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_第1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_第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_第3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_第4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1 1 八年下册物理导学案八年下册物理导学案 第七章第七章 力力 第第 1 1 节节 力力 P1P1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 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 游泳时 手用 力 往后拨水 脚用 力 向后蹬 水 身体就会向前行进 那么 什么是力呢 向后拨水 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 学习了这一节 的知识 相信你就知道了 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目标解读 1 形成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的认识 2 知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 力所产生的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比一比 比一比 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 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 谁的力大 一 力是什么一 力是什么 1 1 活动一活动一 体验力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 并仔细体验 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 并请仿照着填入 下面的表格中 例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手手搬搬桌子桌子 1 1 2 2 3 3 4 4 体会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 需满足什么条件 2 2 我的体验我的体验 力 力 forceforce 是 是 二 力的作用是怎样的二 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1 活动二 感受力的作用活动二 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 双手互拍 同伴间推手 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2 我的感受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 我的感受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 物体对物体对 物体也施了力 这说明 力的作用是物体也施了力 这说明 力的作用是 的 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 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 力的作用效果三 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 2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 1 活动三 活动三 展示力作用的效果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 你能行的 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2 我的展示 力可以使物体的我的展示 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简称形变 发生改变 简称形变 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发生改变 加油站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 由动到静 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 都叫做 发生了改变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 力的单位是 A 牛顿 B 千克 C 毫米 D 秒 2 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 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这表明两点 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二是力的作 用 是 的 此外 网拍击球的结果 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表明力还可使物体 的 发生改变 3 一本书放在桌面上 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 F 这个力的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书对桌 面也会产生压力 F 这个力的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4 俗话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 A 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 请判断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这句话是否正确 并举例说明 6 请大家回忆 神舟七号 升空的情景 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例例手拉弹簧手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变长弹簧的长度变长 1 1 2 2 3 3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3 3 第七章第七章第第 2 2 节节 弹力弹力 P6P6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飞将军射虎飞将军射虎 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在一次巡视边防回来 天色已晚 他和随从一面走 一面提放着老虎 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的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的老虎 他连忙拿起弓箭 使尽全力射了过去 手下的士兵见他射 中老虎 拿着刀枪就跑过去捉虎 他们走近一瞧 全愣了 原来射中的不是老虎 竟然是一块大石头 而且这 只箭陷得很深 拔也拔不出来 大伙儿真是又惊奇 又佩服 飞将军李广射虎靠得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一种力 弹力 目标解读目标解读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N 4 初步了解弹性势能 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 体会科学 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活动一活动一 自学课本 P5 页 弹力 部分的内容 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后小组交流答案 1 什么叫弹性 根据生活经验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 什么叫做塑性 根据生活经验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塑性 3 什么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弹力的大小与 有关 5 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 活动二 活动二 自学课本 P5 页弹簧测力计部分 完成下列问题 1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 2 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 观察其结构 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 你能 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 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三活动三 小组总结 小组总结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4 4 1 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N 弹簧 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测量前应先校零 测力时 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 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2 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 使指针到1N 2N 3N 感受一下1N 2N 3N 的力有 多大 3 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 N 课堂检测 基础部分 课堂检测 基础部分 1 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 是因为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 所以感到费力 C 弹簧越来越紧 阻力大 拉起来费力 D 弹簧的伸长越长 所需拉力越大 2 测一个约6N 力时 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A 量程10N 分度值0 2N B 量程5N 分度值0 1N C 量程30N 分度值3N D 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3 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 弹簧测力计就是 根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4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 使用中 弹簧 指针 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使用时 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第七章第七章 第第 3 3 节节 重力重力 P9P9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失重状态下的航天生活 宇航员睡觉时用睡袋 这是像蚕茧一样的睡觉用品 睡袋横着放和倒着放 人睡 起来的感觉没什么两样 睡袋一般挂在舱壁上 宇航员用的牙膏也是特制的 刷完牙之后要把牙膏咽到肚子里 去 要使用没有泡沫的肥皂 禁止使用电动剃须刀 否则胡渣会像粉末一样在舱内四处乱飞 淋浴室也钻到袋 子式的 浴缸 中 水从水栓中喷出来后 用海绵块代替毛巾在身上擦洗 这些都是因为宇航员在太空时处于失重状态 即好像所受重力为零一样 那么什么是重力呢 这就是我们 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目标解读 目标解读 1 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5 5 2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 能用 G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任务一 知道什么叫重力 学习要求 1 观察图 7 12 认识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思考题 质量均匀的球挂在墙上 如果质量为 2 千克 用力的图示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任务二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思考题 关于 m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它表示 m 与 成正比 它表示 与 g 成正比 C 它表示 g 与 m 成反比 D 它表示 G 与 m 成正比 课堂练习 重为 3N 的贡柑 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 受到重力的作用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大于 3N 方向竖直向下 B 小于 3N 方向竖直向下 C 等于 3N 方向竖直向上 D 等于 3N 方向竖直向下 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 2 45N 则它的质量是 克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 若甲物体的物重为 则 乙物体的质量为 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 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 0 025kg 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少粒 g 10N kg 第第 8 8 章章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 第八章第八章 第第 1 1 节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P16 P16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3 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 法 4 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课前预习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 可以使静止的物体 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 发生改变 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 和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6 6 自学指导 1 阅读课本 19 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 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的原因是 2 阅读 19 页第二段 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 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 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课本上的实验叫 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 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 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 如下图所示 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 在平面上最终 停下的位置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填 大 较大 或 小 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 平面越光滑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的越 如 果小车不受阻力 小车将 推理 如果物体不受力 它将 上述实验证明 的观点是正确的 后来 国物理学家 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概括出一条重 要的物理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说明 1 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车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物体 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 所以才会慢慢停下来 当给车施加的牵引力并不是维持车的运动 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 这样才能使车不停地运动 如果牵引力变大 大于阻力 那么车就会加速运动 从而改变车的运动状态 进一步说明了 这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任何物体 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直到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作用了迫使它改变 这种状态为止 3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 是 整个力学的基础出发点 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 因为任何物体都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 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检验 伽利略的观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7 7 典型例题例 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 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 那么它会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方法总结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 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突然不受外力 将 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达标 1 下列关于 牛顿第一定律 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 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 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 在越光滑的平面上 小车受到的 越小 它运动的距离越 它的速度 得越慢 进 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物体将 3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 从静止开始滑下 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 距离见下表 通过探究 我们可以反驳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 m 0 270 420 79 A 摩擦力越小 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B 小车受到力就运动 不受力就不运动 C 若平面非常光滑 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永远运动下去 D 运动物体不受力 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 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 则物体 A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继续向前运动 且速度越来越快 C 慢慢停下来 D 立即停下来 5 足球比赛中 运动员用头顶球 球在向上飞 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 则球将会 A 静止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下落 D 无法判断 6 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若绳子突然断裂 小球将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运动速率减小 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第八章第八章 第第 1 1 节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惯性学案惯性学案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P16P16 学习目标 1 知道惯性的定义 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 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 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 课前预习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 或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原来静止的物体 如果不受任何力 则保持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8 8 3 原来运动的物体 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 则保持 自学指导 1 阅读课本 21 页第一段 找出惯性的概念 并填写下空 物体 的特性叫做惯性 也叫惯性定律 都有惯性 2 阅读课本上的 想想做做 部分 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 放在一张纸条上 快速把纸条抽出 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3 阅读课本 21 页最后几段 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 然后合上课本 自己试着用惯性 的知识解释一下 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1 当汽车开动时 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 2 解释一下课本图 6 5 5 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4 阅读课本 21 页的 想想议议 部分 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 为什么 典型例题 1 惯性现象的识别 例 1 飞机投弹时 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 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 这是因为 A 炸弹有向前的冲力 B 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 C 炸弹具有惯性 D 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 2 惯性现象的解释 例 2 人走路时 被石头绊会向前倒 这是为什么 思路引导 人走路时 脚被石头绊住 由于 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 而向前倾倒 课外补充 物体的惯性越小 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物体的惯性越大 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例如 为了能够灵活 地改变速度 调整方向 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 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 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 足球轻 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 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小轿车转弯灵活 起步很快 而火车起步却很慢 这些现象 充分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容易程度与物体的 有关 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 有关 且物体的 越大 惯性越大 课堂达标 1 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 尤其是下坡 往往要刹后闸 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 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 由于 后 轮仍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 而容易向前翻车 2 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 上面放一个鸡蛋 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 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3 运动员百米冲刺后 并不能立即停下来 这是因为运动员 A 失去了惯性 B 具有惯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惯性大于阻力 4 下列现象 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 会向前倒下 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 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 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 5 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9 9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 D 电动机通电时转动 6 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 B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C 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 D 古代打仗时 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7 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 A 应该前轮先着地 B 应该后轮先着地 C 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 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8 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 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A 锤头松了 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C 往锅炉内添煤时 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 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 汽车刹车时 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9 许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 特定情况下它会 蹦 出来 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 安全气囊最有可 能 蹦 出来的情况是轿车在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 B 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 C 刚开始突然启动时 D 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10 下列有关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时 它没有惯性 B 不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 船在水中匀速行驶时 一人在船尾处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 物体落下时将掉入水中 D 子弹离开枪口后 仍能继续高度向前飞行 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 11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 找出一处科学性错误 在错误字句的下面画上横线 遇险情急刹车 乘客受伤 本报讯 今天清晨 6 30 本市 21 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遇险情 司机紧急刹车 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 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 第八章第八章 第第 2 2 节节 二力平衡学案二力平衡学案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P20P20 学习目标 1 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3 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4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识回顾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 总保持 或 2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同一 条直线上的两个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 3 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 都受到 力的作用 它的方向是 课前预习 1 阅读课本 23 页第一段 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 或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尽管受到力的作用 但是这几个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10 10 力的作用效果 所以相当于不受力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 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放在桌面上书 B 空中飞行的小鸟 C 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 正在起步的汽车 E 悬吊着的电灯 F 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 匀速上升的电梯 H 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 百米冲刺中的运动 员 J 树上的苹果 K 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2 阅读课本 23 页最后几段 找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 悬挂的电灯受到的 和 是一对平衡力 如果电灯受到的重力是 5N 则电线对它 的拉力是 N 放在桌子上的书受到的 和 是一对平衡力 如果这本书重 3N 则桌子对它的支 持力是 N 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 和 是一对平衡力 如果牵引力是 5 104N 则它受 到的阻力是 N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已知人和伞总重为 700N 则他受到的阻力是 N 典型例题例 1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 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 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 上 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 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 这 两个力大小 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 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 这 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所以它们 平衡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 物体是 这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 所以它们 平衡力 例 2 分析下列各对力是否是平衡力 如果不是 写出原因 A B C D E A 图中两个力 平衡力 填 是 或 不是 原因是 B 图中两个力 平衡力 填 是 或 不是 原因是 C 图中两个力 平衡力 填 是 或 不是 原因是 D 图中两个力 平衡力 填 是 或 不是 原因是 E 图中两个力 平衡力 填 是 或 不是 原因是 例 3 吊车以 2m s 的速度将 1 104N 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 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 若吊车改 为 2m 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 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 若吊车改为 4m 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 则 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N 方法总结 因为重物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重物处于 状态 那么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 重力是一对 它们的大小相等 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N 解这类题 首先要看一下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 如果是 则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11 11 出力的大小 甚至可以判断出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课堂达标 1 学校举行升旗仪式 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 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B 旗对绳的拉力和绳的旗的拉力 C 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D 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 值日时 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 下列情况中 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 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3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4 起重机臂下吊一个质量为 5t 的重物 下列情况中钢丝绳所受的拉力 T 应为 A 只有静止时 T 4 9 104N B 匀速上升时 T 4 9 104N C 匀速下降时 TP2 B P1 P2 C P1 P2 D 无法判断 3 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如图所示 若沿虚线切开拿走上面一半 则长方体的密度 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 及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 密度不变 压力减小 压强不变 B 密度变小 压力减小 压强减小 C 密度不变 压力减小 压强减小 D 密度不变 压力不变 压强不变 4 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面上行走 不小心压破冰面掉进了冰窟窿 工作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救他 旁边有长 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1 21 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 为了救人 应该 A 立即跑向冰窟窿 B 将梯子铺在冰面上 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C 将木板铺子冰面上 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D 从冰面上爬过去救落水者 5 一名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 475N 当她跳舞时一只脚与地的接触面积为 9 5 10 4m2 一只大象的体重是 6 104N 它 每只脚掌的面积是 600cm2 求 1 芭蕾舞演员单腿跳舞时对地面的压强 2 大象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3 通过计算 你 得到什么启示 第九章第九章 第第 2 2 节节 液体的压强学案液体的压强学案 P33P33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课前预习 1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 且在同一深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 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 2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 深度的单位是 压强的单位是 典型例题 例 1 如图所示的三只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液体 则三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 系是 A Pa PbPb Pc C Pa Pb Pc D PaFB PA PB B FAPB D FA FB PAP2 B P1 P2 C P1 P2 D 无法确定 5 题图 6 题图 7 题图 8 一个圆柱形容器 重 20N 底面积为 2 10 2m2 放在水平桌面中央 在里面装入深 10cm 的水 求 1 水对底面的压 强 2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3 23 9 一只装煤油的油罐中盛有 4m 深的煤油 在距底部 0 5m 处发现有一个面积为 5cm2的小孔 求 1 煤油对罐底的压 强多大 2 小孔处煤油的压强多大 3 要想堵住这个孔 至少需要在小孔处施加多大的力 第九章第九章 第第 3 3 节节 大气压强学案大气压强学案 P39P39 学习目标 1 知道大气压强现象 2 会初步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知道大气压与温 度和体积的关系 补充 大气压强除了有类似于液体压强的特点外 还有自身的特点 在温度不变时 一定量的气体的体积越小 压强越大 体 积越大 压强越小 在体积不变时 一定量的气体的温度越高 压强越大 温度越低 压强越小 每种液体都有一定的沸腾温度 叫做沸点 一切液体的沸点 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气压增大而升高 典型例题 例 1 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 30 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变 化情况是 A 不变 B 变长 C 变短 D 无法确定 例 2 在冬天 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 软木塞不易拔出 这主要是由于 A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 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例 3 在海拔 2000m 范围内 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 12m 大气压减小 1mm 水银柱 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 758mm 水银柱 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 648mm 水银柱 则山的高度大约是 m 课后巩固 必做题 1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2 1 标准大气压 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a 3 在大气压为 760mm 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 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 755mm 可能的因为是 A 玻璃管太长了 B 玻璃管放斜了 C 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 玻璃管比较粗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4 24 4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 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 则 A 水银柱长度增大 高度升高 B 水银柱长度不变 高度降低 C 水银柱长度减小 高度减小 D 水银柱长度增加 高度不变 5 关于托里拆利实验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管内径越大 管内 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 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 管内 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 玻璃管倾斜 管内 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水银柱变长 D 玻璃管内顶端进入一些空气 管内 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6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 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D 用抽水机抽水 7 下列现象中 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 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生产灯泡时 抽气机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 两块玻璃合在一起 中间有水时 很难将它们分开 8 某同学估测大气对 0 3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3 102N B 3 103N C 3 104N D 3 105N 9 用吸管从瓶子里吸饮料时 使饮料上升到嘴里的力是 A 嘴的吸力 B 大气的压力 C 瓶底的压力 D 瓶壁的吸力 10 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 然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鸡蛋就会进入瓶内 这是因为 A 瓶内由于热胀 使鸡蛋掉入瓶中 B 瓶内气体将鸡蛋吸入瓶中 C 瓶内气体压强变小 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D 鸡蛋受重力作用而掉入瓶中 1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当胸部容积扩大时 其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A 大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 小于大气压 D 先大于大气压 后小于大气压 12 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 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 原因是 A 嘴把瓶子吸住 B 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 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 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13 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D 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14 关于大气压的变化 以下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地方 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 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 1 标准大气压 76cm 水银柱 这个关系不随时间 地点改变 15 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 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 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 分 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 气球体积减小 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 气球体积增大 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 气球体积增大 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 气球体积减小 将气球压破 16 水在 88 时就沸腾了 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 一定等于 1 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 1 标准大气压 C 一定大于 1 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 2 标准大气压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5 25 第九章第九章 第第 4 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案学案 P44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指导 任务一 自学课本框题一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流体 2 观察课本图 8 45 和 8 46 凭你的经验 猜想一下实验的现象 实验一 猜想 两乒乓球会 实验二 猜想 两只小船会 任务二 动手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1 实验一 图 8 45 的实验结论 表明 2 实验二 图 8 46 的实验结论 表明 上述结论的应用 上述结论的应用 1 根据以上结论 解释一下课本图 8 47 的实验现象 2 从 2007 年 4 月 18 日零时起 全国铁路进行第 6 次大提速后 将进一步增大铁路边上行人的危险性 这是由于行 人和高速行驶的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 压强 由此产生的压力差将人推向火车 危及 行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 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车 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上述结论有关 怎样解释 说给同学听一听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上述结论有关 怎样解释 说给同学听一听 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 P49 一 2 任务三 理解机翼产生的原因 1 仿照下面的做法完成小实验 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 如图所示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2 结合上述现象自学课本第二框题 升力的产生升力的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 下面 的形状 飞机飞行时 流过 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 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 机翼上方的压强 填大于 或小于 下方的压强 由此产生的上下压力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 巩固练习 1 据报道 在成都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 一名小女孩在火车疾驶而来时 为躲避火车 便躲在距离铁轨很近 的石坎上 并低头捂住耳朵 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 将其拖入车底 女孩当场死亡 造成这一事故 图 8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6 26 的原因是火车驶近时 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 气体压强 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 引起事故 因此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 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车 2 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吹气 两张纸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 为配合铁路第六次提速 公安部交管局再次公告 指出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 lm 安全线外 请你解 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第十章第十章 浮力浮力 第第 1 1 节节 浮力浮力 第第 2 2 节节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学案学案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P48P48 学习目标 1 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 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3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会用阿基 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自学指导 1 1 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G 2 把物体浸入液体中 记下此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示 3 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 G F示 2 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 1 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G 2 把物体浸入液体 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并且收集物体所 排开的液体 3 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次数物体重 力 G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 F示 物体受到 的浮力 F浮 小桶重 G1 排开的水和 桶的总重 G2 排开的水 重 G排 1 2 发现规律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大小等于 用公式表示为 F浮 其中被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 典型例题 1 称重法求解浮力 例 1 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14 7N 浸没在水中称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4 9N 求金属球 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针对练习 1 1 一个 1N 的钩码 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 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0 87N 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N 2 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铁球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1 9N 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 铁球受到浮力是 4 9N 则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 选作 一个铁球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N 当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 弹簧测力计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7 27 示数是 24N 此时铁球受到的浮力是 N 当把铁球的一半没入水中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2 阿基米德原理法 利用 F浮 G排求解浮力 例 2 一个重为 2 5N 的物体 放入盛满水的杯中 从杯中溢出 0 5N 的水 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 N 针对练习 21 质量为 0 3kg 的物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 溢出的水是 100g 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 g 10N Kg 2 选做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 0 5kg 放入盛有水的容器 中水未满 溢出水 0 1kg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A 小于 1N B 等于 1N C 大于 1N D 无法确定 自学指导 2 阅读课本 P49的例题 看课本上是怎样解答浮力问题的 重点看一下解题过程 理解每一个解题步骤 看完后合上课本 自 己解答下列例题 3 阿基米德原理法 利用公式 F浮 液gV排计算浮力 例 3 边长为 10cm 的一个立方体铜块 浸没在水中 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如果立方体铜块处于更深的位置 浮力又是多 少 如果把这个铜块压扁再让它浸没在水中 所受的浮力会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把它浸没在酒精中 它受到的浮力变 大还是变小 从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得出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只与 和 有关 与物体的 和物体在液体中的 无关 4 运用公式 F浮 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例 4 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 0 5m 的过程中 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思路引导 运动员把水球慢慢压入水下的过程中 水球在水中的体积逐渐 排开水的体积逐渐 所以水 球受到的浮力逐渐 当水球全部浸入水中后 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 所以受到的浮力 故选 针对练习 3 1 一个物体的体积为 60cm3 当其体积的一半浸没在水中时 受到的浮力是 N 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 所受 到的浮力是 N 2 一个铁球先后浸没在盐水 水 酒精中 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1 F2 F3 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3 一个圆柱形物体悬浮在密度为 1 2 103kg m3的盐水中 已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 10cm2 高为 15cm 物体上表面 到液面的距离为 5cm 物体受到的浮力多大 g 10N kg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28 28 4 质量为 5 4kg 的实心铝球 若将它浸没在水中 则铝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g 10N kg 铝 2 7 103kg m3 第十章第十章 第第 1 1 节节 浮力浮力 第第 2 2 节节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P49P49 1 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露出水面之前 受到的浮力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先变小后变大 2 关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3 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 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 他受到的浮力将 在他全部浸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 受到的浮力将 4 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0N 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 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为 20N 此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N 5 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的三个小球 放入同种液体中 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 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www A F甲 F乙 F丙 B F甲 F乙 F丙 C F甲 F乙 F丙 D F甲 F乙G物时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物体上浮 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 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如图乙所示 漂 浮时 F浮 G物 当 F浮 G物时 这两个力相互抵消 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 如图丙所示 悬浮时 F浮 G 物 当 F浮 G物时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物体下沉 最终沉在底部 并受底部的支持力 如图丁所示 沉到底部时 F 浮G物时 即 液gV排 物gV物 可得出 液 物时 物体上浮 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 F浮 G物时 即 液gV排 物gV物 可得出 液 物时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 F浮 G物时 即 液gV排 物gV物 可得出 液 物时 物体下沉 最终沉在底部 总结以上可以归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 若 G物 F浮或 物F浮或 物 液 物体下沉 典型例题 例 1 煮饺子时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把包好的饺子放入锅中 饺子会沉到底部 但过一会饺子会全部浮到水面上来 请你利用浮力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例 2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 6kg 体积是 0 01m3 若将它全部浸没入水中 放手后物体的将会怎样运动 最后处于什么状 态 用两种方法解答此题 第第 3 3 节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的应用学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的应用学案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P57P57 学习目标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30 30 1 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 2 理解排水量的概念 3 知道潜水艇 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知识回顾 1 当 G物 F浮或 物 液时 物体上浮 2 当 G物 F浮或 物 液时 物体悬浮 3 当 G物 F浮或 物 液时 物体下沉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 P50 52的内容 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浮力的角度看 轮船采用了 法增大浮力 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 比同体积的实 心体重力 填 大 或 小 而且还可以使排开的水 所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 填 大 或 小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 来表示 排水量就是轮船 时排开水的 如果一艘轮船 它的排水 量是 1 104t 在密度为 1 103kg m3的河水中航行 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 F浮 G物 它满载时排开河水的体积是 m3 如果在密度为 1 03 103kg m3的海水中 所排开的海水的体积比河水的体积 填 大 或 小 如果从河流驶入大海 它将 一些 填 上浮 或 下沉 潜水艇两侧有 向水舱中冲水时 潜水艇的重力逐渐 当潜水艇的重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力 即浮 力 时 潜水艇可以 在水中 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时 潜水艇的重力 从而使重力 浮力 而上浮 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气球里的气体密度 空气的密度 这样在它的重力小于它排开的同体积的空气的重力 即浮力 所以能浮 在漂浮在空中 当气球里的气体体积减小时 它排开空气的体积减小 所受到的浮力减小 所以可以降到地面上 飞艇 内冲入的也是密度较小的气体 也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 从而实现上升和降落 典型例题 ww w xk b1 com 例 1 潜水艇在海水里匀速上浮过程中 未露出水面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浮力变大 重力小于浮力 B 浮力不变 重力小于浮力 C 浮力不变 重力等于浮力 D 浮力和重力同时变小 但浮力和重力始终相等 例 2 一艘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 2 107kg 船的自重是 7 107N 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货物 当它满载时 它 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g 10N kg 针对练习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质量 一艘轮船空载时排水为 2600t 满载时排水量为 5800t 则轮船自身的质量 多大 该轮船最多能装货物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拓展 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拓展 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 知识回顾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31 31 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 它受到的浮力 F浮 重力 G物以及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之间的关系是 F 浮 G 排 G 物 典型例题 例 1 质量是 50g 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则它受到的重力是 N 它受到的浮力是 N 例 2 如图所示 甲 乙 丙三球静止在水中 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甲 F乙 F丙 则 1 若三球体积相等 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2 若三球质量相等 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3 三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例 3 把重 5N 体积为 6 10 4m3的物体投入水中 若不计水的阻力 当物体静止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漂浮 F浮 6N B 物体悬浮 F浮 5N C 物体漂浮 F浮 5N D 物体沉在水底 F浮 6N 例 4 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 3 5 则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例 5 有一体积为 103cm3的木块 质量是 0 6kg 放入水中后漂浮在水面上 求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课后巩固 1 在盛着水的缸中放有一质量为 500g 的木块 木块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该木块所受的浮力为 N 合力为 若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2 5 则它的密度为 kg m3 2 一艘轮船的排水量为 1 104t 则它在河水中航行时 排开水的体积是 m3 受到的浮力是 N 当 它从河中驶入海中时 要 一些 填 上浮 或 下沉 它在海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 N 3 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丁是 4 个形状 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 图中表示它们在水中静止时的情况 如果它 们所受的浮力分别是 F甲 F乙 F丙和 F丁 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甲 F丁 B F甲F丙 D F乙 F丁 4 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 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重 4N 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重为 3 5N 求 1 金属块受 到的浮力 2 这块金属块的体积 3 这块金属块的密度 提升 浮力的计算方法学案提升 浮力的计算方法学案 学习目标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 页 32 32 1 熟悉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 2 会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浮力 典型例题 一 浮力产生的原因 压力差法 F浮 其中压力 F 压强 P 如果物体漂浮在 液面上 此时 F向下 0 所以 F浮 例 1 边长为 10cm 的立方体 浸没在水中 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 且液体表面到物体上表面的距离为 5cm 如图所示 求 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 称重法 F 浮 其中 G 是 F示是 例 2 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示数为 70N 将物体浸没入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