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眼科学一、绪论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2.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3.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4.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5. 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6. 唐朝已能配制义眼。7. 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太平圣惠方强调“五轮应于五脏”,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8. 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9. 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二、眼与脏腑、经络关系1、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P29-P32)2、五轮学说(P3435)3、眼与经络的关系部位起于经过止于眼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经(支脉)眼外眦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支脉)手少阳三焦经(支脉)目系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 三、病因病机(P41P43,六淫+疬气) 四、眼科诊法 1、辨内障与外障外障内障病位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发生在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病因多因六淫之邪外袭或外伤所致,亦可由痰湿内蕴、肺火炽盛、肝火上炎、脾虚气弱、阴虚火炎等引起多因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气滞血瘀以及外邪入里、眼外伤等因素引起特点一般外显证候较为明显,如红赤、肿胀、湿烂、生眵、流泪、痂皮、结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多有眼痛、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有如彩虹、眼前黑花飞舞、萤星满目及夜盲等症。也可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2、辨新翳与宿翳新翳宿翳特点病初起,有发展趋势,易引起传变病势缓,无发展趋势,为黑睛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瘢痕症状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伴有目赤、畏光流泪等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视力可下降荧光素溶液染色阳性阴性5、 胞睑疾病(1) 针眼(麦粒肿):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1、 表现:若病变靠近外眦部,则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红赤,甚至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2、 治疗:(p96p97,外治:0.5%熊胆眼药水,晚上睡前涂抗生素眼膏,湿热敷,手术)(2) 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胞生痰核针眼发病部位胞睑深部睑弦主要症状睑皮肤正常,可见硬核凸起,压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睑内面呈局限性灰蓝色或紫红色隆起,或见生肉芽胞睑红肿焮痛,疖肿有压痛,粘连,可化脓,溃后常自愈病势,病程病势发展缓慢,病程长病势发展急,病程短预后对白睛有影响病变近外眦部者可致白睛赤肿(3) 风赤疮痍(带状疱疹、眼睑湿疹):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4) 睑弦赤烂(睑缘炎)【定义,证型,p101-p103】(5) 上胞下垂(上睑下垂):指上胞乏力不能升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的眼病。(6) 椒疮(沙眼):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1、并发症: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 赤膜下垂 黑睛星翳 睥肉黏轮 流泪症与漏睛 眼珠干燥 上胞下垂2、证型:(1)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银翘散加减(2)血热瘀滞证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归芍红花散加减3、沙眼的诊断依据: 上睑结膜及上穹窿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血管翳。 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瘢痕。 结膜刮片可检测出沙眼衣原体。凡在上述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沙眼。4、 沙眼分期(P109-P110)(7) 目劄(Va缺乏):目zha是以胞睑频频眨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小儿多见。(8) 睑内结石(睑结膜结石症):睑内结石是指胞睑内面生有黄白色,状如碎米的坚硬颗粒的眼病。6、 两眦疾病1.流泪症(泪溢):流泪症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2.漏睛(慢性泪囊炎):漏睛是指内眦部常有粘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3.漏睛疮(急性泪囊炎):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漏睛漏睛疮病程长短病势缓急病因多有心脾积热引起多有心脾积热引起表现内眦常有粘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检查冲洗泪道时有粘液或脓液反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7、 白睛疾病1. 暴风客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辩证:P119)2. 天行赤眼(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P121)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病因感受风热之邪猝感疫疠之气眵泪眵多黏稠泪多眵稀白睛红赤白睛红赤浮肿白睛红赤浮肿,点状或片状白睛溢血黑睛星翳多无黑睛星翳少有,在发病初出现,其星翳易消退分泌物涂片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传染性有传染性,但不引起流行传染性强,易引起广泛流行3.天行赤眼暴翳(流行性结膜炎):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其余特点同天行赤眼。】4.脓漏眼(淋菌性结膜炎属于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指以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壅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发病特点:多见于新生儿,起病急,进展快,常因合并黑睛损害而严重危害视力,预后不良。传染性极强。5.白涩症: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自觉眼内干涩不舒的眼病。八、黑睛疾病1.聚星障(单纯疱疹病毒型角膜炎):是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连缀,或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1) 表现:视力减退,眼内沙涩不适,畏光流泪,碜涩疼痛,灼热畏光,热泪频流多无眵。(2)检查:抱轮红赤,黑睛生翳(按轻重程度分型:树枝状、地图状、盘状),荧光素液检查呈阳性。(3) 证型:P139-1402 凝脂翳(细菌性角膜炎):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本病起病急,来势猛,症状重,变化多,宜综合治疗。(证型:P142)3. 花翳白陷(角膜溃疡):指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状如花瓣的眼病。(证型:P147)4. 湿翳(真菌性角膜炎):是指黑睛生翳,其表面微隆起,状如豆腐渣样,外观干而粗糙的眼病。(1) 特点:多发于气候潮湿炎热的夏秋季节,有外伤史,病程缠绵,溃而污浊而边缘模糊。(2) 湿翳、凝脂翳、花翳白陷区别湿翳凝脂翳花翳白陷病因植物性黑睛外伤后,湿热毒邪侵袭多为黑睛异物剔除术等外伤后,毒邪感染,常有漏睛史多无外伤史,系风热外袭病势起病缓,发展快起病急,发展快发展换,病程长自觉症状轻重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眼眵黏液性脓性眵少翳障形态状如腐渣,干燥,粗糙,易刮下状如凝脂,表面湿润,不易刮下状如花瓣,形如新月,不易刮下病原检查刮片有菌丝,培养有真菌刮片或培养,常可找到致病菌可找到细菌,或为自身免疫性疾病5. 混晶障(角膜基质炎):是指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翳障,障碍视力的眼病。6. 疳积上目 (角膜软化症,Va缺乏):指继发于小儿疳积,初起眼干涩、夜盲,日久黑睛生翳糜烂,甚则窥破穿孔的眼病。9、 瞳神疾病1、 瞳神:狭义:即黄仁中央能展缩的圆孔。(瞳孔)广义:瞳孔及瞳孔后眼内各部组织的总称。2、 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1) 表现:突发眼珠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检查:视力下降,黑睛有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瞳孔缩小。(2) 治疗:p157-p1563、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1)临床症状:先兆期:时有傍晚视物昏朦,虹视,患眼同侧额部疼痛及鼻根酸胀,休息后各证缓解或消除。(2)急性发作期:头眼剧烈胀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或视力骤降,虹视。常伴有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3)眼部检查:视力视力锐降,严重时仅存光感胞睑胞睑肿胀,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甚而白睛混赤、肿胀黑睛黑睛雾状水肿,黑睛后壁可有黄仁色素附着前房前房极浅,可有神水混浊黄仁黄仁晦暗,文理模糊瞳神瞳神中等度散大,房角关闭甚或粘连眼压目珠胀硬,眼压升高,多在50mmHg以上(4) 证型,急救:p163-p1644、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眼无明显不适,或时有轻度眼障及视物昏朦,视野渐窄,终致失明的内障眼病。(1)表现:早期:无不适,或偶有视物昏蒙、目珠发胀。晚期:视物不清或失明。(2)检查:视力:多无明显改变。前房角开放。视盘变化:形态改变,凹陷加深,视盘苍白。眼压不稳定。视野改变。(3)证型:p167天行赤眼瞳神紧小绿风内障眼灼热痛痒,视力正常或偶有一过性虹视,白睛红赤,瞳神正圆,眼压正常,多无全身症状眼及眉骨疼痛或胀痛,视力下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瞳神缩小或干缺,眼压正常或偏低,或有头痛症状头眼剧烈胀痛,视力锐减,虹视,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肿胀,瞳神散大,眼压增高,患眼同侧头痛,多伴恶心、呕吐5、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1)分期:初发期,肿胀期,成熟期,过熟期。(2)手术:白内障针拨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6、络阻暴盲(视网膜动脉痹阻):是指患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衣可见典型的缺血样改变为特征的致盲眼病。(1)表现:突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或部分视野缺损。检查:视网膜动静脉变细,黄斑区呈樱桃红。(2)证型,急救:p177-1787、络损暴盲(视网膜静脉痹阻):是指因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证型:p181-182)8、目系暴盲(急性视神经炎):是指目系因六淫外感、情志内伤或外伤等致患眼倏然忙而不见的眼病。(证型:p184-185)9、视瞻昏渺(黄斑变性):是指眼外观无异常,视物昏朦,随年龄增长而视力减退日渐加重,且终致失明的眼病。10、高风内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以夜盲和视野逐渐缩窄为特征的眼病。11、青盲(视神经萎缩):是指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十、眼外伤1、化学性眼损伤(酸碱伤目)【外治,P218】十一、眼视光学1、近视: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2、远视: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中医耳鼻喉科学1、 病因病机:1、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内连脏腑,外在体表,故来之于内外的诸种因素尽可致病。其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外伤创伤,异物所伤。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劳倦及官窍之间的病变互相传变。2、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虚实夹杂证。2、 耳鼻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耳与肾的关系所属关系: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生理关系:肾藏精,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肾精充沛,耳窍得以濡养,则听力聪敏,耳主平衡功能正常。病理关系:肾精亏虚,耳窍失于濡养,则可致耳鸣耳聋。诊断关系:耳的病症,多与肾脏的病理变化有关,肾脏的病变多反映于耳。治疗关系:一些耳病,可以从肾论治,如滋肾填精,滋肾降火,温肾利水等。2、鼻与肺的关系所属关系:肺主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生理关系:肺气通于鼻,肺气充沛,则肺鼻互相协调,完成其生理功能。病理关系:肺的功能失调,容易导致鼻病的发生。诊断关系:鼻为肺之外窍,肺脏有病,常反映于鼻部,故通过诊察鼻部的病症,可判断肺脏的病变。治疗关系:鼻病多从肺论治,临床上针对鼻病常有疏风宣肺,益气固表,温补肺脏,养肺润燥等治法。3、喉与肺的关系所属关系: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系之所属。生理关系:肺与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行呼吸,发声音”的生理功能。肺气充沛,宣发舒畅,喉的功能才得健旺,呼吸方能通顺,语音才能洪亮。病理关系:肺失调和,可发生一些列病理变化而导致喉病。治疗关系:喉病常常从肺论治。常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等治法。若肺气虚弱或阴虚肺燥导致喉病,常治以补肺敛气,养阴清肺之法。4、咽与脾胃的关系所属关系:咽下接食道,与胃相通,为胃系之所属。生理关系:咽为胃之通道,其生理功能为司饮食吞咽。病理关系:胃为燥土,性喜润恶燥,故当其发生病理变化,多为火热上炎于咽喉。治疗关系:不少咽喉病症,可从脾胃论治。临床上针对咽喉病常有清胃泻火,利膈通便,补中益气,养胃生津等治法。5、 耳与经络的关系:耳是经脉聚会之处,通过经络的循行,构成了耳与五脏六腑,全身各部的广泛联系。4、 常见病症与治疗:1、耳病常见症状:耳痛,耳流脓,耳鸣耳聋,眩晕及鼓膜异常等。2、鼻病常见症状:鼻塞,鼻甲异常,流涕,头痛,鼻纽及嗅觉障碍等。3、咽喉病常见的症状:咽喉红肿疼痛,咽干掀痒,异物感,声音异常及咽喉危候等。4、耳鼻咽喉病的常用内治法:通窍法(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利湿通窍,升阳通窍),祛痰法,祛瘀法,开音法,消痈排脓(清热解毒消痈,散瘀消痈,托毒排脓),疏肝解郁。5、耳病常用外治法: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6、鼻病常用外治法:滴鼻法,雾化吸入法,洗鼻法,涂敷法,吹药法,塞鼻法。7、咽喉病常用外治法:吹药法,含漱法,噙化法,雾化吸入法,敷贴法,烙治法。五、耳科常见病1、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瘘管。(证型p60)2、断耳疮:是指以耳廓红肿热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证型P58)3、耵耳:是指耵聍堵塞外耳道引起的疾病。(1)症状:可出现耳堵,耳胀,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眩晕等症状(2)检查:可见棕黑色或黄褐色块状物堵塞在外耳道,质地不等。有松软如泥,有坚硬如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3)治疗方法:以外治法为主。对可活动的,部位浅,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可用膝状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较大而坚硬,难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氢钠,待软化后用吸引法或外耳道冲洗去清除。4、外耳道异物:是指外来物体误入耳道。5、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证型:p62)6、耳疮:是指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证型:P64)疾病耳疖耳 疮急 性慢 性病史多有挖耳史症状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病程短耳痒或轻微耳痛;病程长检查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皮肤增厚,或有少许渗液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可化脓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7、 旋耳疮:是指旋绕耳廓或耳周发生的湿疮。(证型:P54)8、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证型:p56)(1)三大特征:耳部疱疹(耳痛)、面瘫、内耳症状:眩晕、耳鸣耳聋(2)分型:型:耳部疱疹;型:耳部疱疹 + 面瘫;型:耳部疱疹 + 面瘫+内耳症状9、耳面瘫:是指因耳部脉络痹阻所致的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证型:P104)(1)临床症状:瘫常突然发生,额驰睛露,额部皱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口角歪斜,偏向健侧。鼓腮漏气,口角下垂,口涎外溢,或有耳后完骨部疼痛。10、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所以古人又有“风聋”之称。(证型:P69-70)11、脓耳:是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证型:p74-75)急性期慢性期症状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可伴发热反复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体征鼓膜充血,紧张部穿孔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或见肉芽、胆脂瘤、硬化灶辅助检查血常规:WBC升高;听力检查:传导性聋听力检查: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颞骨CT:中耳乳突可见软组织影或骨质破坏12、脓耳变证:是指由脓耳变生的病症,多因脓耳邪毒炽盛,或治疗不当,邪毒扩散而致,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1)耳后附骨痈:是指脓耳邪毒炽盛,侵蚀耳后完骨,溃腐成痈。以耳内流脓,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为特征,因其痈深附完骨而称之。(2)脓耳面瘫:是指因脓耳失治,邪毒侵蚀耳内脉络而发生的面瘫。(3)脓耳眩晕:是指因脓耳失治,邪毒流窜内耳引起的眩晕。(3)黄耳伤寒:是指由于脓耳邪毒壅盛,深入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而致的疾病。(证型:P86-87)13、耳鸣: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1)病史:如耳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其他全身疾病史,治疗史等(2)临床症状:可急性起病,亦可缓慢起病;既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呈持续性,也可呈间歇性,耳鸣的音调可呈高音调,亦可呈低音调;一般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严重时可影响睡眠及对生活,工作,情绪产生干扰;多数耳鸣患者伴有听力下降。14、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程度较轻者也可称“重听”(证型:P9496)15、耳眩晕:是指由而窍病变所引起的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证型:p99100)(1)症状必备症状:旋转性眩晕,可反复发作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耳胀闷感等神志清楚体征自发性眼震(2)辅助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听力学检查:正常或感音性聋;前庭功能检查:正常、亢进、减退六、鼻科常见病:1、鼻疔: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以局部红肿疼痛,呈栗粒状突起,有脓点为特征。(证型:P108)疾 病鼻 疔鼻 疳相同点部位多在鼻前庭病史多有挖鼻史不同点症状鼻痛鼻痒,或鼻痛体征鼻前庭局限性红肿,可有脓点鼻前庭弥漫性红肿;鼻前庭及附近皮肤弥漫性糜烂、渗液、结痂;局部皮肤增厚或皲裂其它可导致疔疮走黄,危及生命有急、慢性之分,无性命之忧2、鼻疳:是指以鼻前庭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或皱裂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证型:P110-111)3、伤风鼻塞:是指因感受风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喷嚏为主要症状的急性鼻病。(证型:P114)(1)症状局部症状:打喷嚏,鼻塞,流涕(清涕 脓涕)全身症状:发热、恶风、头痛等;小儿较重,可伴消化道症状(2)检查鼻黏膜急性充血、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3)病程1周左右4、鼻窒: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证型:P116-117)(1)症状主要症状: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经久不愈)伴随症状:流涕(少量),嗅觉减退等(2)体征下鼻甲肿胀(有弹性,可收缩)下鼻甲肥大(桑椹样变,硬实,不可收缩)鼻中隔偏曲鼻窒鼻渊鼻息肉病史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有伤风鼻塞史多有鼻鼽或鼻渊病史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可有嗅觉减退。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一侧或两侧鼻窍渐进性鼻塞,逐渐呈持续性,嗅觉减退,多涕,头闷头痛。5、鼻槁:是指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证型:P120-121)(1)症状主要症状:鼻内干燥感伴随症状:鼻塞,鼻出血,嗅觉障碍,头痛头昏,鼻内有臭味(2)体征鼻黏膜干燥,鼻甲萎缩,鼻腔宽大,灰绿色痂皮覆盖6、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证型:P124125)(1)病史:有过敏史及家族史。(2)症状:突发性鼻痒,喷涕,流清涕,鼻塞。起病快,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长。(3)检查:鼻粘膜多见苍白水肿,亦可见粘膜充血,鼻腔内有水样清涕。7、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证型:P129-131)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1)病史:可有伤风鼻塞病史(2)症状:主要症状:浊涕多伴随症状:鼻塞,嗅觉减退,头痛(3)检查:鼻窦区压痛(4)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道及中鼻甲为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或见息肉。中鼻道及/或嗅沟见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穿刺或体位引流。鼻窦CT,X线示窦腔模糊、密度增高及混浊,或见液平面。(5)鼻渊头痛特点:额窦炎:前额痛,磨洋工【压痛点:眶内上角】上颌窦炎:面部痛,上午轻、午后重【压痛点:犬齿窝】筛窦炎:鼻根痛,午后轻、晨起重蝶窦炎:(头)深部痛,晨起轻、午后重急性期剧痛,慢性期钝痛(或头昏)多伴有鼻塞流涕8、鼻息肉:是指鼻内光滑柔软,状如葡萄或荔枝肉样的赘生物。(证型:P134)9、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证型:P136)(1)外治法:冷敷法、压迫法、导引法、滴鼻法、吹鼻法、烧灼法、填塞法(2)鼻衄、咯血、呕血区别:鼻衄咯血呕血病史多有挖鼻或鼻外伤病史多有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等肺病史多有上消化道疾病史伴随症状血色红,可有打喷嚏症状,但无呕吐或咳嗽等症咳嗽而出,血色多鲜红,常混有痰液,咯血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呕吐而出,血色多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呕血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7、 咽喉科常见病:1、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本并进行辨证施治)(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证型:P150-151】(1)症状咽痛(吞咽时加重)咽部不适:咽异物感、痰粘着感、咽干、咽痒等(2)体征咽部红肿(黏膜充血肿胀)咽后壁(喉底)淋巴滤泡增生(颗粒状隆起)咽侧索增生咽黏膜干燥2、乳蛾:是指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证型:P156-157】(1)症状急性期:咽痛(吞咽时加重),发热慢性期:咽部不适,如咽异物感、咽干、咽痒、咽痛等(2)体征喉核红肿喉核见脓点,或挤压时有脓点颌下或有臖核(3)辅助检查(急性期)血常规:WBC升高疾病喉痹乳蛾共同点急性期:咽痛(吞咽加重),或伴发热;慢性期:咽异物感不适不同点病变在咽部,喉核正常病变在喉核,可延及咽部3、喉痈:是指发生于咽喉及邻近部位的痈肿。【辩证:P162-163】(1)喉关痈(扁桃体周围脓肿):发生于喉关,扁桃体间隙。多有乳蛾发作史。乳蛾发病数日后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似口中含物,汤水易从鼻中呛出,甚则张口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如患处红肿高突,触之有波动感,示已成脓,此时穿刺可抽出脓液。(2)会厌痈(急性会厌炎及会厌脓肿):发生于会厌。可有外感,异物,创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起病急骤,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张口流涎,言语含糊,甚则呼吸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有呼吸困难表现,口咽部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球状,则见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黄白色脓点,喉部X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3)里喉痈:多生于喉底,咽后间隙。可有感冒或咽部异物及外伤后感染史。发病较急,畏寒,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吸奶时啼哭或呛逆,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鼾声大,易惊醒。检查呈急性病容,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红肿,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患侧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颈侧位X线片,可见咽后壁隆起之软组织阴影,有时尚可见液平面。(4)颌下痈:生于颌下,咽旁间隙。可有乳蛾,喉关痈,里喉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咽痛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言语不清,张口困难,全身可伴高热,畏寒,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检查见急重病容,颈部僵直,患侧颈部,颌下肿胀,明显压痛,成脓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及咽侧壁向咽中线突起,但喉核不红肿,颈部B超或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4、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辩证:P175-176】(1)病机:实者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窍闭而喑”。虚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破不鸣”。(2)临床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3)检查声带鲜红肿胀;或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声门闭合不全;或喉黏膜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活动受限,或松弛无力。5、急喉风:是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证型:P170-171(1)必备症状:吸气性呼吸困难(2)可能的伴随症状:声音嘶哑尔咽喉红肿疼痛及其伴随症状(a、痰涎壅盛b、汤水难下c、语言难出)(3)急喉风的检查:根据呼吸困难及病情轻重程度分为四度。一度: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天突,缺盆及肋间等处轻度凹陷,称三凹征(甚则剑突下及上腹部软组织也可凹陷,故亦称四凹征)。二度:安静时亦出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三度: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并因缺氧而呈烦躁不安,自汗,脉数等。三(四)凹征显著。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脉沉微而欲绝,神昏,濒临窒息。6、梅核气:是指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辩证:P184-185】(1)临床症状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其状或如梅核,或如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饮食及呼吸。多于情志不舒、心情抑郁时加重。(2)检查咽喉各部无异常,纤维喉镜及食道钡餐或食道镜检查无异常。中医外科学1、 绪论1 最早的外科医生叫医句,形成外科的年代是汉代,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贡献很大。2 华佗是我国历史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堪称外科鼻祖。3 晋龚庆宣撰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填空题)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在下方。4 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对传染病病因病机的认识。5 唐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6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7 明陈实功 外科正宗 正宗派 “列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 清王维德 外科全生集 全生集 阴阳辩证清高锦庭 疡科心得集 心得派 “疡科实从内出论”引入三焦学说8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9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外痈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出现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10. 横向:痈39cm疖3cm发9cm 11. 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疖:表皮12. 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老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凝瘀血 (选择题)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大题缓急深浅皮色皮温疮疡肿势肿胀范围溃疡肉芽硬度阳急浅红赤灼热高起局部根束红活润泽适中溃后消阴缓深紫暗暗红或不变不热不高或平滑不局限,根散漫苍白紫暗坚如岩或软如糖疼痛脓液病程预后全身阳剧痛粘厚短易消易溃易敛寒热,便秘,溃后消,舌红苔黄脉弦数洪大阴不痛稀薄长难消难溃难敛潮热,盗汗,神疲,溃后更甚,舌淡胖苔少,脉细软小无力13.大小,位置形态质地活动度界限疼痛良性不一规则中等活动清楚初期不疼,后期因张力或压迫神经痛恶性不规则硬如岩固定不移不清楚14用药过敏的表现:大量分泌物增多伤口周围红或出现小水泡痒15辨脓:宜稠不宜稀,宜明不宜污,宜腥不宜臭。16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呈柏油样黑便,为远血;直肠、肛门的便血,血色鲜红,为近血。尿血:一般无痛,以肿瘤多见。血淋:有痛,以结石、炎症多见。17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18内治法三个总则:消法托法补法(填空题)(1)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油膏:阳证:金黄膏;阴证:生肌玉红膏、回阳玉龙膏(2)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多用于疮疡初期,促其消散。(3)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消散药:内消散;提脓祛腐药:升丹;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生肌收口药:生肌散;止血药:桃花散;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酊剂:复方土槿皮散;洗剂:三黄洗剂20手术疗法:切开法:适用于成脓期。脓成:皮薄、光亮、应指、中软切口的选择:选择脓腔最低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填空题),免伤乳络,乳晕部位弧形切开。肛旁脓肿,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21.总结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内治法消托补热:五味消毒饮寒:阳和汤湿:三妙汤加减邪盛正不衰:透脓散邪盛正衰:托里消毒散(选择题)气:四君子汤气血:八珍汤血:四物汤外治法阳:金黄膏阴:阳和解凝膏半阴半阳:冲和膏切开或火针排脓早期:提脓祛腐为主,五虎丹、祛腐散、红升丹后期:生肌长皮为主,生肌橡皮膏为主(选择题)二、疮疡:1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2大类。疖痈发定义指发生在肌肤或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指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分类有头疖、无头疖、疖病臀部臀痈(选择题)好发暑季、小儿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皮肤疏松部位局部特点色红、灼热、根浅突起、范围在3cm左右,肿势局限发病迅速,宜肿,宜脓,宜敛,7天左右成脓,伴发热,口渴、恶寒,69cm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9cm预后出脓即愈不会损伤筋骨,不会内陷35日坏死,腐烂,全身症状明显2(名解)疔:一种发病于颜面、手足,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好发:颜面、手足。 发病特点:发病急,肿胀甚,疼痛剧,初起有脓头,根深而硬,多伴有全身症状。 预后:颜面容易走黄。 手足部疔疮。 蛇眼疔甲沟炎; 蛇头疔化脓性指头炎; 蛇腹疔化脓性腱鞘炎托盘疔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足底皮下脓肿; 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3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有头疽(名解)无头疽定义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好发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中老年人及消渴病人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于四肢长骨,以胫骨多见局部特点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溃后多脓出不畅,故易向深部及四周扩散,10cm初起无头,发于定处,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起病急而重预后易发生内陷易造成关节畸形4(简答)丹毒:是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好发:春秋季多见,好发于小腿、颜面部,多有皮肤粘膜破溃史。 局部特点:色如丹涂脂染,发病急,迅速扩散,边界清楚,多伴有全身症状。 预后: 小腿丹毒橡皮腿 面部丹毒易内陷,一般不会化脓 名词解释走黄和内陷: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的危重疾病,继发于疔疮的病变称为走黄,因疽毒或除疔疮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的病变称为内陷,相当于西医学的全身性外科感染。(这是一个名词解释),内陷分为3个类型火陷、干陷、虚陷(填空题)5.走黄内陷相同点均为在疮疡阳证疾病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邪毒走散,内攻脏腑的危险症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不同点继发于疔疮的称为走黄,邪正正实疔以外其他疮疡引起为内陷(邪盛正虚)走黄特点:疮顶突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有心烦作躁,神智昏聩等七恶证;继发于疔疮的称为走黄内陷特点:疮顶突陷,脓腐未尽而干枯无脓,脓尽红活的疮面变光白板亮;伴邪毒盛,热极或正虚邪盛或阴阳两竭的全身症状3、 乳房疾病:1、辅助检查:X线检查:常用方法是钼靶X线摄片超声显像病理检查2、乳痈、乳癖的区别乳痈(选择)乳癖定义是由热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哺乳期发生外吹乳痈;妊娠期内吹乳痈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多发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发产后34周多发2545岁之间已婚妇女局部特点初起多有肿块,热胀痛明显,红不明显肿块经前郁怒时增大,痛甚,以胀痛为主,经后喜时肿块缩小,痛轻,多伴有肝郁气滞症状预后初中期多伴有全身症状四、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皮肤病病因: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2、皮肤病症状:(1)常见症状:a、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灼热感、蚁走感、麻木感b、他觉症状:原发性皮损: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填空) 继发性皮损: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2)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地大片或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2、鉴别热疮蛇串疮发病部位皮肤黏膜交界处身体单侧带状分布,不超过正中线症状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泡,常为一群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带状,局部刺痛或伴 核肿大预后1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不宜复发,病程2周左右,老年人约3周3、蛇串疮(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4、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1)特点:皮损成对称分布,多型性损害,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预后: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2)分型:急性:渗出为主常有红斑、丘疹、丘疱疹亚急性:渗出减少,有热向鳞屑样变慢性:鳞屑样变,苔藓样变(3)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脾胃受损、外受风邪、风湿热邪侵袭5、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得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6、(简答特点)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特点:好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偏多,夏季加剧,冬季缓解局部特点:常呈对称性分布,初起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逐渐扩大成苔藓化,奇痒,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预后:宜形成苔藓样变,慢性病程,多年不愈,易反复发作。5、 肛门直肠疾病:1、 总论:肛门齿线以上是黏膜的结构无疼痛 齿线以下是皮肤的结构有疼痛门脉高压症患者引起的内痔不宜做手术结扎。肛门直肠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风、湿、热、燥、气虚、血虚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检查常用的体位: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检查方法:肛门视诊肛管直肠指诊窥肛器检查2、 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1)特点:好发:于成人,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局部特点:便鲜血,无疼痛,可伴随痔核脱出,常伴有便秘(2)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3)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分期:I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II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III期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看不到静脉团,不能自行回纳3、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直肠末端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4、(名解)混合痔:是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多发生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六、泌尿男性疾病:1、精浊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前列腺炎多见中青年男性小腹胀痛,排尿不适,尿道灼热为主伴有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发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2、(简答特点)精癃: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肥大多见于老年男性尿频、夜尿次数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者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3、精浊精癃共同点排尿困难不同点西医命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发病年龄多见中青年男性多见于老年男性是否伴随性功能障碍伴有不伴有中医骨伤科学1、 发展史:1、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2、 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3、 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4、 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5、 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6、 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二、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三、临床诊查1、行痹: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 痛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着痹:关节酸痛,重着,痛有定处; 热痹:患部灼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2、肌力的测定标准:(6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6.1认识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乙烯的性质》教学设计
- 家庭矛盾,户口迁出协议书8篇
- 农田夜间照明工程方案(3篇)
- 明城工程保洁方案(3篇)
- 水稻犁田服务合同5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新)
- 米泉顶管工程方案(3篇)
- 煤矿消防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幕墙工程优化方案报告(3篇)
-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2024年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传统体育运动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课件教案
- 类脑计算与神经网络
- 手术授权申请表
- 2023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初级)试题
-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之整句与散句变换(10道真题含答案)
-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记录
-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昆明元朔建设有限公司高速收费岗位笔试题
- 2023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