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研究.doc_第1页
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研究.doc_第2页
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研究.doc_第3页
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研究.doc_第4页
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研究摘 要本试验针对辣椒在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低温与弱光往往相伴出现的逆境胁迫情况,进行辣椒品种耐低温弱光的筛选与鉴定方法的研究,为温室型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对我国育种工作和辣椒逆境生理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试验通过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对不同辣椒品种的比较分析,着重研究了植株生长形态学指标;保护酶系统(SOD体系)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光合特性;内源激素水平等与辣椒低温弱光耐性相关的性状在不同低温弱光处理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通过本试验,筛选出辣椒耐低温弱光的品种,找出耐低温弱光的鉴定方法。试验的结果如下: 1、对辣椒植株生长形态学指标的分析得出结论:与对照相比,经低温弱光处理的品种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低温弱光对其有较大的影响,但低温在苗期对辣椒株高的影响显著,花期则弱光的影响显著。各处理后指标下降的幅度不很明显。辣椒在花期的耐逆性要强于苗期。2、对辣椒保护酶系统(SOD体系)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分析得出结论:低温弱光处理后的辣椒叶片,SOD的活性均低于对照,MD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RKSW、辽椒15的SOD活性下降的幅度和MDA含量增大的幅度要小于牛角椒、沈椒4。3、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分析得出结论:与苗期相比,花期各项指标除最大光合速率、Fv/Fm值增大外,其它均下降。RKSW、辽椒15光饱和点与对照相比,下降的幅度小于牛角椒、沈椒4。RKSW、辽椒15光补偿点在花期下降的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暗呼吸速率和最大光合速率不同品种各处理后的变化不明显。光合量子效率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RKSW、辽椒15的Fv/Fm值各处理后增大的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4、对辣椒叶片内源激素水平的分析得出结论:低温弱光使辣椒叶片IAA、GA3含量下降,ABA含量升高。RKSW、辽椒15的IAA、GA3含量下降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而ABA含量升高幅度大于牛角椒、沈椒4。5、对低温弱光筛选和鉴定指标的研究:不能用某个单一指标筛选和鉴定而是要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实际环境中的多项指标综合考虑。找出其耐低温弱光的生理机制,筛选优良品种,综合鉴定。关键词:辣椒;低温弱光;保护酶;膜脂过氧化;光合特性;内源激素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又名番椒、海椒、辣子、辣茄等,属茄科辣椒属。它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辣椒周年供应的要求迫切,这在我国北方尤为突出。保护地栽培及其技术的大面积使用和推广,有效地缓解了这个矛盾。但我国北方冬季保护地栽培期间,正值低温阶段,并受薄膜等覆盖物影响,光照强度弱,在这种低温、弱光环境下,辣椒正常生长发育受阻,引起落花落果,座果率下降,导致产量降低,商品性差,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对辣椒耐低温性或耐弱光性研究的比较多,有关辣椒低温、弱光逆境生理研究的也不少,但大多是以低温或弱光作为单一因素研究的,而辣椒设施栽培,尤其是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低温与弱光往往相伴出现,而国内外有关低温与弱光对于辣椒生长发育和生理机制综合影响的研究报道却很少。所以温室辣椒耐低温弱光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为辣椒耐低温弱光的筛选及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一)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低温弱光的环境下,辣椒叶面积明显减小,茎粗和株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植株的生长速率(RGR),叶质量比(叶质量/全株干样质量,LWR),叶面积比(叶面积/全株干质量,LAR)等营养生长指标降低。其中RGR的降低主要取决于LAR与SLA的减少,而比叶面积(叶面积/叶片干样质量,SLA)与LAR呈正相关。对番茄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弱光下生长的辣椒单位叶面积气孔数明显下降(Rylski等,1986)。但气孔的开张度明显增大,以使其充分利用空气中的CO2进行气体交换。而胡文海(2001)的报道指出,低温弱光导致番茄植株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下降。同时,叶陈亮(1995)也证明弱光降低了叶片的蒸腾速率,使叶片含水量提高。对根系活力的研究表明,在低温弱光处理下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各品种间也无显著差异(黄伟等,2002)。而叶片中氮和磷的含量有下降趋势,且氮素的还原能力减弱(Dijk,1985)。有学者研究指出,植物叶片数目的多少与光照强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若伴随着低温,则减少的数目将更加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强度的减弱,辣椒叶片数目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低温弱光条件下辣椒的同化量下降,从而使叶的发育速度减缓的结果。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叶片生长速度较正常条件下有所减小,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耐低温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而不耐低温品种则叶绿素含量降低,这和叶片生长速度保持一致,说明辣(甜)椒低温弱光条件下叶片生长速度和叶绿素的含量有关。黄伟等(2002)认为苗期低温弱光处理,可以使番茄茎的伸长和叶面积扩展减缓,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品种和低温弱光逆境的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强的减弱,茎叶的增长量也逐步降低。辣椒在理论上属于短日照植物,在自然日照基础上人工照明加长日照时数,会使辣椒花芽分化和开花时间延迟。Popecu(1977)等研究表明,如果光照强度在辣椒的光饱和点以下时,从播种到显蕾的时间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光照越强,显蕾时间越短。但光照过强,新生花芽反而发育不好。同化物供应不足是落花的重要原因,而光照是影响同化物供应的重要因素。别之龙(1998)等研究表明,弱光可降低开花数,极显著的增加了花蕾脱落。这是因为弱光降低了光合产物积累与运输的缘故。通常,弱光使开花初始时间推迟,同时开花期也延长,开花指数下降,说明开花晚且分散(鲁福成,1997)。Kinet(1997)报道称弱光下番茄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减少,导致花芽分化延迟,开花节位升高,花芽质量下降,花数减少。Rylski(1986)报道,弱光使辣椒开花节位提高,成花率降低,花粉发育不正常,并影响座果率和果实的形态建成。温室弱光逆境常导致果菜类蔬菜落花落果,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弱光可降低花粉活力,从而降低了受精子房的质量。不同程度的弱光处理使果实快速生长期缩短,生长量相对减少,导致果实直径下降,且对果实纵径比对横径的影响大。许多学者证明遮光后单株产量下降。王丽娟(2002)和Baevre(1990)报道随遮光程度加大,番茄产量明显降低。朱龙英(1998)报道,减光条件下番茄花芽分化延迟,着花数目下降,第一花节位上升,产量下降。而座果率和单果重均下降,小果率增加(侯兴亮等,1999)。王兴银(2000)对冬春两季日光温室内的黄瓜进行遮光处理,结果使冬春季黄瓜产量都明显低于对照,尤以春季处理产量降低为显著。边静(1994)的研究表明,遮荫后青椒各品种单株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对平均单果重影响无明显规律性,而在较弱光下也保持较高产量的品种则为耐弱光品种。侯国强等(1987)报道遮光率为33%时对甜椒座果率没有显著影响。对茄子的研究表明,遮光使茄子开花期延长,对首花节位无明显影响,但产量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易金鑫,1999),座果率和平均单果重也都下降(何明等,2002)。Warren(1992)认为设施内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光强有很大的依赖性,设施内光照强度每下降1%,作物产量也下降1%。另有研究表明弱光条件可使辣椒增产。这与陈银华(1996)的试验结果相同。辣椒喜欢密植,适应一定的弱光,因此,生产上多采用双株、密植的方法种植辣椒,同时,又可以控制蚜虫的发病率,遮光条件可以给植株提供降温保湿的环境,从而影响植株组织中叶绿体、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并对细胞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使产量增加。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光照降低会导致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使干物质积累增加,陈银华(1996)等均有报道。但若伴随低温,尤其夜温在15以下时,果实几乎不能生长,产量下降,同时低温使茄红素形成缓慢,生物学成熟期延长。通过以上研究说明,要使辣椒花芽分化正常以及开花坐果率提高应注意温度与光照的协同互作效应。(二)低温弱光对辣椒保护酶系统和膜脂过氧化及抗坏血酸的影响植物体内生物自由基的产生可对植物造成各种伤害作用,同时植物体内也形成了一套防御生物自由基伤害的膜保护酶体系,主要包括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他们能够使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或抵抗逆境胁迫。抗性生理研究指出,作物受低温、干旱、盐分等逆境伤害的原初部位是细胞膜。关于膜伤害的机制,生物氧毒害的超氧物学说认为,逆境能影响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平衡,增加活性氧自由基的产量,破坏或降低活性氧清除剂如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酞还原酶(GR)等的结构、活性和含量水平。活性氧能够启动膜脂过氧化或膜脂脱酯作用,从而破坏膜结构,而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组成的保护酶系统在清除活性氧,维持细胞膜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钱芝龙(1994)等人用辣椒幼苗做材料作低温胁迫处理,结果发现耐寒品种酶活性有所增加,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CAT、POD的活性都持续下降。邹志荣、陆帼一(1994)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在一定光照强度条件下,对不同辣椒品种用不同温度处理,发现无论是低温胁迫程度加大,还是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辣椒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都增加,而且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MDA含量的高低可用来说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程度,含量高则脂膜受伤害重,含量低则脂膜受伤害轻。任华中(2002)等对番茄的研究认为,低温弱光条件可导致番茄叶片SOD活性的降低,使细胞内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导致植物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之间的不平衡,加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MDA含量的增加,使膜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电解质大量泄露,而且低温胁迫程度越大胁迫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越严重。Halliwell的研究表明,抗坏血酸在植物体内参与调节生长发育的有关过程,它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损伤膜和酶分子结构的自由基。实质上属于非酶促防御系统的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弱光对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曾韶西(1987)等对水稻以及王泽槐(1994)等对香蕉的研究表明,低温胁迫引起作物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其实质是降低了非酶促系统的防御能力,这样势必会破坏自由基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导致植物伤害的发展甚至死亡。薛大煜(1996)等通过对辣椒幼苗的研究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这一变化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密切相关。前人在水稻、黄瓜、香蕉等作物的研究上表明,抗寒品种在低温胁迫下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小于不抗寒品种,这与它能有效的清除氧自由基有关,因此,低温胁迫下抗坏血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抗寒性鉴定的一个生理生化指标。(三)低温弱光对辣椒光合特性的影响叶绿素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前者以吸收长波为主,而后者以吸收短波长为主。黄伟等(2001)试验显示番茄苗期低温弱光处理后使得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各成分含量降低,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强的减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逐步降低。同时成株期试验叶绿素a/b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而且从连续测定成株期的叶绿素含量在耐性品种中增加的趋势明显且持久,增加幅度变大。这可能表示在弱光条件下为适应光强变化而增加光能的捕获量和利用效率。对此,有人认为苗期与成株期变化一致。朱龙英(1998)等对番茄不同品种的研究表明,经过弱光处理的植株除“齐研矮粉”外,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为5.6%25.2%。而在弱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应有增加的趋势。这与其他人对花生和大豆的研究结论相一致。通常情况下,光补偿点低的植物较耐弱光。在不同的环境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将会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往往降低光饱和点和光饱和时的光合效率,并提高光补偿点。在低温弱光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光补偿点也有所不同,耐低温弱光的品种光的补偿点低。Brugemann(1995)发现低温弱光下生长的番茄RuBP羧化酶的活性有下降趋势,RuBP羧化酶的活性与光合作用曲线高峰成正比。还发现在L.peruvianum(番茄的一个种)中的酶有防止半胱氨酸氧化的能力,从而具有抵抗低温弱光的能力。一般耐弱光性较强的番茄材料净光合速率(NAR)和RuBP羧化酶活性在弱光下变化较小,数值较高。弱光下气孔导度(GS)仍保持较高水平、气孔阻力小的品系较耐弱光。在水稻高光效育种中气孔导度也是一重要指标。根据目前的研究,认为C3光合酶Rubisco含量在作物体内相当丰富,其含量和活性一般不会成为光合同化的限制因子,关键是细胞间隙CO2的供应,而气孔导度直接决定了细胞间隙CO2的供应,因此气孔导度的改善无疑可以显著促进光合的进行。马文波等(2003)在对水稻光合特性的研究时认为将“气孔开度总量”,即单位叶面积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作为指标衡量叶片气孔性状比较全面,而且其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报道说,叶片中的碳氮比与耐弱光性相关显著,耐弱光性强的品系具有较高的碳氮比。刘开昌(2000)对玉米耐密性较强的品种做了如下描述:单株叶面积变化幅度小,叶向值增加幅度大,提高了光的有效性;光合速率对密度增加反应较迟钝,高密度时仍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增加缓慢,有较高的气孔导度。对不同黄瓜品种的研究显示,耐弱光能力强的品种叶绿体数量多,叶绿体破坏程度较轻,因而光合速率降低较少,这是其能够在弱光下保持较高产量的基础,而且通过选择光补偿点和呼吸速率低的品系有望获得耐弱光的品种(马德华,1997)。沈文云等(1995)报道,瓜品种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在弱光下耐弱光黄瓜变得松散,基粒片层排列方向改变,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发育正常;而不耐弱光的黄瓜品种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变短,叶绿体变小变少,排列紊乱,方向不规则,叶绿体发育不良,内质网肿胀,海面组织基粒片层膨胀解体,基质出现裂缝和孔洞,基质片层断裂,叶绿体被膜解体破坏。可见,弱光对蔬菜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不耐弱光品种的破坏性更大。艾希珍(2004)认为黄瓜耐弱光的重要特性是弱光下叶绿体数量、结构及功能稳定。甄伟(2000)对黄瓜叶绿体的电镜观察表明,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下叶片叶绿体积累较多的淀粉粒,说明弱光影响了光合产物的运输。(四)低温弱光对辣椒体内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脱落酸(ABA)常被称为胁迫激素,在各种逆境下,植物内源ABA水平都会急剧的上升。Daie J(1991)等发现,番茄在低温锻炼中,伴随着抗冷性上升的同时,其叶片中的内源脱落酸(ABA)含量上升。Irring(1989)也认为,低温下积累的ABA对抗寒性影响很大,ABA是“可传递的锻炼促进剂”。由于ABA可看作是抗冷性的一个指标,所以低温对其的影响更为显著。ABA增强抗冷性的作用可能与低温下诱导新的蛋白质(抗冷蛋白)合成有关,即ABA是抗冷基因表达的启动因子。若同时伴随着弱光,ABA的含量会比单纯低温条件下还有所增长。任华中(2002)等对低温弱光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ABA增强抗冷性的作用可能与低温下诱导新的蛋白质(抗冷蛋白)合成有关,即ABA是抗冷基因表达的启动因子。另一方面,ABA可以调节水分平衡和提高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防止低温下磷脂和谷胱甘酞含量的下降,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冷性。细胞分裂素(CTK)是植物激素的一类,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促进侧芽的发育,抑制衰老等。生长素(AUX)在高等植物中最主要的是吲哚乙酸(IAA),它能显著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国外学者有研究表明,逆境条件下,植物组织中IAA含量降低,CTK含量下降等。在低温弱光条件下,辣椒也同样表现出IAA和CTK下降的现象。这说明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任华中等(2002)研究了番茄初花期低温弱光处理后对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内源激素水平对低温弱光的反应随品种和处理条件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但杨延杰(2004)对番茄同一时期的根系,茎尖,叶片,花和果实中的激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但规律性不很显著。此外,激素的生理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激素水平的高低也不仅受环境影响,还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所以,低温弱光对辣椒内源激素的影响机理以及对内源激素的调控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自从Fridovich(1969)提出了生物自由基伤害学说,人们已认识到植物处于逆境条件下会增加细胞内活性自由基含量,从而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加,抗逆性能力丧失,如果能增加体内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如SOD酶、POD酶、CAT酶等,就可以维护膜系统完整性,增强其抗逆性,研究表明,喷施外源ABA后,直接增加了辣椒幼苗SOD酶、POD酶、CAT酶活性,降低了质膜透性,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加了辣椒的抗冷性,这与前人研究其它作物的效果是一致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出外源ABA作用的机理在于提高植物细胞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增加保护物质含量,减少超氧物自由基的含量,防止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植物抗冷性。(五)对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的研究姜亦巍(1996)等提出建立甜(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的筛选方法,首先必须能够严格控制选择压力。但是田间测试,受到温度和光照强度综合因素的影响,选择压力往往难以严格控制,这就增加了鉴定结果的复杂性,掩盖品种间的真正差异。关于筛选鉴定最好的时期应该是在果期。通过产量的大小和果实的质量可以筛选出育种工作者想要的优良品种。但在果期筛选鉴定所需时间长,用地量大,有时就很不方便。再加上有些品种引进的数量很少,很难大面积种植观察,这样的情况就不适合在果期进行筛选和鉴定。为了克服果期筛选的不足,同时也为了能更早的鉴定品种,人们在苗期和花期通过测定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对品种进行初步的筛选。仅仅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对耐低温弱光品种进行筛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六)耐低温弱光鉴定指标的研究 低温弱光的鉴定指标研究对于实际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既可以用鉴定指标来测定栽培品种的低温弱光耐性,制定相应的栽培方法及措施又可以利用它来对育种的亲本材料进行检测,在明确鉴定指标的遗传特性后,作为亲本选配的准确性指标。 但是,低温和弱光作为两个调控因子,综合调控后的鉴定指标很难非常明确的找出来,因为人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以单一逆境条件来研究的,双重因子调控的鉴定指标几乎没有。但可以从前人对低温或弱光的鉴定指标中借鉴、总结、创新。 邹志荣等(1994)认为在一定光照强度条件下,对不同辣椒品种用不同温度处理,发现无论是低温胁迫程度加大,还是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辣椒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都增加,而且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看作抗冷的指标。姚明华(2001)等通过对茄子的研究表明,常温下品种间的脯氨酸含量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品种的抗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抗冷的指标。Irring(1989)也认为,低温下积累的ABA对抗寒性影响很大,ABA是“可传递的锻炼促进剂”。因此ABA可看作是抗冷性的一个指标。吴晓雷等(1997)认为至今对耐弱光性的鉴定指标被科学界公认的是光补偿点。但其测定受环境影响较大,不方便可行。胡文海(2001)探讨了利用光合作用参数作为番茄低温弱光耐性的鉴定方法,他认为番茄叶片的光合机构对低温弱光极为敏感,显示了利用光合作用参数鉴定番茄耐低温弱光能力的可行性。 王永健等(1999)的研究表明在15的偏低温条件下,耐低温弱光的保护地黄瓜品种的光补偿点明显低于不耐低温弱光的代表品种。15下光补偿点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的参数模式,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7.7%和63.4%。所以证明低温下光补偿点是植物对低温弱光协同效应胁迫适应性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这一点在辣椒上也有重要的意义。上述观点是前科研工作者对耐低温或耐弱光鉴定指标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其它作物耐低温弱光鉴定指标的初步探索,若想建立一套完整的鉴定方法,除了有适宜的试验方法和利用此方法反映出的品种间差异以外,还必须对杂交后代分离群体进行实际测定。有关遗传规律和耐低温弱光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七)总结与展望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推测机制机理和相关性。而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调控和定位,研究的很不深入,还需广大的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更深入的拓展研究领域。 关于辣(甜)椒耐低温弱光的筛选和鉴定方法应在指标变化的生理机制和生理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耐低温弱光的调控基因不可能是一个或几个主效基因控制,应该是很多基因协同控制的结果。因此,对辣(甜)椒耐低温弱光基因定位的研究还应该更明确更深入地进行。16第一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植株生长特性的研究一、 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分为两组:一组为尖椒品种RKSW(代号1),牛角椒(代号2),另一组圆椒品种为辽椒15(代号3),沈椒4(代号4);其中RKSW为荷兰引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牛角椒由于果实品质较好,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辽椒15和沈椒4在辽宁地区均有一定范围的种植。这些试材均为辽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辣椒课题组提供并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种基地经过多年种植与耐低温弱光性选育与选择。(二)试验方法1. 试验设计本试验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进行。2006年3月10日播种于穴盘,温床中育苗。4月20日定植于塑料大棚中。棚内4个供试品种顺次排列,试验设计三次重复。当辣椒生长至第67片真叶时,将植株放入四个光照培养箱(LRH-150-G)中进行处理:(1)处理1:15/5(昼/夜),光照强度4500lux;(2)处理2:20/10(昼/夜),光照强度4500lux;(3)处理3:15/5(昼/夜),光照强度6500lux;(4)处理4:20/10(昼/夜),光照强度6500lux 。另外,以基地温室中的条件:平均温度25/15(昼/夜),白天平均光照强度12000lux作为对照。试验处理时间为14d,每天8:0016:00为光照时间。每次处理的试验试材分别为20株,随机选定三株植株作为常规指标观测植株,从其它植株中随机选取并将成熟叶片活体取样,进行试验室的其它指标测定。将苗期处理后的植株放回温室大棚中正常生长,待初花期时,重复苗期的试验处理。试验过程中处理与对照的水肥及温湿度管理保持一致。2. 测定项目与方法2.1株高:株高为子叶到植株伸展最高点的高度,用卷尺测定。2.2茎粗:茎粗为子叶基部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定。2.3叶面积:全部叶片的叶长与叶宽的乘积。2.4根系的干重:在烘箱烘干后用天平称干重。二、结果与分析(一)低温弱光对辣椒株高的影响图1 低温弱光对辣椒苗期株高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 density on plant height of pepper at seedling stage 图2 低温弱光对辣椒花期株高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 density on plant height of pepper at anthesis stage 由图1、2可见,与对照相比,经低温弱光处理的4个品种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低温弱光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各品种相比下降的幅度并不十分明显。但各品种在苗期时处理1、处理3后下降的幅度最大,在花期时处理2、处理4后下降的幅度则小于处理1、处理3,这说明低温在苗期对辣椒株高的影响显著,花期则弱光的影响显著。(二)低温弱光对辣椒茎粗的影响图3 低温弱光对辣椒苗期茎粗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 density on plant diameter of pepper at seedling stage图4 低温弱光对辣椒花期茎粗的影响Fig.4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 density on pla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