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蜡烛教案一、 教学目标:1、 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特点。2、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 品味蜡烛的象征意义。二、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 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9月3日我国举行了一场全国盛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呢?对的,就是阅兵仪式。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阅兵仪式举办的意义是什么呢?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没错,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而在遥远的南斯拉夫战场上,激烈的反法西斯战争也曾经打响,无数的南斯拉夫战士和苏联红军前仆后继,为保卫国家而战。如果想要了解详情,请同学跟老师一起翻开蜡烛这篇课文。2、 本篇课文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那么大家通过预习后对通讯这个文体有什么了解吗?请同学来回答。3、 记叙文的一种常用文体,也是一种报道形式,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特点是: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也间用描写、抒情、议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4、 解决完文体,现在老师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大家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读一遍课文,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记叙文的6要素出发。答: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1944年在南斯拉夫战场上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艰难地埋葬一位战亡的苏联红军的故事。5、 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文体,接下来我们来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同学们都已经通读过课文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本文的环境描写特别突出,那么接下来请带着老师的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请你具体找出这几处环境描写,说说它好在哪里?答:在回答之前,老师问大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段:“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下半截”树的状况暗示了战争的惨烈,也暗示了苏联红军为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进行民族解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段:“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炮轰的时间之长,说明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段:“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说明法西斯强盗摧毁了南斯拉夫人民生活的家园,人民流离失所,再一次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段:“德国人又开炮了炸焦了的树木”一方面表现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突出了老妇人的勇敢。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用天气的寒冷渲染悲凉的气氛。段:“德国人的炮火很远的地方”反复强调敌人的炮火。突出老妇人行为和精神的崇高伟大6、 除了环境描写,本文还有一个很精彩的描写方法,特别在表现老妇人形象的时候用得很多,有没有同学知道?对,就是动作描写。现在老师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阅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动作描写的部分,说说这些动作描写好在哪里?答:段:“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回程的艰难,一方面刻画人物,另一方面也衬托了战争的无情、惨烈。段:“老妇人想了半天慢慢地爬出了地窖”“想”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矛盾;“摸”“揣”“爬”,突出了老妇人的衰老及动作的迟缓。段:“她不会匍匐前进走进了方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说明老妇人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年老体衰,还要去掩埋烈士,足见她对战士的真情。环境的危险和老妇人的衰老形成强烈的反差。段:“穿”“翻”“理”“弯”“做”这几个动词,深切地表达了老妇人对年轻战士的哀怜和爱。段:“跪”“舀”“拖”等动词,写出老妇人不顾年老体衰,不顾艰难,尽全力埋葬烈士的感人行为。段:简单而又具体的安葬仪式,表达了老妇人对烈士如亲人般的热爱。段:“一捧一捧”既写出了老妇人动作的缓慢,又表现了她对红军烈士的敬重。段:“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点了起来。”老妇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烈士祈祷,表现出她对苏联红军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段:“跪”“取”“蹲”“拾”“点”“插”等动词,生动细致地表达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永远的敬爱与哀思。段:这里,老妇人的内心活动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的。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浓浓情谊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7、 到这里呢,我们已经把本文的两大特点给体会完了,那么我们回到题目。本文的题目叫做蜡烛那么为什么要叫做蜡烛呢?文中几次写到蜡烛,蜡烛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答:8次写到蜡烛。分别在、,、段。那么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看下第段:为什么要对这只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呢?答:用蜡烛的珍贵来突显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深厚情谊。我们再看下第段:这里的“花烛”也就是蜡烛,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又写出了什么呢?答:老妇人为了英雄而献出了自己唯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比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好了,现在同学们来思考下老师最先提出的问题,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本文为什么用蜡烛做题目呢? 答:“蜡烛”表面是指老妇人为悼念战士,在他坟上点燃了她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实际上这“蜡烛”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南斯拉夫与苏联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而正是因为有着深切厚重的象征意义,又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所以用蜡烛作为题目。四、 板书设计: 蜡烛一、 通讯二、 记叙的要素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