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教).docx_第1页
【分层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教).docx_第2页
【分层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教).docx_第3页
【分层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教).docx_第4页
【分层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 基础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可以随机交配B同一座山上的蛇属于一个种群C洞庭湖中的所有鲫鱼可以看作一个种群D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无关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的变化4下列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频率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来源:Zxxk.Com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而实现的5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6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12 C21 D3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 D迁移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二、填空题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和3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不发生_、不发生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和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能力题一、单选题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1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无关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22011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了最早的驯养狗化石,距今大约有33万年历史。该化石与现代格陵兰萨摩犬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狗可能是人类通过驯养狼演变而来的B现代格陵兰萨摩犬与狼不存在生殖隔离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D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不利的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4对于二倍体西瓜来说,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的物种,原因是 A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B产生了生殖隔离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出现了新的基因5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 B C D6据2014年11月科学家杂志报道,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变色蜥,当矮壮健实的褐色蜥蜴侵入该森林,绿色变色蜥被迫在树上生活,仅仅经过20代,绿色变色蜥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过程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生物进化过程,这是因为他们认为 A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B褐色蜥蜴的入侵决定了绿色蜥蜴变异的方向C褐色蜥蜴的入侵可能改变了绿色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D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变色蜥种群中产生了生殖隔离7桦尺蛾的体色暗黑由显性基因S控制,体色灰白由隐性基因s控制。由于工业化发展,S和s的基因频率在英国某工业污染区100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可使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下降B暗黑色蛾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产生的新物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D污染区种群S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8如图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e表示新物种的基因库与原来物种的基因库完全相同Dd表示地理隔离,但有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二、填空题9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生物群体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1)由A生物群体进化为B、C两个生物群体的内因是_,外因是_。(2)甲岛上的B生物群体迁到乙岛后,不与C生物群体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3)迁到乙岛的B生物群体可能会_。(4)假设甲岛中B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 提升题一、单选题1受人工选择现象的启发,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下面属于人工选择实例的是()A由于狼群的存在,鹿群中反应灵敏、奔跑速度比较快的个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B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外用药,小李的皮癣越来越严重C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类型比例上升D杂交育种2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岛上鸟的种类数比乙岛的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B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两岛上鸟类的数量最终趋于相同C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3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有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者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4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5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6. 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解释的是A. 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都是相同的B. 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并保持种类不变C. 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一定能形成不同的物种D. 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7. 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 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C. 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D.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8. 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B. 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C. 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D. 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二、填空题9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下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下图所示。(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答案】1C 2B 3A 4C 5C 6.A 7.C 8.A 9.【答案】(1)50%(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25%不会(3)40%20%40%会【解析】1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拥有的所有基因的总和。答案:C2. 解析: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内的个体可以随机交配。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项中,同一座山上的蛇有很多种,如眼镜蛇、金环蛇、响尾蛇等是不同的物种。答案:B3.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所以不一定会导致物种进化。答案:A4. 解析: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因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对;A基因频率在降低,说明显性性状易被淘汰,故B对;根据基因平衡定律确实计算出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但遗传平衡定律要实现有五个前提,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自然选择,但从题表可以看出有自然选择作用,生物已经进化,所以不能用基因平衡定律来计算基因型频率,故C错;生物进化虽然以种群为单位,但环境选择的仍然是个体,故D对。答案:C5. 解析: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不变;自交后,基因频率不变,但随着自交次数增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大。答案:C6. 解析:由题意知,AAAa12,所以该群随机交配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3AA1/3AA1/9AA;2(1/3AA2/3Aa)2/9AA2/9Aa;2/3Aa2/3Aa1/9AA2/9Aa1/9aa(死亡)。第一代中AA的比例是1/9AA2/9AA1/9AA4/9AA,Aa的比例是2/9Aa2/9Aa4/9Aa,aa的比例是1/9,因为aa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所以AAAa11。答案:A7.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都是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仅仅是选择的原材料,它们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中如果含A基因的个体比含a基因的个体更多地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这个种群中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会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答案:C8. 解析: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突变后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也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B项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性状),C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有些突变由于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一致,D项错误。答案:A9. 解析:(1)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和30%,a基因的频率为1/240%30%50%。(2)遗传平衡满足的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50%25%。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由于保持遗传平衡,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3)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和30%,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若某一动物是AA的可能性为30%,与之交配的动物必然是AA,即30%AAAA,子代为30%AA;同理30%aaaa,子代为30%aa;40%AaAa,子代为40%(1/4AA、1/2Aa、1/4aa)10% AA、20% Aa、10% aa。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20%,40%。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答案:(1)50%(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25%不会(3)40%20%40%会 能力题【答案】1. C2. B3.D4. B 5.D 6.C 7.B 8.C 9【答案】(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2)两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72%【解析】1【答案】C【解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而产生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A正确;隔离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其中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新物种的形成是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导致基因库不同的结果,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关,C错误;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D正确。2【答案】B【解析】从题中信息分析,驯养狗化石与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说明狗可能是人类通过驯养狼演变而来的,A正确。现代格陵兰萨摩犬与狼是两种物种,因此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就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C正确。从题中33万年历史可知,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D正确。3【答案】D【解析】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胚胎致死、产生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B错误;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A、B属于两个种群,因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4【答案】B【解析】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因此,对于二倍体西瓜来说,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的物种,原因是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B正确。5【答案】D【解析】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符合题意;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符合题意;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由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而产生生殖隔离,符合题意;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属于生殖隔离,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C【解析】新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由题意无法判断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A项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褐色蜥蜴的入侵使绿色蜥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在特定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可能改变了绿色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绿色变色蜥种群中产生生殖隔离,D项错误。7【答案】B【解析】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淘汰了体色灰白的桦尺蛾,从而使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下降,A正确;暗黑色蛾与灰白色蛾虽然在性状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之间并未发生生殖隔离,所以并非产生了新的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C正确;污染区种群S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 D正确。8【答案】C【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新物种形成后,基因库与原来物种的基因库有很大差异,C错误;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9【答案】(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2)两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72%【解析】(1)由于甲岛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达到生殖隔离后就出现不同的物种。(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3)由图分析可知迁到乙岛的B会形成 C和D,即不同的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B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4%,则A的基因频率为60%1/224%72%。 提升题【答案】1.D 2.D 3. B 4.A 5.C 6.D 7.C 8.A 9.【答案】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B不定向的前选择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解析】1. 解析:是否是人工选择关键看有无人的活动介入以及选择的结果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有人的活动介入且最后的结果符合人的需要才属于人工选择。很显然,杂交育种属于人工选择;A项例子没有人的活动的介入;B、C项例子虽然有人的活动的介入,但最后的结果不符合人的需要。答案:D2【答案】D【解析】当岛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岛上鸟的种类也随着自然选择的进程发生变化,甲岛鸟的种类增加更多,表明环境变化更大,A正确;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两岛上鸟的种类不同,但数量最终趋于相同,B正确;由题意可知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的鸟类,所以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不同的多个种群基因库,且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错误。3【答案】B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而非地理隔离,A错误;由于b、c中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故甲、乙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由于题干和图中没有给出三区域内基因组成情况,故不能得出基因频率的大小关系,C错误;甲和丙具有共同的祖先,故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D错误。4【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