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磷吸附文献.doc_第1页
2006磷吸附文献.doc_第2页
2006磷吸附文献.doc_第3页
2006磷吸附文献.doc_第4页
2006磷吸附文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作 者题 名期刊 年卷期页吸 附 剂结 果1王里奥,黄 川,詹艳慧,袁 辉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一落干过程土壤磷吸附一解吸及释放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5):593-597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一落干后吸磷能力增强,由淹水一落干前的256 mgkg增加到淹水一落干后的625 mgkg,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EPC。)由淹水前的0.46mgL增加到淹水后的1.47 mgL; 淹水一落干处理后土壤磷的解吸率降低,由淹水一落干前的73.3 80.3降低到67.3 69.6 ;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一定磷后,再淹水磷会再次逐渐释放到上覆水当中,且土壤吸附外源磷越多,磷淹水释放强度越大; 淹水一落干使吸附一定外源性磷的土壤淹水条件下释放更多的磷。2郭劲松 , 杨 程 , 吕平毓, 储柱全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75-78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1)根据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泥沙浓度和粒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这与泥沙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几种粒径泥沙吸附实验得出:对磷酸盐的吸附属于L型(1angmiur型)吸附,但与对重金属吸附不同,不同粒径以及不同泥沙浓度的吸附曲线都出现了最大值。对这一现象,尚未形成共识解释。3)磷酸盐初始浓度高的混合液,吸附量较高,其吸附达到平衡较快(约24 h),之后是被吸附的磷酸盐在固体状态下扩散到颗粒内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3石利利,单正军,蔡道基三唑磷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与吸附特性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3):73373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和东北黑土三唑磷在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和东北黑土等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3、3.75和3.28 d,降解速率依次为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江西红壤,均具易降解性。3种土壤对三唑磷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0.0、2.17、6.70,河南二合土对三唑磷的吸附性最弱。对于三唑磷农药,影响土壤吸附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其次为土壤有机质,此外,水溶解度也是重要因索。综合考虑农药水溶解度、土壤降解与土壤吸附特性,正常施用,三唑磷母体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较小。4付长营,陶敏,方涛, 敖鸿毅,邓南圣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06,30(1):31-36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沉积物1. 上覆水中的磷浓度与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对上覆水的水质有很大的影响2. 粒径对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影响程度与沉积物理化参数也存在很大的关系3.最大吸附量大的地方,饱和吸附量不一定就大,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5赵海洋 ,王国平 ,刘景双 ,张桂珍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生态环境,2006,l5(5):930935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湿地土壤对磷的自然释放晕有限(1.89l3.25 mgkg -1),对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与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及水中磷酸盐初始质最浓度有关,其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在0.034-0.161 mgL-1之间。研究区域湿地表层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趋于一致,吸附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反应。六种动力学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土壤磷吸附动力学过程,其中以langmuir型方程的拟合性最好,Evolich方程次之。6邵兴华,章永松,林成永,都韶婷,于承艳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2):20821三种人工合成铁氧化物(针铁矿、赤铁矿和水铁矿)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特性均可用Langumir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大于0.9,达到极显著水平。水铁矿(无定形)对磷的吸附无论在容量还是强度方面均比结晶态铁氧化物针铁矿和赤铁矿大得多 水铁矿吸附的磷比针铁矿和赤铁矿所吸附的磷更难解吸;水铁矿的大量活性表面并没有表现出增加磷释放的作用。7方升华不同生态河道基质材料对氮磷的吸附对比研究北京水务,2006,(4):27-30砾石、砂子和沸石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3种材料的吸附性能。对于氮、磷的饱和吸附能力依次为沸石砾石砂子。8白 亮九龙江西溪沿岸土壤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及解吸动力学测试与研究福建分析测试,2006,15(2):54-58九龙江西溪沿岸土壤和沉积物沿岸土壤对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吸附规律符合交换平衡动力学方程:tXd(t)=tXd(eq)+B。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沉积物则出现了释磷现象。9熊国祥 ,罗建中 ,冯爱坤人工湿地中磷的行为及其去除方法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9):116-118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是通过基质、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的。植物的根系提供微生物栖息的场所,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一方面吸收部分磷供自身生长所需,同时加速了磷酸盐的转变,为基质的吸磷提供前提条件。10李远伟,邓仕槐,武俊英,郑仁宏,龙永波人工湿地基质磷吸附特性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643-64人工湿地基质(土壤、砂、砾石)土壤对磷的吸附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沙和砾石的的吸附量在振荡时间为8 h最大;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Temkin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等温吸附数量,其中Langmuir等温式的拟合程度最好;3种基质在磷吸附上不存在竞争吸附;3种基质对磷的吸附,均随着磷浓度的增大而减慢。11崔玉波,董婵,赵立辉,朱宝英人工湿地填料吸附氮磷性能研究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6(2):7-11人工湿地填料(火山渣和砂子)火山渣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孔隙结构,与表面光滑的砂子相比,火山渣具有更强的吸附效果12李爱权,李文朝,潘继征,熊飞,人工湿地复合基质深度净水除磷实验J.Lake Sci.(湖泊科学),2006,18(2):134138人工湿地复合基质(1)在砾石床人工湿地填料中添加蛭石和泥炭可以大幅度提高其除磷效率,将蛭石、泥炭、砾石按照1:1.3的体积比例混合配置的复合基质,在滞留时间为4小时左右时,其总磷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7.2%,磷酸盐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91.4%.(2)该复合基质适合于水质深度净化,在进水总磷浓度不超过0.1 msL的情况下,除磷效果相当稳定,可以保证0.02 msL以下的出水浓度(地表III类水质标准),并达到80% 左右的去除率遇到高浓度磷污染负荷冲击时,磷去除率会降低(3)该复合基质的除磷机制主要为吸附净化,单独使用易吸附饱和,而与人工湿地中与湿地植物的吸收净化衔接起来。就能形成稳定持久的除磷效果13杨胜天,程红光,步青松,张建永,史晓新全国土壤侵蚀量估算及其在吸附态氮磷流失量匡算中的应用环境科学学报,2006,26(3):366-374土壤全国因水土流失引发的吸附态氮素和磷素的流失总量分别达到104.22104 t和34.65104t;(2)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流域的吸附态氮、磷流失量之和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3% 和89% ,单位面积(1km )吸附态氮、磷的流失量分别介于6.010-40.53t和2.110-40.13t之间;(3)吸附态氮的重点流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水土易蚀区、黄河中游沟壑区、西辽河上游区、珠江流域红水河、西江等上游区以及怒江、澜沧江下游区14赵桂瑜, 秦琴, 周琪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素的吸附作用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6):84-85干渣、沸石、页岩陶粒和白云石四种基质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最大,其次是沸石和页岩陶粒,白云石对磷素的吸附量最小 作用48h后,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分别是沸石、页岩陶粒和白云石的3.9倍、6.7倍和11倍。四种基质对磷素的吸附速率依次为:干渣页岩陶粒沸石白云石。15董庆洁,邵仕香,李乃建,郭星,孟欣凹凸棒土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吸附行为的研究硅酸盐通报,2006,(2):19-22凹凸棒土复合吸附剂用含有氧化硅、铝、镁的硅酸盐无机矿石黏土一凹凸棒土与MgCl2反应制成的复合吸附剂对磷具有很强的吸附,在磷酸根初始浓度为100 mgg-1,吸附温度为293 K,pH为5.4可获得最大吸附容量为34.8mgg-1。该吸附剂的热力学数据表明,在吸附剂的固体表面与被吸附的磷酸根之间除了有物理吸附外,还有形成很强化学键的化学吸附。16彭会清,安显威吸附法在废水除磷中的应用辽宁化工,2006,35(9):531-533天然吸附剂、合成吸附剂吸附法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分离过程,在稀溶液的溶质分离中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性,适合于废水除磷这一应用场合。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工艺和经济性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除磷吸附剂。且多孔隙物质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无二次污染且价廉17魏自民,席北斗,王世平,赵越,杨延梅,何连生,刘鸿亮垃圾堆肥对难溶性磷转化及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6,22(2):142-146垃圾堆肥加入磷矿粉可使堆肥中活性有机磷、巾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及速效磷含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l2.69%、80.36%、6l.2l%、62.74%、157.89%。通过电镜观察表明,堆肥后磷矿粉典型的矿物特征消失,表面呈蜂窝状。将堆肥后的产品进行培肥试验表明,富磷垃圾肥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施化肥相比,最大吸附量(Qm)下降8.76%,最大缓冲容量(QmK)下降13.58%,而磷素的吸附饱和度(DPS)、零净吸附浓度磷(EPC0)则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幅度依次为98.52%、7.1 3%18周元忻,朱风涛, 解维域,丁辰,吴茂玉,赵岩大孔吸附树脂对苹果汁中甲胺磷、棒曲霉素和褐变成分的吸附食品科学,2006,27(6):46-51苹果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用Langmuir方程可以关联吸附甲胺磷和褐变成分检测数据,用Freundlich方程可以拟合吸附棒曲霉素检测数据。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在0.98470.9982之间。 上述吸附质的浓度、温度和果汁流率可以影响吸附状况。在吸附动态过程中, 目标成分在透过果汁中的平衡浓度上升的速度滞后于吸附柱出口的浓度。19郭长城, 王国祥, 喻国华天然泥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6,22(9):10-13天然泥沙在泥沙粒径分别为(44-55)、(88-97)、(105-125)、(125-150) m,初始磷浓度分别为0.250、0.375、0.750、1.500、3.000、4.000 msL及pH值为1.0、3.0、5.0、7.0、9.0、11.0的条件下,泥沙对磷的吸附效果不同,粒径越小则其比表面积越大,对磷的吸附效果越好;初始磷浓度越高,则泥沙对磷的吸附量越大。在强酸性条件下(pH=1),泥沙对磷的吸附效果好,而在强碱性条件下(pH=11)则表现出了极强的释放效应。泥沙对磷的吸附率在2 h内便达到了53.14%,6 h下的吸附率达到了79.34% ,随后吸附率出现波动,根据拟舍曲线,随时间的延长则吸附将趋于平衡。20赵桂瑜,秦琴,杨永兴干渣对水体中磷素的吸附作用水处理技术,2006,32(8):54-56干渣干渣具有很强的磷素吸附能力,其最大饱和吸附量为769mgkg。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当pH值9时,吸附量迅速增加。随着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铵盐浓度的增加,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显著降低。相反,溶液中硝酸盐的存在则增强了干渣对磷素的吸附能力。21董庆洁,高素华,邵仕香,孟欣,王翔微波辐射制备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无机盐工业,2006,38(8):23-37微波辐射制备复合吸附剂该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平衡浓度与吸附容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失活的吸附剂在低的碱性溶液中很容易再生,解吸率可达98%,活化率为99%。22赵小蓉,钟晓英,李贵桐,鲍华军,李浩浩,熊桂荣,林启美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生态学报,2006,26(9):3011-3017耕地表层土壤土壤pH6.0时,随土壤pH提高临界值减小,在pH6.5左右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最高。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与土壤有机质、活性铁(铝)、交换性钙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交换性镁、CEC、0.01mm、硅灰石沸石陶粒沙子;在pH为6.607.69时,决定基质材料磷吸附容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材料钙和铝的含量接触液磷质量浓度不同对不同材料的吸磷量影响显著不同材料基质的磷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都存在着差异,对磷的吸附速率与材料对磷的吸附容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40郭强,柴晓利,赵由才矿化垃圾除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2):93-120 矿化垃圾在静态试验条件下初始浓度越高,固液比越小,矿化垃圾吸附磷量越多。pH 对磷吸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当pH在8左右时,矿化垃圾吸磷量达到最大吸附量。在动态实验条件下,湿干比减小,配水速率减小,都有利于矿化垃圾除磷率的增加,当初始溶液的磷质量浓度为50 mgl 时。矿化垃圾有最佳除磷率。41刘丽娜, 刘志明, 吴德意,何圣兵,孔海南粉煤灰吸附去除城市景观水体中磷的初步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2):40-42粉煤灰(1)三种粉煤灰磷吸附反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其磷吸附容量分别达到20.49、23.15和6.54 mg/g;30min之内均可达到吸附平衡;灰水比对磷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2)三种粉煤灰对轻度富营养化城市景观水体的直接去除效果较差;粉煤灰I和对重度富营养化城市景观水体中磷呈现出良好的直接去除效果,具有工程应用前景。(3)粉煤灰含有CaO、Na20、K2O等碱性物质,导致经处理后pH值超过排放标准,实际工程应用中需采取降低pH值的对应措施。42徐景华,李益民,谢益峰羟基金属柱撑膨润土吸附磷的性能研究非金属矿,2006,29(5):44-46羟基金属柱撑膨润土桂撑膨润土的层间距比原土的明显变大,在实验条件下对磷的吸附能力为:OH-Fe-AI-PILCOH-Fe-PILCOH-Al-PILC;对10mg/L的含磷废液的去除率分别为97.8%、97.7%和93.4%;对50mg/L的含磷废液的去除率分别为92.0%、87.3%和65.5%43杨雪芹,胡田田,王旭东,王芳聚丙烯酰胺对磷素在土壤中吸附一解吸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87-90土壤和原土样相比土壤经PAM 处理后抑制了土壤对磷的物理吸附,导致吸附量减小最大吸附量(Xm )降低,而对磷索在土壤中的化学吸附影响较小被吸附磷尤其是物理吸附磷的解吸率升高。44王旭东,杨雪芹聚丙烯酰胺对磷素在土壤中吸附一解吸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006,26(2):300-305土壤和原土样相比,PAM减少了土壤在慢速吸附阶段对磷的吸附,不仅使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 )降低。而且使被吸附磷的解析率升高;PAM与土壤复合后可以促进有效磷在土柱中向下迁移,增加淋溶液中磷的浓度45王宜鑫,林亚萍,刘静,赵斌,赵海涛,封克膨润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特征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34(24):65496550膨润土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是个迅速的过程,在10min内基本可达最大值;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量表现为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溶液中磷浓度对膨润土的吸附能力有很大影响;溶液pH值在4左右时,天然膨润土时磷的吸附最强;溶液pH值在410时,柱撑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效果均较好;柱撑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天然膨润土。46吕晓丽,张奶玲,刘景华,程志强,魏丽丹膨润土酸改性技术及改性土对水体中磷吸附研究非金属矿,2006,29(6):53-66酸改性膨润土酸改性膨润土对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最佳条件为:酸改性试验中膨润土(g)和改性剂(mL)的固液比为20:100,吸附实验中酸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为0.5g/100mL,吸附时间为4h。47孟范平,马冬冬,姚瑞华苯乙烯型大孔树脂对海水中微量有机磷农药的吸附性能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36(2):302-306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ASD5ADS5苯乙烯型大孔树脂更适合用来吸附海水中的马拉硫磷。较高农药浓度的海水需要相应较多的树脂吸附才能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在温度10,流速0.5mLmin-1的条件下,10g树脂制成的吸附柱处理含500g/L马拉硫磷的海水样品,可以取得较好的吸附效果。48于华勇,商平,何洪林,田胜艳,王丽娜蛭石吸附垃圾淋滤液中氮和磷的实验研究应用技术,2006,(5):60-62膨胀蛭石以及经过酸、碱改性的膨胀蛭石酸改性膨胀蛭石对三项指标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总氮、总磷和NH4+一N的去除率分别为11%,22%和27%;碱改性膨胀蛭石对总氯和NH4+一N的去除效果优于酸改性蛭石,去除率分别为18%和24%酸、碱改性膨胀蛭石组合处理垃圾淋滤液是可行的。49杨林锋,翟建平,郑 波,盛广宏酸改性粉煤灰去除污水中磷的试验研究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3):18-20酸改性粉煤灰三种酸改性粉煤灰中以H2 SO4+HCI混酸改性的粉煤灰脱磷效果最佳,最佳改性剂与粉煤灰的用量比为2ml:1g,当污水中磷的浓度为l0mg/L时,改性粉煤灰用量每100mI为0.3g,吸附时间为2h,pH为4l1的试验条件下,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以上,最佳粒径范围160180目 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50董庆洁,周学永,邵仕香,孟欣,郭星,丁涛锆、铁水合氧化物对磷酸根的吸附离子交换与吸附,2006,22(4):363368锆、铁水合氧化物1无机水合氧化锆、氧化铁吸附剂对磷酸根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的机理,主要的是吸附剂表面上的羟基与水中的磷酸根发生配位体的交换,而且这种交换是可逆的。在不同的pH值下发生的交换反应不同,导致磷酸根的去除率也不同,当溶液中pH值呈酸性有利于磷酸根的吸附。2。等温下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与溶液中平衡浓度的关系符合Frc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而且吸附温度越高,吸附容量越大,很显然该吸附过程为吸热。3该吸附剂当吸附达到饱和后,在弱碱性(NaOH)的溶液中即可再生,其再生率为98%,再生后的粒子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容量为新鲜吸附剂吸附容量的94%,脱吸液经浓缩后可回收磷。51马艳梅长期施肥对白浆土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4):40-42长期施肥条件下白浆土供试白浆土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低磷浓度下其吸磷能力较强,随着磷浓度的增大,吸磷能力减弱。在不同施肥处理中,CK处理的最大吸附量(Xm)最大,OM处理最小,各处理吸附常数(K)值变化较小,均在0.2左右,而Xm变化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总的解吸趋势是一致的,即解吸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后逐步趋于平稳。施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吸附磷能力降低,但解吸磷能力增强;长期不施肥土壤固磷能力增强。52王爱萍,杨守业, 周琪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6 ,25 (8) :926930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沉积物吸磷过程主要发生在前24 h 内,随后近于达到平衡状态。沉积物对PO43 - -P 的平均吸附速率在00.5 h 内最大,均超过了140 mgkg - 1 h- 1 ;快速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前11 h ,前11 h 的平均快速吸附速率表现为S1 S3 S2 ,且沉积物中细颗粒成分越多,沉积物对PO43 -P 的平均快速吸附速率越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 吸附等温方程,根据Langmuir 方程计算,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均 200 mgkg - 1 ,同时沉积物对PO43 - -P 的吸附容量也表现为S1 S3 S2。原因可能同S1 中细颗粒成分、有机碳和常量金属元素(Al 、Ca 、Fe 、Mg) 的百分含量较多而S2 中细颗粒成分、有机碳和常量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