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 (2).doc_第1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 (2).doc_第2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 (2).doc_第3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孩子的心灵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小学张秋榕课间,与学生一起游戏,我发现他们身上藏有许多扑克牌大小的人物卡片:三国英雄,梁山好汉、影视明星、体坛冠军他们兴致勃勃地传阅争论、比较欣赏,有的还在激烈地“讨价还价”,进行“交易”。我灵感顿发,这不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吗?于是我先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纸卡,论英雄”讨论会,然后布置一篇关于纸卡的作文。学生的作文写得颇有“滋味”。现选录三个片断如下:学生A:我最喜欢“奥林丹”,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他在第一轮就惨遭淘汰,对于世界羽毛球头号种子林丹来说,这是多大的打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十年后的今天,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无懈可击的完美表现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他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学生B:在108将中,我最讨厌的就是排名第二十二的黑旋风李逵。他打仗还算不错,冲锋在前,勇猛无比。然而他是个十足的“马大哈”。说起来令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及时雨”宋江让他回家,把母亲接上梁山,他荒唐透顶,在途中竟把母亲弄丢,被老路吃了!世上哪有这样的“马大哈”?学生C:要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张“卧龙先生”。不仅由于诸葛孔明智谋高超,用兵如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世人所称道,更应这张卡片是我表哥送给我的。在我心中,表哥是最了不起的人,他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现在去南京上大学了,我看到这张卡片就会想起他读了孩子清新、生动的作文,想到他们神采飞扬、激情四溢的讨论情景,我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能扼杀孩子的文化!对玩纸卡、贴“帅哥”、变“金刚”等孩子的文化活动,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只是“严厉斥责”“收缴封锁”。孩子通过自己娱乐方式构建充满情趣的文化世界,对自然、社会、人生产生了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体验,这是他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及时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正确地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文化世界,帮助他们提高选择信息,调控行为的能力,创造丰富多彩的主体文化 ,并让学生文化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反思以前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害怕情绪,再加上受到孩子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怎能自由、创新的表达?教育家赞科夫说“自由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兴趣出发,涉及孩子的情感领域,才会激发写作内驱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蹲下身子,以孩子为师,主动接触、用心体察、宽容理解那些孩子所神往和珍视的文化信息,关注孩子最新的动向,捕捉孩子的兴奋点,探寻教师文化和孩子文化的共鸣区,借助生动的文化形式,诱发孩子的写作愿望,让他们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抒发自己的真情,学生的童趣就会挥洒得淋漓尽致。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点呢?一、 走进与欣赏 目前,我们教师所受的教育背景与当今学生所受教育的背景有很大差异,价值道德观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当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走进学生的文化世界时,有时难免会难以理解甚至摇头否认。当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相冲突、起矛盾时,教师必须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不拘一格”,是包容,但不是提倡怪异,对学生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思想观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文化更要宽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能变换脚色,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热衷的文化活动,任何的“大惊小怪”“严厉训斥”“收缴封锁”都会扼杀孩子的生活热情。试问,一个丧失了生活激情的学生还怎么能够写出激情洋溢、文采生动的文章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二、 拓宽与引导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有时是倾听者,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引导者,有时是“助学”的角色。在学生文化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负有拓宽文化面的任务,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构建文明向上的学生文化氛围。当我们的学生形成了一种宽广的、积极的学生文化时,他们将不再为写作没有材料而发愁,巧妇有米下锅,写出的文章必定是充满了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这样做,顺应了学生的天性,他们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让学生放下手中的“ABC”、“1+1”和各种枯燥烦琐的练习,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带着学生去听一听都市火热的爵士乐和流行曲,瞧一瞧新建的公园和商场,游一游甲天下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在车水马龙、红男绿女、霓虹流彩和山清水绿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积累写作的素材。 在学习之余,要求学生回家或在教室里种植一些花草或饲养一些小动物,并让他们定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生活习性 将观察到的一一记录与生活日记中。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与花鸟虫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在不断的接触中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文化品位,锻炼了文笔。 三、 共建与共鸣 当我们教师蹲下身子,以孩子为师,主动接触,用心体察、宽容理解那些为孩子所神往和珍视的文化信息,关注孩子的最新动向,捕捉孩子的兴奋点,探询教师文化与孩子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