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乐堂.docx_第1页
耕乐堂.docx_第2页
耕乐堂.docx_第3页
耕乐堂.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耕乐堂,位于西柳圩,陆家埭中段,朝东面河,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朱祥,字廷瑞,号耕乐。堂名取其号。 朱祥曾因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公,修建宝带桥有功,授予他官职,朱祥不愿为官,决志归隐,引疾家居,一时达官敬重之。周文襄公、吴匏庵、赵半江、莫鲈乡俱有赠诗,莫又为之记。晚岁益遗世务,日与邻翁野叟徜徉山水间。 耕乐堂是传统的前宅后园布局,前宅由门厅、正厅、堂楼,后园由荷花池、三曲桥、三友亭、曲廊、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环秀阁和墨香阁组成,园西还有西墙门,可通郊外,是典型的明清宅第。占地4268平方米(六亩四分)。初建时,共有五进52间,后历代兴废,已非原制。现有三进41间,有楼、园、斋、榭、厅、堂、楼、阁。 前宅第一进是门厅,露门五间,前置褐色木门和竹丝门槛,庄重朴实,第二、第三进均为堂楼,前堂楼高大宽敞,后堂楼相对底矮,但楼层仍显得高爽明亮。 前堂楼为第二进,是三明两暗五开间,门厅与前堂楼之间有天井相隔,南北两侧均有二间厢房相连接。后堂楼为第三进,亦为三明两暗的五开间,上为房间,下为厅堂,前后堂楼之间有二个天井,二天井之间有门楼相隔,门楼与后堂楼南北两侧有厢房接连。厅堂较低矮,楼层较高爽明亮,堂楼与厢房接处均有辅檐折绕,上有坐槛“吴王靠”。楼为硬的顶,山墙外作仿木砖博风,前檐步柱包方抹角,此形制,为清代所建的仿明建筑特征。 耕乐堂有4座门楼,各进房前都有天井,天井东面均有门楼。正门后第一座门楼上是“乐善家风”四字。前楼后面为第二座门楼,中间是“耕乐小筑” 四字,上方有“五鹤祥云”浮雕,下部还有蝙蝠、葡萄、竹等雕刻。北面前进为第三门楼,刻有“耕读传家” 四字。后进为第四座门楼,中间是“竹苞松茂” 四字,上方有“暗八仙”图案,下部还雕有夔龙、百吉等图案,两侧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的深浮雕。 花园由回廊与大门北侧的备弄相接,备弄中墙上有8只灯龛,供备弄照明。园中间有一荷花池,池上有三曲桥,池周假山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池南建有面阔三间的鸳鸯厅,四周以回廊相绕、隔窗将其隔为前后两部分,装饰陈设不尽相同,故为鸳鸯厅之称,鸳鸯厅亦为“花篮厅”。厅北贴水,面池皆为落地长窗。窗明几净,古朴典雅。该厅的屋顶结构架式,前后各一个轩廊,以鹤胜三弯椽相接,中间用大坡隔开,给人以层次分明之感,体现了明代建筑特点。 鸳鸯厅的南侧是一个庭院。院中假山错落,花木扶疏。“三友亭”飞檐翘角,立在院南边,从透过亭中漏窗,可看到松、竹、梅这“岁寒三友”; 从鸳鸯厅北侧贴水平台往左,进“藏曲”月洞门为一天井,东壁筑有黄石假山,虽然只有寥寥数石,却给人以挺拔高耸,气势磅礴的感觉。天井西侧的燕翼楼,在半山半水之间,两层建筑,轻盈飘逸,似春燕展翅,凌水欲飞。登二楼既可观全园景色,又可隐约赏太湖渚山峰之层峦叠起。 池西之院墙处,植有白皮松一棵,树干虬结盘曲,树皮斑驳,苍劲古朴,古意盎然,它靠在假山上,倒影映在碧波上,为现存的唯一历经四百余年荣衰的老宅的见证者。树北侧是古松轩,轩内设有“美人靠”,可在这里歇息,欣赏荷花池四周的美景;沿墙临池置有怪石异峰,玲珑雅致。 池北,即为跨水而筑的环秀阁,如浮水之舟,下用八根柱将阁支起,历百年而不朽,可见初建坚固程度。环秀阁清秀典雅,造型别致,阁底置有活络地板可开启。环秀阁之东侧是有天桥相连的墨香阁。阁前,为一石板平台,平台凌池而筑,台下水流潺潺。池东,花厅,又称桂花厅,桂花厅西院中,植有金桂、银桂两株百年古树,每逢秋日,桂香扑鼻,沁人心脾。东院中,北部是碑廊,廊的墙里有刻着沈周、唐寅、文徴明等名人字画。碑廊西部是园门,门洞上方有三个大字“耕乐园”,门洞西侧上方刻有“得返自然”四个大字,是对耕乐园的最好注释。后园以荷花池为主体,四周辅以亭、台、楼、阁,湖石参差,古树斜照,既有耕乐之趣,又有典型之情。 耕乐堂,解放后为社会福利院,1998年开始修复。2001年对外开放。在修缮中,一是备弄之北,修复了潘家厅及其后部建筑,现潘冢厅建有门厅、正厅等并入耕乐堂景点。二是在耕乐堂大门前扩建了跨街的廊棚。 根雕馆位于陆家埭耕乐堂内。根雕作者张正,杭州人,生于1958年,高级根艺美术师,已载入“中国根艺美术家大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东方之子”、“世界名人录”。其作品500件载入“中国上海”吉尼斯之最,1000多件作品被东南亚及欧美客商收藏家收藏。 耕乐堂第二进,即五楼五底,楼下布置成根雕厅,内有九件根雕精品,居中是大型根雕“南海奇珊”。中间坐着笑弥陀(高2.7米,宽3.4米),佛光普照,面带笑容,左手托着元宝,祝你好运。左侧三件作品分别是:奋飞、冰梅、抱金砖。“奋飞”是只鹰,它展翅欲飞,有鹏程万里之势;“冰梅”作品很抽象,是在寒冷的地带冰柱子挂下来的各种形态。“抱金砖”即达摩手里的“金砖”,是天然长在树根里的“金砖”,是含有金的矿石,在灯光直射下可发光,其形状象元宝。右侧是“东方雄狮”、“攀”等,“东方雄师”(重一吨,高2米,长2.7米),是历经几百年风霜的老朽树的木榴,它气势恢宏,无声胜有声,东方雄狮已经醒来,正在无声怒吼。“攀”是奋力爬树的熊,是白玉兰根雕而成。 堂楼底后面有三件作品,已载入“中国上海吉尼斯”,分别是“天然龙”、“梅花迎寿”和待机出击的“老鹰”。 北厢为佛像厅,分别是十八罗汉、财神、济公、八仙过海,神形各异,形象逼真。南厢为自然风格厅,分别为动物、植物、花卉等根雕。 楼上还设有中小根雕精品,共有作品128件,分自然风格厅、各种佛像厅、动物厅三个厅。 在备弄北侧的大厅中,中间是大幅根雕“猴山”,两侧备有根雕桌椅可供开会交流,商家座谈、洽谈业务,品茶会友,此处别有风味之用,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同里主景区偏远些地方也就罢了,她门面实在太简朴太普通,要不是门楣上的横匾、门边墙上铭牌,象这样门第在同里,路人是懒得往里面伸脖子探头的。 走进“耕乐堂”却使人感到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外陋而内华,这亦正如同里当初叫“富土”,后“富”字不露头拆字而为“同里”一样,内敛淡定不事张扬的古镇民风使然罢。 耕乐堂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后经历几朝兴废,现仅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斋阁榭,雋秀而不失庄重。 “耕乐堂”还可一看的是 在吴江乃至苏州一路走来,看惯了名园古宅深院高墙,楼亭舫榭假山溪流,多少有点视觉麻痹审美疲劳了,逛着逛着这里的石刻和根雕叫你为之眼前一亮。 石刻,是“耕乐堂”的亮点之一 石刻还算是人工精雕细凿的,那么,根雕则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了。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也见过,但没见过如此巨型的;巨型的也听说过,但从未想到这么多巨型根雕一个个维妙维肖神形毕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除此还有: 这些根艺作品似是以大取胜,实则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