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1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2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第4、5自然段)精读品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激发学生对宋庆龄女士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樟树的特点。2.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女士的品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学生质疑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_。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带着哪些疑问走出教室吗?(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她和樟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记性真不错。这些问题呀,都是围绕樟树而来,我们先来研究研究这两棵樟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好不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樟树的小节。指名回答。二、品悟重点,体会樟树特点1.先来看看第四小节。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个小节,边读边想,这两棵樟树给你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找出一个最能体现它特点的词语。(蓬蓬勃勃。)2.谁知道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很繁荣、很旺盛,生命力顽强)3.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非常棒。课文中是怎样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的呢?(1)第一句话,“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你想突出哪些词,表现它的生机勃勃?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谁来评价一下。(假设:我觉得樟树的枝干伸得还不够远。你能试着读读吗?你们觉得怎么样?谁也想试试。一起读。)读了这一句话,现在再请你来读“蓬蓬勃勃”这个词,你会怎么读呀?(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还有谁想读?能开火车吗?一齐读。)(2)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第二句话,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词?稠密什么意思呀?请你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可以读得很棒。怎么样?(掌声)4.我们通过品读文字知道了什么叫做“蓬蓬勃勃”。这呀,其实就是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词语。那么樟树的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从哪里看出?A“四季常青”,四季常青什么意思?B、“无论总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候多变,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严寒 酷暑/刮风 下雨/烈日暴晒 狂风暴雨/烈日炎炎 冰天雪地/连续干旱 持续降雨)5.樟树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呀!让我们一起读第四小节,赞一赞这蓬蓬勃勃的樟树。6.能不能试着背一背。练一练,谁先来,还有谁想来?提高一下难度,能看着图背诵吗? 一齐试试。7.真棒!看来这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樟树已经打动了你们的心。课文第五小节也写到了樟树。放声朗读这一小节,看看这一小节又写了樟树的什么。(樟树的可贵之处。)这种可贵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本身有香气)有个成语叫“天生丽质”(板书词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樟树的可贵之处还在哪里?(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哦?怎么样算是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只要就)这木质存在一年,_。这木质存在十年,_。这木质存在一百年,_。你想对这樟树说什么。(樟树你太厉害了,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遭遇什么,都能保持你拒虫的本性。/你说得太棒了,我特别想替樟树对你说句话,你真是我的知己。)一起读读樟树的可贵之处。8.这一小节还有一些内容,似乎没有写樟树哦。谁想说说你的理解。(拿石榴招虫和樟树拒虫对比,突出樟树的可贵。)仅仅是和石榴对比吗?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来呢?9.你们都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那我们就对比着读读这一段。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别的树木招虫”这部分,这个小组的同学读“而樟树却不招虫”这部分。三、升华情感,激发崇敬之情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不知道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你能用上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连起来说吗?(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2. 其实但凡是樟树,都有这样的(指黑板)外在美和内在美,(指黑板上的问号)作者为什么不写别的地方的樟树,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宋庆龄吧。小组交流交流你对宋庆龄的了解。谁来说说。来看看这段简介。找一个最打动你的关键词来形容宋庆龄。4.谁来读读这段资料。继续。你想说。继续下一条。谁想说。看了这么多资料,对于这几个问题,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A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不仅仅因为他们长得蓬蓬勃勃,具有永久保持的香气,更因为她觉得自己就像这两棵树一样。/对,樟树寄托了宋庆龄奶奶的情怀,所以舍不得。B宋庆龄就像樟树一样C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奶奶;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奶奶,表达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板书:崇敬 怀念)(逐一擦去问号) 5.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两棵樟树已经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而是宋庆龄奶奶的象征。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所有对樟树的赞美之情,都缘自内心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与怀念。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和人们一起走近宋庆龄故居,走近这两棵樟树_。(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你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我想表达对宋崇敬)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融为一体了,再次读一读课题,记住这两棵樟树,记住宋庆龄奶奶。四、自主选择,完成课外作业1.继续搜集宋庆龄的故事,感受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关系。 2.“一切景语皆情语”,“借物喻人”是作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