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050《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050《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050《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050《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1)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1、左丘明,春秋,编年体。,晋,杜预,唐,孔颖达。2、指事,会意,转注,假借。3、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形声。4、斗。表意性5、兼词,之乎6、同源分化而产生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7、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无其字,依声托事。8、謌、慙9、涙、宝二、概念1、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2、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3、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的句子。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说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功能。5、四体二用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6、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7、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8、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周两代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9、省略所谓省略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可以补出来。三、释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文中义)1、倒下2、带汁的肉3、驻扎4、到,去5、两属6、驻扎7、扩展8、走向,接近9、红中带黑10、给,留给11、镇守。 12、开,开启13、扩展,延及14、因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15、当贵族的仆隶。16、把当作药物。四、判定、释义题(指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1、结构助词,提前宾语(或代词,复指前边的成分)2、动词,给3、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5、结构助词,提前宾语(或代词,复指前边的成分)6、疑问代词,哪里7、介词,被,表被动,引进施事。8、代词,代军队,“它”9、介词,“把”。10、兼词,相当于“之(代词)于(介词)”。11、动词,同盟。12、兼词,相当于“之(代词)于(介词)”。13、连词,表目的14、代词,它的。15、介词,用16、介词,把17、兼词,相当“之于”18、介词,把五、用“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象形 象形 会意 会意 会意 形声 指事 形声 指事 会意象形 指事 会意 会意 会意 形声 指事 形声 形声 形声象形 会意 象形 形声 指事 形声 象形 指事 会意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象形 形声六、分析题(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所对应的字是什么?说明它们各自的关系是古今字、异体字还是通假字?)1、他,异体字。2、捨,古今字。3、啎,通假字。七、划分句子成分: 1、公(主语)赐(谓语)之(间接宾语)食(直接宾语)。2、宫之奇(主语)以其族(状语)行(谓语)。3、其南陵(主语),夏后皋之墓也(谓语)。4、楚国(主语)方城以(状语)为(谓语)城(宾语),汉水以为(位于)池(宾语)。5、不(状语)虞(谓语)君之涉吾地也(宾语)。6、逢丑父(主语)与君易(谓语)位(宾语)。7、先君之好(宾语)是(虚词,可不划)继(谓语)。8、邻之厚(主语),君之薄也(谓语)。9、生(谓语)庄公及公叔段(宾语)。10、卻克(主语)伤(谓语)于矢(补语)。11、公(主语)语(谓语)之(间接宾语)故(直接宾语),且告(谓语)之(间接宾语)悔(直接宾语)。12、若之何(状语)其(虚词,可不划)以病(状语)败(谓语)君之大事(宾语)。13、吾(主语)见(谓语)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宾语)。八、判定题(指出下面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1、“目”名词用作动词2、介词“以”宾语前置。3、“惊”使动用法姜氏。4、“肘”名词作动词。用手肘撞。5、“药”意动用法。以为药(把当作药物)6、“饮”使动用法7、“将虢是灭”宾语前置8、“馆”名词作动词九、论述题1、论述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1)普通名词作状语。从其具体作用来看,可分为四种情况:A、表示行为的状态。多带有比喻的意义,这种用法具有浓重的修饰色彩,往往能使动作行为生动形象,起到比喻的修饰效果。可译为“象一样。”如: 土崩瓦解”、“狼吞虎咽”、B、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可译为“象一样”。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可译为“在”、“到”。如“而相如廷叱之。”(2)方位名词作状语A、表示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表示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到”。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3)、时间名词作状语A、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如“月攘一鸡”B、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如“而乡邻之生日蹙。”2、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主要有四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 ,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3、异体字产生的原因。(1)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例: “災”,从水从火,是会意字。 “烖”,从火声,是形声字。(2)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例:“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3)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例:“期”和“朞”,4、论述“六书”说。(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四体二用: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这是“四体二用说”,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3)贡献与局限:“六书”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略古代汉语(一)第二次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西汉、刘向,12,332、兼词,之乎二、释义题1、子2、拜访3、趋:小步快走;谢:道歉;疾:快4、屡次5、高举6、打开7、裂8、圈9、任凭10、屋檐滴水处,屋檐下11、用12、到,走向13、参加14、才干15、他,指丈人16、即:走向17、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四、将下面古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1、 标点: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