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A卷(四套)目录: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A卷一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B卷二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C卷三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D卷四- 1 -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A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练习(40分)1.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是( )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巧克力)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旅游卡)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高粱酒)A .反问 对偶 夸张 对比B .双关 对比 拟人 对偶C .反问 比喻 夸张 对比D .双关 比喻 拟人 对偶2. 学会安慰与鼓励别人。13岁的花季少女敏敏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脸上、身上落下了许多疤痕。她几次自杀均被父母救下,你想对病床上的敏敏说些什么?(注意说话要情真意切,要打动她的心灵)3. 加横线的词语用得恰当的一句是( )。A .开学第一天,我们鼓号队员神气活现地站在校门口吹号敲鼓。B .利用暑假的时间去三亚旅游,是我们全家蓄谋已久的活动计划。C .我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便随声附和 , 表示赞成。D .得知九十高龄的张老师还健在 , 我们都很高兴。4. “孙杨、丁俊晖、易建联、刘翔”这四个体育明星,如果按姓氏的音序排列,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A .刘翔 孙杨 丁俊晖 易建联B .丁俊晖 刘翔 孙杨 易建联C .刘翔 丁俊晖 易建联 孙杨D .丁俊晖 刘翔 易建联 孙杨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更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B .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们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怎么也谈不拢。C .不是冤家不聚头 , 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D .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 , 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6. 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A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B .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C .海鸥的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D .海鸥们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7.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8. “没有他们的辛劳,就没有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9. 句子大变脸。1. (1)“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缩句正确的选项是( )A .大书法家创立书体。B .东晋时期创立书体。C .王羲之创立书体。2.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B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C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10. “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拄着拐棍,一头银发。”这句话描写的是草房子里的哪个人物?( )A .纸月的外婆B .秦大奶奶C .邱二妈D .桑桑的妈妈11.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扁_ _ 我_ _ 当_ _中_ _ 辟_ _ 曷_ _二、阅读理解(30分)12. 选出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句( )A .第十二期知友杂志不到一星期就销售一空。B .我最近读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觉得诗中的意境十分优美。C .今天,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农民爱看喜盈门的文章。D .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地回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1. (1)文中划线的内容可以换成_这个成语。2. (2)以下哪一项的省略号与例句用法一样?(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A .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B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C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D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3.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5. (5)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为什么不干脆给母子三人下三碗面?说说你的看法。6. (6)想象“躲在妈妈身后担心会遭到拒绝的两个孩子”在等待回答时,心理的想法。14. 根据下列作品,写出作者。聊斋志异_忆读者_红楼梦_回乡偶书_三、写作(30分)15. 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_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人口多,资源少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_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习古诗词,应当在理解基础上认真背诵,使自己_受用不尽。有的教师还运用音乐帮助学生作文,借以_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A .法治、限制、终生、激励B .法治、制约、终生、激励C .法制、限制、终身、激发D .法制、制约、终身、激发 第 9 页 / 共 39 页 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B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练习(40分)1.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1. (1)以上文段选自_(国家)著名作家_的小说_。2. (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 (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2. 给下列句子排序(_)我问爸爸为什么倒着贴。(_)春节到了,爸爸拿着一张“福”字倒贴在门上。(_)我边看边想,突然,一拍脑门说:“是不是福到了?”(_)爸爸说:“你自己想想是什么意思?”(_)爸爸听了,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聪明!”3. 下列歇后语不正确的是( )。A .拉牛入鼠洞走不通B .卢沟桥的狮子自由自在C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D .棉花里藏针软中有硬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B .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指童年,“弱冠”指青少年,“束发”指二十岁,“不惑”指三十岁,“而立”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C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D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曾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5. 口字谜五口_ 六口_七口_ 十口_、_、_6. 选出划线字正确的读音。临帖(ti、ti)_参天大树(cn、cn)_涨春潮(zhn、zhn)_吆喝(h、he)_朝夕相处(ch、ch)_凿石壁(zu、zo)_7. 一支部队驻扎在北极圈内。一个老兵说:“这儿根本不算冷。我在阿拉斯加呆过,那地方才冷呢!连炉子里的火都冻住了,怎么吹也吹不灭。”另一个老兵说:“这算什么!我呆过一个地方,讲话时,话一出口就冻住了,这样一来,我们只得把冰冻单词放在开水里融化,才能理解命令!”两个老兵采用的方法都是什么?( )A .比喻B .夸张C .拟人D .讽刺8. 下列词语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缺乏 息灯 缩短( su ) 叛逆( n )B .裙子 钱币 玛瑙( no ) 秧歌( yng )C .开啃 煤体 尘埃( i ) 徘徊( hu )D .蘑姑 校正 毒素( sh ) 侵蚀( sh )9.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两句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_ , _”。10. 选择正确的读音。笑盈盈_yng yn 红彤彤_tng tng一模_一样m m 爱好_ho ho11. 填一填,读一读1. (1)联系句子内容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填字母)爱心是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温暖;爱心是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了希望;爱心是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A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B茫茫沙漠中的一泓清泉C洒落在旱土上的一场甘霖D漫漫严冬里的一片阳光2. (2)请你也来写两句:爱心是_,使_;爱心是_,使_。二、阅读理解(30分)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刚开始,我感到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古人的花纹,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构思出更美的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这时竟然如同蝴蝶般向我纷飞而来。终于,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1. (1)解释词语。茅塞顿开:_。迫不及待:_。2.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自己制作青花,开始时头脑_,后来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向“我”_,终于“我”_,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属于_的青花。3. (3)从“我”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的过程中,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地回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1. (1)文中划线的内容可以换成_这个成语。2. (2)以下哪一项的省略号与例句用法一样?(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A .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B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C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D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3.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5. (5)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为什么不干脆给母子三人下三碗面?说说你的看法。6. (6)想象“躲在妈妈身后担心会遭到拒绝的两个孩子”在等待回答时,心理的想法。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院长是一位六十来岁的长者,满头花白的头发。他用一种让人坐立不安的目光打量了我三十秒之后,走进休息室叫了个人出来。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院长叫黑大哥确认是不是我,黑大哥点了点头。接着,院长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抽出一张纸,递了过来。 天哪,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上面赫然写着由于我在教学楼白净的墙上贴了那几张寻物启事,弄脏了墙壁,影响极其不好,因此作出罚金如此之高的处罚。要知道那表最多也就值两百元人民币。 院长递给我一本校规手册,并告诫我几句关于遵守校规和爱护名誉的话,我连忙点头称是。 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 , 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学校管理处缴纳罚金1. (1)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情况下,给文中划线的词语换一种说法。极其_告诫_ 居然_2. (2)文中句通过对“我”的_描写,写出了“我”的心理及思想感情的变化:_,既表现出“我”对_的不理解,也可以看出“我”对_的不满。3. (3)“我”为什么会受到处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三、写作(30分)15. 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你也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快乐。请以“被温暖照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内容必须真实。题目自拟。文章体裁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第 20 页 / 共 39 页 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C卷三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练习(40分)1. 看拼音写词语mng lng_的夏天,无论是在cu lu yu zh_的庭院,还是在w ci bn ln_的hu p_,都可以见到一种png b shng zhng_的小花五星花。2. 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衔”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再查音节_;“纤”先查音序_,再查音节_。“勘”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部,再查_画;“鼎”先查_部,再查_画。3. 吟诗弄词: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_,_。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旁观者清。”_朝诗人_在_中的诗句“_,_。”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风声雨声读书声,_;_,_。因为“天下兴亡,_。4. 下列成语中,完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费尽口舌 游手好闲 荒无人烟 B .若无启事 落荒而逃 鱼惯而入C .虚惊一场 新喜若狂 衣衫褴缕5. 下列词组中搭配不当的一组词是( )。A .改正缺点 改变面貌 改善生活B .严格要求 严厉批评 严肃形势C .结构紧凑 联系紧密 关系紧张D .缺乏勇气 缺少资金 性格缺陷6.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指的是谁?_7.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 以下句子,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你不觉得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吗?B .难道你不觉得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吗?C .你一定不会觉得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9. 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模仿(m m) _ 喝彩(h h) _ 绷着脸(bng bng) _倒栽葱(do do) _ 蹿上(cun cun) _ 自作自受(zu zu) _憋闷(mn mn) _ 肖像(xio xio) _ 有朝一日(zho cho) _10.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 .这次数学考试,全班同学普遍成绩提高了。B .小刚的肩头被沉重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C .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爷爷很快恢复了健康。D .尽管天气很冷,亮亮每天早晨就锻炼身体。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B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说对儿女只是养而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懈怠、懒惰。C .“子不学,非学宜”意思是儿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幼不学,老何为”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要问为什么?二、阅读理解(30分)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刚开始,我感到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古人的花纹,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构思出更美的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这时竟然如同蝴蝶般向我纷飞而来。终于,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1. (1)解释词语。茅塞顿开:_。迫不及待:_。2.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自己制作青花,开始时头脑_,后来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向“我”_,终于“我”_,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属于_的青花。3. (3)从“我”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的过程中,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13.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概(gi) 教诲(hu) 烙印(lo) 微风乍起(zh)B .逊色(xn) 诸侯(hu) 焚烧(fn) 玉琢冰雕(zhu)C .歼灭(jin) 凌晨(ln) 蝙蝠(bin) 锲而不舍(qi)D .绽放(zhn) 点缀(zhu) 漆黑(q) 玉屑银末(xio)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垮太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她的女儿才8岁,念小学三年级,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和一大摞作业本。 她回家了,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地拿出女儿的照片。家里穷,照片还是女儿满周岁的时候拍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埋葬了父亲,还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她尝尽了人间冷暖。如今,她要走了,女儿女儿,她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_,不如_。 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屋外,寒风凛凛,像一把三棱尖刀,捅入喉咙,并在里面搅动着。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腥腥的。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了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 女儿回家了,兴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似乎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水。 这天晚上,她紧闭了门窗,旋开了煤气阀,然后早早地上了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儿地亲吻女儿的额头。就在这个时候,她忽然听见女儿喊:“妈妈,妈妈!” “怎么了?”她问。 “妈妈,今天考试了,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女儿得意地说。 “真乖”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妈妈,上次您说我考了100分,您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期待而闪闪发亮。女儿撅起小嘴:“妈妈,您不会耍赖吧?” “妈妈不不耍赖。”她用枕巾挡住女儿的视线。并把枕巾的一角塞入自己的嘴里。她整个身子都在颤抖,已经没有办法控制泪水。眼泪这种液体似乎能把人烫伤,她的脸上火辣辣的。 “那你以后再也不要哭了,好吗?妈妈!”女儿的声音迟疑而又亲切。 “不哭妈妈不哭!”她赶忙用枕巾擦去眼泪。 _还有_妈妈_女儿小声说_如果你实在想哭_就请等我长大_能把你接入怀里时再哭好吗_ “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 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打开了窗子。1. (1)仿照例子写出两个含有比喻词的成语。例:心如刀绞、_、_2. (2)为文章第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_还有_妈妈_女儿小声说_如果你实在想哭_就请等我长大_能把你接入怀里时再哭好吗_3.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地方让你体会到什么?请你作简单批注。眼泪这种液体似乎能把人烫伤,她的脸上火辣辣的。屋外,寒风凛凛,像一把三梭尖刀,捅人喉咙,并在里面搅动着。4. (4)文章中的妈妈陷入绝境,先后做出了两种选择:第一种是:_,她为什么这样做呢?_第二种是:_,促使她改变决定的原因是:_。5. (5)给文章取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三、写作(30分)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为爱掩藏 女儿细心地为母亲梳理着头发,_(竟然猛然 果然)发现母亲的青丝中有一星闪亮的白。母亲老了?女儿的心中涌起一阵伤感。 母亲从小就领着她去晨跑,她拼命地追,可怎么也追不上母亲轻快的步伐,她赌气停住了。这时,母亲回转身子,在前方伸开手臂笑着:“来,到妈妈这儿来。”于是,她咯咯地笑着,迈开小步子向妈妈温暖的怀抱跑去。她渐渐懂事明白了“母亲”这一角色的艰难,然而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总是笑对一切,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直面人生,难怪邻居阿姨总羡慕地说:“你妈妈呀,好像永远不会老。”女儿也坚信,母亲永远不会老,可眼前那星白分外刺眼。女儿拔下那根白发,悄悄地藏起来,对着镜子里的母亲笑着:“妈,您的头发多好啊,您永远那么年轻。”母亲笑了,女儿的小伎俩怎么能瞒得过妈妈的眼呢?多年来,从“哇哇”啼哭的娃娃到青春勃发的少女,女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印在母亲的眼里。这孩子,这么傻,白发能藏得住吗?你都这么大了,妈能不老吗?其实从你不再需要妈妈为你扎辫子时,从那天你跑步超过了妈妈,从你在作文中写下“青春无悔”的字样,妈妈就知道你长大了。你就是妈妈的延续,妈妈有了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母亲没有说,她_(安慰 抚慰 欣慰)地看着镜子里的女儿:“有女儿给妈梳头,真舒服!”镜子里两张美丽的笑脸,令人羡慕。 原来人世间有许多深沉的爱,就藏在彼此的掩饰中。1. (1)在文中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_(竟然 猛然 果然)发现_(安慰抚慰 欣慰)地看着2. (2)女儿伤感的是_。邻居阿姨羡慕的是_,产生这种羡慕的原因是_。3. (3)女儿藏白发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爱,母亲对此不露声色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文中揭示这一中心的句子是_。4. (4)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第 30 页 / 共 39 页 优质教材小升初复习测试强化训练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D卷四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练习(40分)1. 看拼音写词语,并完成练习din bbng zh y yusn nin w zij sh zh m_从以上词语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震荡_ 闻名遐迩_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赤橙黄绿清兰紫,谁持采炼当空午?B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河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泄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贱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振耳欲聋。C .一家外国报纸清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D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 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法宫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决地讲了起来。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里书藉和文件。 他们必需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得、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像更新的气象。 4. 读句子,判断下列句子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鲸是比象大得多的动物。_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_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的鲸,有17米长。_5.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B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名句。C .一首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D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6. 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关的答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季节:_“岁寒三友” 植物名称:_、_、_“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事件的主人公:_“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品:_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指:_对联:三台奎曜临南越,八座文星拱北辰。 省份:_对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省份:_7.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孰为汝多知乎?B .思援弓缴而射之。C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8. 我的姑父在外国语学院工作,他会三四国英语。他家里多极了书报,我最喜欢看“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还喜欢看一些医学方面的书籍,可以增长知识,这样我们的健康与疾病就有了保障。9. 根据情境,填入横线上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缘身在此山中C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霜叶红于二月花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愁前路无知己10. 写出下列故事或成语中的主角。画龙点睛:_; 人木三分:_;响遏行云:_; 胸有成竹:_;大公无私:_; 投鞭断流:_;破釜沉舟:_; 三打白骨精:_;七擒孟获:_; 进贾府:_;11. 简要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二、阅读理解(30分)12.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按事物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内容的。13. 读以下的文章,回答问题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虚拟现实教育软件公司外部法律顾问聘请管理制度
- 2026年蔬菜种植公司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制度
- 金融科技领域研发外包的机遇与挑战
- 2025海南琼海市嘉积供销合作社招聘企业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河北张家口市桥东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限责任公司秋季招聘37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卫生局医院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上学期高一化学应用题专项强化试题(二)
- 教师师德师风题库及答案
- 嘉德消防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2广东惠州市博罗县自然资源局补充公开招聘土地监察巡查协管员18人模拟检测试卷【共500题含答案解析】
- 第2课卓越的工程
- 机械论文题目(精选参考题目140个),论文题目
- 高级药理学-第三篇-药物代谢动力学总论课件
-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 全册教案
- (完整版)荷兰进食行为问卷
- 保健食品GMP质量体系GMP总目录
- 安全用电、用电安全培训ppt课件
- 钢筋工安全教育培训
- 电缆保护性拆除方案
- 工程现场踏勘情况记录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