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段落作用1进阶练习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来源:学*科*网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 文章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第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 最贫穷和最富有的家庭苏拾莹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有一个清寒的家庭,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四个孩子辛苦地过日子。平常,母亲就到附近的牛奶工厂打工,赚钱勉强糊口。大哥从上中学就开始半工半读,放学后到隔村的养牛场去帮忙挤牛奶,赚点钱贴补家计。最近,大哥得到威斯康星大学的入学许可,搬到大学所在的麦迪逊城去住。他依然课余到城里的超市去打工,不过只能供应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法负担家计了。二姐刚上高中,于是开始每周抽出两天时间,在放学后到牛奶工厂帮忙打杂,为家里增加一点收入。三妹及幺妹还在念初中、小学。自从大哥搬到麦迪逊城去了以后,家里就剩下母亲及三姐妹了。因平日省吃俭用惯了,生活倒也不虞匮乏,反而因了虔诚的信仰,家庭气氛温馨和乐。圣诞节的前一个月,教会新来的牧师在台上宣布,希望大家能在这个月里把钱节省下来,在圣诞节作一个特别的捐献,帮助教会中最贫穷的家庭过节。听了牧师的宣布,这个家庭的三姐妹彼此商量,准备省下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并多赚一点钱,好帮助教会里这个最贫穷的家庭。妈妈本来要帮二姐买一双新鞋的,但二姐看看她快磨光的鞋底,说:“不用给我买新鞋了,换个鞋底就好了,钱省下来作特别捐献吧!”三妹也跟妈妈说:“我的制服不要买了,我穿姐姐那件旧的就可以了。”一直努力收集哈利波特每一集书的幺妹也说:“我也不买哈利波特了,我跟同学借来看就好了。”这个月,二姐增加了到牛奶工厂打杂的次数,两个妹妹则到邻居家去做临时保姆,帮忙照顾幼儿。一个月下来,三姐妹共攒了三百五十元,这是她们拥有最多钱的一次。她们兴高采烈地把这些钱换成新钞,三张一百元及一张五十元,准备拿去捐献。圣诞节的前一个星期日,就是牧师宣布要作特别捐献的那个日子,三姐妹兴奋得连蹦带跳去教堂,迫不及待地把三百五十元投入那个特别捐献箱去。这是她们辛苦赚来的钱,但她们想到有一个穷困的家庭可以获得她们的帮助,就觉得很快乐、很骄傲!当天傍晚,牧师开着车子到三姐妹家来,给了妈妈一个信封袋。倒出来时,里面是三张一百元、一张五十元的新钞,以及一些五元及一元的旧钞票,总共四百四十四元。那三张一百元及一张五十元的新钞,不正是三姐妹早上捐出去的吗?妈妈送牧师走后,三姐妹沉默的脸上,噗噗地掉下泪来。原本在捐献的时候,她们以为自己非常“富有”,可是,现在却一下子变成最“贫穷”的一家!尽管她们生活并不富裕,但衣食住行都不缺啊!她们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是穷人;直到牧师送钱来时,她们才知道,在教友的眼中,她们是最贫穷的“穷人”。她们突然感到好羞愧!她们不想再去教会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她们是教会中“最贫穷的家庭”。她们不想再去被别人当成穷人看!夜,哥哥从城里回来了,还带了一位无家可归的同学来过节。那位同学是个孤儿,家境非常贫穷。三姐妹及妈妈热忱地款待他,让他十分感动。三姐妹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家穷,因为“穷人怎么帮得起穷人呢?”她们还是觉得自己很富足。又到了星期天,妈妈强迫三姐妹仍去教堂。三姐妹想起上星期的事,走在路上,步履蹒跚,心情沉重,个个脸色十分难看。那天,教会来了一位刚从非洲萨伊(原来的比属刚果)宣教回来的宣教士,他说,萨伊是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很多人住在没有屋顶的房子里,还经常三餐不继。那里的教堂是用晒干的土块建造的,需要钱盖屋顶,也需要钱准备一些食物,让村民在星期日上教堂时至少可以免除饥饿。宣教士在台上说:“请大家捐献一些钱来帮助这些贫穷的非洲人好吗?”这时,三姐妹不约而同地望向妈妈,只见妈妈微笑地点点头,拿出上星期牧师给她的那个装有四百四十四元的信封袋,捐献了出去。三姐妹彼此互望一眼,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清点捐献之后,牧师宣布:“今天的捐献有五百三十元,全部捐给萨伊教会。”宣教士喜出望外,他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小镇的小教会能得到这么多的捐献。他接过捐献的钱,不禁说:“你们教会一定有很富有的人家!”(21)妈妈和三姐妹觉得很高兴,也很骄傲,因为她们正是这宣教士口中所说教会里“最富有的人家”啊!(22)牧师赞许的目光投注在三姐妹和妈妈身上,他微笑地点头回答宣教士说:“是啊!她们真的很富有!因为她们有一颗愿意给予的心!”(选自现代女报)(1).文中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的善款的捐赠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述其流转过程。 (2).文中第和段,两次写了姐妹三人去教堂的情景,请赏析两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3).文章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题目中的“最贫穷”和“最富有”是否自相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5).通读全文,感受三姐妹的“苦”与“乐”,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三姐妹“苦”与“乐”的理解。参考答案【答案】1. 【小题1】 给人奇峰突起之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小题2】 (1)褒义贬用,表示否定,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 (2)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小题3】 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小题4】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 “拔掉那颗蛀牙”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 【小题1】 捐给教会里最贫穷的家庭 捐款回到自己手中 捐给萨伊教会,帮助非洲穷人 【小题2】 “连蹦带跳”表现了姐妹三人因即将可以捐款帮助他人的愉快心情。 “步履蹒跚”形容走路艰难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现了姐妹三人不情愿再去教堂的失落心情。 【小题3】 内容:这三段写了这一家人虽然贫穷但很勤劳的生活状况。 作用:与下文三姐妹捐出一笔数目不小的捐款形成对照 ,为突出文章主题做了铺垫 。 【小题4】 不矛盾,最贫穷是指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最贫穷,但他们一家人都勤劳善良,乐善好施,他们在精神上是最富有的。 【小题5】 示例:文中的三姐妹,在省吃俭用,筹备捐款的过程中,并不感到“苦”。但当他们被当成捐助对象,捐出去的善款又回到自己手中时,他们却感到无比痛苦,当他们又有了捐助对象时,他们重新找回了快乐。因此我认为文中的三姐妹不重视生活上的“苦”与“乐”,她们更重视精神上的“苦”与“乐”,精神上的快乐才是她们最大的快乐。 【解析】1.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分析文本内容,要从整体来把握,如果对内容不能全面分析的话,这类题就答不全面,甚至不正确。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看出文中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的善款的捐赠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主要表现在:捐给教会里最贫穷的家庭-捐款回到自己手中-捐给萨伊教会,帮助非洲穷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该词所表达的意思,这个词语用在这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文中第“连蹦带跳”表现了姐妹三人因即将可以捐款帮助他人的愉快心情。第段“步履蹒跚”形容走路艰难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现了姐妹三人不情愿再去教堂的失落心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在分析时,一定要看该段在文中的具体位置,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理解其作用。通读文章,可以看出文章段写这一家人虽然贫穷但很勤劳的生活状况。这三段作用为:在内容上,与下文三姐妹捐出一笔数目不小的捐款形成对照 ;在结构上,为突出文章主题做了铺垫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文章题目往往关联文章的中心,意蕴深邃,有丰富的意义,不可只从字面理解。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最贫穷”指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最贫穷;“最富有”指他们一家人都勤劳善良,乐善好施,他们在精神上是最富有的。二者所指的内容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西省怀仁一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火力发电厂液氨课件
- 灌砂法测土容重试验课件
- 知识型培训内容课件
- 昆虫触觉刺激防御启动-洞察及研究
- 知识付费类直播主播培训课件
- 知识付费代理培训资料课件
- 钻井泥浆课件
- 知识产权学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考前冲刺模拟试题汇编
- 金川公司社招历年考试题
- 阴道镜检查图谱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题培训》
- GB/T 43933-2024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锅炉安全培训教材(大全)
- 医废管理与处置的实际操作手册与指南
- 义齿工厂开设策划方案
-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1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自媒体运营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