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长城》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长城》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长城》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长城》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长城》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表12017年观摩活动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中心学校课名长城教师姓名赵立顺学科(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章节第五单元 17课学时40分钟年级四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围绕文章中心段落,理解和感知长城“长”“蜿蜒盘旋”“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等特点,并展开合理的联想,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2、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长城的伟大的奇迹。三、学习者分析在长城第一课时的课前,我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全班42名学生,有5名学生去过北京,只有两名学生登过长城,且走马观花,只是看个皮毛。基于此教学环境,在课前我与学生收集了大量关于长城的图片、资料、音乐、视频等相关内容,并在第一课时进行有效交流和汇报,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素材,再配合有效朗读,拉近了文本的距离,激发了情感,为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再加上我班近一年半运行的课前自学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品读析句,提炼情感还是比较茫然,缺乏深层次思考,要准确感受长城的伟大的奇迹和古代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感有一定难度,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我活用和巧用白板课件的功能,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形式多样读,让学生一步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文章中的重点在于理解和感知长城的特点,感悟文本,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难点之处在于展开联想,感受长城的伟大的奇迹和古代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能解决这两方面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解决措施:1、教学中我明确教学主线,即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中心段),采用回文教学设计,把握中心段,引导学生从远、近、联想三个方面一次次回文引读,理解层层递进,朗读更有激情,同时在不经意中学习到写作方法。2、我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声形色并茂,情景意交融的特点,图文对照将长城“鸟瞰图”和“近景图”两幅图与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感悟与提升,抓取关键词和教给孩子们抓重点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比如:通过“一万三千多里”、 “蜿蜒盘旋” 、“高大坚固” 、“数不清”、“一步一步” 、两个“没有”、两个“无数”等词语的分析,品味语言文字,从而理解和感知长城的特点和古代劳动人们的艰辛。推敲重点词句,并配合有针对性的白板课件,如,“崇山峻岭”和“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 “陡峭”等,被白板直观形象的特点敏锐的抓住,过程瞬间变成孩子们爱看的动画,学生恍然大悟,一目了然,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认证了魏友松部长说过一句话:“一千句话不如一幅好的图片”。3、整堂课一直伴随着多种形式的读,抓关键词句品读赏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迁移运用。唯有多读,才能理解和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将作者的情感内化自己的语言,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将油然而生。坚持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读”。4、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内去想、去议、去说、去写,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真正体现学为用所学。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 ”)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05”- 045”046”-2 03”204”-3 30”1、 激昂自述引入课题2、提出疑问,自然融入中心段3、明确教学目标,自习提示和要求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是伟大的奇迹,毛泽东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长城,板演课题,并齐读。本文一共有几自然段?哪一自然段是作者直接赞美长城的?(或者说哪一自然段是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读了这句话你会提出哪些疑问?板书:伟大的奇迹依据“学习目标”,按照“自习提示和要求”,边读边圈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批注,谈体会。学生被老师激昂的自述语言所吸引,一起书写和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找、画和批注,读书思考,参与问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文字显示功能,对文本框文字进行处理(视图下插入文本),并设字体颜色为红色加粗,此处是文章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之笔自学要求下的四处文本框“图文对照”、“ 圈画”和“关键语句”,“品读赏析”分别与相对应的3个自然段内容和图片进行“超链接”,好处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切换和选择相应段落、图片,便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二、品读赏析,探究“奇迹”(一)、欣赏和品读远处长城331”- 525”526”-740”741”-1148”1149”-1206”1、在读中感知长城的长2、图文对照,巧借手势,感知长城的蜿蜒盘旋3、回归中心段什么感受?板书:长,长城有多长?13000多里是多长?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其实,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13000里,用了整整508天。请看这幅图(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观看长城的?板书:远。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外,它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板书:蜿蜒盘旋(长而曲折地延伸)的样子吗?用手比划一下。师:在什么之间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长城顺着山势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它直冲云霄,遇到峡谷它就俯冲直下,曲曲折折绵延万里。你再用手比划一下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就让你带着这种手势读一下整段内容。谁想带着这种手势读,读出他的气势之美。同学们,长城时而蜿蜒盘旋,时而绵延万里。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读,读出惊叹图文对照,理解关键词语,动手势,升华读师生互动,在品读中提升分析能力。女生齐读利用画笔功能红色加粗批注13000多里,明确关键词语,教会了学习方法。出示长城的远景图,图文结合,运用探照灯功能(或将魔术笔在白板上画圆圈),聚焦和捕捉图片有效部分,学生在“长”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发现远看长城的另一大特点“蜿蜒盘旋”,且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在理解“崇山峻岭”一词时,运用白板放大镜功能(或将魔术笔在白板上画矩形),被白板敏锐的抓住,在视觉直观感知下,学生在不经意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高而险峻),再配合手势,学生豁然开朗,知识迎刃而解,认证了魏友松部长说过一句话:“一千句话不如一幅好的图片”。同样用画笔红色加粗批注“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利用图片和中心段进行“超链接”,回到第二张白板,作用是在读中提升对中心段的认知,交代和明确作者写作思路,指出写作方法。将此段文字与自学要求进行“超链接”,回到第四张白板(一幅长城的近景),主线明确。(二)、研读近处长城1207”- 1427”1428”- 1725”1726”- 1747”1、借助文字,品析“高大坚固”2、图文对照,感悟“设计巧妙”3、回归中心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观看长城的?板书:近,从哪可以看出?长城脚下。来到长城脚下,面对长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高大坚固。你从哪可以看出来的?八达岭高一千多米,而长城就修筑在上面,可以体会出长城的高大;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可以看出长城的坚固。同学们,让我们来到长城顶上,你又会看到哪些建筑物?找出这些建筑物的准确位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城墙上有躲避敌人的垛子,有观察敌情的瞭望口,还有攻击敌人的射击口以及屯兵的堡垒,这样的设计非常怎样?板书:设计巧妙。易守难攻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难怪作者由衷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同样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寻找、发现、体会和 情感朗读图文对照,在图中寻找、圈画和定位建筑物,学生跃跃欲试,一显身手。在文本中发现和感悟其作用。男生齐读 “品读赏析”与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超链接。用画笔黄色加粗批注“长城脚下”和绿色加粗批注“高大坚固”,目的有所区分、有所体会。“图标”与“长城顶上图片”进行超链接,目的回归到第八张白板,具有随意性(随着教学进度合理调配)。将图章和文本框的文字,如,城台、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进行组合,并利用白板中文字的隐藏和拖拽功能进行展示,找准这些建筑物的准确位置,这样将直观演示与动手理解相融合,使得师生互动有效、有序,增加了神秘感和情趣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参与,这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同样利用文本框对文字进行处理,并设字体颜色为红色,在读中升华了主题。将此段文字与自学要求进行“超链接”,回到第四张白板,以此为白板核心版面。(三)、感悟重点段,提升想象能力1748”- 1859”1900”- 2008”2009”- 2059”2100”- 2246”2247”- 2503”2504”- 2705”2706”- 2858”2859”- 3034”3035”- 3215”3216”- 3609”3610”- 3726”3727”- 3756”1、剖析关键词语,深化主题2、穿越时空,联想当年3、回归中心段为了目睹长城的雄姿,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很自然地想起?板书:古代劳动人民。把目光锁定第三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颇深?生找到和画出关键词语“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谈体会,师问一名同学有多重?60斤,现场计算,取2700斤数字里有45个60斤。体会45的意义。这块条石就相当于45个这样的孩子的体重的总和。仅仅一块、两块吗?数不清,圈画“数不清”,并说明什么?那数不清的、两三千斤的条石压在肩上,累吗?疼吗?读出劳动人民的累、痛。把这数不清的、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到哪里啊?陡峭的山岭,圈画“陡峭”,什么样的山岭是陡峭,白板演示,陡峭,说明了山直上直下,很险峻。本来徒步走这陡峭的山岭就难,再抬着这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真是难上加难!我们只能怎样抬?一步一步地抬,圈画“一步一步”,并体会到什么?板书:艰辛。一不小心会怎样?将石毁人亡。本文的长城是秦朝修筑的,不完全统计死亡多达1140万人。1140万数字说明什么?条件是如此恶劣,工具是那样简陋,尽管那时他们没有火车、汽车和起重机,什么都没有,对于劳动人民来说,这都不是问题,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古代劳动人民有双手、肩膀、智慧、信念,毅力等。带着这些智慧、信念,毅力凝结成这句话。圈画两个“无数”,说明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啊!师:这种劳动是一步两步吗?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纠正“一步一步”读法播放一段大秦王朝修建万里长城的教学视频这是作者看到的吗?板书:联想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当年。插上想象的翅膀,填空:在那炎炎烈日下,他们;_; 在那雷电交加的风雨中,他们_;在那天寒地冻的雪地上,他们_师:与其说长城是由巨大的条石组成的,不如说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师:这样的工程是一段两段吗?而是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这样的雄伟工程举世无双,单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同样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找关键词语,谈体会推敲重点词句,思考质疑中加深了理解读出重的情感读出劳动人民的累、痛。披文入情感悟读。谈体会读出劳动人民的难。坚持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读”感悟、思考、辨析,层层递进找重点在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提升读带想象,融入当时环境中读观看视频介绍在小组任选一个话题,讨论、交流、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男、女生分别齐读全班齐读,朗读更加激情。将自学要求下“关键语句”与第十张白板进行“超链接”运用画笔功能红色加粗批注“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在白板上师生互动现场计算,利用白板工具菜单下的计算器实际进行计算,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在对比中强化和认知了两三千斤有多重。在此关键处给以点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运用照相机功能,进行区域快照,适当拉长,有利于直观、形象的感知。运用画笔功能红色加粗圈画“数不清”图文结合,将魔术笔在白板上画圆圈,即运用探照灯功能,聚焦和突出图片有效部分,让同学们更直观和清楚地再现“陡峭”的山岭,有一种望而生畏、身临其境的感觉。抽象的认知形象化,提高了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加上教师的有效讲解,学习效率成倍的增长。运用画笔功能红色加粗圈画“一步一步”运用画笔功能红色加粗圈画两个“没有”运用画笔功能红色加粗圈画两个“无数”将区域快照“一块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缓慢进行拖动到陡峭的山岭上,学生恍然大悟“语速变慢”,在设身处地得想象中提升了读感,加深了理解。 运用电子白板视频插入功能,播放一段大秦王朝修建万里长城的教学视频,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这比单独的说教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利用文本框对文字进行处理,红字加粗是“提出的要求” ,黑字加粗是“书写的内容”,说与写相融合,可谓一箭双雕。用画笔黄色加粗批注“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和绿色加粗批注“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利用文本框对文字进行处理,红字加粗,真正做到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美。三、深化主题,诠释“奇迹”3757”- 4000”1、内化认知2、小结合上书,把目光聚焦到板书上,什么是奇迹?很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发生了。长城上发生了很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的劳动人民却创造出来了。看板书回答。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但我们相信长城的精神一定会世代相传。踊跃回答,紧扣板书四、板书设计17、长城 远: 长 蜿蜒盘旋 伟 大 近: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的 奇 联想: 古代劳动人民 艰辛 迹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附表22017年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新媒体和新技术方面)学校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中心学校课名17、长城教师赵立顺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上册)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教学中我利用白板的超链接功能将提出的教学目标,自学提示和要求(第四张白板)下,四处文本框“图文对照”、“ 圈画”、“关键语句”和“品读赏析”分别与相对应的3个自然段内容和图片进行“超链接”, 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切换和选择相应段落和图片,便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图片和中心段进行“超链接”,回到第二张幻灯片(中心段),引导学生从远、近、联想三个方面回文引读,在读中提升对中心段的认知和感悟,明确作者写作思路,理解层层递进,朗读更有激情,同时在不经意中学习到写作方法。图文结合,在理解词语“蜿蜒盘旋” 和“陡峭”时,运用探照灯功能,聚焦、捕捉和突出图片有效部分,化难为易。在理解“崇山峻岭”一词时巧用白板放大镜功能,画面直观、形象,教学意图一目了然。在理解城台、垛子、瞭望口和射口时,将图章和文本框的文字进行组合,并利用白板中文字的隐藏和拖拽功能进行展示,增加了神秘感和情趣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在理解词语“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时,活用白板工具菜单下的计算器功能,现场进行计算,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在对比中提升了感悟。并在此处灵活运用用照相机功能,进行区域快照,适时拉长和拖动,使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有趣味性。运用电子白板视频插入功能,播放一段大秦王朝修建万里长城的教学视频,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这比单独的说教更加形象、生动。运用画笔功能批注和圈画颜色不同、加粗的关键词语,推敲和品味关键词语,交代学习方法,提升了读感,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这些功能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点和面的双重收获,学生乐于其中,提高了理解和运用能力,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讲解,学习效率成倍的增长,教学效果明显。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1)、根据我校倡导的“目标导学法”, 提出教学目标,自学提示和要求(204”-3 30”): 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将自学要求下的四处文本框“图文对照”、“ 圈画”、“关键语句”和“品读赏析”分别与相对应的3个自然段内容和图片进行“超链接”,好处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切换和选择相应段落、图片,便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2)欣赏和品读远处长城,即第一自然段,图文对照,巧借手势,感知长城的蜿蜒盘旋:、在理解词语“蜿蜒盘旋”的环节(526”-740”):出示长城的“鸟瞰图”,图文结合,运用探照灯功能(或将魔术笔在白板上画圆圈),聚焦和捕捉图片有效部分,学生在“长”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发现远看长城的另一大特点“蜿蜒盘旋”,且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在理解“崇山峻岭”一词时(741”-1148”):运用白板放大镜功能(或将魔术笔在白板上画矩形),被白板敏锐的抓住,在视觉直观感知下,学生在不经意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高而险峻),再配合手势,学生豁然开朗,知识迎刃而解,认证了魏友松部长说过一句话:“一千句话不如一幅好的图片”。、回归中心段(1149”-1206”)、(1726”-1747”)、(3727”-3756”):利用图片和中心段进行“超链接”,回到第二张幻灯片“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采用回文教学设计,把握中心段,引导学生从远、近、联想三个方面一次次回文引读,在读中提升对中心段的认知,交代和明确作者写作思路,理解层层递进,朗读更有激情,同时在不经意中学习到写作方法。(3)、研读近处长城,即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感悟“设计巧妙”,在理解让我们来到长城顶上,你又会看到哪些建筑物?找出这些建筑物的准确位置的环节时(1428”-1725”):将图章和文本框的文字,如,城台、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进行组合,并利用白板中文字的隐藏和拖拽功能进行展示,找准这些建筑物的准确位置,这样将直观演示与动手理解相融合,使得师生互动有效、有序,增加了神秘感和情趣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参与,这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4)、感悟重点段,提升想象能力,即第三自然段,剖析关键词语,深化主题:、在理解词语“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 的环节(1900”-2008”):在白板上师生互动现场计算,利用白板工具菜单下的计算器实际进行计算“270060=45”,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在对比中强化和认知了两三千斤有多重。在此关键处给以点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块条石就相当于45个这样的孩子的体重的总和时(2009”-2059”):运用照相机功能,进行区域快照,适当拉长,有利于直观、形象的感知。、在理解词语“陡峭” 的环节(1900”-2008”):图文结合,将魔术笔在白板上画圆圈,即运用探照灯功能,聚焦和突出图片有效部分,让同学们更直观和清楚地再现“陡峭”的山岭,有一种望而生畏、身临其境的感觉。抽象的认知形象化,提高了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加上教师的有效讲解,学习效率成倍的增长。在纠正“一步一步”读法时(2859”-3034”):将区域快照“一块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缓慢进行拖动到陡峭的山岭上,学生恍然大悟“语速变慢”,在设身处地得想象中提升了读感,加深了理解。(5)、感悟重点段,提升想象能力,即第三自然段,穿越时空,联想当年:播放一段大秦王朝修建万里长城的教学视频时(3035”-3215”):运用电子白板视频插入功能,播放一段大秦王朝修建万里长城的教学视频,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这比单独的说教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6)、在理解词语“一万三千多里” (331”-525”)、“高大坚固”(1207”-1427”)、“数不清”(2100”-2246”)、“一步一步”(2504”-2705”)、两个“没有”(2706”-2858”)、两个“无数”(2859”-3034”)、“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和“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610”-3726”)的环节:运用画笔功能批注和圈画颜色不同、加粗的关键词语,推敲和品味关键词语,并配以情感朗读,在读中理解和感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