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2010-01-06 21:35:35|分类: 个人日记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关于试行宁波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的通知各规划分局、设计、建设单位:为规范我市建设项目的日照分析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特制订宁波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并于2007年5月1日起试行。在宁波市城乡规划区内报批的建设项目,应按宁波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的要求编制日照分析报告,并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之一。各县(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试行。附件:宁波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试行)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附件:宁波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试行)第一条为规范宁波市建设项目的日照分析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日照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或已建的建筑、组团绿地、托儿所和幼儿园活动场地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根据日照分析结果编制的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宁波市城市规划区内报批的建设项目。对存在日照遮挡影响的建设项目均需进行日照分析,具体日照遮挡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五种:(一)拟建高层建筑对附近已建住宅等建筑产生的日照遮挡影响;(二)拟建高层建筑对附近在建或已通过审批待建住宅等建筑产生的日照遮挡影响;(三)拟建高层建筑对同一方案中拟建住宅等建筑产生的日照遮挡影响;(四)周围已建的高层建筑对拟建住宅等建筑产生的日照遮挡影响;(五)周围在建或已通过审批待建的高层建筑对拟建住宅等建筑产生的日照遮挡影响。对新建低层、多层建筑与周边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日照间距按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规定的建筑间距要求控制,特殊情况也可进行日照分析,确保满足日照标准时数。第四条因建筑设计方案调整致使建筑位置、外轮廓、户型、窗户等改变的,应对调整后的方案重新进行日照分析,并重新编制日照分析报告。第五条各类建筑、绿地、活动场地的日照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1住宅建筑的居住空间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居住空间是指卧室、起居室(厅)。(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2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二个获得日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5.1.1条规定)3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标准降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4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二)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同的日照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第4.1.3条规定)(三)老年人居住用房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宜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第3.2.6规定)(四)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日照不少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5.1.3条规定)(五)托儿所、幼儿园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89-87)第3.1.8条规定),其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表A.0.3中规定)。中小学教学楼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2.3.6条规定)。(六)医院病房楼应满足冬至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表A.0.3中规定)。(七)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5.1.3条规定)(八)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内的组团绿地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满足上述日照要求即视为日照符合国家标准。第六条日照分析应执行以下程序:(一)收集资料:日照分析前应先收集资料,了解拟建项目周边现状、规划情况,确定日照分析的主体建筑范围和客体建筑范围。(二)实地踏勘:必须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踏勘,确认资料的现势性和完整性,如发现现有资料与实地情况存在不符或者现有资料不完整,影响日照分析结果的,必须进行实地测量。(三)日照分析:日照分析时,应对拟建高层建筑及周围建筑(含设计方案经规划管理部门审定尚未建设或正在建设的)产生的日照遮挡影响进行叠加分析(包括拟建项目周围高层建筑对拟建建筑的日照遮挡影响)。如果拟建建设项目周围存在客体建筑(含设计方案经规划管理部门审定尚未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则应先分析客体建筑的现状日照状况,再分析拟建高层建筑建后的日照状况,并对比分析建前建后的日照情况,同时,应充分考虑拟建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高度误差。(四)检查:必须对分析结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五)编制报告:根据日照分析结果编制日照分析报告,报告中必须包括拟建项目设计图纸、说明及其他原始资料的来源说明,如有实测资料则应附在报告中。第七条日照分析的软件及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软件要求:宜采用建设部评估认可的天正日照6.5及其以上版本的正版软件。(二)地理位置:宁波市区,东经:12032,北纬:2954。(三)有效时间带:大寒日为上午8时至下午16时,冬至日为上午9时至下午15时。(四)时间统计方式:对连续日照时间超过15分钟的时间段进行累加。(五)时间间隔(计算精度):不超过5分钟。(六)多点分析的采样点间距:不超过1米。第八条日照分析客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采用主体建筑在有效时间带的日照阴影覆盖区域作为客体建筑的范围。(二)在上述范围内确定已建、方案已经规划部门审定的拟建或在建的有日照要求的建筑为客体建筑。第九条日照分析主体建筑范围和对象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以已经确定的客体建筑为中心,调查了解周围可能对其产生遮挡的建筑,在此范围内确定日照分析主体建筑。(二)在上述范围内,采用本办法第八条提出的规则,排除对客体建筑不形成遮挡的建筑,明确主体建筑的具体对象。(三)在上述范围内方案已经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的拟建或在建的建筑也必须纳入主体建筑一并分析。(四)除高度大于等于4米的围墙作为日照分析主体外,其他围墙一般不作为日照分析的主体。(五)参与投影的建、构筑物均应纳入分析。镂空透光的栏杆等构筑物可忽略不计。第十条日照分析应保证受遮挡建筑主要朝向的窗户的有效日照,次要朝向按规定的建筑间距控制,不作日照要求。板式建筑以垂直长边的方向为主要朝向,塔式建筑以南北向为主要朝向南北向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东西向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内(不含45度)。在特殊情况下难以确定建筑朝向时,以每套住宅获得日照的方向作为主要朝向。第十一条对住宅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采用“满窗分析”的方法,因客观条件无法进行“满窗分析”的,可采用“线上日照”与“多点分析”的方法;对组团绿地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场地等则采用“阴影分析”的方法。第十二条满窗日照分析中窗户的计算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满窗日照的计算,以经确认的日照计算基准面左右两个端为计算点。窗户(或阳台)的宽度小于等于2.4米的,按实际宽度的左右两个端点为计算点。宽度大于2.4米的,按2.4米计算,以窗户(或阳台)的中点两侧各延伸1.2米为计算范围。(如图1)图1(二)计算基准面按以下规则确定:1一般窗户以窗台外墙面为计算基准面;2转角直角窗户、转角弧形窗户、凸窗等,一般以居室窗洞开口为计算基准面;(如图2)图23两侧均无隔板遮挡也未封窗的凸阳台,以居室窗户的窗台外墙面为计算基准面,对阳台顶板所产生的遮挡影响忽略不计;(如图3)4两侧或一侧有分户隔板的凸阳台、凹阳台以及半凹半凸阳台,以阳台栏杆面与外墙相交的墙洞口为计算基准面;(如图4)5设计封窗的阳台,以封窗的阳台栏杆面为计算基准面。(如图5)图3图4图56两侧均无隔板遮挡也未封窗的凸阳台,被住户自行封闭的,计算基准面仍为原窗户的窗台外墙面。7形式复杂的窗或阳台当按上述要求较难确定计算基准面时,取窗户或阳台日照较好的基准面为计算基准面。(三)窗台的计算高度(含落地门窗)均按离室内地坪0.9米的高度计算。第十三条线上日照中的“线”主要参照外墙轮廓线,如遇到转角窗户、凸窗、阳台等,其轮廓线参照上述的异形窗与各类阳台的计算基准面。线上日照的计算高度(含落地门窗)均按离室内地坪0.9米的高度计算。第十四条在制订规划设计条件时,为了体现相邻地块之间日照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拟建建筑周边为尚未进入实施阶段的规划地块时,亦应进行模拟叠加分析。(一)拟建建筑的北侧为规划居住等有日照要求的用地时,应进行日照分析,在地界以北规定的距离线上(建筑控制线或者其他控制线)应满足相应日照标准(如图6)。图6(二)拟建建筑为居住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其南侧为规划高层地块时应进行模拟日照分析,地界以南规定距离(以高层建筑控制线为准)布置板式高层建筑(高度以详细规划为准)对拟建建筑进行日照分析并满足日照要求(如图7)。图7三)拟建建筑为居住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其东、西两侧为规划高层地块时,应对规划地块做模拟方案进行综合叠加日照分析。模拟方案建筑布置按退地界一定距离(以高层建筑控制线为准),高度以详细规划高度为依据,高层建筑的南北间距以及东西间距应满足日照和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如图8)。图8第十五条日照分析所必需的资料有:(一)覆盖所有主客体建筑范围的1:500电子地形图。(二)本基地拟建建筑的总平面图、园林景观总平图、屋顶平面图和平立剖面图的电子光盘(附有建筑坐标、建筑外轮廓尺寸和标高、0.00处绝对标高等)。(三)本基地外已确定的客体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附有详细的窗位尺寸)。(四)本基地外已确定的主体建筑的总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附有各屋顶详细标高)。(五)根据本文规定,已确定纳入主客体建筑范围的在建或拟建的建筑资料。第十六条为保证日照分析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建设单位提供日照分析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本基地拟建建筑设计图纸必须由建设单位提供,任何的调整必须出具设计院正式的技术联系单(原件),同时必须保证与报审资料一致;(二)已审批的建筑项目,其图纸采用审批后在规划部门档案室或者相关档案部门备案存档的建筑施工图纸;(三)已建建筑,其图纸原则可以采用审批后在规划部门档案室或者相关档案部门备案存档的建筑施工图纸。但如果施工图纸与现状存在差异,或者已经无法获取设计图纸的老建筑等则必须由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实地测绘;(四)本基地外拟建或正在建的主客体建筑资料可按有关规定向市、区规划管理部门收集;(五)地形图资料必须从相关测绘主管部门获取。第十七条日照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日照分析项目情况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用地范围;2本基地拟建主体建筑的基本情况(编号、使用性质、层数、高度、位置等);3根据本基地主体建筑的阴影覆盖范围确定的客体建筑的基本情况(编号、使用性质、层数、高度、位置);4参与叠加分析的本基地外主体建筑的基本情况(编号、名称、层数、高度、位置等);5以上资料的来源说明;6进行日照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7日照分析技术参数(二)日照分析结论对受日照影响的现状客体建筑计算出在拟建建筑建设前和建设后的日照时间段和有效日照时数,并列出每幢客体建筑的日照时间表,注明不满足日照要求的建筑幢号和位置。(三)附图1主客体建筑范围图(日照分析示意图);2日照分析计算图;3建筑设计图。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对报送的日照分析报告及其附送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报送材料不实或隐瞒实情而产生后果的,应承担全部的责任。日照分析单位应对编制的日照分析报告的准确性负责。由于日照分析报告结果不准确而产生后果的,日照分析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十九条本规则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各县(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第二十条术语(一)阴影分析:根据单体建筑或组合多栋建筑物的日照分析模型,自动计算并绘制日照投影轮廓图。通过本分析方法可直观的观察建筑物的阴影轮廓对其它建筑的遮挡情况。(二)多点分析:一般是分析某一平面区域内的日照,按给定的网格间距(采样点间距)将实际计算结果(日照时数)直观地标注在该区域内。(三)线上日照:一般是沿建筑物轮廓线或任意定义高度的线等距离布点进行日照时间计算,并将实际计算结果(日照时数)直观的标注在线上。(四)线上日照中的“线”:指在对应受影面高度上的外墙轮廓线。(五)满窗分析:一般是根据有关规定对窗户的整个窗台面进行日照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绘成表格。(六)采样点间距:指多点分析与线上日照分析结果中日照时数显示的疏密程度。(七)时间间隔(计算精度):指日照的连续计算时间间隔,计算误差将保持在该时间之内。(八)日照分析主体建筑:指对客体建筑产生日照遮挡的建筑。(九)日照分析客体建筑:指在拟建建筑遮挡范围内,被遮挡需进行日照分析的居住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十)计算基准面:指在日照分析时,所要分析的日照竖向面。(十一)计算高度(受影面高度):指日照分析中计算的水平面高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受影面高度为距离室内地坪0.9m高度的位置。宁波市规划局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日照基本规定2011-04-02 11:33:08|分类: 个人日记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1、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的规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气候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建筑气候区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规定。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平0.9m高的外墙位置。2、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二个获得日照。居住空间是指卧室、起居室(厅)。(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5.1.1条规定)3、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标准降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4、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5、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同的日照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第4.1.3条规定)6、老年人居住用房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宜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第3.2.6规定)7、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日照不少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5.1.3条规定)8、托儿所、幼儿园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第3.1.7条规定),其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表A.0.3中规定)。中小学教学楼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2.3.6条规定)。9、医院病房楼应满足冬至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表A.0.3中规定)。10、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5.1.3条规定)11、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内的组团绿地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第条规定)满足上述日照要求即视为日照符合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住宅建筑规范Residential building codeGB 50386200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 告 第385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住宅建筑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682005,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11月30日前 言 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84号(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本规范是主要依据现行相关标准,总结近年来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使用和维护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参照发达国家通行做法制定的第一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的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外部环境、建筑、结构、室内环境、设备、防火与疏散、节能、使用与维护。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E-mail:)。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 加 单 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公安部消防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袁振隆 王有为 童悦仲 林建平 涂英时 陈国义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王玮华 刘文利 孙成群 张 播 李引擎 李娥飞 沈 纹 林海燕 林常青 郎四维 洪泰杓 胡荣国 赵文凯 赵 锂 梁锋 黄小坤 曾 捷 程志军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住宅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103 住宅建设应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104 本规范的规定为对住宅的基本要求。当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5 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住宅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202 老年人住宅 house for the aged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204 套 dwelling space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205 无障碍通路 barrier-free passage住宅外部的道路、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内的适合老年人、体弱者、残疾人、轮椅及童车等通行的交通设施。206 绿地 green space居住用地内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207 公共绿地 public green space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208 绿地率 greening rate居住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209 入口平台 entrance platform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人口之间的水平地面。2010 无障碍住房 barrier-free residence在住宅建筑中,设有乘轮椅者可进入和使用的住宅套房。2011 轮椅坡道 ramp for wheelchair坡度、宽度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要求的坡道。2012 地下室 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2013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2014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2015 作用 action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效应的原因。2016 非结构构件 non-structural element连接于建筑结构的建筑构件、机电部件及其系统。3 基本规定 31 住宅基本要求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要求。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3110 住宅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且住宅及其室内设备应能有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3111 住宅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则。3112 住宅应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墙装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坠落或坠落伤人的措施。32 许可原则321 住宅建设必须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322 当住宅建设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必须经相关程序核准。323 未经技术鉴定和设计认可,不得拆改结构构件和进行加层改造。33 既有住宅331 既有住宅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遭遇重大灾害后,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鉴定,并根据鉴定结论进行处理。332 既有住宅进行改造、改建时,应综合考虑节能、防火、抗震的要求。4 外部环境 41 相邻关系411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411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老年人住宅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2.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表4.1.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 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816915 计算起点底 层 窗 台 面注:1 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表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 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9m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24多层1.522 注:1、 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2、 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413 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42 公共服务设施421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42住宅建筑规范一2007-05-10 12:19:20|分类: 规范 |标签:规范建筑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住宅建筑规范Residential building codeGB 50386200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 告 第385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住宅建筑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682005,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11月30日前 言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84号(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本规范是主要依据现行相关标准,总结近年来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使用和维护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参照发达国家通行做法制定的第一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的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外部环境、建筑、结构、室内环境、设备、防火与疏散、节能、使用与维护。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E-mail:)。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 加 单 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公安部消防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袁振隆王有为 童悦仲 林建平 涂英时 陈国义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王玮华 刘文利 孙成群 张 播 李引擎 李娥飞 沈 纹 林海燕 林常青 郎四维 洪泰杓 胡荣国 赵文凯 赵 锂 梁 锋 黄小坤 曾 捷 程志军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住宅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103 住宅建设应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104 本规范的规定为对住宅的基本要求。当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5 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住宅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202 老年人住宅 house for the aged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204 套 dwelling space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205 无障碍通路 barrier-free passage住宅外部的道路、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内的适合老年人、体弱者、残疾人、轮椅及童车等通行的交通设施。206 绿地 green space居住用地内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207 公共绿地 public green space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208 绿地率 greening rate居住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209 入口平台 entrance platform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人口之间的水平地面。2010 无障碍住房 barrier-free residence在住宅建筑中,设有乘轮椅者可进入和使用的住宅套房。2011 轮椅坡道 ramp for wheelchair坡度、宽度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要求的坡道。2012 地下室 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2013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2014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2015 作用 action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效应的原因。2016 非结构构件 non-structural element连接于建筑结构的建筑构件、机电部件及其系统。3 基本规定 31 住宅基本要求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要求。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3110 住宅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且住宅及其室内设备应能有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3111 住宅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则。3112 住宅应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墙装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坠落或坠落伤人的措施。32 许可原则321 住宅建设必须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322 当住宅建设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必须经相关程序核准。323 未经技术鉴定和设计认可,不得拆改结构构件和进行加层改造。33 既有住宅331 既有住宅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遭遇重大灾害后,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鉴定,并根据鉴定结论进行处理。332 既有住宅进行改造、改建时,应综合考虑节能、防火、抗震的要求。住宅建筑规范二2007-05-10 12:22:53|分类: 规范 |标签:规范建筑 |字号大中小订阅 4 外部环境 41 相邻关系411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411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老年人住宅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2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表4.1.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 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816915 计算起点底 层 窗 台 面注:1 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表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路面宽度 与住宅距离9m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24多层1.522 注:1 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2 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413 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42 公共服务设施421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422 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43 道路交通431 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432 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 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 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 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433 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1.3 坡道的坡度高度(m)1.501.000.75坡度1:201:161:122 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坡度应小于1:20,坡宽应大于1.2m。3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m。434 居住用地内应配套设置居民自行车、汽车的停车场地或停车库。44 室外环境441 新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442 公共绿地总指标不应少于1m2人。443 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无护栏水体的近岸2m范围内及园桥、汀步附近2m范围内,水深不应大于0.5m。444 受噪声影响的住宅周边应采取防噪措施。45 竖 向451 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 。452 住宅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面加设安全防护设施;2 土质护坡的坡比值不应大于0.5;3 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住宅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住宅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5 建 筑 51 套内空间511 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512 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513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餐厅的上层。卫生间地面和局部墙面应有防水构造。514 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在厨房内。515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阳台栏杆应有防护措施。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O.11m。516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局部净高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517 阳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措施。52 公共部分521 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OOm。522 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栏杆应防止攀登,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523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OOm。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大于O.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524 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525 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526 住宅建筑中设有管理人员室时,应设管理人员使用的卫生间。53 无障碍要求531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1 建筑入口;2 入口平台;3 候梯厅;4 公共走道;5 无障碍住房。532 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532的规定;表5.3.2 坡道的坡度高度 (m) 1.501.000.750.600.35坡度1:201:161:121:10 1:83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4 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O.35m的护门板;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坡过渡。53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OOm。534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54 地 下 室541 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采取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措施。542 住宅地下机动车库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库内坡道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2 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并不应设置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3 库内车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车位净高不应低于2.OOm。4 库内直通住宅单元的楼(电)梯间应设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进行自然通风。543 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OOm。544 住宅地下室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6 结 构 61 一般规定611 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61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住宅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613 住宅结构设计应取得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住宅建筑。614 住宅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建造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作用和环境影响。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住宅结构和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罗甸县第一医共体板庚分院招聘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安徽白帝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春季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北京十一晋元中学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福建泉州市洛江区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9人(二)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人才引进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临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聘工作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6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省规划设计院社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福建省晋江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权属子公司招聘3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乡镇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办公区设施维护表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度环评文件技术复核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新生儿硬肿症个案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城市智能感知系统-洞察及研究
- 艺考机构学校合作协议书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汽油汽车喷油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肺结核患儿的护理
- 冬季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