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1)二、单选题(102)三、图表题(27)四、简答题(38)五、证明题(210)六、综合题(112)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在抽象掉具体内容之后所具有的共同结构。2逻辑常项、变项:逻辑变项:逻辑形式中代表不同的思维内容的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项。逻辑常项体现逻辑形式的本质特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关键,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因而是最重要的。3推理的有效性:一个经过解释(如赋值)后的逻辑公式,如果没有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则它是有效的。4亚里士多德(西方逻辑学之父)、培根(归纳逻辑创立者)、莱布尼茨(提出思维计算、现代逻辑奠基者)5命题逻辑概述: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任何命题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6复合命题及其推理(1)负命题及其推理定义:否定一个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逻辑性质:它的真假与被否定命题的真假是相反的。真值表:ppTFFT推导规则:双重否定引入规则():从A可以推出A。双重否定消去规则():从A可以推出A。(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定义:又称合取命题,是由命题联结词“并且”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逻辑性质:合取命题为真,它所有合取支为真;所有合取支为真,合取命题为真。真值表:pqpqTTTTFFFTFFFF运算规律:的交换律:pqqp;的结合律:p(qr)(pq)r;的重言幂等律:ppp推导规则:合取引入规则():由A和B可以推出AB;合取消去规则():由AB可以推出A,由AB可以推出B。(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定义:用“或者”、“要么”等逻辑联结词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对事物若干可能情况作出陈述的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定义:又称弱选言命题,是用“或者”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选言命题。逻辑性质: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它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选言命题为真。真值表:pqpqTTTTFTFTTFFF运算规律:a的交换律:pqqp;b的结合律:p(qr)(pq)r;c的重言律:ppp推理规则:a析取消去规则():从AB和A可推出B;从AB和B可推出A。可表述为:否定肯定式,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其余的选言支。b析取引入规则():从A可推出AB;从B可推出AB。不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析取词中缺一个点)定义:用“要么”联结支命题构成的选言命题。逻辑性质:选言支有且只有一个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真值表:pqpqTTFTFTFTTFFF运算规律:的交换律:pqqp的结合律:p(qr)(pq)rpq(pq)(pq)推理规则:消去规则:从AB和A可推出B,从AB和B可以推出A;从AB和A可推出B,从AB和B可以推出A。(4)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假言命题是由“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联结词联结两个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定义:是用“如果,那么”等联结词联结前、后件形成的假言命题。逻辑性质:除了前件为真而后件为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假的之外,其他情况下,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都是真的。真值表:pqpqTTTTFFFTTFFT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定义:是以“只有,才”联结前、后件形成的假言命题。真值表: pqpqTTTTFTFTFFFT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定义:是以“当且仅当”作为联结词的命题。逻辑性质:当p和q的真值相同时,pq的真值为真;当p和q的真值不相同时,pq的真值为假。真值表:pqpqTTTTFFFTFFFT(5)其他关于联结词的推理7NP系统推导规则:重言蕴涵式(pq)pq(蕴涵消去,_) (p,q)(pq)(蕴涵引入,)(pq)qp(否后律,M.T.)(pq)qp (pq)pq(析取消去,_)pqppqq(合取消去,_)(p,q)pq(合取引入,)p(pq) q(pq)(析取引入,)(pq)(qr)(pr)(假言连锁推理,H.S.)(pq)(rs)(pr)(qs)(二难推理,D.C.)(pq)(pq)p(归谬推理)重言等值式pp(双否体,_)(pq)(qp)(易位体,H.T.)(pq)(pq) (pq)(pq)(德摩根律)pqqp pqqp(交换律)ppp(合取幂等律) ppp(析取幂等律)p(qr)(pq)(pr)(合取对析取的分配律) p(qr)(pq)(pr)(析取对合取的分配律)p(qr)(pq)r p(qr)(pq)rpqrp(qr) pqrq(pr)(移出律或输出律)pqpq(蕴析律) p(qq)p(pq)(pq)(qp)(等值律)8真值表的判定作用(P62)9词项的逻辑特征:内涵:词项所表达的概念;外延:词项指称的对象10词项的逻辑方法:(1)限制:通过增加内涵使一个外延较大的属词项过渡到外延较小的种词项。(2)概括:通过减少内涵使一个外延较小的种词项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词项。(3)定义:用简洁的语句明确词项内涵的逻辑方法。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定义的规则:被定义项的外延和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定义项中部的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定义项中不得有含混的词语,不能用比喻;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4)划分:把词项外延分成若干小类以明确词项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的规则: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每次划分必须使用同一划分标准;每次划分各子项外延应不相容;划分应该逐级进行。11词项外延间的关系:全同关系:如果所有S是P,并且所有P是S,则称S和P具有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如果所有S是P,并且有P不是S,则称S真包含于P。真包含关系:如果所有P是S,并且有S不是P,则称S真包含于P。交叉关系:如果有S不是P,并且有S是P,并且有P不是S,则称S和P具有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如果所有S不是P,则称S和P具有全异关系。如果全异关系的两词项S与P有一个共同的邻近的属词项I,则全异关系可分为:矛盾关系:S与P全异,其中一个是正词项,另一个是与之相应的负词项,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词项I的外延。反对关系:S和P全异并且两者都为正词项,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词项I的外延。12违反逻辑规则会出现的错误违反定义规则会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同语反复、循环定义、定义含糊不清、以比喻代定义、否定定义等逻辑错误。违反划分规则会犯子项不全、多出子项、混淆划分标准、子项相容、越级划分等逻辑错误13直言命题结构:直言命题是以主谓式语句表达的,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主项:指称断定对象的词项。谓项:指称对象所具有的或不具有的性质的词项。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的语词。量项:表示主项外延被断定的范围的语词。14主、谓项的周延性周延性:直言命题中主项、谓项外延被断定的情况。主项是否周延,由命题的量(量项)决定。全称命题主项周延,特称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是否周延,由命题的质(联项)决定。否定命题谓项周延,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15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对当关系:主、谓项相同的A、E、I、O四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真假制约关系。反对关系:AE之间具有“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矛盾关系:AO、EI之间具有“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蕴涵关系(差等关系):AI、EO之间具有“前者真后者必然真、前者假后者必然假”的关系。下反对关系:IO之间具有“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16换质法、换位法的规则(1)换质法:通过改变前提命题的质,即把肯定变为否定,把否定变为肯定,从而得到一个新命题的推理方法。规则:只改变前提命题的质(联项)。结论的谓项应是前提命题谓项的矛盾词项。(2)换位法:通过调换前提命题主、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到一个新命题的推理方法。只改变前提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仍不得周延。17三段论(1)定义:由包含一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推出的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2)结构:有三个直言命题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包含三个不同的词项:大项(谓项,P)、小项(主项,S)和中项(共同项,M)。典型形式:MAP,SAMSAP(3)格和式:格:由中项在前提中位置的不同所形成的三段论形式。式:由大小前提和结论的质和量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形式。(4)基本规则: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上不得周延。前提与结论中否定命题的数量必须相等。导出规则:从两个特称命题不能必然得出结论。若前提中有一特称命题,则结论必为特称命题。18全称命题蕴涵式,特称命题合取式19归纳逻辑的性质:结论的知识超出了前提所提供的知识范围,换言之,前提并非蕴涵结论。因而,即使归纳推理的前提都是真实的,也不能由此保证结论必定真实,但它却为结论很可能为真提供了一定的证据。20归纳和演绎的区别: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程度不同。决定前提与结论之间联系程度的根据不同。与有效的演绎推理的结论相矛盾的判断必然与其前提矛盾;与正确的归纳推理结论相矛盾的判断则与前提相容。违背演绎推理规则的谬误一般属于“形式的谬误”,而违背归纳推理规则的谬误属于“非形式的谬误”,因后者的谬误原因主要与推理的“素材”有关。21类比推理:(1)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类型:正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类)对象若干属性相同或相似,又已知其中一个(或类)对象还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类)也具有该属性的推理。负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类)对象都不具有某些属性,又知其中一个(或类)对象还不有某种属性,从而推示另一个(或类)对象也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正负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它们也都具有另一种属性;又根据它们都不具有某些属性,从而推出它们也都不具有另一属性。(3)注意事项:前提中尽可能多地寻找相比较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尽量采用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类比。如果进行的是一种“量”上的对比,则结论的可信程度通常取决于其“量”上的精确程度。22穆勒五法求同法(契合法):如果在被研究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仅有一个共同的情况,那么这个共同的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特点是异中求同。求异法(差异法):如果在被研究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仅有一个情况不同且仅出现在被研究对象存在的场合,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或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特点是同中求异。求同求异共用法:如果仅有某一情况在被研究对象存在的若干场合中出现,而在被研究对象不存在的若干场合中不出现,那么这一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或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特点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共变法:如果在被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唯有一个情况也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情况便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特点是同中求变。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被研究对象中的部分是某情况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个复合现象的剩余部分就是其他情况作用的结果。特点是由余果求余因。23科学假说:(1)定义: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陈述和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未知事物或规律性所作的猜测性解释。(2)特征:科学假说是以事实和已有假说为依据。科学假说具有常识性与猜测性。24假说的形成、检验(1)假说形成分为初始阶段和完成阶段:初始阶段:是指研究人员根据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相关理论,通过思维加工而提出初步尝试性假设。完成阶段:是指从已确定的初步假定出发,运用科学理论和事实材料进行系统论证,以形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理论系统。(2)假说形成的启发性原则依据已形成的假说,能够导出可经验检验的若干事实,以便判定该假说能否解释相关现象。假说应能为所探索的问题提供答案或解释性说明。假说不仅能够说明已知事实,而且能够预测可进行经验检验的未知事实。假说应具有逻辑简单性。(3)假说检验的途径: 逻辑推演:是指依据假说的基本观点,结合相关知识或条件陈述,引申出关于事实的结论。事实验证:是指运用社会实践活动所提出的相关信息材料,来检验从假说所导出的关于事实的陈述是否可靠,从而确认假说是否成立。25预设(1)定义:在交际语境C中,说话者S对听话者H说出话语“U(FA)”时,S预设“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当且仅当:.S相信“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 S相信H也相信“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S相信H知道和。(2)分类:直陈话语预设:分为直陈简单话语预设和直陈复杂话语预设。疑问话语预设:分为选择疑问话语、是否疑问话语和特指疑问话语。命令话语预设26论证的结构:(1)定义:论证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判断的真实性,通过推理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言语交际行为。(2)结构:论题:又称论点,是论证中真实性需要确立的命题。论据:论证中确定论题真实性所根据的判断。论证方式:论据与论题的联系方式,即由论据推出论题所运用的推理形式。27论证的种类及方法:(1)依据论证的有效性分为必然性论证和或然性论证:必然性论证:运用必然性推理确定论题真实性的论证。包括演绎论证和完全归纳论证。或然性论证:运用或然性推理形式的论证。常用的有例证法和类比证法。(2)依据论证方法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直接论证:从论据的真实性中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间接论证:通过确定其他判断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a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间接论证。论证过程:论题:p;反论题:非p;论证:非p虚假。根据排中律:非p虚假,故p真。b选言证法:通过确定除论题所指的那种可能外,选言判断所包含的其余可能都是虚假的,从而推出论题的真实性。论证过程:论题:p。或p,或q,或r。非q,非r。所以,p。28反驳:反驳:根据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某一论证的论题虚假或论证不能成立的言语交际行为。间接反驳:通过论证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的真实性,从而确定被反驳命题虚假的反驳方法。29论辩的逻辑原则(1)同一律:定义:思想保持确定性的原则。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逻辑要求:词项运用: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词项必须保持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命题运用: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命题必须保持其内容的前后一致性。违反它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偷换论题。(2)矛盾律:定义:保证思想前后一贯性的论辩原则。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逻辑要求:对于思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致性,不允许自我否定。词项运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同一词项指称不可共存的两个属性;一个词项不允许包含有互相否定的内容。命题运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做出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断定,不能承认互相矛盾或互相否定的命题是真的。违反它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3)排中律:定义:保证思想明确性的论辩原则。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逻辑要求: 对于思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加以否定,必须承认其中有一个是真的。词项运用: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某一论域的任一对象,要么承认它属于词项A的外延,要么承认它属于词项非A的外延。命题运用: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具有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加以否定,必须承认其中有一个为真。违反它的逻辑错误:两不可(4)充足理由律定义:保证论辩有充足理由的原则。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必须有充足理由。逻辑要求:理由必须真实并且理由与推断之间有逻辑联系。违反它的逻辑错误:理由虚假、推不出。30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合同范本简约模板
- 购房合同范本卖方有利
- 缴纳人防费合同范本
- 舞蹈服装合同范本
- 直播团队合作合同范本
- 小区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闪银借款合同范本
- 设备清理保洁合同范本
- 阳逻租房合同范本
- 安全检查合同
- 孕期健康方式课件
- 膏药生产现场管理制度
- 智人迁徙路径重构-洞察及研究
- 关于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T/SHPTA 082-2024光伏组件封装用共挤EPE胶膜
- T/CCSAS 023-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紧急切断阀设置和使用规范
- 农庄鱼塘出租合同范本
- 城管执法理论知识培训课件讲义
- 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 制冷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