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焦病理的研究1、手少阳从四指关冲走头之丝竹空,皆从手走头也。2、足少阳从头前关走四指之窍阴,皆从头走足也。3、岐伯曰:三焦属之手少阳者,以三焦无形,得胆木少阳之气,以生其火而脉起于手之小指次指之端,故以手少阳名之。(此句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之第四指端,故以此而命名也。)循手腕出臂贯肘,循层之外,行手太阳之里,手阳明之外,火气欲通于大小肠也。(手少阳循经以及作用是通大小肠。)上肩循臂臑,交出足少阳之后,正倚附于胆木以取其木中之火也。(循行与足少阳胆木相接,并依靠胆木之火。)下缺盆,由足阳明之外面交会于膻中;之上焦,散布其气而络绕于心包络;之中焦,又下膈入络膀胱以约下焦。(手少阳三焦经经过膻中、心包、膀胱。)若胃若心包络若膀胱,皆三焦之气往? (胃腑、心包、膀胱皆三焦手少阳经之往来其中。)来于上中下之际,故不分属于三经而仍专属于三焦也。(为什么称为三焦,是因为此经络来于上中下之际,故而不能分开,只得以三焦名称也。)然而三焦之气虽往来于上中下之际,使无根以为主,则气亦时聚时散,不可久矣。(再次强调手少阳三焦之气来往于上中下,无根为主,故而其气时聚时散,不能长久。)讵知三焦虽得胆木之气以生,而非命门之火则不长。(手少阳三焦经要得到两种气才可以生长:一是胆木之气,一是命门之火气。)三焦有命门以为根而后,布气于胃,则胃始有运用之机;布气于心包络,则心包络始有运行之权;布气于膀胱,则膀胱始有运化之柄也。(三焦以命门为根后给胃腑、心包、膀胱三个腑所带来的作用。)其支者,从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至颛,无非随肾之火气而上行也。(手少阳经三焦的循行于上的原因是因为肾阳之原因。)其支者,又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过客主人之穴,交颊至目锐眦,亦火性上炎,随心包之气上行。(三经的循行又与心包而上。)然目锐眦实系胆经之穴,仍欲依附木气以生火气耳。(与足少阳经所联结之位置,但仍然依附于胆木之气。)注解此段主要说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以及络属之腑,三焦经所络的腑主要是:肾脏、心包、胃腑、膀胱,并与胆木相连,且懒命门之火得以运行。 4、夫心主与三焦两经也,必统言其相合者,盖三焦无形,借心主之气相通于上中下之间,故离心主无以见三焦之用,所以必合而言之也。(此说明三焦与心包之所以合言的道理:因为三焦无形,但必借心来施行自己的通行三焦的功能。)4、胆经属足少阳者,以胆之脉得春木初阳之气,而又下趋于足,故以足少阳名之。(足少阳胆经命名的原因。)然胆之脉虽趋于足,而实起目之锐眦,接手少阳三焦之经也。(足少阳胆经起于头部,并与手少阳三焦相接。)由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循颈,行手少阳之脉前,至肩上,交出手少阳之后,以入缺盆之外,无非助三焦之火气也。(足少阳胆经的循行并与三焦经的关系,足少阳胆经借三焦经之火气。)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之后,虽旁出其支,实亦仍顾三焦之脉也。(足少阳经与三焦的关系。)其支者,别自目外而下大迎,合手少阳三焦,抵于(出页),下颈,复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膜、膈、心包络,以络于肝,盖心包络乃胆之子,而肝乃胆之弟,故相亲而相近也。(此说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与所络属的部位:胸中、膜、心包、肝,并说明肝胆心包三者之间的关系:胆为大,肝为弟,心包为子。)第胆虽肝之兄,而附于肝,实为肝之表,而属于胆。肝胆兄弟之分,即表里之别也。(说明肝胆的关系,互为表里,胆附于肝。)胆分肝之气,则胆之汁始旺,胆之气始张,而后可以分气于两胁,出气街,统毛际而横入髀厌之中也。(此说明胆的功能完全是由于肝的作用而实现的。)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与前之入髀厌者相合,乃下循髀外,行太阳阳明之间,欲窃水土之气以自养也。出膝外廉,下肋骨以直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循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乃其直行之路也。(胆经循行所络属:缺盆、腋下、胸、髀内外。)其支者,又别跗上,入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以交于足厥阴之脉,亲肝木之气以自旺,盖阳得阴而生也。(肝与胆相接之处。)注解此段说明少阳胆经的循行与所络属的部位:盆、腋下、胸中、髀内外;并连着胸中、膜、心包、肝,故而胆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6、天老曰:心包络,非脏非腑何以与三焦相合乎?岐伯曰:包络与三焦为表里,二经皆有名无形,五脏有形与形相合,包络无形,故与无形相合也。天老曰:三焦为孤脏,既名为脏,岂合于包络乎?岐伯曰:三焦虽亦称脏,然孤而寡合,仍是腑非脏也,舍包络之气,实无可依,天然配合,非勉强附会也。(心包与三焦成为表里的道理。)天老曰:善。雷公曰: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此天合也。三焦与心包络相合,恐非天合矣。岐伯曰:包络非脏而与三焦合者,包络里,三焦表也。雷公曰:三焦腑也,何分表里乎?岐伯曰:三焦之气,本与肾亲,亲肾不合肾者,以肾有水气也。故不合肾而合于包络耳。雷公曰:包络之火气出于肾,三焦取火于肾,不胜取火于包络乎。岐伯曰:膀胱与肾为表里,则肾之火气必亲膀胱而疏三焦矣。包络得肾之火气,自成其腑,代心宣化,虽腑犹脏也。包络无他腑之附,得三焦之依而更亲,是以三焦乐为表,包络亦自安于里,孤者不孤,自合者永合也。雷公曰:善。应龙问曰:包络腑也,三焦亦自成腑,何以为包络之使乎?岐伯曰:包络即膻中也,为心膜鬲,近于心宫,遮护君主,其位最亲,其权最重,故三焦奉令不敢后也。应龙曰:包络代心宣化,宜各脏腑皆奉令矣,何独使三焦乎?岐伯曰:各腑皆有表里,故不听包络之使,惟三焦无脏为表里,故包络可以使之。应龙曰:三焦何乐为包络使乎?岐伯曰:包络代心出治,腑与脏同,三焦听使于包络,犹听使于心,故包络为里,三焦为表,岂勉强附会哉。应龙曰:善。陈士铎曰:包络之合三焦,非无因之合也。包络之使三焦,因其合而使之也,然合者,仍合于心耳,非包络之司为合也。注解此段说明三焦与心包的关系,心包为里,三焦为表,此组成表里之关系。又因为心包替心令化,故而三焦亦必须听心包之宣令。7、心经之君火,包络、三焦、命门之相火,皆生之。注解心经之火是由包络、三焦、命门这三种相火而产生的。8、少师曰:三焦无形,其火安生乎?岐伯曰:三焦称腑,虚腑也。无腑而称腑,有随寓为家之义。故逢木则生、逢火则旺。即逢金,逢土亦不相仇而相得。总欲窃各脏腑之气以自旺也。少师曰:三焦耗脏腑之气,宜为各脏腑之所绝矣,何以反亲之也?岐伯曰,各脏腑之气非三焦不能通达上下,故乐其来亲而益之以气,即有偷窃亦安焉而不问也。少师曰:各脏腑乐与三焦相亲,然三焦乐与何脏腑为更亲乎?岐伯臼:最亲者,胆木也。胆与肝为表里,是肝胆为三焦之母,即三焦之家也。无家而寄生于母家,不无府而有府乎。然而三焦之性喜动恶静,上下同流,不乐安居于母宅,又不可谓肝胆之宫竟是三焦之府也。少师曰:三焦火也,火必畏水,何故与水亲乎?岐伯曰:三焦之火最善制水,非亲水而喜入于水也,盖水无火气之温则水成寒水矣。寒水何以化物。故肾中之水,得三焦之火而生;膀胱之水,得三焦之火而化。火与水合实有既济之欢也。但恐火过于热,制水太甚,水不得益而得损,必有干燥之苦也。少师曰:然则何以治之?岐伯曰:泻火而水自流也。少师曰:三焦无腑,泻三焦之火,何从而泻之?岐伯曰:视助火之脏腑以泻之,即所以泻三焦也。少师曰;善。(三焦火篇)9、陈士铎曰:三焦之火附于脏腑,脏腑旺而三焦旺,脏腑衰而三焦衰,故助三焦在于助各脏腑也,泻三焦火可置脏腑于不问乎。然则三焦盛衰全在视腑也。10、少师曰:胆寄于肝,而木必生于水。肾水之生肝即是生胆矣,岂另来生胆乎?岐伯曰:肾水生木必先生肝,肝即分其水以生胆。然肝与胆皆肾子也,肾岂有疏于胆者乎。惟胆与肝为表里,实手足相亲,无彼此之分也。故肾水旺而肝胆同旺,肾水衰而肝胆同衰。非仅肝血旺而胆汁盈,肝血衰而胆汁衰也。少师曰:然亦有肾水不衰,胆气自病者何也?岐伯曰:胆之汁主藏,胆之气主泄,故喜通不喜塞也。而胆气又最易塞,一遇外寒,胆气不通矣;一遇内郁,胆气不通矣。单补肾水不舒胆木,则木中之火不能外泄,势必下克脾胃之土,木土交战多致胆气不平,非助火以刑肺,必耗水以亏肝,于是胆郁肝亦郁矣。肝胆交郁,其塞益甚。故必以解郁为先,不可徒补肾水也。少师曰:肝胆同郁,将独鲜胆木之塞乎?岐伯曰:郁同而解郁,乌可异哉。胆郁而肝亦郁,肝舒而胆亦舒。舒胆之后济之补水,则水荫木以敷荣,木得水而调达,既不绝肝之血,有不生心之液者乎。自此三焦得木气以为根,即包络亦得胆气以为助,十二经无不取决于胆也。何忧匮乏哉!少师曰:善。注解此段说明肝与胆的关系:肝胆同郁。解郁而滋肾水,则肝胆自强。而胆郁的原因有三:一为受寒而郁;一为内郁而郁。又说明肝胆与肾脏的关系:肾水旺而肝胆同旺,肾水衰而肝胆同衰。非仅肝血旺而胆汁盈,肝血衰而胆汁衰也。 11、岐伯曰:心火下交于肾,则心包三焦之火齐来相济,助胃以化膀胱之水。倘心不交肾,心包三焦之火各奉心火以上炎,何敢下降以私通于肾。既不下降,敢代君以化水乎。注解此段说明心与肾的关系,又说明心包、三焦与胃的关系。心火下行,心包三焦才会下行与胃腑相合,以助膀胱之水化气而行矣。12、心得命门,而神明应物也;肝得命门,而谋虑也;胆得命门,而决断也;胃得命门,而受纳也;脾得命门,而转输也;肺得命门,而治节也;大肠得命门,而传导也;小肠得命门,而布化也;肾得命门,而作强也;三焦得命门,而决渎也;膀胱得命门,而畜泄也。是十二经为主之官,而命门为十二官之主。有此主则十二官治。无此主则十二官亡矣。命门为主,供十二官之取资。其火易衰,其火亦易旺,然衰乃真衰,旺乃假旺。注解此段说明命门的重要性:命门是十二官之主,无此主则十二官亡矣。并强调命门之火最为易衰。13、手少阳三焦经,动脉在面之和髎也。足少阳胆经,动脉在足之悬钟也。注解手少阳三焦经,其病在面之髎部也;足少阳胆经,其病在脚的悬钟也。14、邪入于胆,往往不传,故无死期可定。然邪入于胆,往往如见鬼神,有三四日即死者,此热极自焚也。雷公曰:善。以上皆为外经微言篇之言。注解此段说明:邪入胆,无法传递;并会出现见“鬼神”的情况。15、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注解此段说明三焦是利水的器官。16、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注解此段说明:久咳不已则三焦必受之,并表明三焦咳的症状是:腹满、不食、病人多涕唾而且面部呈现浮肿的样子。17、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注解此段说明:肝热会导致胆泄口苦、筋膜干、筋急,并严重时会发为筋痿症。由于,可以想到筋痿者,是因为肝热而导致的。18、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注解此段说明,肝的功能取决于胆,咽为胆之使,由于胆虚气上逆,故而才会出现口苦之症状。19、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注解此段说明肝、胆、膻中所起的作用:肝得决定谋虑,胆为决断,膻中为喜乐所出之官也。故而可知,膻中在受到三焦经影响以后,则人为何默默不语的原因。并由此可以想到手少阳三焦经影响的主要是膻中之处。20、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注解此段说明“胆”的重要性,它影响到十一脏腑的功能。21、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注解此段说明:鼻渊所产生的原因是:胃热导致胆热,胆又将热移于辛頞鼻渊,最后形成了浊涕流下不止的情形。故而,治疗鼻渊时,应该从胆热与胃热的角度上来进行治疗。22、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注解此段说明胆咳之主要症状:咳呕出胆汁。23、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注解此段说明手少阳胆经在外邪的影响下,会出现胸胁痛与耳聋的情形。24、手足少阳之气俱下胸膈中,三焦之气同相火游行于身之表,膈与六经乃至高之分,此药浮载亦至高之剂,故能于无形之中,随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经热也。以上皆内经注解此段说明:胸膈中是手足少阳经所行之处,而三焦之气同相火游行于身之表。并说明,三焦之火消则胸膈及六经之热皆可去也。 25、三焦不归其部, 上焦不归者, 噫而酢舌。 中焦不归者, 不能消谷引食。 下焦不归者, 则遗溲。 注解此段说明:三焦不归其位所表现出的症状:上焦是噫而酢舌;中焦则不纳食;下焦则会出现遗尿。26、凉膈散攻十九, 凡三焦六经火邪内结不通者宜此。 百顺丸新攻六, 凡三焦热秘, 邪不解者宜此。 注解此说明三焦六经火邪内结不通可以采用凉膈散,而三焦热而导致的便秘则可以用百顺丸。凉膈散:泻三焦六经诸火。其方是由大黄、朴硝、甘草各一钱,连翘一钱半,栀子、 黄芩、薄荷各五分。水一钟半, 加竹叶七片, 煎八分, 入蜜一匙, 和匀服。百顺丸:治一切阳邪积滞。凡气积血积, 虫积食积, 伤寒实热秘结等证, 但各为汤引, 随宜送下, 无往不利。川大黄, 锦纹者, 一斤。牙皂角, 炒微黄, 一两六钱。右为末, 用汤浸蒸饼捣丸, 绿豆大。每用五分, 或一钱, 或二, 三钱, 酌宜用引送下, 或用蜜为丸亦可。27、若三焦六经邪火壅结, 大便不通, 而表邪不解者, 宜局方凉膈散。注解此段说明三焦六经邪火而导致的大便秘结者,则可用凉膈散:泻三焦六经诸火。大黄、朴硝、甘草各一钱,连翘一钱半,栀子、黄芩、薄荷各五分。水一钟半, 加竹叶七片, 煎八分,入蜜一匙, 和匀服。28、若时气瘟疫遍行, 火邪内蓄, 三焦实热, 大便秘结而邪不能退者, 宜五瘟丹。注解此段说明瘟疫流行、火邪内蓄、三焦实热、大便不通而邪不能退者可用五瘟丹:治瘟疫火证。黄芩、黄檗、黄连、山栀、香附、紫苏、甘草稍、大黄。右以前七味生为末, 用大黄三倍煎浓汤, 去滓和药, 丸如鸡子大。朱砂、雄黄为衣, 贴以金箔。每用一丸, 取泉水七碗浸化, 可服七人。前药甲己年以甘草稍为君, 乙庚年黄芩为君, 两辛年黄檗为君, 丁壬年山栀为君, 戊癸年黄连为君。为君者, 多一倍也。余四味同香附, 紫苏为臣者, 减半也。 29、三焦微热者, 徙薪饮; 热甚者, 抽薪饮, 大连翘饮, 凉膈散, 三补丸, 大金花丸之类, 择宜用之。注解此说明三焦微热治疗时所用的药方。徒薪饮:治三焦凡火, 一切内热, 渐觉而未甚者, 先宜清以此剂。陈皮, 八分。 黄芩, 二钱。 麦冬, 芍药, 黄檗, 茯苓, 牡丹皮, 各一钱半。 水一钟半, 煎七分。 食远温服。 如多郁气逆伤肝, ?肋疼痛, 或致动血者, 加青皮, 栀子。 抽薪饮:治诸凡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 炒, 黄檗, 各一, 二钱。 枳壳, 钱半。 泽泻, 钱半。 细甘草, 三分。 水一钟半, 煎七分。 食远温服。 内热甚者, 冷服更佳。 如热在经络肌肤者, 加连翘, 天花粉以解之。 热在血分大小肠者, 加槐蕊, 黄连以清之。 热在阳明头面, 或躁烦便实者, 加生石膏以降之。 热在下焦, 小水痛涩者, 加草龙胆, 车前以利之。 热在阴分, 津液不足者, 加门冬, 生地, 芍药之类以滋之。 热在肠胃实结者, 加大黄, 芒硝以通之。大连翘饮:治风热热毒, 大小便不利, 及小儿痘后余毒, 肢体患疮, 或丹瘤等毒, 游走不止。 连翘, 山栀炒, 黄芩, 滑石, 柴胡, 荆芥, 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芍, 木通, 瞿麦, 蝉蜕, 各等分。 右量大小, 水煎服。三补丸:治三焦火热。 黄连, 黄芩, 黄檗。 滴水丸, 桐子大。 白汤送下, 或淡盐汤亦可。大金花丸:治中外诸热, 淋秘溺血, 嗽血, 衄血, 头痛骨蒸, 欬嗽肺痿。黄连、黄芩、黄檗、 栀子、大黄各等分。右为细末, 滴水丸, 小豆大。每服三十丸, 凉水, 茶清任下。本方去大黄, 倍加栀子, 名栀子金花丸。 30、本输篇曰: 三焦者, 并太阳之正, 入络膀胱, 约下焦, 实则癃闭, 虚则遗溺。 注解此条说明膀胱病的原因在于三焦之约:三焦实者则癃闭,三焦虚者则遗溺。31、三焦阳气大虚者, 六味回阳饮。注解三焦阳气大虚者,可用六味回阳饮:治阴阳将脱等证。人参二两或数钱。制附子二三钱。炮干姜二三钱。炙甘草一钱。熟地五钱,或一两。当归身三钱。如泄泻者, 或血动者, 以冬朮易之, 多多益善。水二钟, 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如肉振汗多者, 加炙黄耆四五钱或一两, 或冬白朮三五钱。如泄泻者, 加乌梅二枚, 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虚阳上浮者, 加茯苓二钱。如肝经郁滞者, 加肉桂二三钱。 32、三消之病, 三焦受病也。 上消者, 渴证也, 大渴引饮, 随饮随渴, 以上焦之津液枯涸。 古云其病在肺, 而不知心, 脾, 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 故又谓之膈消也。 中消者, 中焦病也, 多食善饥, 不为肌肉, 而日加削瘦, 其病在脾胃, 又谓之消中也。 下消者, 下焦病也。小便黄赤, 为淋为浊, 如膏如脂, 面黑耳焦, 日渐消瘦, 其病在肾, 故又名肾消也。 此三消者, 古人悉认为火证, 然有实火者, 以邪热有余也; 有虚火者, 以真阴不足也。 使治消证而不辨虚实, 则未有不误者矣。 注解此为三消病的不同症状:上焦者,大渴引饮, 随饮随渴;中焦者,多食善饥, 不为肌肉, 而日加削瘦;下焦者,小便黄赤, 为淋为浊, 如膏如脂, 面黑耳焦。并指出此病的根本都在命门:不是火亏,便是水亏。何以辩之?请看下条之内容。 33、然以余论之, 则三焦之火, 多有病本于肾, 而无不由乎命门者。 夫命门为水火之腑, 凡水亏证, 固能为消为渴, 而火亏证, 亦能为消为渴者, 何也? 盖水不济火, 则火不归原, 故有火游于肺而为上消者, 有火游于胃而为中消者, 有火烁阴精而为下消者, 是皆真阴不足, 火亏于下之消证也。 又有阳不化气, 则水精不布, 水不得火, 则有降无升, 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 以致泉源不滋, 天壤枯涸者, 是皆真阳不足, 火亏于下之消证也。 阴虚之消, 治宜壮水, 固有言之者矣。 阳虚之消, 谓宜补火, 则人必不信。 不知釜底加薪, 氤氲彻顶, 稿禾得雨, 生意归巅, 此无他, 皆阳气之使然也, 亦生杀之微权也。 余因消证多虚, 难堪剥削, 若不求其斲丧之因, 而再伐生气, 则消者愈消, 无从复矣。 故再笔于此, 用以告夫明者。 注解如何辩别消病是由于水还是由火衰而导致的。 34、三焦皆禁用半夏, 血虚亦忌用, 口干咽燥大便难者亦不宜用, 汗多者不可用, 不已, 必用姜监制之。注解此表明消病皆应不宜半夏。35、亦由饮酒食肉腥脍, 生冷过度, 或因坐卧湿地, 当风取凉, 使风冷之气归于三焦, 传于脾胃, 脾胃得冷, 水谷不消, 皆成霍乱。注解此段说明霍乱病的原因:食肉腥脍、生冷过度其一也;其二是因坐湿地,当风取凉,风冷之邪归于三焦之脾胃,脾胃皆冷,水谷不消,故而成为霍乱。故而,可知,霍乱病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脾胃皆冷而导致的,其治自然应该在温脾暖胃,理中汤是最好者也。36、然无火之由, 则犹有上中下三焦之辨, 又当察也, 若寒在上焦, 则多为恶心, 或泛泛欲吐者, 此胃脘之阳虚也。 若寒在中焦, 则食入不化, 每食至中脘, 或少顷或半日复出者, 此胃中之阳虚也。 若寒在下焦, 则朝食暮吐, 或暮食朝吐, 乃以食入幽门, 丙火不能传化, 故久而复出, 此命门之阳虚也。 故凡治此者(指反胃病), 使不知病本所在, 混行猜摸, 而妄祈奏效, 所以难也。 注解此段说明反胃之病的原因与症状。原因是由于寒气而致。症状者,如在上焦,则恶心、泛泛欲吐,此为胃脘阳虚;中焦者,食至脘中,或少顷即或半日复出者,此为胃中阳虚;若在下焦者,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此命门阳虚也。37、巢氏病源曰: 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 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 故令气塞不调, 是以成噎。此由忧患所致。忧患则气结, 气结则不宣流, 而使噎塞不通也。注解此段提示了噎膈一病的成因:阴阳不和三焦隔绝,同时由于气郁结而成为噎膈一病。故而,治此症者,宜温三焦,疏肝理气。温三焦者,附人姜草熟归;疏肝理气者,柴胡、香附也。38、三焦胀者, 气满于皮肤中, 轻轻然而不坚。注解39、三焦病者, 腹气满, 小腹尤坚, 不得小便, 窘急, 溢则水留即为胀。 肾脉微大为石水, 起脐已下至小腹腄腄然, 上至胃脘, 死不治。 注解40、脾胃虚寒, 中气不健, 而三焦胀满者, 是为气虚中满。 其为证也, 必多吞酸嗳腐, 恶食恶寒, 或常为溏泄, 而别无火证火脉者, 必属脏寒, 此所谓脏寒生满病也, 惟宜温补。 寒在中焦者, 宜温胃饮, 理中汤。 寒在下焦者, 宜理阴煎, 八味地黄汤之类主之。注解41、凡素禀阳盛, 三焦多火, 而病为水肿者, 其证必烦渴喜冷, 或面赤便结, 或热而喘嗽, 或头面皆肿, 或脉见滑实, 此湿热相因, 阴虚之证也; 凡辛香燥热等剂, 必所不堪, 宜用六味地黄汤加牛膝, 车前, 麦冬之类, 大剂与之。注解42、三焦壅塞, 营卫闭格, 血气不从, 虚实交变, 水随气流, 故为水病。注解 43、凡病心腹痛者, 有上中下三焦之别。上焦者, 痛在膈上, 此即胃脘痛也, 内经曰胃脘当心而痛者即此。 时人以此为心痛, 不知心不可痛也, 若病真心痛者, 必手足冷至节, 爪甲青, 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 不可治也。 中焦痛者, 在中脘, 脾胃间病也。 下焦痛者, 在脐下, 肝肾大小肠膀胱病也。 凡此三者, 皆有虚实寒热之不同, 宜详察而治之。注解44、痛有虚实, 凡三焦痛证, 惟食滞, 寒滞, 气滞者最多, 其有因虫, 因火, 因痰, 因血者, 皆能作痛。 大都暴痛者多有前三证, 渐痛者多由后四证。 但虫痛, 痰痛多在中焦, 火痛则三焦俱有之, 血痛则多在下焦, 然惟妇人则常有血证, 而男子则少也。注解45、盖三焦痛证, 因寒者常居八九, 因热者十惟一二, 观内经 举痛等论, 义可知矣。 盖寒则凝滞, 凝滞则气逆, 气逆则痛胀由生, 而热则流通, 多不然也。 虽热证亦常有痛, 然热者必有明辨。注解46、神香散可解三焦之滞, 当随证作引以送之。注解 治胸膈胃脘逆气难解, 疼痛呕哕胀满, 痰饮膈噎, 诸药不效者, 惟此最妙。丁香, 白豆蔻, 或砂仁亦可。二味等分为末。清汤调下五, 七分, 甚者一钱, 日数服不拘。若寒气作痛者, 姜汤送下。47、三焦手少阳也, 是动则病耳聋, 浑浑焞焞, 嗌肿喉痹。三焦手少阳也, 是动则病嗌肿喉痹。注解48、苦入于胃, 五谷之气, 皆不能胜苦, 苦入下脘, 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 故变呕。注解49、三焦者, 足少阴太阳之所将, 实则闭癃, 虚则溃溺。注解50、若果三焦火盛者, 惟宜清火凉血为主, 以生地, 芍药, 丹皮, 地骨, 茜根, 栀子, 槐花及芩, 连, 知, 檗之类主之, 或约阴丸, 约营煎俱可用。注解51、若三焦邪实热甚者, 宜大承气汤下之。注解52、三焦气血俱虚者, 五福饮, 七福饮之类主之。注解53、三焦壅滞, 气道不清而中满肿胀者, 廓清饮。注解54、痘疮吐泻, 虽曰多属脾经, 然亦有三焦五脏之辨。 盖病在上焦, 但吐而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知识培训课件
- 眼疾筛查的应急处置预案(3篇)
- 体育赛事地震应急预案方案(3篇)
- 2025年叶集区节能减排新能源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节水型园林景观施工与维护管理合同
- 2025年新型公寓租赁托管合同终止及押金退还协议
- 2025年度大型财务信息系统优化升级与定期维护服务协议
- 2025年顶级体育赛事现场安全维护与保障合同
- 2025年智能车库管理系统设备集成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高效节能型变压器防雷与接地系统优化服务合同
- 风电场安全规程考试题库(附答案)
- 轨道工程制图教学课件
- 2025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 苯职业病防护课件
- 老年饮食健康课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析版)
- 小米实体店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政府采购与招标投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苯丙酮尿症(PKU)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雇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