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四季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四季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四季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四季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季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韩芳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2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成语、省略句)。3翻译文言文,把握大意。4反复朗读,熟读背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6字法):1读-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趣”2译-自主、合作、探究,启发和疏导学生主动求解、不机械地文白对译,译中激发“趣”3析-读议结合进行评述,体认作者的“趣”。4积-整理文言词语和句子,以及背诵达到积“趣”。5联(延)-培养学生自觉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趣”。6练-训练是为巩固课堂所学,也是为知识积淀、能力养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2获得审美愉悦,培养审美的情趣。教学重点:诵读和背诵;翻译和整理文言词语教学难点:赏析作者的“情趣”并创造情趣。教学方法:读议结合法、评述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依据:1学情分析:学生被课业负担、名次包袱压抑得心灵较为麻木;又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要极力激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感悟并发现生活中的情趣;还要树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2文体分析: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基础是理解大意,因此重点多是“读”“译”“析”。3文本分析:童趣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能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四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理读积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串珠,线条比较单纯。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朗读训练、积累词语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也有结合学生体验和经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教师分析: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他讲春,几乎查阅了有关教学文章80多篇。我查到的有关这篇文言文的资料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8-9期第58页,2003年第5期第51页、8-9期第35页、初中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7-8期第45页,以及有关教案等。吸取特级教师的亮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本教案。担心眼高手低,不切合学生实际;但我仍要坚持,因为可以放慢速度学生就能理解,毕竟学生是可以培养的。还有积累词语与下个环节的自然过渡,还没有想好。第一课时一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2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3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二第一板块:译读激趣1简介作者、作品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2一读(指名4生读),读准字音。童稚(zh) 藐(mio)小 项为之强(jing) 鹤唳(l)云端 怡(y)然称快凹(o)凸(t) 土砾(l) 壑(h) 庞(p)然大物 虾(h)蟆(ma)3二读(齐声读),读得流畅(1)在正音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老人回忆往事的恬淡、悠然;饱含愉悦)(2)全班齐读,力求读得流畅。4三读(译读),读懂文意。 第一次合作探究(1)教师布置:一篇文言文的翻译靠一个人是不够的,下面进行第一次合作探究。采取“小合作+大合作”的办法。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每个小组合力翻译一段,要注意三点:(多媒体展示)读懂文章写的内容;你是怎样读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你还什么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译读,教师巡回参与。(3)小组接龙翻译(组内接龙)。教师巧妙插话、点拨,进行组间交流。(4)教师引导之后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是:加字法、换词法、推断法、查注释法等。5四读(放声读),读好停顿,体会情感。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方法: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虚词放开头领起下文的。(多媒体展示)(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作青云白鹤观。(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7)蹲其身,使与台齐。(8)见二虫斗草间。(9)盖 / 一癞虾蟆。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三第二版块:寻读品趣1刚才理解了文意,下面进行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合作探究注意的问题是:(多媒体展示)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在这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沈复童稚时的“趣”在哪里?(可从内容、写法、修辞等方面赏析)2学生按小组合作探究。3学生向全班展示。教师准备:(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两眼能受强光刺激,又视力极佳,更善于观察(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眼前出现想象中的画面之后的惊喜。)(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看得出神,陶醉其中,进入了忘我的境界。)(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作者创设了美妙的意境,表现他的好奇心和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小小素帐中,竟出现“鹤唳云端”之奇观,能不为之“怡然称快”?)(5)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小孩的眼光,在前面想象的基础上,看癞虾蟆自然是庞然大物了,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这是大词小用;观二虫斗兴趣正浓,忽被蛤蟆破坏,岂有不怒之理,写出心情和神态;惩罚癞虾蟆,可能是为小虫复仇,也可能破坏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4五读(想象读),读懂心情。在以上想象画面、体会感情的基础上,读出趣的心情。5小结(板书):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明确: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草丛、虫 、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癞蛤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找、整理重点字词句通假字一词多义。如:观、为、之、其等成语并解释大意(参考习题二)省略句并翻译。书下注解第二课时一抽查背诵二第三板块:理读积趣1所谓理读,就是以某个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进行输理、整理式阅读。从下面几个方面寻找梳理,已经在作业中完成了一部分。音同形不同的字义同字不同的字字同义不同的字-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省略句其它重点词语2整理内容大致如下(可以小组接龙、竞赛回答):音同形不同的字砾-唳 鹤-壑 向-项义同字不同的字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字同义不同的字-一词多义观:昂首观之 (看)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神:定神细视 (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时:余忆童稚时 (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之:昂首观之 (代词,它。指蚊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助词,的)心之所向 (主谓间,取独。)驱之别院 (代词,它。指癞蛤蟆。)为:项为之强 (因为)以丛草为林 (当作,作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以:徐喷以烟 (用)以丛草为林 (把)其:必细察其纹理 (代词,指所观察之物)蹲其身 (代词,指自己)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成语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 (我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省略主语、谓语)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省略宾语)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省略主语)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为之怡然称快 (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其它重点词语明察秋毫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抽打。)三第四个板块:想象创趣1六读(读出感情)文中的“我”之所以感觉到“趣”,全在一颗充满纯真的童心。让我门练习读出感情,可上台展示。2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第三次合作探究:(1)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羡慕沈复吗?你认同他的“趣”吗?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板书:物-平淡无奇趣-其乐无穷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果-与众不同的发现、生活的乐趣、心灵的自由、人与自然的和谐(2)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诗意,冰心称赞童年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话,教师整理。如: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童年是一块糖,甜在心里;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地摇啊摇;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3教师小结:你们看,我们每个人说一句很美的话,组合起来还是一篇散文诗呢。四布置作业1七读(背诵读)2课外阅读一篇表现童趣的文章,摘抄部分内容。3写一则自己的“童趣”,300字左右。借鉴:小时候,玩“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儿歌:“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鸣一一。”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附录一:童趣译文我回忆起在年幼的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清楚地看到最细微的事物,(只要)看见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产生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子(成群地飞)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那成千成白的蚊子果真都变成鹤了。(我)仰着头看着它们,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个景象)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真(它们)就像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高兴得(拍手)叫好。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旁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当成丘陵,把低洼的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在这个想象的山林中神游,愉快而又安闲舒适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看得)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一个极大极大的东西掀倒“山”压倒“树”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当时)我年纪小,正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相斗),(癞蛤蟆的到来)不觉使我猛地一惊。(等我)心神安定下来,(便)捉住了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附录二:童趣练习题(100分)基础知识部分一、填空。(6分)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1分)(1)童稚()(2)鹤唳( )(3)土砾凸者( )( )(4)丘壑() (5)癞虾蟆( ) (6)藐小( )(7)凹者为壑( )( ) (8)怡然称快( ) (9)庞然大物( )三、词语解释(12=44分)1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分)(1)明( )察( )秋毫(2)必( )细( )察其纹理(3)故( )时有物外之趣( )(4)私( )拟作群鹤舞( )于空中(5)则或( )千或百(6)昂( )首观( )之(7)果()如鹤唳( )云端2、解释句中加黑的词语(画线的是解释整个词)(1)明察秋毫( ) (2)蹲其身,使与台齐( )(3)余年幼,方出神( )( )(4)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4、选出对句中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项,在正确的选项上划(1)项为之强 A、勉强 B、强壮 C、坚强 D、僵直(2)徐喷以烟 A、慢慢地 B、快速地 C、紧张地 D、轻松地(3)又留蚊于素帐中 A、无色 B、白色 C、黑色 D、杂色四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10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_,心之所向,则或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