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13~15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927.doc_第1页
岱岳区13~15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927.doc_第2页
岱岳区13~15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927.doc_第3页
岱岳区13~15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927.doc_第4页
岱岳区13~15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92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3 2015 年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报批稿 编制单位 泰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 A137018155 编制日期 二零一三年九月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3 2015年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报批稿 批 准 苏明顺 核 定 刘 巍 审 查 张 雷 项目负责人 高 勇 执笔人员 高 勇 张 静 张继党 姚倩倩 李 强 张晓娜 1 目 录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 1 工程概况 1 1 2 水利工程现状 2 1 3 工程建设任务 2 1 4 工程总体布置 2 1 5 工程设计 3 1 6 施工组织设计 3 1 7 工程管理 4 1 8 投资概算 4 1 9 经济评价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5 2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6 2 1 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 6 2 2 项目区基本情况 10 2 3 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8 3 1 建设的必要性 18 3 2 建设的可行性 19 4 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22 4 1 建设目标和任务 22 4 2 项目区建设规模 22 4 3 水资源平衡分析 23 5 工程总体布置工程总体布置 28 5 1 工程总体布置 28 5 2 主要建设内容 28 6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33 6 1 立项背景 33 6 2 设计依据 33 6 3 工程等级 34 6 4 建设标准 34 6 5 管灌工程设计 34 7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48 7 1 施工条件分析 48 7 2 施工总体布置 48 7 3 主体工程施工 50 2 7 4 施工进度安排 55 7 5 施工组织机构 59 7 6 项目临时占地 59 7 7 主要工程量及技术供应 59 8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61 8 1 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61 8 2 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62 8 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 63 9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68 9 1 编制依据 68 9 2 投资概算 68 9 3 资金筹措 71 10 经济评价和社会 生态效益分析经济评价和社会 生态效益分析 72 10 1 经济评价 72 10 2 社会效益分析 75 10 3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76 11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77 11 1 加强组织领导 77 11 2 保障资金投入 77 11 3 强化技术支撑 77 11 4 规范管理程序 78 11 5 加强技术培训 78 附表附表 1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表附表 2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及效益分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及效益分 析表析表 1 1 综合说明 1 1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 1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位于鲁中山区中部 环围泰山 介于北纬 35 52 36 至 36 28 36 东经 116 50 30 至 117 28 20 之间 南临汶河 东和东南与莱芜市 新泰市接壤 西邻肥城县 南与宁阳县汶河为界 北与济南市长清区 历城区 章丘市毗连 南北长 68km 东西宽 56km 1 1 2 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晴和气爽 冬季寒冷少雪 全年平均日照 2536 2 小时 年总辐射量 121 58 千卡 cm2 秋冬多东北风 春夏多西南风 多年平均降雨量 694 7mm 其中汛 期 6 9 月降雨量 529 78mm 占全年降雨量的 76 3 5 月降雨量 91 4mm 占 全年降雨量的 13 因此 春旱 夏涝 晚秋又旱 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 491 4mm 水面蒸发量为 1092mm 多年平均气温值 13 0 多年平均风速 2 7m s 全年无霜期平均 192 天 最长可达 241 天 最短为 161 天 最大冻土 层厚度 46cm 大于 10 积温 4300 适于多种作物生长 1 1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岱岳区地质构造属鲁西旋卷构造体系 受四条晚近地质时代多次构造活动 形成的弧形大断裂 泰莱断裂弧 新泰断裂弧 南留断裂弧和肥城断裂弧 的 控制 形成太古界变质岩系裸露山丘区和宽阔带状的寒武 奥陶系单斜地块 第三系地层分布于各断陷沉降盆地内 为第四系覆盖层 岱岳区境内地表水 水化学类型比较单一 属重碳酸钙型水 在区域分布 上矿化度由山区到平原呈渐增趋势 在平原区呈平衡状态 全区地表水体矿化 度一般都小于 400mg L 而 PH 值在全区内差异较小 一般在 6 5 8 5 之间 天然河水 库水符合灌溉要求 地下水属低矿化度的重碳酸型水 钙组或重碳 酸型水 镁组及钠组 少部分为氯化物型水 钙组 矿化度一般小于 500 2 mg L 变质岩山区为 50 150 mg L PH 值在 6 8 8 9 之间 水温适中 均适合 工农业用水要求 对生活用水也一般符合要求 1 1 4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岱岳区是 1985 年设立的县级区 原辖 19 个乡镇 街道 经 2000 年区 划调整 由郊区改为现名 现辖 18 个乡镇 街道 710 个行政村 社区 全 区总人口 97 5 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81 万人 近几年来 岱岳区以发展为主 线 以效益为中心 以建设工业大区 农业强区为目标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全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效益稳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1 21 2 水利工程现状水利工程现状 截止 2012 年底 岱岳区共建有蓄水塘坝 831 座 灌溉机电井 12 69 千眼 固定机电排灌站 1471 处 全区有效灌溉面积 72 92 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 74 节水灌溉面积 52 69 万亩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72 其中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 36 45 万亩 喷灌面积 0 89 万亩 微灌面积 3 21 万亩 管灌面积 32 35 万 亩 水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31 9 万亩 引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1 52 万亩 纯 井灌区面积 39 4 万亩 其它 4 4 万亩 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 73 渠灌区 灌溉水利用系数 0 64 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58 万吨 1 31 3 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任务 1 3 1 工程建设目标工程建设目标 1 项目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达到 0 8 2 灌溉用水计量设施配套率达到 90 以上 1 3 2 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 2013 2015 年度项目区共涉及黄前镇 祝阳镇 2 个乡镇 19 个行政村 节 水灌溉面积 3 766 万亩 新打机井 3 眼 维修机井 3 眼 新打大口井 5 眼 维 修大口井 19 眼 新建扬水站 50 座 新建蓄水池 46 座 埋设干支管 437 284km 1 41 4 工程总体布置工程总体布置 3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 2013 2015 年度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共发展 节水灌溉项目 2 处 控制灌溉面积 3 766 万亩 节水灌溉形式为管灌技术 涉 及黄前镇 祝阳镇 2 个乡镇 共 19 个行政村 其中黄前镇 3 306 万亩 祝阳镇 0 46 万亩 2013 年度发展祝阳镇 0 46 万亩 黄前镇 1 041 万亩 2014 年度发展 黄前镇 1 203 万亩 2015 年度发展黄前镇 1 062 万亩 1 51 5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1 5 1 工程等级工程等级 根据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和 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 的 规定 小型水源工程等别为 等 水工建筑物级别为 5 级 节水灌溉工程级别 为 5 级 灌排建筑物为 5 级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项目区流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 05g 特征周期 0 45s 相应的基本地震烈度为 度 1 5 2 管灌工程设计管灌工程设计 本次工程设计分别以黄前镇李子峪村 1750 亩典型地块为例进行低压管道输 水灌溉工程设计 以祝阳镇秋林村 260 亩典型地块为例进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工程设计 1 61 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1 6 1 施工条件施工条件 1 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区内交通便利 公路四通八达 京沪高速 京福高速公路 104 国道 给项目区开发提供了优越的运输条件 2 施工及生活用水 项目区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取自项目附近水井 3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可从项目附近变电室引线 4 施工队伍 项目区内各乡镇均有三级以上施工企业 土石方工程由三级以上施工企业 4 承担 机电设备及管道安装由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企业承担 1 6 2 施工进度施工进度 根据以往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工程特点 2013 2015 年度规模化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计划分三个年度实施 2013 年 1 月份全面铺开施工 2015 年 12 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1 71 7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1 7 1 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为加强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 岱岳区人民政府专 门成立了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领导小组 由区长任组长 财政 水利 发改 农业 国土 开发 统计 审计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 成员 实施过程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认真落实 项目法人负责制 招标投标制 建设监理制 合同管理制 强化监督检查 落实管护责任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和长效运行 1 7 2 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按照已制定的产权移交方案 由区发改委对项目产权进行登记 确认 颁 发项目产权证书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 将项目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管 理 维护 使用 1 81 8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 2013 2015 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 4512 64 万元 其中 2013 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 1800 65 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600 万元 地方配套 500 万元 农民投工投劳 700 65 万元 2014 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 1438 76 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500 万元 地方配套 400 万元 农民投工投劳 538 76 万元 2015 年规模化节水 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 1273 23 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500 万元 地方配 套 300 万元 农民投工投劳 473 23 万元 5 1 91 9 经济评价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经济评价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1 9 1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经济分析采用 30 年计算期 社会折现率采用 8 根据项目的投资 效益 及年运行费用的经济价值 采用动态分析方法计算项目区经济效益指标 经计算 经济内部收益率为 10 75 大于 8 经济净现值为 1272 51 万 元 大于 0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1 18 大于 1 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本项 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1 9 2 社会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 各类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灌溉 的机械化程度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劳动生产 率提高及农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 9 3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 提高了农机作业化水平 促进了农田林网 道路的统一规划 和建设 改善了田间小气候 美化了农村环境 促进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6 2 项目区概况 2 12 1 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 2 1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 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位于鲁中山区中部 环围泰山 介于北纬 35 52 36 至 36 28 36 东经 116 50 30 至 117 28 20 之间 南临汶河 东和东南与莱芜市 新泰市接壤 西邻肥城县 南与宁阳县汶河为界 北与济南市长清区 历城区 章丘市毗连 南北长 68km 东西宽 56km 现辖 16 个乡镇 含高新区北集坡镇 2 个街道办事处 710 个行政村 社区 总面积 1750km2 耕地面积 99 24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72 92 万亩 全区人口 97 5 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81 万人 2 项目所在地地形地貌 岱岳区境内北有泰山海拔高程 1545m 南有徂徕山海拔高程 1027m 两山 之间大汶河及九条支流纵横贯穿其间 沿河两岸有宽阔的冲积平原 在两山向 平原过渡的地段 散布着大小不等的丘陵 构成了山 丘 平 川俱全的地形 特点 其中山区面积 498 72km2 占总面积的 28 5 丘陵面积 647 46km2 占 总面积 37 平原面积 561 71km2 占总面积的 32 1 3 项目所在地水文气象 岱岳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晴和气爽 冬季寒冷少雪 全年平均日照 2536 2 小时 年总辐射量 121 58 千卡 cm2 秋冬多东北风 春夏多西南风 多年平均降雨量 694 7mm 其中汛 期 6 9 月降雨量 529 78mm 占全年降雨量的 76 3 5 月降雨量 91 4mm 占 全年降雨量的 13 因此 春旱 夏涝 晚秋又旱 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 491 4mm 水面蒸发量为 1092mm 多年平均气温值 13 0 多年平均风速 2 7m s 全年无霜期平均 192 天 最长可达 241 天 最短为 161 天 最大冻土 层厚度 46cm 大于 10 积温 4300 适于多种作物生长 4 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7 岱岳区地质构造属鲁西旋卷构造体系 受四条晚近地质时代多次构造活动 形成的弧形大断裂 泰莱断裂弧 新泰断裂弧 南留断裂弧和肥城断裂弧 的 控制 形成太古界变质岩系裸露山丘区和宽阔带状的寒武 奥陶系单斜地块 第三系地层分布于各断陷沉降盆地内 为第四系覆盖层 地质岩性 区域内分 布太古宇泰山群变质岩系 主要岩性为黑云母斜长岩 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 花岗片麻岩等 区域变质作用强烈 普遍发生混合岩化 太古界侵入岩为蛇纹 岩 花岗岩 辉长苏长岩 角闪石岩和混合花岗岩等 山前平原系有坡洪积物 堆积而成 厚度 5 15m 岩相变化复杂 河谷平原由冲洪积 冲积物构成 厚 度 10 25m 系松散层普具双层结构 上层为黄土状亚粘土和亚砂土 下层为中 粗砂 砾石构成 地下水类型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的控制 各变质岩系裸露山丘区 分布 着浅层风化带弱裂隙水 风化裂隙带发育深度 15 30m 且随地形变化起伏 其 山前地带的风化裂隙水埋深一般在 5 12m 水力坡度约 1 左右 古生界地带 埋藏着碳酸盐类裂隙 岩溶水 其岩溶发育深度 寒武系大多在 100m 以内 奥陶系大多在 250m 以内 裂隙 岩溶水的水力坡度约为 0 5 埋深一般为 10 30m 高岗地带达 100m 以上 山前平原分布着若孔隙水 水位埋深 3 4m 水力坡度约 1 0 2 河谷平原分布着富孔隙水 该区具有双层结构 地下水变幅带在由亚砂土 为主 和黄土状亚粘土 少部分 构成上覆层中 而下伏中粘砂砾石层构成了半承压性强赋水层 泰莱盆地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 为 5 5m 左右 多年平均变幅为 3 8m 南部盆地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 3 8m 多 年平均变幅 3 8m 地下水水力坡度约 0 25 0 1 岱岳区境内地表水 水化学类型比较单一 属重碳酸钙型水 在区域分布 上矿化度由山区到平原呈渐增趋势 在平原区呈平衡状态 全区地表水体矿化 度一般都小于 400mg L 而 PH 值在全区内差异较小 一般在 6 5 8 5 之间 天然河水 库水符合灌溉要求 地下水属低矿化度的重碳酸型水 钙组或重碳 酸型水 镁组及钠组 少部分为氯化物型水 钙组 矿化度一般小于 500 mg L 变质岩山区为 50 150 mg L PH 值在 6 8 8 9 之间 水温适中 均适合 工农业用水要求 对生活用水也一般符合要求 5 项目所在地河流水系 8 岱岳区地处汶河中上游 属黄河流域 除西北边境有流域面积 5 5km2 的 一条河流入长青区北大沙河外 其余河流均属汶河水系 总流域面积 1720 25 km2 其中流域面积 200 km2 以上的河流 12 条 分别为牟汶河 柴汶河 瀛汶 河 石汶河 泮汶河 淘河 漕河 浊河 石良河 汇河 康王河和公家汶河 6 项目所在地土壤与植被情况 岱岳区土壤类型较多 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主要划分为棕壤 褐土 砂 姜黑土 山地草甸型土等四大土类 包括十个亚类 耕地土壤主要有非石灰性 褐土 潮褐土 棕壤 褐土等亚类和部分砂姜黑土 土壤表层质地以轻壤土 砂壤土 中壤土 砂质土为主 大部分土壤土层较厚 质地适中 既有较好的 保水 保肥 通气性能 又具有良好的可耕性 土地较平整 坡度一般小于 3 部分土壤土层薄 土壤贫瘠 需进一步增肥地力 山丘区自然植被较差 山石 裸露 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长期植树造林 大搞水土保持 森林面积 不断增加 对于涵养水源 治理水土流失起到很大作用 全区现有林地面积 6 43 万 hm2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 38 2 地上植被山区主要以松柏 刺槐和果 树为主 平原以杨树 柳树为主 2 1 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1 国民经济状况 岱岳区是 1985 年设立的县级区 原辖 19 个乡镇 街道 经 2000 年区 划调整 由郊区改为现名 现辖 18 个乡镇 街道 710 个行政村 社区 全 区总人口 97 5 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81 万人 近几年来 岱岳区以发展为主 线 以效益为中心 以建设工业大区 农业强区为目标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全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效益稳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2012 年全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93 23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 35 27 亿元 第二 产业产值 90 07 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 67 89 亿元 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 18 3 46 6 35 1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9818 元 地方财政收入 7 5 亿元 农民 人均纯收入 7260 元 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趋好 2012 年 全区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 58 67 亿元 肉类总产量达 4 61 万 t 粮食产量 53 63 万 t 村村 通自来水 通有线电视 通客车率分别达到 98 62 农机总动力达到了 9 74 53 万 kw 2 基础设施状况 岱岳区境内津浦铁路 京沪高铁 京福高速 104 国道贯穿南北 泰肥 泰辛铁路 泰莱一级高速公路 京沪高速公路纵横东西 各项目区城镇公路 乡镇公路四通八达 交通方便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 2915 8km 乡村路 5326km 货运量达 1257 万 t 货运周转量达 76081 万 t km 铁路 公路运输能 力完全能够满足国内货物和产品进出口的运输要求 岱岳区有 35KVA 以上的供电站 14 座 10KVA 以上高压输电线路 1680km 项目区内电网已实现全省联网 电力充足 高低压输配电网络齐全 输电线路遍布乡村 项目涉及的 38 个行政村全部通电 电力状况可满足项目区 用电要求 2 1 3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 1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全区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32635 8 万 m3 地下水资源量为 24551 9 万 m3 两者之间重复计算水量为 14950 8 万 m3 扣除重复水量后 全区多年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 42236 万 m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 448m3 亩均占有水资 源量 422 m3 2 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 截止 2012 年底 全区建有水库 蓄水塘坝 831 座 总库容 32059 万 m3 灌溉机电井 12 69 千眼 配套装机容量 14 9 万 kw 固定机电排灌站 1471 处 装机容量 2 752 万 kw 流动机 5957 台 装机容量 3 113 万 kw 全区有效灌溉 面积 72 92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74 除涝面积 10 96 万亩 占易涝耕地面积 的 99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85 7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77 7 全区已基本 建成了灌溉 防洪 供水 除涝 治理水土流失 解决人畜吃水 水产养殖等 综合兴利除害水利体系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水利基础产业保 障条件 2 1 4 自然灾害情况自然灾害情况 岱岳区内自然灾害较常见的有旱灾 涝灾 大风 冰雹等 春天以旱灾为 主 夏天以涝灾 大风 冰雹为主 旱灾是项目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形式 发 10 生频繁 春旱 夏涝 秋又旱的现象不断出现 冬春连旱更为常见 成为制约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因 2 1 5 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现状 到 2012 年底 岱岳区现有农业人口 81 万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 47 37 万人 全区现有耕地面积 99 24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37 8 有效灌溉面积 72 92 万 亩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52 69 万亩 平水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3 95 亿 m3 枯 水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 1 65 亿 m3 平水年全区水利项目供水量约为 2 4 亿 m3 其中 农业平均用水量 1 73 亿 m3 占全区总用水量的 73 岱岳区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 辅助部分经济作物 耕作制度以一年两作 为主 部分旱田一年一作 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 大豆 地瓜 花生 桑园 蔬菜等作物 根据土壤成分检测报告 岱岳区土壤肥力较差 有机质含量偏低 氮 磷 钾含量不足 成为制约当地农产品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 中产田土壤 有机质含量平均 1 02 全氮含量 0 098 速效磷含量 13 4mg kg 速效钾 64 8mg kg 氮磷钾比例失调 可通过进一步培肥地力 实行配方施肥 将有 较大的增产潜力 2009 年 岱岳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22 4 千 hm2 复种指数 168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71 9 千 hm2 占总播种面积的 58 7 粮食总产 量 53 63 万 t 单产 7455kg hm2 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41 9 千 hm2 占总播种面 积的 34 2 蔬菜总产量达 229 6 万 t 单产 54750 kg hm2 肉类总产量 4 6 万 t 奶类产量 8 7 t 禽蛋产量 3 7 万 t 水产品总产 0 33 万 t 全年造林面积 1753 hm2 林木覆盖率达到 38 2 2 22 2 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基本情况 2 2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1 黄前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黄前镇位于泰山东麓 岱岳区东北部 北与济南历城接壤 东与本区下港 祝阳分水岭为界 西与泰山区大津口乡相连 整个流域汇入黄前水库 总面积 104 63km2 其中耕地面积 16 4 km2 总人口 36000 人 境内济新路穿镇而过 泰明路纵贯东西 全镇 29 个行政村 246 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三通 联村路全部 硬化 程控电话百户拥有率达 90 全镇电力设施完备 11 项目位于该镇北部 控制面积 3 306 万亩 涉及李子峪村 木口峪村 邵 家庄 红河村 第三峪村 西麻塔村 高家圈村 宋家庄 孟家庄 窝角村 户家庄村 黄前村 北麻塔村 大地村 14 个行政村 2 祝阳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项目区总占地面积 4600 亩 分布范围涉及永宁村 三王安 秋林村 上太 和 下太和 5 个行政村 2 2 2 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1 黄前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项目区所在地有 58 个村民组 2667 户 总人口 7980 人 全都是农业人口 有劳动力 5187 个 其中男劳力 2594 个 女劳力 2593 个 总耕地面积 5977 3 亩 保灌面积 1793 2 亩 人均 0 75 亩 项目区所在乡镇 2012 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151200 万元 比上年增长 20 其中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 90720 万元 比上年增长 10 乡镇企业总产 值完成 58968 万元 比上年增长 12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 820 万元 全镇粮食 收入总产量达 0 15 万吨 农民人均收入 8616 元 2 祝阳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项目区所在地有永宁村 二王安 秋林村 上太和 下太和行政村 总人 口 3300 人 全都是农业人口 有劳动力 1500 个 其中男劳力 700 个 女劳力 800 个 总耕地面积 3500 亩 2013 年预计实现本区生产总值 12 3 亿元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688 万元 分 别是 2006 年的 2 1 倍和 2 3 倍 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 6926 元 年均增长 12 2 2 3 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1 黄前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黄前镇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多 雨 秋季天高气爽温差大 冬季寒冷少雨雪 四级分明 年平均气温 11 13 之间 一月份最冷 平均气温 2 9 七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 26 4 二月至六 月 九月至十二月气温升降变化显著 一月至二月 六月至八月气温变化比较 平缓 12 极高最高气温 40 7 极低最低气温 22 4 0 积温 5000 5200 10 积温 4500 4800 无霜期 200 天左右 最大冻土深度 46 冻土时间平 均 113 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 765mm 且年季分布不均匀 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 性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占全年降雨量的 65 70 而秋季占 12 14 冬季 占 3 4 春季占 15 17 三季仅占 30 35 具有春旱 夏涝 秋旱的特点 降水最多的年份与最少的年份相差 3 9 倍 项目区多刮东风和西南风 多年平 均陆地蒸发量 530mm 2 祝阳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祝阳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温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少雨雪 春季干旱多风 沙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天气爽 多年平均降水量 701 3mm 其中 6 9 月份多 年均降水量为 532 8mm 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76 降水量集中 年际变化大 是该镇最突出的特点 降水量最大的年份为 1964 年 年降水量 1362 2mm 降 水量最小的年份为 1989 年 年降水量 285 2mm 丰枯比为 4 8 降雨在时空上 的不均衡性是造成洪劳和干旱灾害的重要原因 2 2 4 地形地貌及作物种类地形地貌及作物种类 1 黄前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黄前镇自然地貌属于北方沙石山区 地势北高南低 境内山峦起伏 河谷 纵横 山高坡陡 海拔高度在 200 550m 之间 植被茂盛 林草覆盖率为 86 粮食主要以玉米 小麦 地瓜为主 林果以板栗 核桃 山楂等为主 2 祝阳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祝阳镇地形北高南低 山区 丘陵 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跨境河流有瀛汶 河 石汶河两条主要河流 纵贯祝阳镇南北 均属于季节性河流 是大汶河水 系支流 主要以种植小麦 大蒜 玉米 蔬菜为主 2 2 5 水利工程现状水利工程现状 1 黄前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黄前镇骨干水利项目比较完备 境内有小 一 型水库 1 座 小 二 型 水库 15 座 塘坝 43 座 兴利库容 430 万 m3 总蓄水量 7311 万 m3 水源较为 13 充沛 并有防渗渠道 20km 地下暗管 12 4km 机电井 295 眼 排灌动力机械 拥有 600 台 0 24 万 kW 项目区河道流域面积 1389 16km2 河长约 2km 项目区内现有渠道 10 条 长 3km 渠道断面形式为倒梯形 底宽 40cm 上宽 60 cm 为土渠 项目区内虽然有渠道进行灌溉 但仍有大多数支渠为老土渠 基本上处于 不良好运行状况 水资源浪费严重 田间项目配套率低 农毛渠大部分为衬砌 的土渠 灌水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 田间损失较大 而遇干旱 水量缺乏 灌 溉水量减少 特别是高于渠道的田更无法解决作物生长所需水量 故很容易造 成灾害 使农作物产量减产或无收 2 祝阳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项目区内有小 二 型水库 2 座 塘坝 4 座 总库容 59 6 万 m3 2 2 6 电力 交通及通信现状电力 交通及通信现状 1 黄前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项目区在黄前镇 其交通 电力 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发达 国家电网覆盖 全镇 电力供应保证率高 项目区用电方便 程控电话已通各村 大多数农户 已安装了电话 移动通信已覆盖全镇 有硬化乡村公路 交通十分便利 2 祝阳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项目区在祝阳镇 其交通 电力 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发达 国家电网覆盖 全镇 电力供应保证率高 项目区用电方便 程控电话已通各村 大多数农户 已安装了电话 移动通信已覆盖全镇 有硬化乡村公路 交通十分便利 2 2 7 水源水源 1 黄前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李子峪水库 库容 114 万 m3 罗圈水库 库容 12 万 m3 王家滩水库 库 容 20 万 m3 花石峪塘坝 库容 10 万 m3 夹滩水库 库容 20 万 m3 西麻塔村 拦河坝 3 座 石溩沟塘坝 库容 8 万 m3 郭家庄水库 库容 10 万 m3 黄前水 库 薛家岭塘坝 库容 8 万 m3 郭家庄水库 库容 10 万 m3 海眼水库 库容 10 万 m3 王家沟塘坝 小篮子峪塘坝 北麻塔村塘坝 库容 8 万 m3 大地村 水库 2 座 塘坝 2 座 大口井 24 眼 2 祝阳镇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 14 永宁村和秋林项目区用水来源以机井为主 可以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 二 王安项目区是以机井和大口井为主 可以满足 2000 亩项目区用水需求 下太和 项目区所用水源是下太和水库 总库容 29 6 万 m3 可以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 上太和项目区所用水源一是村南塘坝 总库容 5 万 m3 二是上太和水库 总库 容 25 万 m3 两者结合能够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 2 32 3 节水灌溉工程现状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3 1 节水灌溉工程现状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1 节水灌溉项目的类型 分布及完好程度 截止 2012 年底 岱岳区共建有蓄水塘坝 831 座 灌溉机电井 12 69 千眼 固定机电排灌站 1471 处 全区有效灌溉面积 72 92 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 74 节水灌溉面积 52 69 万亩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72 其中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 36 45 万亩 喷灌面积 0 89 万亩 微灌面积 3 21 万亩 管灌面积 32 35 万 亩 水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31 9 万亩 引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1 52 万亩 纯 井灌区面积 39 4 万亩 其它 4 4 万亩 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 73 渠灌区 灌溉水利用系数 0 64 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58 万吨 2 中型灌区骨干项目改造及运行情况 岱岳区境内有中型灌区 3 处 分别为黄前水库灌区 胜利水库灌区和颜谢 引河灌区 其中 黄前水库灌区位于岱岳区东北部 原设计灌溉面积 11 5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7 万亩 设计引水流量 10m3 s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黄前水库部分蓄水用于城市供水 且因泰安市区面积逐年扩大 占用原灌区部 分土地 致使灌区控制面积缩减 目前实际控制面积在 5 万亩左右 灌区设有 干渠 3 条 总干 东干 西干 长 51 65km 支渠 21 条长 59 37km 3 作为灌溉水源项目的水库运行状况 岱岳区现有水库 122 座 其中中型水库 6 座 小 一 型水库 19 座 小 二 型水库 97 座 全部为灌溉水源 6 座中型水库分别为黄前水库 胜利水 库 彩山水库 角峪水库 小安门水库和山阳水库 总控制流域面积 470 6km2 总库容 22188 万 m 兴利库容 15948 万 m 设计供水能力 15088 万 m 实际供水能力 4244 万 m 设计灌溉面积 39 79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15 24 24 万亩 截至目前 全区所有病险水库均已全部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水库加 固后 项目各项指标达到设计标准 项目运行状况良好 社会效益和项目效益 发挥显著 4 现行节水灌溉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根据 1998 年初由区政府出台的 关于水利项目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岱 岳区把大力推行水利项目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开展水利工作的重点来抓 逐步形 成了多元化 多渠道的水利项目建设融资机制 特别是在利用民间投资上取得 了重大突破 截止目前 全区采取拍卖 承包 租赁 户办 联户办 股份合 作开发建设的水利项目 1 3 万余处 占项目总数的 68 其中 拍卖 900 余处 租赁 1800 余处 承包 3200 余处 户办 联户办 股份办 5300 余处 盘活各类 小型水利项目 4000 余处 共吸纳各类资金 6000 余万元 通过积极推行产权制 度改革 大力扶持发展民营水利项目 既有效地解决了全区在地方财政普遍困 难的情况下增加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问题 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资兴修水利 的积极性 为实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铺开新道路 5 近年来实施节水灌溉项目的投入及成效 近年来 岱岳区不断加大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 多渠道筹措建设 资金 大规模进行节水灌溉基本建设 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 农 业单产和复种指数不断提高 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繁荣了农村经济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此外 还推动了畜牧业 养殖业发展 对于农民增加收入 脱贫致富和保持社会稳定 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 2012 岱岳区共投入资金 15636 万元用于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其中各 级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专项补助项目资金 5360 万元 中央财政 1200 万元 省级 财政 1010 万元 地级财政 200 万元 区级财政 450 万元 乡镇财政 500 万元 农村集体自筹 500 万元 集资 200 万元 投劳折资 1800 万元 其他渠道投资 10276 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 3097 万元 农业 1046 万元 国土 4006 万元 其他 2145 6 万元 自 2010 年开始 岱岳区积极实施全国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区政 府按照上级要求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保证每年足额落实配套资金 500 万元 专项用于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实施 同时 农民群众自身 16 对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积极投工投劳 2006 2012 年农民投工投劳 折资 4000 万元 占小农水项目建设总投资的 18 2 通过项目建设 全区实现 年新增供水能力 1385 万 m 恢复和新增 恢复 灌溉面积 4 8 万亩 改善灌溉 面积 5 6 万亩 改善排涝面积 2 2 万亩 年新增节水能力 340 万 m 年新增粮 食生产能力 740 万 kg 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 680 万元 农民年人均增收 285 元 6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目前 岱岳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齐全 全区 17 个乡镇 街道 均设有 水利站 共有在编人员 68 人 其中各类技术人员 40 多人 以上人员多数长期 从事节水灌溉项目设计及施工工作 有着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 同时 各级积 极引导群众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供水协会 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 让农民直接参 与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管护 目前全区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274 个 其中已 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协会 178 个 管理面积 25 6 万亩 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 的 35 1 2 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岱岳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运行多年来 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由于受地 方财力制约 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发展缓慢 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要 求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项目效益与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总体来讲 项目区与全区在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有许多类同之处 主要表现在 1 水资源宏观调控力度不强 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相配套的投融资 水资源管理 用水管理以及水环境 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还需抓紧出台和进一步完善 城市工业生产 生活用 水等挤占农业水源 没有形成补偿机制 影响农业水资源的开源 保护和调控 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 农业水费征缴制度不完善 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2 节水灌溉设施项目建设标准低 老化失修严重 全市的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相对缓慢 同时 全区的大部分农田灌溉排涝项 目多配套不完善 经过多年运行 项目老化 退化 损坏严重 项目效益衰减 17 3 现行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协调 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管理归水利部门 但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归计划 财政 部门 造成了水利部门对项目建设的质量 进度等难以控制 4 浪费水现象严重 农民节水意识薄弱 浪费水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 产率偏低等问题 并严重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公众自觉参 与节水的程度不高 大部分地区还存在用水无计量 不收费或包费的现象 导 致很多用水户无节制用水 有限的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 5 项目申报程序混乱 农业开发部门 计划部门 土地部门 财政部门 都能够从上级部门申请 大量的资金搞水利项目 基层水利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受多个部门的制约 程序 繁杂 浪费人力 物力现象严重 而且基层花费大量人力 物力规划论证的项 目 能够立项实施的很少 以上问题的存在 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岱岳区农业灌溉工程建设的有效组织 开展 从而给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18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13 1 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必要性 岱岳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 又是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区内水资源相对 紧缺 搞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 对有效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 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是水利项目的重要组成 部分 更是命脉的命脉 基础的基础 规模化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作为保障农业 增产丰收的重要部分 为提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促使农业稳定增产 增收提 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 因此 以增效示范为契机 加强规模化节水灌溉设施建 设 将有利于保护和提高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规模化节水灌溉设施建设 可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 积极发展当地 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 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 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调整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农业生产风险大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 国际 竞争力不强 加大对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投入 能够增强农业发展 后劲 培植优势产业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从近几年岱岳区组织开展节水灌溉基本建设的情况看 农业和农村内部结 构得到不断优化和调整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实施规模化节水项目 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实现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的奋斗目标 19 3 23 2 建设的可行性建设的可行性 1 政府重视规模化节水灌溉建设工作 以往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管理规范 项目效益较好 岱岳区政府高度重视规模化节水灌溉建设工作 多年来始终把节水灌溉设 施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并列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 内容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成员包保项目责任制 出台了 岱岳区规模 化节水灌溉基本建设实施意见 对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先进乡镇进行奖励 注重 培养典型 抓点带面 项目建设管理规范 注重前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做到 全面 准确 可操作性强 从近年来实施的世行三期项目 胜利水库灌区节水 改造项目 埠东岭区域土地整理项目以及 2005 2009 年省财政扶持节水灌溉项 目和每年的冬春农建项目情况来看 各规划均得到很好落实 区水利部门在资 金 物资 技术 舆论等方面 多形式 多渠道地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和广泛 支持 抓住科技推广这个关键 帮助基层搞好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 认真落实 检查验收制度 严把建设质量关 杜绝出现不合格项目 努力建设高科技含量 高质量 高效益的精品项目 富民项目 提高规模化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的整体 实效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2 规模化节水灌溉建设基础工作扎实 前期工作充分 近几年来 国家逐渐加大了对节水灌溉建设的投入力度 同时也对项目前 期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 岱岳区始终坚持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讲求实效 的原则 注重规划的编制和实 施 精心组织编制各类工程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有效地避免了项目重复 建设现象的发生 确保项目布局合理 使各项项目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 水源有保证 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项目 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 常 岱岳区有中型水库 6 座 小 一 型水库 19 座 小 二 型水库 97 座 全部为灌溉水源 6 座中型水库先后列入全国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计划 现各 项目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116 座小型水库中的 86 座病险水库分别于 2008 2009 2010 年全部实施除险加固改造 其中小 一 型水库 16 座 小 二 型水库 70 座 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后 防洪标准 蓄水能力大大增强 防 20 洪 灌溉效益显著提高 为规模化节水灌溉建设的顺利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水 源保障 项目区内骨干水利项目配套齐全 现有各类地上蓄水项目 50 座 其中中型 水库 1 座 小 二 型水库 8 座 塘坝 41 座 现已基本完成除险加固项目改造 机电井 82 眼 井径 0 4 3m 不等 平均井深 10 80m 平均单井出水量 40 80m3 h 机电设施基本配套 配套装机动力 615kw 且区域内降水量较多 水资 源较丰富 此外 大汶河支流石汶河 汇河 淘河流经项目区腹地 客水可开 发潜力巨大 项目区内水资源量能够满足灌溉要求 4 水利技术力量较强 具有一定的规模化节水灌溉设计 施工 管理和 服务能力 岱岳区水务系统节水灌溉项目设计施工经验丰富 技术力量雄厚 具备承 担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设计及施工的能力 岱岳区发改委具体负责全 区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的规划 设计和施工任务 现有在编人员 86 人 其中高 级职称 5 人 中级职称 22 人 全区 17 个乡镇 街道 水利站 共有在编人员 68 人 其中各类技术人员 40 多人 以上人员多数长期从事规模化节水灌溉项 目设计及施工工作 有着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 岱岳区抗旱服务队成立于 2001 年 6 月 现有在编人员 22 人 其中技术人 员 11 人 自成立以来 承担了全区多项节水灌溉项目施工任务 有着丰富的施 工经验和管理能力 近三年来 负责实施的节水灌溉项目标准高 质量好 项 目合格率达到 100 优良率达到 86 从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5 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 愿意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农民用水户协会 组织健全 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近年来 在取消农业税 国家粮食直补 农产品涨价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 农民群众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岱岳区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通过 一事 一议 的方式 引导农民投资 投劳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