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项羽不王关中原因析论内容摘要:基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秦汉之际关中与关东民众之间的隔阂非常深重。项羽反秦从报国仇家恨的目的出发,无法克服地方主义观念的束缚,以建立楚国霸业为最高目标。在以关东民众合纵抗秦的形式展开的反秦斗争中,项羽始终以楚自居,不惜在关中树敌,终至与关中民众的矛盾无法调和。刘邦虽是楚将,对秦文化的排斥却不强烈,在汉中为王时已用秦制,以关中代言人自居,这是先祖“世世为楚将”的项羽做不出来的。刘邦的成功并不能说明项羽也能够据关中而取得成功。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进入关中时,有人建议“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但项羽未从,还都彭城(今江苏徐州),而将关中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降将。自韩信斥项羽“不居关中而都彭城”以来,此举往往被视为项羽败亡的重要原因。对于项羽不愿意在关中为王的原因,司马迁完全归之于主观因素,认为是“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至清人恽敬西楚都彭城论,方指出项羽此举是“不得不然之计也”,因为“关中者,固汉王所手定也。舍已所手定之九郡,而夺他人所手定之关中;既夺他人所手定之关中,又不分已所手定之九郡。一旦自将而东,天下之人安乎不安乎?”在无法同时占有关中与梁楚九郡的情况下,项羽不得不做出弃关中而据梁楚的决定。本文拟从区域文化的基础上,对项羽不王关中的客观原因做进一步阐述。一、秦汉之际关中、关东民众隔阂深重战国时代因长期割据,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淮南子览冥说:“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许慎说文解字序评述当时的文化形态:“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形,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不同的文化增强了各国民众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意识,而不同地域的人们彼此之间所谓的“齐儿”、“赵虏”等蔑称,则体现出了存在文化隔阂的各地区间人们相互鄙视的心理倾向。这种基于文化而相互排斥的心理倾向又以关东民众对关中秦国政风民俗的普遍鄙视最为突出。秦国历来与东方各国保持着风俗、制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史记秦本纪载孝公以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人以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后,秦国对国内刑法之酷烈,对国外征战之凶残,东方六国有目共睹。战国策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楚王答以“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同书赵策三载虞卿说赵王:“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魏策三载朱己谓魏王:“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同知也,非所施厚积德也。”史记屈原列传记楚怀王欲入武关与秦昭王相会,屈原劝道:“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同书项羽本纪记樊哙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说“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战国晚期到秦汉之际,“虎狼之秦”的观念普遍存在于关东民众的思想之中,使我们已隐约看见关东与关中民众基于文化而存在的对垒。秦朝统治时期,关东与关中民众长期以来的敌对情绪并未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秦始皇敏锐地觉察到了区域文化差异对统一政权的威胁,灭六国后,在全国以强制手段推行秦地风俗,意图实现文化统一。秦的文化统一政策涉及到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律令、官制和思想各个方面,究其实,乃是以秦制为基本依据而努力“匡饬异俗”。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是秦王政二十年南郡守腾颁发给本郡各县、道的文告,日本学者工滕元男指出:“就语书的内容来看,其基调反映了秦统一六国实行集权统治的强烈意志,为此,要彻底清除各地在原有价值体系上存在的风俗习惯,全面施行秦的法律。”然而,大凡使一国一朝屈服,在政治和军事上较为容易,而在文化上却相当困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事。秦始皇只看到法律与暴力在加强统治上的积极作用,却忽略了法律与暴力超过一定的适用范围就可以造成社会动荡的消极后果。秦文化的强制推行反而触发了关东民众对故国的眷念。秦末的反秦斗争便是以六国的相继复国以及合纵抗秦的形式展开的。史记项羽本纪载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的历史发展证实了南公的说法。虞喜志林云:“南公者,道士,识废兴之数。”他“亡秦必楚”的预言,除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外,更是建立在对秦汉之际地域文化差异与冲突的具体认识之上。在先秦地域文化中,关中地区的秦文化与三晋文化是比较接近的。三晋是法家文化的产地,而秦自孝公时开始就进入了法家化的阶段。与秦文化差异最大的无疑是具有浓厚伦理道德色彩的齐鲁文化与具有浓厚浪漫色彩与感情色彩的楚文化,它们在很多方面可谓针锋相对。秦文化的强制推行必然会使齐、楚之人感到最为不适。加之齐文楚武,齐的优势主要在政治文化方面。因此在战争过程中,楚相对于齐会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在陈胜打出反秦旗号后,楚人立即群起响应。史记陈涉世家称:“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张耳陈余列传记楚将武臣说:“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正是楚地民众这种激烈的反秦情绪,为陈胜、项羽、刘邦等楚地豪杰施展抱负与才干提供了舞台。尽管“天下苦秦”是秦末战乱中颇为流行的鼓动反秦的口号,关中秦人实际上却应是例外。学者已经指出“秦王朝的行政制度总的来说是以秦人对关东地区的征服、压迫和奴役为前提的”。尽管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怀王择将入关时,诸老将以为“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刘邦入关后也对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但自陈胜起事到子婴投降,关中地区始终未曾燃起反抗的火花。很显然,关中秦人在这场反秦战争中是站在秦朝一边的。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入武关后,欲出兵攻击驻守峣关的秦军,张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于是刘邦遣郦食其贿赂秦将。秦将果畔,同意配合刘邦袭击咸阳。刘邦欲听之,张良又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刘邦又采纳了他的建议,大破秦军。可见在刘邦、张良看来,尽管秦军将领可诱而降之,秦军士卒却是靠不住的。贾谊过秦论也说:“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在秦朝统治时期,关中民众因秦政的地域差异而具有显著的优越感与特权观念,而关东民众因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而产生被剥夺感和被奴役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关中民众的嫉恨。反秦战争中的对立,则进而使双方存在的隔阂发展到了相互仇杀的程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收降章邯部秦军后,秦吏卒与诸侯吏卒之间发生摩擦。“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结果秦吏卒后悔投降,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项羽及其将领得知后,认为“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后来的楚汉战争中,甚至同一部队中的关中与关东士卒间仍存在严重隔阂与基本的不信任。史记灌婴列传载:刘邦欲拜军中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为骑将,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将者傅之。”二、复仇意识激化了项羽与关中民众的矛盾项羽反秦出于国仇家恨。项羽的先祖“世世为楚将”,其祖父项燕在秦灭楚之战中曾大败秦将李信。楚王被俘后,项燕又“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为楚国的生存作最后一搏,结果战败自杀。秦统一后,叔父项梁带着项羽逃亡在外并暗中做反秦准备,“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特殊的家庭背景与楚地浓烈的复仇氛围使项羽自小对秦王朝就充满强烈的仇恨,所以当他看到出巡中的秦始皇时才会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强烈的复仇情绪使项羽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得勇猛、顽强、坚定、果敢,成为了推翻秦王朝的最大功臣,但同时也使他丧失了政治上的远见,无法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观念的束缚,始终以建立楚国霸业为目标。项羽从来未曾有过在关中重建帝业的打算。项梁死后,楚怀王迁都彭城,部署两路伐秦。令宋义、项羽至河北救赵,消灭秦军主力,然后由函谷关入秦;令刘邦沿河南“收陈王、项梁散卒”,消灭魏、韩、南阳的秦守军,由武关入秦,并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尽管宋义率军逗留不进,项羽怒而斩之于帐中;项羽率军至函谷关时,听说刘邦已破咸阳,大怒而使当阳君等击关,都表现出了项羽急于抢先入关的心情。但此举似乎主要是为了提高其个人声望、增加政治资本。史记高祖本纪载: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章邯投降后,项羽封其为雍王,在当时人看来,项羽是想要章邯“王关中”。而这时刘邦还在南阳,尚未入关。项氏叔侄起兵之处,便被寄予了复兴楚国社稷的重任。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对项梁分析说:“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而终项羽之世,他亦始终以楚自居,这从其政权建制便能看的出来。如柱国是典型的楚官,也是楚国旧制中仅次于令尹的高级官吏。史记灌婴列传记灌婴在楚汉战争中曾“虏柱国项佗”。又如大司马一职。这是楚国春秋时代因袭周制所设,为统率军队的将官,其副职又有左、右司马。司马在楚旧制中地位很高,左传襄公三十年称:“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项羽属下有大司马曹咎、周殷。曹咎系项梁旧友,项羽本纪记载:“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楚汉战争中,项羽曾让其独当一面,在成皋阻挡汉军。大司马周殷后来“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军权也是很大的。项羽军中还设有多名左、右司马。灌婴列传记灌婴与项羽作战时,曾先后“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其中从韩信斩龙且之役所得“连尹”也是楚国特有官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隆虑侯周灶“以连敖入汉”条注,“如淳曰:连敖,楚官,左传楚有连尹、莫敖,其后合为一官号。”莫敖一职同样是楚制特色。莫敖在楚国基本上是屈氏家族的世袭之官,而据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竹简记载,楚国的地方政府也有莫敖。项羽军中同样设有此官,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曾俘虏了楚之“大莫敖”。在地方制度上项羽行楚制的主要表现就是县令称公。左传宣公十一年楚王曰:“诸侯县公皆庆寡人”,杜预注:“楚县大夫皆僭称公。”项羽本纪记其曾“令萧公角等击彭越。”集解引苏林曰:“官号也。或曰萧令也。时令皆称公。”彭越击楚于东阿时,曾“杀楚将军薛公”。如前所述,秦汉之际关中与关东民众之间的隔阂是非常深重的,秦末的反秦斗争亦是以关东民众合纵抗秦的形式展开的。项羽做为关东诸侯军的统帅而且对秦国满怀仇恨,在这场战争中完全站在楚人的立场,很自然地做出了很多无法为关中民众谅解的事情。在抗击秦军的过程中,项羽采取了较为野蛮的行径。项羽本纪载:项氏叔侄子起兵后不久,“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项羽的首次坑卒已经暗示了其在日后难以得到关中民众的欢迎。项羽新安坑卒有其不得已性,秦军之降是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说动章邯的结果,是所谓将降而士卒未服。在诸侯国军与新降秦军间的关系尚未融合的情况下,让二十万降兵回到旧地,又有旧统领,其后果确实不堪设想。但项羽只图眼前行动进军的单纯利落,不考虑争取秦人之军心民心,为战后的未来作妥善的政治准备,杀降的决定一做出,便是在关中树立的数百万敌对的军民,从而也注定其日后不能在关中立足。项羽入关后的行为同样让关中民众失望。项羽本纪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此举应该也是出于报复心理。因为“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的楚郢都同样是在战国晚期被秦人摧毁的。史记楚世家记载秦将白起在拔郢后作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烧先王墓夷陵”。与郢都相距约五十公里,凝聚了楚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大型离宫章华宫,也未能逃脱秦军的破坏,至今章华宫遗址宫殿的台基上仍明显可见焚烧痕迹,烧红的残砖碎瓦和焦黑的木炭灰满目皆是。由于项羽反秦始终从报国仇家恨的狭隘目的出发,从未考虑过关中民心,导致双方矛盾终至无法调和。在被建议据关中为王时,即便项羽认识到关中地区形势险要、土地肥美、人口众多,对于建立霸业来说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也已经为时已晚。事实上,在尔后的楚汉战争中,关中民众死心塌地跟随刘邦与项羽血战死斗,关中成为刘邦稳固的根据地,关中士卒成为汉军主力,归附刘邦的关中将士最后追击项羽至乌江岸边,将项羽分尸斩首,都可以追溯到项羽与关中民众的矛盾。三、刘邦的成功不能说明项羽应都关中楚汉战争中刘邦取得最终胜利,有关中做为根据地是重要原因。然而刘邦的成功并不能说明项羽能够都关中而取得成功。与项羽不同,刘邦部并非楚军主力,他的力量比项羽要小得多。而且只担任过秦泗水亭长的刘邦,在楚人中的威望也远远低于世代为楚将的项羽。在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后,能入据关中为王在当时似乎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受命后“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由于实力不足,刘邦攻昌邑不克。然而为早日入关,刘邦却绕过昌邑急急西进。刘邦攻打到韩地时,“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刘邦惟恐其捷足先登,“乃北攻平阴,绝河津”,阻止司马卬渡河。到南阳时,刘邦又想绕过南阳守齮固守的宛城,直叩武关。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为避免落入秦军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刘邦方将宛包围,准备强攻。南阳守舍人刘恢也是利用了刘邦欲早日入关的心理,劝其约降南阳守,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刘邦担心攻宛耽搁时日,于是封宛守为殷侯,陈恢为千户,宛城和平解决。项羽本纪记项羽入关后,刘邦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应该反映了当时刘邦的志向。由于做好了要立足关中的思想准备,刘邦很早就注意收揽关中人心。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西进途中也曾有过屠杀的行为,“南攻颍阳,屠之”。但在进入关中后,其行为却温和了许多。“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从而使得“秦人喜”;秦王子婴投降后,刘邦左右诸将出于对秦王朝的仇恨,要求诛秦王,刘邦耐心予以说服;进入咸阳后,听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不取分文;与秦人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当众宣布“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时,刘邦又推辞不受,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关中民众更加高兴了,唯恐刘邦不为王。对于刘邦的转变,项羽的谋士范增也看的十分清楚。项羽本纪载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收获关中人心,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坑降卒、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的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秦汉之际的战争有很深厚的地域文化冲突做为背景。以楚自居的项羽之所以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可能也有瓦解秦人民族意识,泯灭秦人文化心理的目的。而刘邦尽管也是以楚将身份参与反秦,他对秦文化的排斥却不如项羽强烈。这可能与刘邦的出身有关。史记高祖本纪称刘邦为“沛丰邑中阳里人”,集解李斐曰:“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索隐按:“高祖,刘累之后,别食邑于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更为刘氏。刘氏随魏徙大梁,后居丰。”同篇魏人周市语“丰,故梁徙也”,集解文颖曰:“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东徙于丰,故曰丰,梁徙。”秦灭魏在前225年。据考证,刘邦当生于前256年。因此,刘邦当生于魏之大梁一带,随魏遗民迁丰时,已经32岁了。确切地说,刘邦本是魏人,迁丰以后在丰邑魏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灭火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投资策略报告:城市圈房地产市场分化深度解析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光通信技术升级下的光纤通信网络设备能效优化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钨钼制品市场运行动态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泛文娱产业市场评估分析及发展前景调研战略研究报告
- 推拿治疗学复习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有用的企业面试题库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汽车租赁合同租赁车辆租赁期满退租及处理补充协议
- 2025版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施工合同
- 2025年度物流仓储三方物业租赁管理合同
- 二手电车买卖合同范本
- 团体标准解读及临床应用-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规范2025
- 中介拍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DB34T 5137-2025电化学储能液冷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 旧房拆除重建协议书
- 法医物证课件法医植物学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电容器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
- 中医院医疗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
- JJF 2223-2025氡子体测量仪校准规范
- 防爆知识培训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