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导学案2.doc_第1页
《肖邦故园》导学案2.doc_第2页
《肖邦故园》导学案2.doc_第3页
《肖邦故园》导学案2.doc_第4页
《肖邦故园》导学案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肖邦故园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2.文本结构把握【自主预习】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蓝子波兰舞曲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领略了宁谧的波兰平原,可是你们知道吗,肖邦作这支曲子的时候只有7岁。正如拜伦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肖邦也是波兰民族伟大的儿子,他的一生不到40岁,却以自己的音乐作为大炮永远捍卫着波兰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神奇笔触一起远赴东欧平原,凭吊波兰的圣地肖邦故园,走近肖邦聆听肖邦。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讨论:谈谈你对肖邦的认识。预习思考汇总:【课堂预习反馈】1.词语积累马厩掳掠富丽堂皇养尊处优 庇护夙愿通衢大道不容置疑烙印 荒诞不经瘠薄粉妆玉琢缱绻 命途多舛浮想联翩 坚韧坚忍 寥寥无几 有条不紊 婆娑 玲珑剔透 雪橇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马厩( )夙愿( ) 通衢大道( )茕茕孑立 ( )( )瘠薄( ) 缱绻( )( ) 命运多舛( ) 天籁( ) 簌簌( )3.词语解释养尊处优夙愿茕茕孑立缱绻命途多舛经年荒诞不经曾几何时第二课时【自主预习】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本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展开内容的?2、初读文本,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文本探究】(一)感悟故园景物美。1.欣赏肖邦故园。展示课件猜一猜现在放的图片是什么地方吗?投影:(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家乡。)看这样一段文字。介绍:(肖复兴,著名的散文家近年写了大量的乐评。)“肖邦故居的门口很小,里面的院子大得出乎我的想像。虽还是一片萧瑟,但树木多得惊人,深邃的树林里铺满经冬未扫的厚厚树叶,疏朗的枝条筛下雾一样飘曳的阳光。右手的方向还有条弯弯的小河(肖邦9岁时曾经在这条小河里学会游泳),宁静得如同旷世已久的重话,阔大得如同一个贵族的庄园。肖邦的父亲当时只是参加反对沙皇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跑到这里教法语的一个法国人,破落而贫寒,怎么可能买得起这么大的庄园?我真是很怀疑无论是波兰人还是我们,都很愿意剪裁历史而去好意地为名人锦土添花。心里便暗暗地揣测,会不会是在建肖邦故居时扩大了地盘?”(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原载于中国青年报)阅读完这段文字后,结合文章的第1、第2节。谈谈对这段文字的看法:肖复兴的这个揣测有没有道理?肖复兴文章中的一些话如何来解释?真正的肖邦故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肖邦故园的作家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笔墨来写这个贵族庄园呢?是不是一种写作策略上的失败?那又是为什么?(学生讨论)(插入波兰历史)讨论结果汇总:2.欣赏故园四季景色。(1)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提示: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明确结论:(2)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欣赏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再品读鉴赏,思考并讨论提出的问题。(合作讨论)提示:抓重点语句讨论结果汇总:第三课时【自主预习】1、阅读肖邦故园927自然段。2、有感情地朗诵文章。3、谈谈如何理解“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这句话?结论:【文本探究】一、欣赏品味,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在故园与肖邦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这篇文章也如肖邦的音乐一般,要奏出它最华美的乐章,让我们一起领略作者如诗如画如歌的细腻笔触。请大家一起充满感情地朗诵,请学生找出认为写得好的段落,诵读品味。学生重点欣赏第21到第24节,自由讨论。讨论结果汇总二、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1.故园对肖邦。问题探讨肖邦的传记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肖邦拒绝为俄国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演奏,为了避免受到迫害,肖邦在1830年11月1日离开了波兰,前往维也纳。华沙音乐学院的孩子唱歌相送,他们还送他一只银杯,里面装满了祖国土,肖邦预感这一次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他哭了。此后他长期生活在巴黎,果然再也没有能够返回祖国。而文中所提到的肖邦故园,肖邦仅仅是出生后的几个月在这里住过,肖邦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巴黎完成的,为什么是这里成为他创作上的源泉呢?为什么不是巴黎?提示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我们可以把这段话看作是艺术家与其出身环境的关系概括。讨论拓展:同学们平时的阅读体验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艺术家与他的家乡、与他的环境密切相关?讨论结果汇总2.肖邦对故园。肖邦在这里生活了几个月,这里真的会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这里的陶冶魔力真的就那么强吗?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些话来说明?(用文中的话概括)明确概括:文中证据:在此出生:无限眷恋,常探望故呈青春年少:总爱坐在河边。坐在树下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专程告别1848年国外来信 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眼前浮现出了故乡的景色临终前:最后一组玛祖卡舞曲出自故里,和这片土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结:拓展当肖邦不得不离开巴黎的时候,曾有这样一段故事: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叮咛着即将离去的肖邦:“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他在钢琴前坐下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肖邦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这也就是杜甫笔下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第四课时【自主预习】1、回顾肖邦生平及其音乐创作。2、聆听肖邦音乐。【文本探究】(承接第三课时)3、肖邦的影响。在前面我们讲到了故园之景对肖邦的影响,那肖邦之家因为肖邦而对祖国、对祖国的人民又有什么样的反作用?能不能从文中找一些话来说明?提示学生用文中话概括:【教师精讲】1.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提升,这样,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作者刻意用形象阐释故园景物和音乐艺术的融合,展现出这样一个主题,故园即肖邦,肖邦即故园,而这个故园,在肖邦的爱国热情面前,意义又决不仅在于此,而是已经上升到祖国这一层面了。二者已经合而为一了。在拉雪兹公墓肖邦下葬时,一个朋友捧着十九年前的那只银杯,把里面的祖国土倾倒在灵柩上。这个祖国的象征,追随了肖邦十九年,终于跟着肖邦找到了最后的归宿,完成了他的使命。另一方面,他的心脏被送到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这固然是因为肖邦不愿意也无法回到异族统治的祖国,但另一方面也正合肖邦和故园的关系,十九年如一日,身在异国,心在祖国。二战期间,波兰国土被德国纳粹占领,波兰人民把肖邦的心脏从教堂里面拿出来,藏在别处。直到1949年10月17日,肖邦逝世一百周年,才由波兰的元首和华沙的市长把心脏护送回圣十字教堂,可见祖国的人民即便是在最危急的关头,也没有忘记这颗爱国志士的心。2.景物描写的作用:(1)出众的景物描写,仿佛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2)景语成为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课外拓展】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夙愿(s) 马厩(ji) 朝辉(zho) 茕茕孑立(qing)B瘠薄(j) 通衢(q) 缱绻(qin) 命运多舛(cun)C簌簌(s)灰烬(jn) 天籁(li) 翠锦斑斓(ln)D厄运() 雪撬(qio) 婆娑(su)玲珑剔透(t)2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为欧洲的音乐增辉,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A不仅而且又是因此 B不仅更是所以因此C既然也还是所以 D因为所以又是因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B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C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D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荒诞不经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阅读课文,完成45题。4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答:5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答:参考答案:1、B2、A3、D 解析: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贬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