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坪中心学校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整理 整理人:许老师四年级上一、实验名称: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实验目的:能正确的读、记温度,掌握测量室内外温度的方法。实验器材:温度计操作过程:(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观察到的现象: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高,水银柱就随着上升,温度低水银柱就随着下降。结论: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温度二: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目的:能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实验器材: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操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5、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三、实验名称:制作雨量器实验目的: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直筒的透明杯1个、纸条1张、直尺1把、剪刀、笔操作过程:1、在直筒的透明杯子外面贰上一张纸条,幖在上面画好刻度,纸条0刻度对齐杯底。2、站直身子用喷壶对准杯子喷栴,模拟降雨3、降水5分钟后,看看降了多少毫米的雨。4、对照降水等级表,判断降水歉级。【注意事项】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纸条0刻度对齐杯底,以保证?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3、读数时,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俕持平行时读?雨量器的刻度数。 。四、实验名称:过滤实验目的:学会把溶液里的不溶剩质或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的溶液的方法。实验器材: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2个,滤纸?经过沉淀待过滤的搴和干净的水 操作过程: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2、将滤纸对折2次成4层,打开,使其一边3层,一边1层,成漏斗形状。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干净水浸湿,并用手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角),下端轻轻抵在3层滤纸的一边。5、竟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缘。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规范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纰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玳璃棒稍倾斜,可成45度角;漏斗末端?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避免滤液溅起来。五、实验名称:溶解实验目的:了解溶解的现象、过程和操作方法。实验器材:玻璃棒 烧杯 勺子 溶解物质(高锰酸钾、小苏打、洗净的沙等)操作过程: 1、第一步:静观。把溶解的物质放入水中,静观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尤其是高锰酸钾,它在水中逐渐分散这过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过程。)2、第二步:搅拌。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注意到溶液是否均匀,是否变成肉眼无法看见的物质颗粒。因此搅拌时要先慢后快,这样便于观察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3、第三步:静候。物质的溶解有快慢,溶解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看起来一下子溶解不了不要急于下判断,过一会还会继续溶解。观察到的现象:高锰酸钾和小苏打都会溶解于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六、实验名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比较猜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实验器材: 20克8等份的食盐和20克8等份的小苏打、玻璃棒或筷子、烧杯、50毫升的水各一杯、药匙、纸) 操作过程:1、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一份,再把它们平均分为8小份,在两个烧杯中各盛约50毫升的水。2、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溶解完后,再加入第二小份,继续搅拌。等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记录下加入食盐的份数。3、按照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小份一小份地加入到另外一个盛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当小苏打不能溶解时,记录下加入小苏打的份数。4、比较加入食盐的份数夘还是小苏打的份数多。观察到的现象:食盐溶解的速度比小苏打快,而且加入得份数比较多。结论: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七、实验名称: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猜想:少量的气体也能溶解在水里实验器材:每小组雪碧两瓶、注射器一支。操作过程:准备实验用品。拿一瓶雪碧观察静止时的状态(瓶内没有气泡),再记住摇动时瓶内发生的现象(瓶内有气泡产生),质疑1,瓶内的气泡是哪儿来的呢?(根据情况教师可以作解释:在摇动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你们知道是什么气体吗?(二氧化碳)打开另外一瓶有摇动过的雪碧,把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前推排净里面的空气,再将管口伸入瓶口,吸入约25毫升的液体,用食指封住管口(强调:要在了解液体的性质对人体没有伤害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指,否则不能用,要注意安全。)慢慢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气体逸出),再往里推活塞,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气泡不见了,溶解在水中了。)观察到的现象:往外拉时,压力减小,所以气泡就析出来了,往里推的时候,压力增加,它就又溶解在液体中了,所以气体溶解在水中是与压力有一定关系的。)结论:一些气体也可以溶解于水。八、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测: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操作过程:(一)搅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结论1: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二)用热水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到: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结论2: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三)研碎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观察到: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结论3: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九、实验名称: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猜测:一定量的水中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实验器材:1杯100毫升的水、1根玻璃棒、1袋食盐、1把勺子操作过程: 1、倒100毫升水,舀一平勺食盐倒在杯里(用尺子刮平)。 2、用玻璃棒搅拌,先慢后快,便于观察。3、边观察边记录。 4、食盐全部溶解后,再倒一平勺食盐,用筷子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量(份数):总勺数减去一勺。5、用天平称称出一勺几克实验,算出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观察到的现象:开始时,加入的盐可以很快的溶解,但到一定量的时候,盐就不会在溶解了。结论:一定量的水中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十、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目的:学会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操作过程:1、使用时,一手扶着酒精灯,一手打开灯帽,口朝下竖着放在酒精灯附近。 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划过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3、给物体加热时,用火焰的外焰(外焰的温度高)。 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注意事项】 1、酒精灯内的酒精容量不能超过酒精灯的三分之二。 2、点燃酒精灯时,不能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酒精灯上引燃,以免发生危险。 3、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必须用灯帽盖灭,要连盖两次。 十一、实验名称:蒸发猜测:盐水经过加热蒸发可以产生食盐晶体实验器材:浓盐水少量、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蒸发皿、火柴操作过程:1、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10毫升。(为避免费时和盐飞溅的情况可适当减少为5毫升)2、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火柴轻轻甩灭后放至一旁。3、 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避免盐晶体烧焦发黄。(如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的食盐晶体时即应停止加热,用蒸发皿余热使剩余少量液体蒸。如果仍继续加热,附着在晶体上的少量水与热蒸发皿接触即爆沸,无水晶体各面受热不均,也会发生飞迸现象)4、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注意事项】2、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异端时间内仍然很烫,要注意安全。3、如果实验器材没有,可以用蜡烛,调羹代替,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观察到的现象:加热后液体沸腾,产生水蒸气,当水分一直减少到一定的界限是就有食盐晶体出现。结论:经过加热蒸发可以使盐水产生食盐晶体十二、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鼓或锣、音叉和装有水的水槽。 操作过程: 1、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观察到的现象:钢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到的现象:橡皮筋振动并发出声音。 3、轻轻击打鼓或锣,让其发出声音。观察到的现象:鼓面振动并发出声音。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到的现象:音叉的振动导致水面产生波纹。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十三:声音的变化(一)实验名称:声音高低的变化猜测:知道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实验器材:四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水 、小棒。操作过程: 1、四只杯子分别标上号。 2、依次装上满杯、3/4杯、1/2杯、1/4杯水 3、用小棒(金属小棒为佳)从高到低,从低到高敲击杯口,比较音的变化。结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注意点】1、如果用的是口小的瓶子,敲击发出的音和广口瓶发出的音高上不一样的。2、在试管中加水,敲击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是由试管玻璃和水振动产生的。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发出的嗡嗡声是有试管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高低;低高。理由: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实验-2实验名称: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器材:钢尺或塑料尺一把猜测: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操作过程:1、使尺子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12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2、先轻轻的拨动尺子,观察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3、再用力拨动尺子,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十四:声音的传播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猜测:知道声音能沿着固体、液体、气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实验器材:米尺 、棉线 尼龙 铝箔 音叉、三只分别装有沙、水、空气的封口塑料袋,一只有橡皮头的铅笔操作过程:1、把每种材料的一端分别与音叉连接。2、另一个同学在材料另一端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3、物体要绷紧,铝箔比较难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但要使用不同质地的材料。4、将装有沙子的塑料袋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5、在距离一臂远的地方,用橡皮头轻敲桌子6、记录听到声音效果。7、分别用装有水、空气的袋子重复上面步骤。结论:声音能沿着固体、气体和液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强。十五、实验名称: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猜测:鼓膜的震动产生的实验器材: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或能够发声的物体、细沙或纸屑、橡皮筋。操作过程:1、用玻璃杯、气球皮、橡皮筋做鼓膜模型。2、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的细沙或纸屑。3、在鼓膜的上方用音叉等能够发声的物体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怎样振动。结论: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五年级上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操作过程: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结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种子发芽实验(一)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实验器材: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操作过程: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再往其中一个盒内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再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种子发芽实验(二)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实验器材: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操作过程: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种子发芽实验(三)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实验器材: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操作过程: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粒绿豆种子,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温度。种子发芽实验(四)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实验器材: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潮湿的土壤、塑料勺。操作过程:准备两个种植盒,在一个盒内加一些土,并用塑料勺将土壤顶部弄平。另一盒内垫上纸巾。同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用手按出两个小洞种进两颗绿豆种子。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种在土壤中。种子发芽实验(五)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实验器材: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好的塑料袋、两用气筒。操作过程: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装进塑料袋并用两用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蚯蚓的生活环境(一)实验名称: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实验器材:长方形扁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操作过程: 找一个长方形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观察到的现象:蚯蚓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结论: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蚯蚓的生活环境(二)实验名称: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实验器材:长方形扁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操作过程: 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观察到的现象: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改变生态瓶的环境(一)实验名称: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改变非生物环境)猜测:水量的多少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实验器材:制作好的生态瓶、水槽。操作过程: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的生物的数量不变,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观察到的现象: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结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改变生态瓶的环境(二)实验名称: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改变生物环境)猜测:动植物的数量是确定耗氧量的因素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小鱼若干、漏网。操作过程: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小鱼,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观察到的现象: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结论: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改变生态瓶的环境(三)实验名称:增加生态瓶里的水草(改变生物环境)猜测:水中的植物会增加水中的氧气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生态瓶、水草若干。操作过程:选择两个相同的生态瓶,在其中一个生态瓶里增加一倍水草,仔细观察,记录下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观察到的现象:水草增多,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结论:由于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所以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一)二、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线猜测:光是直线传播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猜测:光沿直线传播。操作过程: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观察到的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二)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光是直线传播实验器材: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纸、屏、4个夹子。操作过程: 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仔细观察纸屏上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观察到的现象:第一个实验中,手电筒的光通过3张卡纸中间的小孔投射到纸屏上;第二个实验中,纸屏上没有出现手电筒的光。结论:通过比较得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三)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光是直线传播实验器材:空心弯管和直管、手电筒操作过程:用手电筒从直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就可以看到射过来的光。用手电筒从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却看不到射过来的光。结论:通过比较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三、实验名称:光的反射猜测:光遇到遮挡物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实验器材:(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操作过程: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光是怎样照亮书的。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立起来,这时,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3、我们利用小镜子挡住手电筒光的去路,会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四、实验名称:光的反射能力猜测:光具有反射能力,颜色越深的物品反光的能力差,反之,亦然。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猜测: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操作过程: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五、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猜测: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猜测: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地低。操作过程: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观察到的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结论: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六、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猜测: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实验器材: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操作过程: 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七、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猜测: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的纸袋,温度计 操作过程: 将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纸袋,再将5支温度计分别插入5个不同颜色的纸袋中,并将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显示,并记录数据。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八、实验名称: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器材: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温度计猜测: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操作过程: 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看那个升温快。结论: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九、实验名称: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猜测: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实验器材:(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块。实验过程:1、把白纸贴在木板上,再把筷子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2、然后把它放在校园里能照到阳光的地方。3、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量筷子影子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白纸上用铅笔描下筷子的影子。结论: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十、实验名称: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实验器材: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操作过程:实验1-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实验2-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操作建议】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十一、实验名称: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目的:知道土壤是由几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实验器材:(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操作过程:1、把土倒在一张纸上,观察土壤里有什么。2、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3、把土壤放进盛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到了什么现象。4、整理观察记录。结论: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操作建议】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十二、实验名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有影响实验器材:(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猜测: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有影响。操作过程:1、找齐材料。 2、用铲子做两个坡度同样大小的土块。 3、找两个杯子,灌满水。4、把一杯水倒入第一个土块,把流出的浑水接住。5、用另一个杯子接两杯水,倒入第二个土块,也把浑水接住。 6、观察、比较。结论:雨量对土地的侵蚀有影响。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影响大;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影响小。【操作建议】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4、 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十三、实验名称: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实验器材:(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操作方法:1、画设计图,准备器材。2、把土壤放在水槽里,并把小草种在土壤里。3、在土壤的不同地方用小泡沫块设计房屋。4、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操作建议】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十四、实验名称: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实验器材:小车、线、小塑料袋、玻璃珠、秒表1只猜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操作过程:1、将小车安放在桌子上,用线的一端栓住小车,另一端拴上一个小塑料袋,小塑料袋悬空.2、将玻璃珠逐颗放入袋中3、记下每次起止距离的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结论: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十五、实验名称: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猜测: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操作过程: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观察到的现象: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结论: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十六、实验名称:用气球驱动小车猜想:吹起次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反之亦然。实验器材:(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支架1个、喷嘴1个、气球1个。尺子、橡皮筋操作过程:1、将气球扎在喷嘴上,并插在小车的支架。2、将气球充气用手堵住喷嘴口,再将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松开手小车就前进了。3、每次小车都从起点开始行驶,这便于测量距离。结论:吹起次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吹起次数越少,小车行驶距离越短十七、实验名称: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猜测: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操作过程: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观察到的现象: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结论:重力小,测力计的读数小十八、实验名称:决定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长方形盒子、测力计、砝码、线、毛巾猜测: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有关操作过程: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2、将砝码4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3、将砝码6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4个砝码进行对比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结论: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十九、实验名称:测量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猜测: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实验器材:(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操作过程:【不同条件】车轮的滑动和滚动(一组车轮滚动行驶,叫实验组;另一组车轮滑动行驶,叫对照组)。【相同条件】小车、绳子、弹簧秤、小车行驶的地面、拉动小车的速度实验过程:1、安装好一辆玩具小车,并在小车上放上一个透明胶。2、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固定在弹簧秤的挂钩上。3、在地面上沿水平方向轻轻拉动小车,找到刚好能使小车行驶(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并记录下弹簧秤上标明的读数。4、反复做几次,观察并记录。5、将小车的轮子用透明胶固定在车架上,使车轮不能转动,将其余的透明胶放回车上,使小车的重量不受改变(影响)。6、在地面上再次沿水平方向缓缓拉动小车,找到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力,并做好记录。7、反复做几次,观察并记录。结论:被拉动的物体滑动时,摩擦力较大;被拉动的物体滚动时,摩擦力较小。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操作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然后做好记录。(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二、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操作过程: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 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1111不省力也不费力1212不省力也不费力2121不省力也不费力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112省力4114省力4224省力3113省力3223省力1331费力2332费力2442费力1422费力2241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操作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秤盘内放的钩码数量越多,秤砣挂绳距离提绳之间的距离就会越长,但是秤砣的重量并不需要增加。四、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 猜测:轮轴能够省力。操作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轴上钩码的个数轮上钩码的个数我们的发现21省力42省力63省力105省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五、实验名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测:轮轴越大越省力。操作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改变轮在做实验。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轴上钩码的个数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我们的发现31轮轴保持平衡62轮轴保持平衡93轮轴保持平衡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六、实验名称:定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操作过程: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11平衡12向右倾斜22平衡定滑轮33平衡不能省23向左倾斜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七、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操作过程: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我们的发现42省力63省力84省力21省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八、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操作过程: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并做好记录。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一)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我们的发现42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63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84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21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我们的发现62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93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124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31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九、实验名称: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 猜测:斜面能够省力。操作过程: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然后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现1234直接提升物体的力4568斜面能够省力斜面提升物体的力2.12.73.24.5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现123484.2563.2斜面的坡度越小 够省越省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十、实验名称: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研究实验实验器材:一辆变速自行车 猜测:自行车上有许多装置是简单机械,不仅能方便使用,而且能够省力。操作过程:1、先转动自行车车把手,看看是什么简单机械。 2、研究脚踏板的作用,看看是什么简单机械。3、研究大小齿轮对改变轮子转动快慢的作用,看看是什么简单机械。4、研究链条和齿轮,看看是什么简单机械。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记录表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链条和齿轮斜面省力大小齿轮轮轴省力脚踏板轮轴省力车把手轮轴省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自行车上有许多装置是简单机械,不仅能方便使用,而且能够省力。十一、实验名称: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实验器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尺子 猜测: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操作过程:1、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变纸梁的宽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纸梁的宽度(以最窄的为标准)1倍宽2倍宽4倍宽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248实测2372、 改变纸梁的厚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纸梁的厚度(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124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248实测2611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材料越宽、越厚抵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十二、实验名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猜测: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操作过程: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形状抗弯曲能力25108 13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且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十三、实验名称:测试纸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龄老年高血压特点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电费账务基本知识培训总结
- 电脑钉钉显示课件
- 高质量培智说课课件
- 高职考现在进行时课件
- 电脑电缆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常见谦敬词课件
- 第5课《一着惊海天》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自媒体运营计划
- 健康照护师(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文明施工扬尘治理专项方案
- PPT-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技术
- DB41T2455-2023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等级
- 中医院科研工作管理核心制度汇总
- 静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方法
- 面试礼仪与求职技巧讲义
- 工资条(标准模版)
- 空调器快速接头工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