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 中药学是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和方剂学一起 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理 法 方 药成为有机的整体 一方面向临床中医师提供安全 有效 合理的用药知识 同时又对临床用药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进行创新或为中药学科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随着中医药学自身的迅速发展 以及其他科学技术如药理学 化学 植物学 动物学等相关知识的相互渗透 中药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分支学科日渐成熟 不断分化 目前这本教材 仅在于重点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 功效和临床应用 对中药的来源 炮制等只要求常识性了解 因此属于临床中药学性质 本课程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功效 性能等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采收 配伍 炮制等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 各论介绍多种临床常用和有代表性的中药的性能 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 清代本草学家汪昂曾经风趣地说 最能使人如寐如睡者 莫过于读本草 在中药学的学习中 反映最强烈的是 中药难记 每一味药物性能功能各异 配伍应用变化较多 性能功用相似的同一类药物 主治范围 作用强度 用量用法 毒性和禁忌往往也各有其特征 此外 中药学还会涉及中医其他一些学科的内容 因此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困难几点方法参考 学习中药学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学习中药学要处理好中药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抓住重点 循序渐进学好章 节 概述 小结 是掌握各类药物共性和要点的关键学习具体药物 需以功效为核心 将性味 归经 主治 应用有机联系起来 才能全面理解记忆药物的毒性 特殊用量 用法和使用注意 必须专门记忆 总论中药 以中医药理论指导认识和使用的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清代中后期出现本草 又称本草学 是我国传统药学 中药学 的古代称谓 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中药学 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 采制 性能 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 酒 诗经 山海经 100余种动植物药 五十二病方 秦汉时期 药学初具规模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药学专著 按有毒无毒 养身延年 祛邪治病分上中下三品 共载365种药物 总结汉前药学成就魏晋南北朝 本草经集注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炮炙论 第一部炮制专著 标志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 第一部药典性本草 图文对照开创世界药学先例 本草拾遗 分十类 宣 通 补 泻 轻 重 滑 涩 燥 湿 宋金元时期 开宝本草 国家药局设定 证类本草 金元四大家明朝 本草纲目 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清朝 本草纲目拾遗 鉴定药材 研究草药单方具很大文献价值民国时期 中国药学大辞典 第一部重要的大型中药辞书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8部 中华本草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与贮藏 中药除部分人工制品以外 大部分来源于天然的植物药 动物药和矿物药 中药的产地 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地采收野生动 植物会破坏药材资源 降低药物质量 中医用药十分重视药材产地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有平原 高山 江河湖海 从而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水土 气候 日照 生物分布的生态环境 为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形成了种类繁多 安全有效的各种药材 通过长期使用 观察和比较 有人发现产地不同的药材质量也有所不同 这些从品种 产量 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区域性的药材被称为 道地药材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 道 曾是古代行政区划 地 是指地域或地区 所谓 道地药材 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 因其品种优良 生长环境适宜 栽培 或养殖 及加工合理 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较大 其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 质量临床疗效确定依据 与药材产地 品种 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疗效是关键因素 如江西的枳壳 栀子 香薷 江苏的薄荷 苍术 广东的砂仁 东北的人参 细辛 五味子 云南的茯苓等 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 过度采挖 栽培技术的进步 产区经济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皆可导致药材道地的变迁 具有多道地性和可变性 如三七 原产广西 后云南产者居上 成为新的道地产区药材的品质和临床疗效始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标准 但是道地药材生长周期长 产量有限 满足不了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 所以现在对很多名贵或短缺植物药进行了异地引种 药用动物驯养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短缺药材的需求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药用动物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其药用部分的有效成分和有害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 药物的质量 疗效和毒副作用都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合理采收对保证药材质量 医疗效果以及扩大和保护资源十分重要如 当季是药 过季是草 三月茵陈四月蒿 五月砍来当柴烧 九月中旬采麻黄 十月山区五味找 知母黄芩全年采 唯独春秋质量高 中药采收季节 时间和方法中药有效成分临床疗效药物采收的一般原则为 在药用部分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季节采收 根 茎 叶 花 果实生长成熟有明显季节性 根据药用部位确定采收时节一 植物类药物采收 全草类 多在枝叶茂盛 花朵初开或花前期时采集 割取地上部分或连根拔起 也有在幼苗时采集叶类 通常在花蕾将放或盛开的时候采收 桑叶需在深秋经霜后才能采收花类 花蕾在含苞待放时采摘 花序 多以花序入药 花正开放时采摘 采花最好在晴天早晨 花朵盛开时采收 如蒲黄 红花在花冠由黄变红时采集果实 大多都在果实成熟时或成熟后采摘根和根茎类 一般以初春或秋末即阴历二月 八月采收为佳树皮和根皮类 清明至夏至 4 6月 二 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材为保证药效必须根据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集 以保证药效和容易获得为原则三 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大多可随时采收 第三节中药的贮藏 中药材经采集以后 除少数随采随用的鲜品外 一般都要使之干燥或进行初步加工 然后才能贮存 首先去除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按照不同品种进行清洗 去皮 修整 热处理 浸漂等处理如果贮存不当 不仅药材外观差 质量降低 影响疗效 而且还会危害人体 一 中药贮藏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 由于入库的药材附着有害虫或虫卵 或放置药材的房屋 容器及包装用品藏匿或进入害虫 均可引起害虫繁殖 害虫对植物和动物药材的破坏性很大 或形成蛀洞 或毁为蛀粉 药材质量严重降低 甚至丧失药性 害虫的残体 排泄物和分泌物还会造成药材污染霉变 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孢子 非常容易造成药材感染 一旦温度和湿度适宜 即萌发菌丝 分泌酵素 侵蚀药材组织 引起霉烂变质 失去药效 如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肝脏还有极强的毒害性 变色 各种药材都有自身的天然颜色 如贮存不当 或存放过久 其中所含的成分因发生化学变化 致使其原来的颜色改变 这往往是药材变质的一种征兆走油 一些药材因存放过久 温度过高 日光暴晒等原因 会出现变质的 走油 现象 所谓 走油 一是指含脂肪油及挥发油药材的油类变质并向外溢出 如柏子仁 核桃肉等 二是含糖等成分高的药材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 如天门冬 牛膝等此外 因药物贮藏不当引起其化学成分分解或改变 亦可能发生变质 二 中药贮藏的时间与药效绝大多数药材随着贮藏时间延长 所含有效化学成分会降低 因而影响其质量 有关研究表明 益母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生物碱 贮藏1年后总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 可由1 以上 降至0 4 以下 石菖蒲中的挥发油 存放1年会降低约20 2年后降低约35 3年后降低约5 0 所以一般药物不宜贮存太久 用药宜 新 一些植物药或动物药鲜用与干后用 其作用的强弱会有差异 如鲜地黄的寒润之性优于干地黄 其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之效尤佳 但是 前人的经验认为 有少数药物 用药宜陈 李杲认为 陶隐居本草言狼毒 枳实 橘皮 半夏 麻黄 吴茱萸 皆须陈久者 其余须精新也 然大黄 木贼 荆芥 芫花 槐花之类 亦宜陈久 不独六陈也 新陈之不同 精粗之不等 倘不择而用之 其不效者医之过也 此外 临床还习用陈棕炭 陈艾叶等 上述药物为什么 宜陈 其贮存多久才为 陈 至今尚无定论 现代曾有报道 陈棕皮煅炭后的止血作用较新棕皮好 芫花 狼毒等 可通过贮存起减毒作用 的有效分是常温下不易挥发的高沸点挥发油及陈皮甙 久贮之后 不是有效成分的低沸点挥发油散失 其有效成分含量可相对增加 槐花的止血作用 与其所含鞣质有关 久贮之后 其中的芸香甙在鼠李糖转化酶作用下 可转化为鞣质 并认为槐花止血宜陈 而用以清肝火 降血压则宜新 因为芸香甙是降血压的主要有效成分 这些研究 为 用药宜陈 提供了部分初步的依据 但不能将其理解为贮存越久越好 三 中药贮藏的注意事项凡易虫蛀或受潮霉变 变色 走油的药材 应合理加工处理后 才入库贮存 存药的库房 应保持清洁 干燥 通风 避免害虫或有害之物进入 贮存期间 应经常检查 注意调节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 注意翻晒或烘烤 必要时进行安全而有效的灭虫处理 容易 走油 的药材 须合理采购 避免积压 并尽可能贮放于密闭容器中 毒药和贵重药品 应专人专柜保管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在具体贮药方面 前人总结了不少简单易行的经验 如人参及动物药材等 与花椒 或细辛同放 则不易虫蛀 牡丹皮与泽泻共存 则前者不易变色 后者不易生虫 将药置于石灰缸或谷物中 可防受潮等等 现代先进的贮藏技术 更应积极采用近年来 在中药材及中成药贮藏中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 气调贮藏技术 采用控制氧气浓度的办法 减轻或防止药材变异 以保证所贮藏药材的质量 如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 可降氧杀虫 或使用无毒材料制成的除氧剂封存技术 在密封塑料袋中直接吸收其空气中的氧气 达到药材除氧封存 能防止药材霉变 虫蛀或氧化变质等 控制药材含水量及贮药环境的湿度 温度的贮藏技术 如应用微波干燥技术 远红外线幅射干燥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干燥技术及低温冷藏技术等直接杀灭霉菌 杂菌和害虫 如采用蒸气加热技术 气体灭菌技术 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杀虫剂等 60co 射线幅射技术 丁香等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杀菌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 药物在应用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古代称炮炙 修治 修事等 炮 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 则更广泛代表了各种加工制作技术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增加药物的作用 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 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 便于贮存和制剂纯净药材 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矫味矫臭 利于服用引药入经 第二节常用的炮制方法 一 修制法1 纯净处理 采用挑 选 捡 筛等方法 去掉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使药物纯净2 粉碎处理 以捣 碾 研 磨 锉等方法 使药材粉碎 便于制成各种剂型3 切制处理 用刀具将药材切 铡成段 片 块 丝等规格的饮片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并便于制剂 二 水制1 洗 将药材放清水中 快速洗涤 除去杂质2 淋 少量清水浇撒喷淋 使其清洁软化3 泡 质地坚硬药材 在保证药效原则下 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使其变软4 润 用清水湿润药物 使水分渗入 药材软化 便于切制 5 漂 将药物置宽水和长流水中 反复地换水 以除去杂质 盐味及腥味 如昆布 海藻漂去盐分 紫河车漂去腥味6 水飞 是研末极细粉末的一种方法 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粉碎后置乳钵内 加水共研 然后再加多量的水搅拌 粗粉即下沉 细粉混悬于水中 随水倾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 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 将水除净 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 三 火制1 炒 清炒 炒黄 炒焦 炒炭 辅料炒 麸 米 砂 蛤粉炒 2 炙 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 蜜 酒 醋 盐水 姜汁 童便等 3 煅 将药物用高温 300 700 直接或间接煅烧 目的是使药物质的松脆 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分为直接煅和间接煅4 煨 将药物用湿纸或湿面包裹 置于加热的滑石粉 或将药直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 或将药物层层隔纸加热炮制的方法5 烘焙 微火加热使之干燥 四 水火共制1 煮 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改善药性 增强疗效 清洁药物2 蒸 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其目的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 降低药物的毒性 利于贮存 便于切片3 潬 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 短暂潦过 立即取出的方法 多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4 淬 药物煅烧红后 迅速投入冷水和液体辅料中 使其酥脆 五 其他制法1 制霜 将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目的是降低毒性 缓和药性 增强疗效2 发芽 将成熟的果实及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目的是产生新的功效3 发酵 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 使药物发泡 生衣方法 目的是改变药物的原有性能 产生新的治疗作用 扩大用药品种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1 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 不少中药炮制后 所含的有效成分明显增加 从而使其作用增强 如川芎经炮制后 与生品相比 其主要成分川芎嗪的含量增加了33 川芎的活血行气作用增强 又如止血药槐花 当槐花在190度制炭后 其鞣质含量比生品高4 6倍 因而止血作用大大提高2 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 醋制玄胡的水煎液中 总生物碱的含量比生玄胡高一倍左右3 产生新的有效成分 生晒参经制成红参后 其单体有所变化 且产生生晒参所没有的人参炔三醇等特殊成分 使人参的药理作用增强 如增强免疫功能等4 有毒化学成分减少或改变 乌头 附子等经水浸泡 可使部分乌头碱部分水解而流失 降低了毒性物质 第四章中药的作用 第一节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中药的作用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 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 不良反应 中药的治疗作用又称中药的功效 中药的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副作用指在常用剂量即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较轻微 危害不大 停药后消失 与药物偏性有关 与药物治疗作用相对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毒性反应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临床用药基本原则之一 充分或正确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 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确保用药安全 有效 药物对人体的医疗作用 习惯上叫做 功效 或功能 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则为副作用或毒性作用 副作用的产生 与药物的加工炮制 配伍 用法 辨证是否准确 患者体质及禀赋等多种因素均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一种中药有多种功效 对于某一证候 其中部分功效是与病相宜的 另一部分功效则与病不宜 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而引起副作用 如麻黄最宜于外感风寒 表闭无汗之喘咳 而对肺热壅盛 汗出而作喘者 其温散发汗的功效 则成为与用药目的相违背的副作用 毒性反应是由药物的毒性引起 主要是用量过大或用药过久所致 副作用与毒性反应既有区别 亦有联系 有时难以截然区分 这些内容 主要见于各药物的使用注意部分 一般又将其称为药物的病证禁忌 中药对人体的作用 可能发生有利的效应 亦可能发生不良的反应 在本草文献中 常将此称为药物的 利 和 害 同一药物 在人体脏腑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需要时使用 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其是有利的 而在人体不需要时使用 则往往引起不良反应 其是有害的 素问 脏气法时论 将前者称为五脏所 欲 并将药物有利的作用统称为 补 又将后者称为五脏所 苦 并将药物的不利作用统称为 泻 原书以举例的方式告诫人们 任何药物 哪怕是名贵的补虚之品 若不为脏腑所 欲 就会干扰或破坏人体生理功能 或加剧病理改变 因而不可乱用 相反 只要为脏腑所 欲 哪怕是偏性强烈甚至有毒性的祛邪药 只要用之得当 都应该果断使用 中医理论认为 人体在健康状态下 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 并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着 阴平阳秘 的动态平衡状态 当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人体后 便会破坏这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导致邪盛正衰 阴阳气血失常 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等病理改变 发生疾病 针对不同的病机 使用相应的中药 或祛邪除因 或扶正固本 或协调脏腑经络功能 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 使机体恢复或重建其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这就是中药的基本作用原理 第二节中药的功效一 功效的含义从认识过程来看 人们在使用药物防治疾病的实践中 较早注意到的是药物所适用的疾病 症状或证候 即通常所说的主治 早期的本草主要反映了这种认识水平 在药名之后着重罗列主治的病症名称 如 神农本草经 记载黄柏主治 黄疸 肠痔 止泄利 女子漏下赤白 随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逐步认识这些不同的主治病证或症状 却有着相同的病理基础 都是由于湿热内盛而引起 再结合中药的药性理论 黄柏性寒而味苦 由此将其治疗这些病证或症状的功效总结为 清热燥湿 从学习过程来看 则应先掌握黄柏的清热燥湿功效 其可主治湿热黄疸 泄痢 痔疮等证的问题 便可迎刃而解 中药的功效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况 是药物对于人体医疗作用在中医学范畴内的特殊表述形式 中药功效的作用对象主要是人体的病理状态 这是中药学的性质和形成历史所决定的 其在理论上 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别于其他医药学对药物作用的认识和表述 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中药的功效虽然是从临床应用中总结的 但反过来又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 中药的各种功效至今还主要是内服或局部外用的医疗作用 随着中药应用形式和给药途径的扩大 二 功效的分类中药的功效可分为对因治疗功效和对症治疗功效两大类1 中药的对因治疗功效中药的基本作用是祛邪 扶正和调理脏腑功能 因此 中药的对因治疗功效主要是针对病因而概括出来的 如外因有六淫 则功效就有祛风 散寒 解暑 除湿 润燥与泻火 其他病因有气郁 血瘀 痰凝 食滞 虫积等 则功效便有行气 活血 化痰 消食 驱虫与之相应 这类功效能消除病因 可用以治本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药功效在层次上的不断分化 正是为了使药物作用与证候有机地相联系 如热邪可引起脏腑热证 气分热证 血分热证 湿热证和热毒证等不同热证 清热系统的功效就有清热泻火 清热凉血 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的分化 所以 中药的对因功效 实质上主要是针对不同证候的 只有截疟 驱绦虫等少数功效 主要是针对疾病而不是与具体证候相对应 2 中药的对症治疗功效临床的证候 常常是由若干症状表现出来的 在中药的治疗功效中 客观存在一些主要是针对症状的功效 如麻黄的平喘 生姜的止呕 柿蒂的止呃逆等等 这类功效可以直接缓和其相应的主治症状 收到治标的目的 临床应用时将这些功效与该药对因治本的功效 如麻黄的发散风寒 生姜的温中散寒 相联系 或配伍对证之药 可以标本兼治 或急则治标 一种药物的功效是多样的 也是逐步被认识的 各药下所列的功效内容 只是当时认为较重要或较常用的 其记述往往是不完整的 也是可以根据情况予以补充或减少的 作为教材的中药功效 亦是如此对于功效术语的使用必须准确 规范 才能避免使用时的随意性 这将有利于中药学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交流 学习中药学各论中的具体药物时 只有抓住功效这一核心内容 并用中医药理论为纽带 将其性 味 归经等性能 主治病证或临床应用 病证禁忌等使用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牢固 融汇贯通 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功效是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 性能只是对功效性质的进一步概括 主治和应用是与功效相对应的适应病证及常见配伍使用的实例 因此 功效既是总结性能的基础 又是确定应用的依据 掌握了某药的功效 就抓住了该药的肯綮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 又称药性 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077-2025一次性托盘
- GB/T 9967-2025金属钕
- 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火灾防范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消防水电知识培训课件
- 棋类培训课件
- 桥梁防撞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陵园工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高级)实操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师中级求职面试全攻略及预测题库
- 近视推拿培训课件
- 2025年国企运维岗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职业卫生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员A证考核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洛阳理工学院招聘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25修订版测试题及答案
- 广西柳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认识
- 备考2025年湖北省宜昌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