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东莞市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 委托方(甲方):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 承担方(乙方):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57236005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 成规编第(021076) 院 长: 孙稳石 项目顾问: 吴敬军刘颂颂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编制人员:项目总负责: 莫碧文 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 邓玉昆 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 黎志辉 城市规划师李 香 城市规划师谢晓东 城市规划师朱永盛 注册规划师 冯俏冰 城市规划师石建业 助理规划师 吕彦升 助理规划师 王 巍 助理规划师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8.1285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1章 城市概况21.1 自然条件21.1.1地理位置21.1.2地质地貌21.1.3土壤21.1.4气候21.1.5水文21.1.6植被21.2 经济及社会条件21.2.1社会经济发展21.2.2城市发展目标21.2.3土地利用现状21.3 环境保护21.3.1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21.3.2重污染分布区21.3.3污染治理情况21.4 城市历史与文化21.4.1城市历史沿革21.4.2文物古迹21.4.3民间艺术、习俗2第2章 城市绿化现状22.1 各类绿地现状与分析22.1.1公园绿地22.1.2生产绿地22.1.3防护绿地22.1.4附属绿地22.1.5风景林地22.1.6主要人文景观22.2 技术经济指标22.2.1城市绿化现状指标22.2.2城市古树名木状况22.3 园林植物资料22.3.1现有园林绿化植物名录22.3.2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22.4 城市绿地综合评价22.4.1 发展优势22.4.2 存在问题2第3章 管理资料23.1 管理机构23.2 资金来源23.3 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23.4 工作重点2附录1 万江区各类绿地调查统计2附录2 万江区园林绿化植物名录2第1章 城市概况1.1 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万江区是东莞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地处北纬232305之间;东经1134111344之间,全区东西最宽处(万江村庆丰登至流涌尾村白水涡)约10公里;南北最长处(滘联村至新和村的螺涌)约12公里。万江区属珠江三角洲东部河网地带,地处东江下游西岸,东临莞城区,南至南城区,西邻望牛墩镇,北与高埗镇接壤。107国道、环城路等穿越境内,水陆交通便利。1.1.2地质地貌万江区位于水网河涌密集地带,属于珠江三角洲江河水网区的边缘地区,地表以冲积层为主,全区的地貌以低丘平原为主。三面环江,内部河溪纵横交错,鱼塘密布,为典型的水乡地形;地势平坦低洼,大致东高西低,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14米之间,易受洪水和内涝积水之患。在地质上,东莞市区内为多次震荡隆起区。地质发育不全。奥陶纪后期至泥盆纪中期,处于长期隆起,沉积中断。中生代以来,亦出现七次沉积间断。故中生界地层发育较差。加上燕山及喜山期造山运动的多次隆起,接受长期多次的风化侵蚀及河海冲刷剥蚀,区内仅为新生界地层直接不整合复盖下震且统上。1.1.3土壤万江区属于典型的冲积平原,区内标高10米以下,土层主要由铁铝化赤红壤构成,受河流冲击物的影响,土壤中石英砂含量较高。1.1.4气候万江区地处南亚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之南。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又靠近海洋,属海洋性气候,常在季风影响下,四季温暖,气候湿润,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加上本地区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涌交错,水利条件较好,每天又有两次潮水涨落,故水源充足,无干旱威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性经济作物的生长。热量:万江区年平均气温为22,平均无霜期为339345天,最热是7月至8月,月平均气温为28,日最高气温达35的每年有三、五天,最冷是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3.5,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每年约有七、八天。雨量:降水量丰富,平均年降雨量1788.5毫米,最多年降雨量2394.9毫米(1981年),最少年降雨量972.2毫米(1963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632毫米。年中降雨量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3%,雨量分布呈“双峰型”,主峰出现在五月底至六月上半月(农历端午节前后),称“龙舟水”,次峰出现在八月至九月份,称“白露水”。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相一致,正常年份一般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用水。1.1.5水文万江区三面江环水绕,区内河网纵横,东江是万江区内的主要河流,进入万江区后进一步分流,造成区内河道交错,水系发达,主要有东江南支流、万江河、东莞水道等,蜿蜒曲折,丰富了本区的自然景观,奠定了万江水乡特征。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其中东莞水道在万江境内长10.7公里,流经万江、金泰等10个社区居委会;厚街水道在万江境内长7.8公里,流经坝头、简沙洲、新和等区域。东江是珠江在省内三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江河,但万江处于东江下游,近二十年受石龙及莞城的工厂和乡村废水的污染,水质较差。东江南支流自黄粘洲流入万江区内,流向为东北西南向,在流涌尾下不远处汇入赤滘口河。经赤口河与万江河连通。平均河宽约为100-120米,水深约2-3米,平均潮差约0.3-0.4米。水体功能为饮用、工业、农业和航运等。现状水质为类。万江河基本由东向西横贯万江中部,于上甲村分叉为大汾河及万江河支流。平均河宽60-100米,水深约3-4米,潮差约0.3米。因近几年主要作为万江区的主要纳污河道,已经失去饮用水源的功能。东莞水道流经万江的南部区域,金泰工业区之前是与莞城区的界河,之后将万江区中部城区和南端几个自然村分开。平均河宽100-140米,水深3-5米,潮差约为0.35米。水体主要有饮用、工、农及航运功能。1.1.6植被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热带植物,天然植被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破坏殆尽,万江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绝大部分已为次生性植被(包括残次林、灌丛和灌丛草坡)和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种植园、农田作物)所代替,大片完整的地带性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但零星分布的古树资源丰富。现存植物主要为近年来人工种植的绿化植物,万江区内已经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城区绿化,使本区内植被分布趋于多样化,人工种植的植物包括各种类型的果园、经济作物以及农作物等。人工植被在万江区的植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工植被以棕榈科植物、榕树、高山榕、樟树、落羽杉、白玉兰、盆架子、秋枫、朴树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为大宗,水果类以荔枝、龙眼为大宗。1.2 经济及社会条件1.2.1社会经济发展(1)行政区划万江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下辖28个社区居委会,即万江墟、万江、石美、莫屋、拔蛟窝、黄粘洲、蚬涌、谷涌、小享、滘联、上甲、新村、新谷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牌楼基、严屋、大汾、流涌尾、金泰、曲海、坝头、胜利、官桥滘、简沙洲、新和、新城。(2)人口概况2006年底万江建成区总人口114782人,其中户籍人口39800人,暂住人口74982人,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5.33。(3)社会经济发展成就1) 经济增长迅速经过20多年来的累积与发展,万江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至2006年底,全区生产总值达48.9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工业总产值57.21亿元,比2005年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8,税收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42.6,外贸出口总值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以三资企业出口为主,总值达1.8亿美元。表1-2 2001年以来万江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单位:万元)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1年以来平均增长率()生产总值(万元)17569321391926959332984940465848980022.762)主导产业构成目前,万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万江区的五大支柱产业,未来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资金的运筹、政策的倾斜等措施扶持这些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数字装备及机械设备、软件及集成电路、光电材料及元器件、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新型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3)城市环境面貌新变化加大城市规划力度,实现了万江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按照融入大市区的要求,以整治城市环境为突破口,妥善处理曦龙广场、都会广场、加州花园等“烂尾楼”,为城市增加了新的亮点。大力推进江滨花园、理想 0769、水印长堤、阳光海岸、风临美丽湾等房地产项目,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万江水厂扩建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生产,银龙路、内环南路等工程相继竣工,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立足水的优势,推进河堤景观工程建设,东江西岸、汾溪河两岸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积极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4)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2005年,万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1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9.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亿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0%、132.4%、77.1%。居民消费结构有明显改善,家庭现代电气设备、通讯设施、交通工具以及旅游、社交等支出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富裕小康水平。1.2.2城市发展目标十五期间,万江区紧紧围绕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城市规划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万江区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划分不同的组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的凝聚力、承载力、服务力,实施“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开发建设城市中心区。今后五年,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及“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形成一片”的原则,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把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资金向中心区倾斜、商贸服务项目向中心区靠拢、建设向中心区集中,就业向中心区集聚,着力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形象。1.2.3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调查统计,目前万江建成区内综合土地利用情况如表1-3所示。表1-32006年万江区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用 地 类 别面积(公顷)比例(%)已建成区用地1790.9283.27水域和其他用地359.8916.73其中水域87.884.09耕地138.956.46闲置地133.076.19现状建成区总面积2150.81100(2)现状土地利用结构表1-42006年万江区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1R居住用地761.80 42.54%其中R1一类居住用地32.64 1.82%R2二类居住用地155.51 8.68%R3三类居住用地441.87 24.67%R4四类居住用地1.47 0.08%R5商住混合用地80.44 4.49%R6中小学及幼儿园用地49.88 2.78%2C公共设施用地113.41 6.33%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13.11 0.73%C2商业金融用地90.98 5.08%C3文化娱乐用地2.50 0.14%C4体育用地0.56 0.03%C5医疗卫生用地3.65 0.20%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06 0.06%C7文物古迹用地0.52 0.03%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1.02 0.06%3M工业用地488.15 27.26%其中M1一类工业用地44.50 2.49%M2二类工业用地217.93 12.17%M3三类工业用地225.71 12.60%4W仓储用地31.20 1.74%5T对外交通用地35.37 1.97%其中T2公路用地35.37 1.97%T21高等级公路用地16.34 0.91%T23长途客运站用地19.03 1.06%6S道路广场用地149.60 8.35%其中S1道路用地146.57 8.18%S2广场用地0.47 0.03%S3社会停车场2.56 0.14%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3.18 1.85%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7.17 0.40%U2交通设施用地21.32 1.19%U3邮电设施用地0.09 0.00%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1.35 0.08%U6殡葬设施用地2.46 0.14%U9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80 0.04%8G绿地178.21 9.95%其中G1公共绿地97.07 5.42%G2生产防护绿地81.14 4.53%总计1790.92 100.00%(3)现状土地利用特征万江区在以“三来一补”为主体的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极度分散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由于万江土地权属构成中,村集体土地占绝大多数,造成全区土地开发以村为主,区级土地开发较少的格局。此外,“三来一补”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对地域集聚和规模效益的要求不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别不大的前提下,各村基层经济组织为载体的、极度分散的工业用地开发模式尤其切合“三来一补”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特点。而“三来一补”企业的大量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开发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作为各村经济主要来源的土地出让和租售厂房行为,加剧了土地开发和利用的混乱程度。在万江高速工业化过程中,土地给各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各村竞相开发。然而限于认识的高度和对问题思考的角度,集体土地的管理者很少注意土地利用的效率、环境质量水平、城镇整体布局、设施配套等的要求,致使全区土地开发总量高,结构不合理,强度低,综合效益差,土地资源浪费严重。1.3 环境保护1.3.1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1) 大气区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居民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三大类。1)工业污染源万江区工业污染源计有较大的废气排放口约40多处,排放废气总量32亿标m3/年。主要集中在毛纺、食品和造纸行业。其中,东莞市万江伟丰针织厂、东莞市万江新成针织厂、东莞市骏利制衣有限公司、东莞市宝建纸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万江新雅造纸厂、东莞市宝建纸业有限公司、东莞三润面食品有限公司、东莞市万江怡兴纸品厂、东莞市万江东联纸品厂等9家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等标负荷占规划区域总量的82.7%,排放总量占73.1%,这9家企业被列为规划区域的重点工业污染源,规划区域工业废气主要污染源评价结果见表1-5。表1-5 规划区域工业废气主要污染源污染源名称排放总量 (万NM3/年)等标污染负荷 (pn)等标污染负荷比(%)污染源名次东莞市万江伟丰针织厂17325.0001883.0023.071东莞市万江新成针织厂15750.0001711.8220.972东莞市骏利制衣有限公司9520.0001095.5613.423东莞市宝建纸业有限公司84976.518732.728.984东莞市万江新雅造纸厂3431.160333.124.085东莞市宝建纸业有限公司34284.600261.403.206东莞三润面食品有限公司32949.504251.223.087东莞市万江怡兴纸品厂32034.240244.242.998东莞市万江东联纸品厂2414.520234.422.879合计232505.5426747.4982.67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依次为:NOx、SO2、TSP、CO,见表1-6。表1-6 规划区域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污染物名称排放量(吨/年)等标污染负荷(pn总)等标污染负荷比 (%)污染物名次NOX564.564704.6657.641SO21062.262655.6432.542TSP505.17505.176.193CO296.14296.143.634合计2428.138161.611002)居民生活污染源居民生活污染源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从事炊事活动时而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源。目前,万江区居民生活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是:二氧化硫6.3吨/年、烟尘3.1吨/年、氮氧化物18.4吨/年和一氧化氮227.3吨/年,见表1-7。3)交通污染源 交通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由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所产生,它与车辆类型、行驶速度及道路长度等因素有关。根据万江区各主要街道及道路长度,以及结合各路段的车流量情况,估算出各路段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见表1-7。表1-7 各类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污染物污染源类型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物排放量分担率(%)排放量分担率(%)排放量分担率(%)排放量分担率(%)工业源1062.395.8505.289.1564.650.1296.119.6居民源6.30.63.10.518.41.6227.315.1交通源40.63.758.610.3544.548.3984.465.3合计1109.2566.91127.51507.8(2)水体1)工业污染源东莞市万江新发纸巾厂、东莞市宝建纸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废水排放量占规划区域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8.33%,等标污染负荷占88.3%,这15家企业被列为规划区域的重点工业污染源,重点工业污染源评价见表1-8。表1-8 重点工业污染源评价表污染源名称排放总量 (万吨/年)等标污染负荷 (pn)等标污染负荷比 (%)污染源名次东莞市万江新发纸巾厂1505403.724.021东莞市宝建纸业有限公司1204322.119.222东莞市万江白天鹅纸业公司1802333.710.383东莞市万恩兴卫生纸品厂1501321.64东莞生益电子有限公司79.81142.75.885东莞市万江区新村连发造纸厂150939.25.086东莞市华兴纸业实业有限公司150894.34.187东莞市怡富线路板厂45598.43.988东莞市万江万景纸品厂45567.52.669东莞市新雅造纸厂45564.72.5210东莞市宝嘉纸业有限公司45552.12.5111东莞市万江永昌纸厂18368.62.4512东莞市万江多威毛织厂12308.71.6413东莞市万江新达纸厂30284.91.2714东莞市万江东联纸品厂21260.01.1615合计1240.819862.2688.30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依次为:BOD5、SS、CODcr、铜、六价铬、硫化物、锌、挥发酚,见表1-9。表1-9 规划区域内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污染物名称排放量(吨/年)等标污染负荷(pn总)等标污染负荷比(%)污染物名次BOD5401817.809151.4140.6851SS884501.939010.0540.0572CODcr707091.294086.0418.1663铜62.37124.740.5554六价铬31.0762.150.2765硫化物27.9648.210.2146锌20.3710.370.0467挥发酚0.040.190.0018合计1993553.2122493.17100.0002)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包括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公共场所等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BOD5、CODcr、氨氮和悬浮物SS、动植物油等。1.3.2重污染分布区(1)大气和水体万江区大气和水体污染区分布较散,呈点状在工业污染源四周分布,见图6-2。(2)噪音万江区噪声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毗邻居民区小型工厂的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等。1)交通干线的环境噪声整治措施需要进一步细化,机动车辆与流动人口的增长将会使交通噪声有上升的趋势。2)区域声环境现状复杂,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和一些小加工厂有相当数量混杂在住宅区和文教区域之间,环境声源多而杂乱,对这一现象要靠长期有规划的改造、整治,才能彻底改观。3)万江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将直接导致机动车辆增长,在道路建设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时,会造成道路车辆拥挤。此外城市发展中如果没有预留足够的停车场所,车辆无序停放阻塞交通,违反交通规则,人行道、机动车道混杂,也会使交通噪声水平较高。(3)固体废物(垃圾)城市固体废物主要产生于工业生产(含矿业废物)排放的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这两方面。生活垃圾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同时也影响城市形象。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种类有易腐物、煤灰、废纸、塑料、金属、玻璃以及纤维等。万江区由于外来人口比例大,生活垃圾清运量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垃圾的实际产生量,主要根据公安部门的人口统计资料估算目前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万江区2001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6.44万吨。1.3.3污染治理情况万江区政府多年来坚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财政每年均按一定比例投入环保建设,并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环保部门监督和控制下,通过道路桥梁、河流、机动车污染控制治理、工矿企业污染源达标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回收站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空气质量比以前有所提高,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尘类污染进一步减轻,工业污染在全市污染负荷的比重继续下降。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营造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态城市,以谋求更有利的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空间。(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较大进展加大垃圾处理力度。目前万江没有专用的垃圾处理场地,2002年12月由于垃圾产生量大于处理能力启用了流涌尾垃圾临时处理场,该场地是利用干涸的鱼塘临时堆埋垃圾,占地约40多亩。加强对重点河涌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维持和改善其水质;积极整治影响严重的区域水污染,逐步改善水质。重点加强万盛花园附近水域、上甲至流涌尾河段、高基水闸附近水域、蓬庙水闸附近水域的环境综合整治(见表1-10)。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主体,对流域内的各类污染源进行治理,并通过疏浚、清淤、边坡忖切、围栏建设和河岸美化等手段,彻底改变其整体面貌和改善其水动力条件,必要时引水冲污,使目前超标的河流水质达到交接水体和功能区划的标准。表1-10 重点水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表项目性质建设内容起止年限投资(万元)万盛花园附近水域整治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河道整治、引水冲污-20051000上甲至流涌尾河段整治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20053000高基水闸附近水域综合整治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河道整治-20055000蓬庙水闸附近水域整治工程新建重点污染源治理-20052000(2)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结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新污染加快治理老污染。一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二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快老污染源治理步伐,依法淘汰严重污染环境、资源能耗高的落后工艺,对未达标的老污染源分期分批实行限期治理,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环保工程,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3)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整个万江区范围内规划的绿化面积为3252.8公顷,绿化率达到65%;其中建成区范围内绿地面积为548.8公顷,占整个建成区面积的25.7%。总量控制和空间分布,均达到我国小城镇绿地规划标准,兼顾生产、生态、美学、娱乐各项功能。万江区是东莞市现有四个区中水系最多的一个区,各个河流纵横交错,构成别具特色的水系网络,形成东莞市中心城区独一无二的江河穿流的自然景观,因此,万江区树立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最关键的是利用绿地,充分利用好“水”这一自然要素。通过加强绿化管理,加大对河流的保护力度,万江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1.4 城市历史与文化1.4.1城市历史沿革明朝时期:万江隶属延福乡第十三都。清朝时期:万江属于捕厅、缺口司、中堂司管属。小享于雍正三年(1725年)划属番禺县。其中隶属捕厅管属的村庄有万江、金泰、大莲塘等村及万江居民坊;隶属缺口司管属的有坝头、胜利、官桥滘、简沙洲、新和等村;隶属中堂司管属的有石美、拔蛟窝、蚬涌、黄粘洲、莫屋、谷涌、滘联、罗屋壆、大汾、流涌尾、新村、新谷涌、共联、水蛇涌等。民国时期:东莞县采用区、乡(镇)、村、保甲建制,即区统乡、乡统村,推行地方自治和保甲制;万江为区下统乡(镇)、乡统村。1942年,推行地方自治和保甲制。1949年10月17日解放前后,万江在当时分属第一区的坝螺乡、四平乡;第六区的西芦乡、和治乡、汾涌乡。1986年开始区建镇,1月5日樟木头等9个区撤区建镇,而莞城镇和篁村区、万江区、附城区等三个区公所被撤消,而设立莞城区街道办事处,万江区街道办事处和附城区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社派出机构。1987年,市区又调整设置城内、城外、篁村、万江、附城5个区街道办事处。1988年1月7日,东莞市升级为地级市。7月东莞市城区人民政府筹备组成立,作为正县级单位,管辖城内区办事处,城外区办事处、附城区办事处,篁村区办事处和万江区办事处5个科级街道区办事处。1996年新湾并入虎门的同时,市区五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4个:东城区(原附城)、篁村区(即今南城)、莞城区(城外城内合并)及万江区街道办事处。万江区办事处的建制及其管辖范围未变。1.4.2文物古迹东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万江区内也存有不少文物古迹。例如金鳌洲塔、沙亭古渡、文烈张公祠、天街、何氏大宗祠、大汾古桥;此外,还存在许多地方名胜,例如万江八景(梅园放鹤、印洲渔唱、虹桥春霁、古渡归帆、天街夜月、宗祠夕照、鹤苑钟声、水角浪涛)、小享八景(东山踏青、关口榕阴、教场练武、台下观潮、芦洲落雁、龙树僧归、梅亭月照、北门渔唱)、大汾十二名胜(三将晨昏舞鹤、素庵竹影朝霞、种德桥梁夜月、西鸦滘口烟村、连步树荫钟韵、红花池畔飞龙、沙庙庭前古渡、南天紫极魁灵、北坊杨枝甘露、浮山尾跌汾村、玉佛光腾莲沼、青云浦里渔歌),旅游设施、休闲设施日臻完善,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水岸新城正在崛起。表1-11 万江区历史文物情况名称位置年代级别金鳌洲塔金鳌洲村明朝1264省级沙亭古渡大汾乡宋朝1304文烈张公祠万家租村头坊永宁里清朝1895天街万江居民管理区村头坊1644何氏大宗祠大汾村明朝1529谢氏宗祠滘联村清朝重光社学小享村1368大汾古桥大汾村明朝省级其中连步桥第八家坊明朝青云桥大汾欢音围坊与下坣坊之间明朝种德桥明朝1.4.3民间艺术、习俗万江区是一个传统文化古镇,以“水”文化为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引导水乡艺术,拥有一批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习俗:曲艺粤剧、赛龙舟、舞狮子、麒麟引凤等。以“龙舟”、“书画”与“曲艺”为重点,并与其它内涵丰富的传统水乡文化结合起来,统一整合开发利用,营造浓郁的水乡文化氛围,同时,积极挖掘赛龙舟、舞麒麟、曲艺演唱和琴棋书画等民间艺术,使民间艺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1)曲艺粤剧:万江的曲艺粤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十年代,万江演粤剧,相当盛行,以常年节演出及神诞演出为主。由于常年有神诞,于是常年有演戏的活动。搭棚做大戏,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直兴旺到“文革”前夕。另外,解放前十年,辖区内的大汾、小享、新谷涌、金泰、胜利、谷涌等乡村都建有粤乐社(凰馆)组织,当时是农民自发出资组织起来的,每到春节,配置麒麟彩凤,作出麒麟彩凤或双凤朝阳到周边演唱表演,处处锣鼓喧天,粤乐悠扬,盛景空前,活动延至元宵节。年年如此,致使曲艺在当地灌输之广,扎根之深,形成了浓烈的曲艺氛围。2)赛龙舟,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是万江“龙舟景”。民谣有:“初一景,万江租;初二景,西塘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每年的“龙舟景”日,万江沿河两岸,人山人海,穿红着绿,扶老携幼,看龙舟竞赛。群众吃龙船饭,在河中洗龙船水,说可以洁身无病。3)吕洞宾庙会:吕洞宾庙建于清朝顺治八年(年)。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诞。这一天,举办庙会,万人空巷,前来参加。莞城十八坊,外县及省港澳的群众,络绎不绝,不少人来朝拜。诞会由万江乡“三多堂”的豪绅主持,组织活动。庙会活动内容有六项:一是龙艇比赛;二是抢炮头,即用土炮做成的花炮。点火后打上天,花炮里藏有小竹片,跌下来大家就去抢,抢到者明年要捐款做一台神诞戏,名曰酬谢神恩。三是搭棚做神诞戏(粤剧):四是游会,由群众及迷信团体组织,有一千多人游行,敲锣打鼓,抬着由儿童打扮的古代人物,表演各种动作,巡游万江租一圈;五是晚上打斋醮;六是大放烟花。在万江河畔,驾起烟火棚架,晚上燃放架上烟火,以及烟花艺人扮相,把烟花制品扎在身上,拿在手中,作状表演“夜战马超、貂婵拜月”等烟花戏。4)舞狮子,麒麟引凤。瑞狮临门拜年,象征吉祥如意;麒麟与凤凰对舞,寓意天赐良缘,朝拜完毕,演唱一台粤曲,名为“唱凤”。第2章 城市绿化现状2.1 各类绿地现状与分析万江区地势处市区低位,主要为平原河网地形,其间水网密布,低丘点缀,良田万顷,多样的自然生态要素共同构筑起良好的绿化环境背景和较好的绿色郊野景观基质,为万江区绿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建成区内总人口为11.48万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受到一定重视,区内现有绿地548.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绿地率25.5%,绿化覆盖率26.2%。(1)各类绿地面积表2-1 万江区各类绿地现状指标一览表序号类别代号类别名称绿地面积(公顷)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人均绿地面积(m2 /人)1G1公园绿地97.078.462G2生产绿地74.34 3.463G3防护绿地6.80 4G4附属绿地370.04小计548.2525.547.765G5其他绿地138.95 注:2006年现状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为2150.80公顷,现状人口11.48万人,规划总面积4860.51公顷。(2)绿地现状分析公园绿地占城市用地比例不高,分布不够均匀。居住区级公园较少,市民就近使用公园绿地尚不够方便。一些公园内商业游乐设施林立,绿地被“合法”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生产绿地由于城区地价昂贵,城市生产绿地往城乡结合部、乡村外移。由于育苗、育草生产周期长、占地广,经济效益较低,故现有生产绿地内花圃所占比例偏大,苗圃所占比例偏小。防护绿地共占地6.80公顷,是绿化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为对外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地建设零碎,特别是城市主入口地段的绿化景观建设尤为薄弱;其二为城市各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未能建设起来;其三为缺乏大型厂区与紧邻居住区之间的隔离绿地。市区单位附属地建设发展不均衡,绿化状况较好的是一些大的行政事业机关单位、部队营区、中小学校等绿化基础好,受侵害、蚕食的可能性较小。市民绿化养护的意识较强。绿化较差的主要是码头区、仓储区、工厂区。市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状况较好,品种多样,绿化层次丰富,道路绿化带多选用木棉、阴香、香樟、大叶榕、白千层、大叶相思、黄槐、紫荆、樟树、鱼尾葵等树种,富有热带风情,形成了一定的万江特色。但城市次要干道及支路绿化率参差不齐,有些路段缺株少株现象严重,行道树树种相对单一。各类绿地具体统计内容详见附录1。2.1.1公园绿地(1)公园概况万江区主要借东江等水系滨水地带发展公园绿地空间,现状综合公园主要为金鳌洲主题公园、江滨公园、江都公园、曦龙广场、滨江体育公园和内环南路公园,其余大部分为社区公园。现状公园数量少、面积小,公园体系结构不合理,大型综合性公园相对较少,中小型公园严重不足,且内容单一,设施落后,生态效益较差。在景观设计方面,现状公园绿地景观还不成系统,优越的水网条件亦未善加利用,许多公园绿地远离居住区或绿地被道路分割,缺少与周围地区联系,影响整体系统的形成。 表2-2万江区现状主要公园一览表名称公园类型地 址总面积(公顷)金鳌洲主题公园综合公园金泰社区3.8000江滨公园综合公园万道路路口2.6000江都公园综合公园莞穗大道旁0.2800曦龙广场综合公园万江黄鹤苑4.3700内环南路公园综合公园曲海大桥旁2.5000 滨江体育公园专类公园万江坝头18.7000金鳌塔公园专类公园东江河边(金泰社区)0.4500 金泰小公园社区公园金泰村委会河边0.3000简沙洲公园社区公园简沙洲村小组0.1286石美公园社区公园石美小组0.4274 石美卢鹚涡公园社区公园卢鹚涡小组0.2500 大莲塘公园社区公园大莲塘村0.5542 蚬涌蚬一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2933 蚬涌蚬二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1980 蚬涌企石公园社区公园蚬涌社区0.4500 牌楼基社区公园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办公大楼0.1800 牌楼基村仔广场社区公园牌楼基社区村尾0.1100 牌楼基岳潭岳翠园社区公园牌楼基岳潭居民小组0.2300 黄粘洲公园社区公园黄粘洲社区0.1559 简沙洲广场社区公园简沙洲社区0.2900 官桥滘公园社区公园官桥滘社区0.1200 共联豪侠滘广场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2700 共联豪侠滘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豪侠滘村0.1600 水蛇涌滨江公园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3500 水蛇涌望溪祖公园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3000 水蛇涌文化广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4000 水蛇涌办公广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2800 水蛇涌荔枝基社区公园水蛇涌社区0.7000 共联古屋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0.1952 共联莲子村公园社区公园共联社区0.1962 下坝公园社区公园坝头社区0.3300 莫屋旧村公园社区公园莫屋社区0.2010 拔蛟窝西坊公园社区公园蛟窝社区0.5047 石美茶艺园社区公园石美社区0.8930 汾溪河北岸绿化带社区公园石美社区2.8356 赵屋村公园社区公园赵屋社区0.6785 虾公饮公园社区公园简溪路0.4398 新和公园社区公园新和社区2.5557 新和下塘公园社区公园新和社区0.1857 东江西岸绿化带油九段带状公园万江区办事处内1.1540 东江西岸绿化带曲海段带状公园曲海村内9.4294 上坝公园带状公园万江区办事处坝头上坝股份合作社旁0.1681 阳光海岸公园带状公园曲海桥南边4.0000运河西路小公园带状公园运河西路坝头段0.2518 莫屋新村公园街旁绿地莫屋新村1.1871金泰大道休闲公园街旁绿地金泰大道(花园粥城旁)4.2300 鸿福西路旁园林绿地街旁绿地鸿福西路旁(坝头段)3.2980 水闸头公园街头绿地牌楼基村头0.1500 (2)主要公园现状简介金鳌洲主题公园是以省级保护文物“金鳌洲古塔”为主题兴建的集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公园沿江而建,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首期工程(从金鳌洲古塔至金泰桥)于2001年8月1日正式开工,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1250万元。2002年元旦竣工并交付使用。第二期工程(从金泰桥至滨江公园边)于2002年3月底竣工,面积约6500平方米,投资230万元。第三期工程(从滨江公园至篷庙桥)于2003年5月竣工,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投资250万元。曦龙广场原名万江公园,2001年由万江房地产公司投资改造后更名为曦龙广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5500平方米,广场面积5600平方米,水体面积2500 平方米。广场分为五个功能区:公共舞台区、聚会广场区、主题雕塑区、休闲园林区、寺庙剧院区。滨江公园建于2000年9月,位于万江区金泰村江滨花园旁,占地面积26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2300平方米,景灯94盏。江都公园1999年建成,位于万江107国道旁,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是万江区第一个街心休闲公园。坝头公园位于万江区坝头村(曲海大桥旁),建于2002年12月,公园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公路大道旁外侧的绿带,主要是市区的隔离带,内侧的绿带要求既是道路与商铺、居民区、公共建筑的隔离带,又具有街心花园性质,布置草地、花卉、水体及小量园林小品.或建筑小品的亮丽景点。乔、灌木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3)公园现状评述1)公园建设缺乏基础万江的大部分公园都是近34年兴建起来的,由于过去城镇规划不重视环境建设,致使城镇可供公园建设的土地储备非常缺乏,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公园基本上是公益性休闲设施,大面积的征地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2)公园建设体现地方特色万江区属下村数目多、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强,富裕起来的农村越来越重视社会福利设施及人居环境的建设。村级公园,虽然面积不大,普遍在1公顷以下,但免费开放,村民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是值得在全区广大农村推广的绿化建设模式。 2.1.2生产绿地(1)概况生产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的圃地及科研实验基地。圃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草坪、花卉的苗圃、草圃、花圃等用地。绿化科研实验基地是城市园林、林业、农业等部门所属的,为城市绿化建设服务的生产科研实验场所。万江区生产绿地较少,约74.34公顷,且为求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多为重经济效应的私人花场苗圃用地,经营建设无政府规划调控,苗木品种单一,多以花木为主,树木少,苗木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绿化建设需求。万江区由政府管理的生产绿地远远达不到要求,但实际上私人管理的由农田转换形成的圃地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批发商知识应用能力提升方案分析报告
- 油乳制备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青浦净化彩钢板施工方案
- 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费
- 城市文化品牌发展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 中铁项目部临建施工方案
- 和平家园建筑方案设计理念
- 幼儿园公益营销方案策划
- 线下品鉴活动方案策划
- 青海企业咨询管理方案
- 蜂鸟众包培训知识课件
- 新转型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5年-2028年)
- 维护秩序靠规则(课件)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期神丁鹏期货交易课件
- 反走私课件教学课件
- 大货车闯红灯安全培训课件
- 变电站SVG培训课件
- 2025秋教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秋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导学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