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概论考试一、名词解释1、艺术起源的“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的表现,情感在推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动力作用,这种说法在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2、艺术起源的“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对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3、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5、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6、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7、造型艺术 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8、绘画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里面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艺术。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P16: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答: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2、艺术的审美性和“丑”的关系问题,并举例。答:生活中出来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但是,生活中“丑”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既可以找到美的现象又可以找到丑的现象。在艺术中却一概都以审美性表现出来。生活中的 “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例如:莫里哀的著名讽刺喜剧吝啬鬼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一极端自私而贪婪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露出资产阶级贪财如命的本质。这也使得作品中“丑”的人物形象具有了艺术的审美价值。3、什么是美育?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答: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为审美教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人的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为什么说“石头”是史书?并做说明,举例。90页答:中外古今的建筑,由于历史的悠久、数量的众多、风格的差异、民族和时代的特色,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认为从中可以通览人类的文化史和文明史。举例:例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统治根深蒂固,在建筑艺术中也鲜明的体现出来,如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几乎反映了整个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容。以最典型的巴黎圣母院为例。这座建筑高度惊人,它象征着中世纪教会的权威,高高凌驾于整个城市之上。而它的尖塔、尖形的拱顶、细高的柱子等都是垂直向上,给整个教堂营造出一种上升、凌空、飘渺的艺术效果,目的是把那些饱受人世痛苦的信徒的目光引向苍天,使他们忘却现实,憧憬天堂。5、为什么说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他的文化美。举例答: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可以说是将自然风景美、建筑艺术美和历史文化知识三者融为一体,处处使人感受到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的氛围。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创造诗情画意的意境举例:如避暑山庄水心榭北面的临湖建筑,原是清帝书斋,建筑布局取北方四合院手法。康熙皇帝亲笔题额为“月色江声”,就是取意于苏轼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万籁俱寂之时,只见满湖清光、波涛拍案,颇有诗情画意。6、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答: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感情,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注重再现和写实,同中国绘画注重表现和写意,形成鲜明差异。三、论述题(举例部分老师没给答案,是我自己总结的,可自行删改)1、结合实际谈谈关于艺术的形象性。举例(P10蒙娜丽莎的例子)答: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一定思想感情,都是客观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画家为捕捉表现到画中主人公的面部内在感情,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完成这副肖像画。画家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从生理学解剖学角度分析了人物的面部结构,研究明暗变化,才创造出这一富有魅力的艺术形象。无疑,画家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2、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举例(P12罗丹的例子)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和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讲过:“没有一件艺术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均匀,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打动人的,”他在创作巴尔扎克像以简练朴实的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这座雕像的成功在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真正在形式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举例(13页阿Q的例子)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不仅具有活生生的个性,具有极为深刻的性格内涵,又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特定时代并概括出全民族的国民性弱点。2、结合实际论述审美性特征。答?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举例泰山的雄壮,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峨眉的秀丽(P18页)2、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举例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个繁荣的景象,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P19)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没和形式美的统一。 举例悉尼歌剧院现代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内容和形式的统一。(P20)3、为什么说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单元的?答:(P3233)a、艺术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同时也启示我们,对于这样一个距今年代久远且复杂的问题,更需要从多元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探索。b、大量原始艺术遗迹表明,原始艺术与劳动、祈祷祭礼(祭祀)、图腾歌舞、生殖崇拜、性爱等有关(举例)。甲骨文中的巫和舞河姆渡的骨哨c.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4、谈谈对现代派艺术的看法。(P60) 所谓现代派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所谓“现代”,是区别“传统”而言的。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和非理性为主要标志,从传统文学表现自我和反映现实的两极并立,转向集中表现自我。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它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艺领域的主流。艺术特征是主观性、内向性. 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大学《文档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变频器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竞赛事运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康学院《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手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机制设计理论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传播与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医学院《大气科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T-CSDA 0005-2024 三维桥架保温隔声复合模块建筑地面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4年盾构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术前月经来潮的应急预案
- CDN加速服务合同(2024年版)
- 韩愈课件身世经历
- 《中国的民主政治》课件
- 部队安全保密教育课件
- 2024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 心血管内科降低患者桡动脉止血器压迫不适发生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书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案例展示 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