强装坚强.3和而不同的艺术手法首先,在比兴意象的使用上,冉冉孤生竹以”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起兴,以”兔丝生有时”来比”夫妇会有宜”,说明夫妇应有会期,女主人公又以”蕙葡花”自比,感叹青春的流逝.巧合的是新婚别以”兔丝附蓬麻”起兴,前人已经指出这时显然是杜诗对汉古诗的继承.而这种继承并非沿袭:前者”兔丝”,“女薤”两种植物都需依附他物生长,”兔丝”与”女薤”互相缠绕,象征的是夫妻的缠绵情意;后者”兔丝”可附在短小的”蓬麻”身上成长,这个意象象征的是女子依靠丈夫生活,而征夫是不可以安稳长久地依靠的,故而以短小的蓬麻比征夫是十分恰当的.可见杜甫是根据诗歌背景对比兴意象作了认真的推敲的.其次,在情感心路历程方面,冉冉孤生竹所传达的情感是一以贯之,一脉而下的.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嫁夫以来的一幕幕,含着一丝幽怨娓娓道来,新婚时那些短暂的欢乐,长久痛人心扉的分别,远嫁的艰难,心中的期许一次次化为泡影,而青春在无情地悄无声息地逝去,对丈夫守情不移的强烈希望,最终还是陷入深深无助的等待之中不能自拔.在她心里荡漾的微澜中,核心的晕圈里写满的还是悲伤.而杜甫新婚别中的情感一波三折,起伏有致.她心中有千头万绪:自己不幸命运的哀叹,对战局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嫁鸡随鸡的绝决,分别的肚肠寸断,随君从军的冲动激情,不复容饰的坚贞,人不如鸟的悲哀,劝夫奋进的慷慨这万般思绪在她的心头碰撞,情感一起一伏,让读者的心也随之跌宕.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冉冉孤生竹中的女主人公的情感如同一泓秋日幽林深处的湖水,风华不再的斑斓枯叶激起的微澜中寂寞与悲伤涌动;新婚别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更像条条溪流分分合合,跌落悬崖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