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近现史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二.doc_第1页
高三中近现史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二.doc_第2页
高三中近现史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二.doc_第3页
高三中近现史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二.doc_第4页
高三中近现史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届高三中近现史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二)第二单元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 )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学习西方的变法图强C为人臣必须取悦龙颜 D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21874年,某官员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籍端发难若在因循汇沓,而不亟求整顿,一旦变生,更形棘手”为此他主张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C.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D.创办近代海军,巩固海防3.下图是中华民国为纪念轮船招商局七十五周年发行的邮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 轮船招商局已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实践了“实业救国”思想 C. 轮船招商局属于官办民用企业 D.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自强”的代表企业4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长期信奉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被彻底否定,人们终于认识到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C洋务运动的推动 D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6史载:在江南制造总局,“工匠不会随意去留”,“作家徒按日点工给价”。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表述不当的是() A工人不是自由劳动力 B工匠所受剥削带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 C存在雇佣劳动 D完全维持旧的封建生产关系7“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抵御外来侵略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D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8“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919世纪40年代,珠江口外英国战船的隆隆炮声不仅惊醒了大清帝国的天朝迷梦,而且将中国拖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社会经济开始转型。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最早出现的近代经济要素是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洋务派的官僚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0“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1右面是反映我国近代一种经济形态政治倾向的漫画。造成该经济形态这种政治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A深受双重压迫,因此具有反抗压迫的革命性B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依赖的一面C这种经济形态发展阻力大,力量弱小D由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12谭嗣同在1896年作诗痛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以下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火烧圆明园 B马关条约签订 C列强瓜分中国 D南京大屠杀13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百日维新 A B C D15“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C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16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A割让辽东、台湾给日本 B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增开四个对外通商口岸17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与科学A B C D18梁启超回忆说:“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千数计,康有为倡议上书拒之。”材料中“乙未”是指 (B)A. 1894年 B. 1895年 C. 1896年 D. 1898年19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2019世纪末,中国翻译界出现了新变化:中国人自译书多了,关于日本的书多了,关于典章制度以及形而上学的书多了。下列事件与导致此种变化无关的是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义和团运动21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 ) 创办新式学堂 改革中央机构 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民主政治 A B C D22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23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24. “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5读图6,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作为外国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其主要目的是A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开辟外国租界C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的反帝斗争 D扩大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范围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中“第二次失败”和“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2分)(2)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3)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4分)27(14分)海疆是主权国家的领海。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中国海上力量发展上的停滞导致了外夷的海上入侵。海洋已不再作为中国的海上长城,满清皇帝深有感触地评述道:水师名存实亡,夷船进我领海犹入无人之境,回顾以往,凄凉的海港预示着日后不祥的前景。 海军近代化材料三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四 甲午一役 ,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有海无防。 摘自清史稿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问题?(1分)结合材料二和鸦片战争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问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3分)(2)材料三的奏议是否正确?(1分)对此,清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3)据材料四,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海防的影响。(3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造成中国近代“有海无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8(14分)淄博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齐都临淄两汉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西汉齐都人主父偃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索隐注曰“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言齐人众而且富也。”材料二 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斯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自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少量机器进行开采。材料四 德国成立的山东矿务公司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著名煤矿之一。无论机械化程度,还是资金规模与煤产量,都在全国各煤矿中占主要地位。由于淄川煤矿储量丰富,煤质和煤层都很好,德国矿物决定重点开发淄川煤矿。为了加快煤炭外运,淄川煤矿还修筑了通往淄川车站的铁路支线,使煤炭可以经铁路直接运往青岛。(1)据材料一,分析两汉时期淄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2分)(2)材料二反映出淄博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3)材料三、四反映淄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4分)(4)概括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中国经济领域新现象所产生的影响。(4分)29.(10分)阅读以下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材料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的先声。材料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材料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2分)(1)具体解释“已成为定局的悲剧”和材料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影响(3分)(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分)(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2分)(4)材料三为什么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A 材料中表现了李鸿章对各国变法的羡慕和对中国守法、不求进取的不满。2D 该官员认为日本学习西方建立近代海军,藉此侵略中国,主张立即整顿(改革),实际上是主张创办近代海军,维护海防安全。3C 本题用排除法。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不同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项。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于20世纪初,排除B项。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是军事工业,排除D项。只有C项正确。4D 中国的高等教育起步于戊戌变法时期。5C “逸出旧轨”意味着超出了洋务派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6D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性质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特点的封建企业。7. D A是地主阶级抵的主张,B、C是资产阶级的主张,符合题干要求的只有D。8B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的观点是“中体西用”,这是洋务派的主张,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B。9B 鸦片战争后就已经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主意“近代”一词的含义:“机器大工业”。10. A 从材料来看,“公和永”在机器设备、技术人员和市场都依赖外国,故C符合题意。11D A、B两项只谈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表述不完整,故排除。C项是造成此政治倾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在双重压迫的夹缝里生存,才使其不能充分发展,因此具有两面性的特征。12B 注意题干的时间是1896年。13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倭夷入寇”。14A 注意抓住诗中的 “海东”、“舰沉”、“议和”、“台人”等关键信息。15. D 由檄文中痛感台湾割失、痛斥李鸿章等卖国可知应是发表在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16C 19世纪末,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17B 严复是维新派的著名思想家,而、则分别反映了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18B 梁启超回忆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应在1895年。19. C 尽管戊戌变法存在着局限性,但它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20D 义和团盲目排外,反对学习西方。21D 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赞成改革中央机构(如总理衙门、海军衙门的设立)以扩大汉族官僚在中央政府的势力,但反对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22. B B项在观点中没有直接体现出来。23C 鲁迅先生的描述,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体现。应该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24D 该规定的意思是禁止成立反帝组织,应该出自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上述规定比较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25C A、B两项列强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已经实现,故排除;“使馆区”是外国驻华外交官集中居住、办公的区域,并非供传教之用,排除D。26(1)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洋务运动。(2分)(2)思想:出现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4分)制度:维新变法运动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最终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分)(3)该问按层次给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同意:(1分)(说明:在回答“理由”时,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第一个层次:只是简单说明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求强求富的目标,给1分。第二个层次:创造性地回答问题,给3分。例如: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但无法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兴起,清朝统治被推翻,传统的儒家文明也受到极大冲击。(3分。其他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