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RJ-45接口连线实验【实验目的】1) 学会制作两种类型的RJ-45接头直通线、交叉线。2) 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3) 掌握测线仪的使用方法。【实验环境】 具有RJ-45接口网卡的计算机、5类双绞线、水晶头、压线钳、测线器。【实验重点及难点】 重点:学习双绞线识别、制作、测试器的使用。 难点:掌握制作正确双绞线的方法。【实验指导】RJ-45连接器包括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孔(或插座)。插孔安装在机器上,而插头和连接导线(现在最常用的就是采用无屏蔽双绞线的5类线)相连。EIA/TIA制定的布线标准规定了8根针脚的编号。如果看插孔,使针脚接触点在上方,那么最左边是,最右边是(见下图)。如果看插头,将插头的末端面对眼睛,而且针脚的接触点插头的在下方,那么最左边是,最右边是(见下图)。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以太网中只使用两对导线。也就是说,只使用4根针脚。那么我们应当将导线连接到哪4根针脚呢?按照T568B(T568A)的标准制作双绞线。T568B和T568A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EIA/TIA)两种双绞线制作标准。其中T568B标准在以太网中应用较广泛。T568A和T568B的管脚编号T568B线序Straight-Through Cable(直通线):双绞线线缆的两端使用同一种标准,即同时采用T568B标准或同时采用T568A标准。在10M/100M以太网中8芯只使用4芯,在1000M以太网中8芯全部使用。Crossover Cable(交叉线):双绞线在制作时一端采用T568B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A标准。DTE 类设备:PC、路由器、交换机uplink口、HUB级联口 DCE 类设备:交换机普通口、HUB普通口 同类设备间相连使用交叉线方式;异类设备间相连使用直通线方式。 说明: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大家知道,大多数的数字数据处理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是很有限的。直接将相隔很远的两个数据处理设备连接起来,是不能进行通信的。必须在数据处理设备和传输线路之间,加上一个中间设备。这个中间设备就是数据电路端设备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的作用就是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DTE可以是一台计算机或一个终端,也可以是各种的IO设备。典型的DCE则是一个与模拟电话线路相连接的调制解调器。例如: PC PC 交叉线 ;PC HUB 直通线 ;HUB普通口 HUB普通口 交叉线 ;HUB普通口 HUB级联口 直通线 ;路由器 路由器 交叉线 ;PC 交换机 直通线 ;路由器 交换机 直通线 ;交换机普通口 交换机uplink口 直通线 ;交换机普通口 交换机普通口 交叉线 ;交换机uplink口 交换机uplink口 交叉线【实验内容】 步骤1:准备好5类线、RJ-45插头和一把专用的压线钳 步骤2:用压线钳的剥线刀口将5类线的外保护套管划开(小心不要将里面的双绞线的绝缘层划破),刀口距5类线的端头至少2厘米。 步骤3:将划开的外保护套管剥去(旋转、向外抽)。 步骤4:露出5类线电缆中的4对双绞线。 步骤5:按照EIA/TIA-568B标准和导线颜色将导线按规定的序号排好。 步骤6:将8根导线平坦整齐地平行排列,导线间不留空隙。 步骤7:准备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8根导线剪断。 步骤8:剪断电缆线。请注意:一定要剪得很整齐。剥开的导线长度不可太短。可以先留长一些。不要剥开每根导线的绝缘外层 步骤9:将剪断的电缆线放入RJ-45插头试试长短(要插到底),电缆线的外保护层最后应能够在RJ-45插头内的凹陷处被压实。反复进行调整 步骤10:在确认一切都正确后(特别要注意不要将导线的顺序排列反了),将RJ-45插头放入压线钳的压头槽内,准备最后的压实 步骤11:双手紧握压线钳的手柄,用力压紧。请注意,在这一步骤完成后,插头的8个针脚接触点就穿过导线的绝缘外层,分别和8根导线紧紧地压接在一起。 步骤12:完成实验二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名称】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背景描述】你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术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 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 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 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机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 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End命令是指用户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交换机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快捷键功能。【实现功能】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实验设备】S2126G(1台)【实验拓扑】图 1【实验步骤:】1、交换机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switch enable ! 进入特权模式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switch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进入交换机的F0/5接口模式switch1(config-if)switch1(config-if)#exit !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switch(config)#switch(config-if)#end !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switch# 2、交换机命令行基本功能。 帮助信息 switch? !显示当前模式下所有可执行的命令 switch#co? !显示当前模式下所有以co开头的命令 switch#copy ? !显示copy命令后可执行的参数3、命令的简写 switch#conf ter switch(config)#4、命令的自动补齐 switch#con Switch#configure5、命令的快捷键功能switch(config-if)#Z !ctrl+Z退回到特权模式switch#switch#ping 【注意事项】1、命令行操作进行自动补齐或命令简写时,要求所简写的字母必须能够惟一区别该命令。如switch# conf可以代表configure,但switch#co无法代表configure,因为co开头的命令有两个copy和configure,设备无法区别。2、注意区别每个操作模式下可执行的命令种类。交换机不可以跨模式执行命令。实验三 局域网组网和基本网络命令【实验目的】1) 了解局域网各组成部分。2) 掌握网络设备类型选择、软硬件设置方法。3)了解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实验环境】交换机、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网络设备的连接与设置方法。难点:网络故障的判断及解决方法【实验内容】一、局域网的连接:交换机交换机交叉线直通线直通线 本次实验不考虑对交换机进行设计,只按照交换机的默认设置。按照如上连接图进行网络连接。具体连接过程如下:1、交换机连接,将两台交换机接通电源,系统自检正常以后,任意选择两个交换机的端口,通过交叉线进行连接。2、将如图PC机及笔记本加电,并通过直通线分别接入各交换机,观察各接入端口,待端口为绿色是为正常。二、以Windows 2000 为例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信息设定: 1、在“设置”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 “网络连接” “本地连接”如图所示。 “本地连接” “Internet 协议”(TCP/IP)2、“本地连接”属性中打开“Internet 协议”(TCP/IP)对话框按照示意图所示IP地址输入各机器IP地址等信息。3、测试连接:在“开始”菜单,打开“运行”,输入命令“cmd”,打开命令行状态,输入命令”ping ”(为局域网内的IP地址),此命令的作用是判断该机器到指定机器(即命令中IP指定的机器)的逻辑连接是否正常。如果显示如下则表示连接正常。否则表示不正常。应查看机器的IP地址等信息配置是否正确。ping 命令三、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1)ipconfig命令功能:DOS界面的TCP/IP配置程序,可以查看和改变TCP/IP配置参数。在默认模式下显示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格式:IPconfig参数参数:/All:显示所有细节信息,包括主机名、结点类型、DNS服务器、NetBIOS范围标识、启用IP路由、启用WINS代理、NetBIOS解析使用DNS、适配器地址、IP地址、网络掩码、默认网关、DHCP服务器、主控WINS服务器、辅助WINS服务器、获得租用权等等。/Batchfile:将查询结果写入WINIPCFG.txt文件或者参数file指定的文件。这是一个文本文件。/renew_all:更新所有适配器。/release_all:释放所有适配器。实例:输入命令C:IPconfig/all/batchmyip.txt则所有详细信息被写入myip.txt文件中。(2)IP探测工具Ping格式:Ping目的地址参数1参数2参数3其中目的地址是指被探测主机的地址,既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IP地址。参数:-t:继续Ping直到用户终止。-a:解析主机地址。-n数值:发出的探测包的数目,默认值为4。-l数值:发送缓冲区大小。-f:设置禁止分割包标志。-I数值:包生存时间,该数值决定了IP包在网上传播的距离。-v:服务类型。实例:ping本机地址localhost作为探测目标。Ping localhost或者Ping 得到的统计结果如下:Pinging anywith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bytes=32 time10ms TTL=128Reply from:bytes=32time10msTTL=128Reply from:bytes=32time10msTTL=128Reply from:bytes=32time10msTTL=128Ping statistics for :Packets:Sent=4,Received=4,Lost=0(0%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milli-seconds:Minimum=0ms,Maximum=0ms,Average=0ms以上为发出和回收包数目、包丢失率、平均路由时间等统计。发出的四个探测包都成功返回,说明对方主机可以访问,并且得到了对方域名为Localhost的IP地址:。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你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配置就是正确的,你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才能确信tcp/ip的正确性。 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你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但由于可以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ping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ddos(拒绝服务攻击)的工具,前段时间yahoo就是被黑客利用数百台可以高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连续发送大量ping数据报而瘫痪的。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存在时间)值,你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起始值(就是比返回ttl略大的一个2的乘方数)-返回时ttl值。例如,返回ttl值为119,那么可以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起始值为128,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128-119);如果返回ttl值为246,ttl起始值就是256,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通过ping检测网络故障的典型次序正常情况下,当你使用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所在或检验网络运行情况时,你需要使用许多ping命令,如果所有都运行正确,你就可以相信基本的连通性和配置参数没有问题;如果某些ping命令出现运行故障,它也可以指明到何处去查找问题。下面就给出一个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 ping 本机ip这个命令被送到你计算机所配置的ip地址,你的计算机始终都应该对该ping命令作出应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出现此问题时,局域网用户请断开网络电缆,然后重新发送该命令。如果网线断开后本命令正确,则表示另一台计算机可能配置了相同的ip地址。ping 局域网内其他ip这个命令应该离开你的计算机,经过网卡及网络电缆到达其他计算机,再返回。收到回送应答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进行子网分割时,将ip地址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分开的代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ping 网关ip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作出应答。ping 远程ip如果收到4个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对于拨号上网用户则表示能够成功的访问internet(但不排除isp的dns会有问题)。ping localhostlocalhost是个作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的别名,每太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如果没有做到这一带内,则表示主机文件(/windows/host)中存在问题。ping 对这个域名执行ping命令,你的计算机必须先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通常是通过dns服务器 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则表示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dns服务器有故障(对于拨号上网用户,某些isp已经不需要设置dns服务器了)。顺便说一句:你也可以利用该命令实现域名对ip地址的转换功能。 如果上面所列出的所有ping命令都能正常运行,那么你对你的计算机进行本地和远程通信的功能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但是,这些命令的成功并不表示你所有的网络配置都没有问题,例如,某些子网掩码错误就可能无法用这些方法检测到。 实验要求:MSDOS方式下运行ping命令,观察结果。步骤1:ping 步骤2:ping -t步骤3:ping L1472步骤4:ping Lxxxxx (xxxx为最大的数值)步骤5:ping 54-fL1400步骤6:ping 54-f-L1501步骤7:ping -L1472步骤8:ping -L1473分析结果:步骤4的通信XXXX的最大数值为多少?第5、6步的结果为什么不同?第7步和5、6步的关系怎么样。(3)网络路由表设置程序Route功能:查看、添加、删除、修改路由表条目。格式:Route-fcommanddestinationMASKnetmaskgatewayMETRICmetric参数:-f:清除所有网关条目的路由表,如果该参数与其他命令组合使用,则清除路由表的优先级大于其他命令。command:print:打印一个路由add:添加一个路由delete:删除一个路由change:修改一个存在的路由destination:指定目标主机。 masknetmask: mask后指定该路由条目的子网掩码,若未指定,则默认为55。gateway:指定网关。实例1:route delete 该命令删除一个路由条目。实例2:route ADD MASK METRIC1该命令添加路由,访问网段的网站从线路的网关连接出去实验要求:MSDOS方式下运行route命令,观察结果。步骤一:route ADD MASK 53 METRIC1步骤二:route ADD MASK 54 METRIC1步骤二:routeprint应该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从上路由表分析,假如访问某一网站:(),将经历的网关为哪个,假如访问某一网站:(02),将经历的网关为哪个,请把你的判断在交邮件作业时候附上。(4)netstat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如果你的计算机有时候接受到的数据报会导致出错数据删除或故障,你不必感到奇怪,tcp/ip可以容许这些类型的错误,并能够自动重发数据报。但如果累计的出错情况数目占到所接收的ip数据报相当大的百分比,或者它的数目正迅速增加,那么你就应该使用netstat查一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了。 netstat的一些常用选项: netstat -s本选项能够按照各个协议分别显示其统计数据。如果你的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运行速度比较慢,或者不能显示web页之类的数据,那么你就可以用本选项来查看一下所显示的信息。你需要仔细查看统计数据的各行,找到出错的关键字,进而确定问题所在。 netstat -e本选项用于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它列出的项目包括传送的数据报的总字节数、错误数、删除数、数据报的数量和广播的数量。这些统计数据既有发送的数据报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