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神似与形似的辨证关系英语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从翻译中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重要性,强调译者应在翻译实践中努力做到神形兼备,意形兼得。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尽量在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保留和体现原作的原貌和精神,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要分析其语言形式的特点,倾听弦外之音,尽力在译文中再现原文语言特点,保留其审美要素,不可随意抛弃原文的形式。 关键词翻译神似形似对立统一 人类有翻译活动已是很久远的事了,罗马人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就大规模地翻译古希腊的文学著作,中国的礼记记载了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口译(不排除笔译)活动,有文字记载的笔译佛经的活动则开始于公元二世纪中叶,翻译的历史可谓久矣!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直译,还是意译,始终是翻译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到了今天,则进化为形似还是神似,更引而申之为语言学派还是文艺学派,至今未有一致的看法。 神似与形似的问题直接牵涉到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傅雷和不少译家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的主张,其用意可以理解,虽然神似比形似更重要,但并不完全否定形似。引用著名画家叶浅予的话,从另一角度来考察形与神的问题:“凡是画,都要求形神兼备,有人认为得意可以忘形,就是说,传神可以遗形,这是不妥当的。神是依附于形的,形不准,神也就失之真。所以我们常说:以形写神。”“这些话的意思,无非是说神要依靠形来加以表现,这同用形式来表现内容的观点是一致的。形式不完美,严重遗形,内容必然受到损伤,神也就无从保全。从而,要求神似,也必须从形似做起,做不到形似,神似也就难以实现”。“神似与形似,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极为密切。何谓形式,如何在翻译各种体裁的作品时加以再现,的确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根据一般的理解,我认为,形式大概包括作品的体裁、结构、手法和语言等等。形式由内容所决定,反之,内容只能通过一定形式来加以表现”。“总起来讲,神似与形似和内容与形式,都表现为艺术风格”。 可见内容与形式同样重要且不可分离,翻译既要传达内容,也要重视形式。有人甚至认为,一个文本只有在它的形式比它的内容更能打动读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文学作品。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文学中形式因素的重要性。同一个主题,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在当代外国文学中,一部为人称道的作品,往往不是因为它的内容有多么骇世惊俗,而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新颖独特的,或者说,得益于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比如加缪,比如杜拉斯。他们的作品翻译,为我们本国文学的创作无疑产生了新的动力。 加缪不是那种盲目追求形式的作家,也不是那种单纯注重思想的作家,他始终要求内容与形式“保持经常不断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内容溢出形式,还是形式淹没内容,在他看来都会破坏艺术所创造的世界的统一性,而艺术,恰恰是“一种要把一切纳入某种形式的难以实现的苛求”。然而内容与形式结合得越完美,对翻译造成的障碍便也越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观意愿都是既想保住形,又想传达神的。然而事实上,一些主客观因素迫使译者在形神之间作出选择。一个译者拿到一篇作品,他想把作者说了些什么和怎样说的传达给读者,他要考虑作者和原作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和语言风格,他首先要保留的是原作的语汇、句式和结构,赖此传达出原作所包含的人物事实、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的风格;他不能保留的,如区别中外语文的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包括文化)等,他必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曲为表达。一种语言要安稳地到达另一种语言,必要经过“颠顿风尘、遭遇风险”的过程,然而毕竟是可以“安稳”到达的,须知在多数情况下中外文是一致或近似的,正所谓“天下文人之脑力,虽欧亚之隔,亦未有不同者”(林纾语)。有些情况需要变通的,无论什么样的译者都会变通的,决不会胶柱鼓瑟,弄出不通的中文来的。 原文中的字有虚实,有音响,有色彩,有情调,句或简洁,或奔放,或舒徐,或繁复,篇章结构清晰紧凑,复杂多变,无奇不有,风格则或阳刚,或阴柔,或兼而有之,若说形似,须一一对应,谈何容易,远非字字对译或查所能奏效。至于个别的表达习惯,例如法文的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后面,译成中文一定会把形容词放在前面,根本不涉及形似还是神似的问题。大体上的直译若不能做到文从字顺,只能说明译者的懒惰,或对祖国的语言的掌握还不到家,更何况还要传达出原作的精神,所以,大部分翻译家主张“以形写神”,或者“形神兼备”,或者“形似而后神似”,而对“得意忘形”或“重神似不重形似”之说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茅盾先生称那种“字对字”的翻译为“死译”,说“直译的意义就是不要歪曲了原作的面目,要表达原作的精神”。真正的直译是即重形似又重神似的,不像意译派那样对原文要去粗取精,离形得似,完全置形似于不顾。实际上,所谓直译,并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是比着原文依样画葫芦,字字对译,毫厘不爽,似乎很容易,其实,直译比意译难得多,试想在有限的空间里惟妙惟肖地再现原文的风采,不许裁弯取直,不许绕过困难,不许离开原文做无根之想,还有比这更难的吗?真真是戴着镣铐跳舞啊。水天同先生说得好:“夫直译意译之争盲人摸象之争也。以中西文字相差之巨而必欲完全直译,此不待辩而知其不可能者也。亦有两方语句,不约而同,顺笔写来,自然巧合者,当是时也,虽欲不直译岂可得乎?”这就是为什么在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中“直译”“意译”的说法几未出现,而代之以形似或神似、语言学派或文艺学派。直译还是意译,形似还是神似,语言学派还是文艺学派,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许钧先生说得对:“过去我们习惯于二元对立,翻译上的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也水火不相容的样子,殊不知矛盾的双方总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 在大的方面,我们需要一种翻译哲学来解决可译与不可译的种种矛盾。可具体而言,我们仍然要强调翻译是一门实践的科学,翻译理论研究是要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而不要制订一个标准,界定两个学派的是与非。” 简言之,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尽量在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保留和体现原作的原貌和精神,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要分析其语言形式的特点,倾听弦外之音,尽力在译文中再现原文语言特点,保留其审美要素,不可随意抛弃原文的形式。文学翻译既要忠实传达原文信息,又要恰当再现原文艺术风格。在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要考虑好形神的取舍,到底哪一个更能反映代表原作。翻译作品的形似与神似,不仅会影响到普通读者对原作的理解,更会影响到文学批评家对原作品的认识与研究,有时候因为作者取舍不当,将文学研究导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使人们曲解了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 Section A 3a-3c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第4章 《利用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定义求字母参数值》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策略
- 空间规划与碳排放监测技术协同发展路径
- 工程管理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合同法下违约金适用的实务指南》
- 高级幼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仿真树木护栏购销合同
- 赣州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出国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应依法保障-该案合同是学习合同还是服务合同
- (高清版)DB11∕T 2456-2025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能力评价规范
- 胎心监护及并发症处理
- 锁骨骨折术后护理
- 产业策划投标方案(3篇)
- 眼科常见疾病及其用药
- 脑疝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 2024年全市首届档案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合作建房框架协议书
- 高三毕业班会课件
- 在第五章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 车辆驾驶业务外包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