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返程投资作为我国利用外资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一直广受关注。返程投资的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早期的返程投资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的跨境实际流动;近期则以跨境并购为主要手段,表现为境内资本权益的跨境转移,甚至有人称之为内资企业的外资化“运动”。返程投资的产生,是利用外资政策、资本市场发展、税收制度改革、资本 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复杂的国内制度背景,其动机是多元的,对国内经济发展、金融稳定、社会公正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才能在制定政策时合理地加以规范和引导。 返程投资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返程投资是指一个经济体境内投资者将其持有的货币资本或股权转移到境外,再作为直接投资投入该经济体的经济行为。返程投资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返程投资仅指货币资本的跨境往返运动,广义的返程投资还包括反向并购导致的股权跨境转移。 返程投资一般具备如下基本特征:尽管返程投资的过程可能涉及一层或多层境外壳公司及复杂的关联资本交易,但实际上相关资本或股权的最终控制人仍是境内居民;境内投资者多选择香港或其他国际避税地作为境外关联企业注册地,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量排名,2004年,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分别名列第一、二、七、九位,国际避税地的地位非常显著;在资本流出环节往往存在不规范行为,或者未按规定履行境外投资管理程序,或者未在审核过程中披露返程投资事项;返程投资会导致“内资变外资”,但企业性质改变的同时境内主营业务并不会发生改变。返程投资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返程投资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直接涉及到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资本项目管理、内外资税制等多方面因素。根据返程投资的目标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和境外融资运作相联系,一般不涉及资金的实际出境,只是股权的跨境转移,且完成融资后会导致增量资本入境;另一类则与过渡性的资本外逃相联系,直接表现为资本跨境的往复运动,但一般不涉及增量资本入境。 境外间接上市融资与返程投资 受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条件所限,境内企业在境内银行贷款或者在境内上市遇到障碍时,往往会通过境外间接上市融资获取发展资金。在境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或私募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直接注资换股或者融资收购两种方式,将其资产权益由境内向境外壳公司转移。所谓直接注资换股,是指境内企业股东向壳公司注入境内资产权益,换取壳公司定向发行的股票控股权,又称反向并购。国有企业一般采取这一方式。 但是,由于现行法规并未明确股票是一种对价支付形式,监管部门存在认识差异,且直接换股涉及境外投资审批,民营企业股东往往通过融资收购方式实现间接上市,即通过离岸公司引入过桥贷款或战略投资者并取得相当于账面净资产值的外汇资金,然后现金收购境内资产权益。尽管民营企业股东的境内资产权益从法律上全部转由壳公司所控制,但境内、境外为同一管理层,这种做法的本质仍是跨境换股。通过这一模式,境内民营企业转化为境外壳公司的控股企业。 境外融资运作过程中跨境换股导致的境内企业变性为外资,是返程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截至2005年7月底,在境外通过直接换股方式实现间接上市的境内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约80家;另据初步统计,在境外通过融资收购方式实现间接上市的境内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达到250多家。这种返程投资只是权益的跨境转换,不涉及资本的实际流出,境外所筹资金作为增量外资(外商投资增资)或者境内资产存量变现收入(包括减持拥有的境外股票)进入国内。过渡性资本外逃与返程投资 在国内理论研究中,返程投资基本上是资本外逃问题的一个“衍生产品”。理论界曾将中国的资本外逃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性”的资本外逃,即资本以逃离本国为最终目标,不再流回境内;另一类是“过渡性”的资本外逃,即资本外逃只是一个中间环节,通常会以“外资”的身份再流回国内,以获取国内经济发展的市场机遇。也就是说,资本外逃不等于外逃资本完全存放于境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完成资本权益的账面转移和性质转换后又回到境内。过渡性资本外逃导致的返程投资,会发生资金的实际跨境流出和流入,最终资本还是回到境内。过渡性资本外逃的具体动机又可以分为政策寻租、私人财产保护、金融投机等几种。 政策寻租。我国对内外资实行差别待遇政策是返程投资的重要原因。外商投资企业在诸多方面享有超国民待遇,其中包括税收减免、土地和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价格优惠、借用外债和资本汇出方面的政策便利等。由于内、外资企业处于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内资企业往往通过“返程投资”实现内资变外资,从而在政策上也享受到超国民待遇。这种返程投资,既没有真正地“走出去”,也没有真正地“引进来”,实质上就是政策寻租。境内企业通过返程投资进行政策寻租,不仅违背了我国对外资实行优惠政策的初衷,也不利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引进来” 和“走出去”的政绩指标,对此类返程投资大开绿灯,甚至迫使境内企业出境后再返程投资。 私人财产保护。 我国在宪法中早已经明确保障私人合法所得,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部分境内私人资本所有者仍倾向于将财富转移到国外然后再返程投资到国内。通过这种运作,既可以获得国外更好的私人财产保护,也可以在国内获得对“外国投资者”的特殊保护。当然,不排除部分境内个人将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不法收入转移到国外,此时的返程投资实质上是跨境洗钱活动。 金融投机。在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的情况下,汇率变动预期会引发短期资本跨境套利的投机活动。一般而言,当一国存在资本管制且缺少必要的避险和投资工具时,境内居民通常不愿将外汇汇回境内,在本国货币存在贬值预期时更是如此。但近年来,市场上普遍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内居民为了避免其存放于境外的短期资金因人民币升值而缩水,倾向于将其调回境内。由于我国的资本管制存在结构性差异,短期资本流入受到严格控制,对直接投资的管制则较为宽松。故上述短期资本同其他短期国际资本一起,以外商投资的方式进入境内,但往往并不从事实际投资经营活动,而是静候人民币升值从而获利。这种“返程投资”,实质上只是长期化的短期投机资本而已。 尽管可以在理论上对返程投资类型作出划分,但实际上却很难将返程投资简单地归入某一类,某项返程投资可能是几种动机交织在一起的。例如,民营企业间接上市形成的返程投资,是其筹资活动的重要一环,但往往也带有规避管制和政策寻租的性质。 我国返程投资规模的估计 返程投资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境内投资者要么绕开国内审批,要么在申请境外投资核准时隐瞒返程投资的相关内容。正因为如此,目前还没有一个建立在微观数据加总基础上的返程投资的确切统计。关于我国FDI中返程投资的规模,只能从现有的宏观数据来源中加以分析和判断。 国际金融组织对我国的返程投资问题非常重视,并对其规模进行了估计。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数据: 一是199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估计,在中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约有 20%属于返程投资。 二是世界银行在2002年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中,列出了名为“中国和中国香港之间返程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的图表,用以说明返程投资在中国FDI中的重要影响。根据这一图表,中国香港在中国利用FDI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1996年50%、1998年 42%、1999年40%,2000年38%。同时,中国香港每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中国国际收支统计中的净误差遗漏(通常解释为资本外逃)十分接近。根据上述分析,该报告暗示了中国的外逃资本以返程投资的形式又流回了大陆,并推论近年来返程投资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估计数值。 三是亚洲开发银行2004年6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我国返程投资规模被低估了,实际应该是我国对外发布FDI流入规模的26%到54%,平均规模为约40%。我国的FDI 存量达到5000亿美元,按市场汇率计算,占GDP的34%,远高于UNCTAD统计的22%的国际平均水平。但是,如果按40%的比例扣除返程投资,则我国FDI占GDP的百分比反而要低于22%的国际平均水平。 返程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有的观点认为,返程投资只不过是资本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不会影响资本形成的总量,因此只是一个统计问题,是国内资本与FDI性质的混淆,不会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分配。这一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从前面的分析来看,返程投资的动机和运作模式都是多元化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必然有所区别。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返程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资本形成、税收和就业等方面。出于政策寻租、私人财产保护和金融投机动机的返程投资,因为只是纯粹的境内资本,不会带来新的资本形成和就业,反而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减少。然而,融资性的返程投资会通过境外上市或者私募引入增量外资,从而带来新的资本形成和就业。如果境外募集资金达到了境内原有资本的一定比例,就可以享受外资优惠税收待遇(只不过是外商独资或者合资的区别),不会导致新的税收流失。更重要的是,对于融资性的返程投资,可以克服国内资本市场的瓶颈,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前者仅仅是价值的转移,而后者则是价值创造。 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返程投资的实质是境内资本的外资化,从而获取了境内资本跨境流动(尤其是国际收支特殊时期的流出)的特权,总体上不利于金融稳定。但各类返程投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政策寻租性的返程投资和融资性的返程投资,由于生产和经营中心都在国内,与实质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抽逃资本的动机较弱。寻求私人财产保护性质的返程投资和投机性的返程投资,特别是后者,虽为FDI,但实质上不过是隐蔽的短期资本,其流动带有明显短期性和逐利性,对国际收支稳定的负面影响要更强一些。随着资本管制的不断放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推进,返程投资对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返程投资的存在,在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利用外资的合理数量和结构、境内民营资本的发展及扶植政策等一系列重大宏观经济问题上,会扭曲现实经济状况,误导宏观经济决策。 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内资通过返程投资实现外资化后,通常可以获得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这对于其他内资企业而言,是一种社会的不公平。 国际政治影响。在国际上,周边国家一向是我国吸引外资的最大竞争者。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普遍出现了FDI流入放缓甚至负增长的状况,而与此同时中国利用FDI规模则快速上升。外部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对周边国家出现了FDI流入替代效应。但实际上,正如亚洲开发银行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FDI的增量,有相当一部分是返程投资形成的,扣除返程投资,我国的FDI流入水平并不比周边国家更高。虽然返程投资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其存在无疑给部分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口实。 规范返程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有的观点认为,返程投资主要源于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只要取消内外资企业政策差异,实现政策并轨,就能杜绝返程投资。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由于返程投资有着不同的动机和相应类型,政策寻租只是其中一种,即使消除了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其他返程投资的动机仍然存在,并不会完全消除。实际上,返程投资并非完全没有合理因素,监管部门应对其区别对待,合理规范和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打死”。同时,对返程投资的监管,涉及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两大类业务,必须搞好跨部门的协调合作,多管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政策效果。 对于返程投资的监管,有许多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例如在印度,政府对当地企业通过返程投资逃避国内产业准入限制和税收监管予以限制。印度为了吸引外资,对符合条件的外国直接投资实施自动通道(automatic route),即不需要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Board,FIPB)进行产业准入方面的审批。近期,FIPB发现了部分企业利用自动通道进行返程投资,规避行业准入限制和规避国内税收监管,其规模约为自动通道类FDI的四分之一。对此,印度加强了对自动通道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查,发现属于返程投资的,一律不予批准。同时,印度修改了FDI的定性,改变了仅从来源地判断外资属性的标准,明确将返程投资排除在FDI之外。 返程投资现象源于国内特定的制度因素,因此,从长期来看,只有从利用外资导向、资本市场发展、税收制度改革、资本项目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政策调整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规范这一行为。当前,我国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返程投资,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由于政策寻租、私人财产保护和金融投机性质的返程投资,既不符合利用外资政策,也偏离了“走出去”的正确轨道,无论是对境内经济发展、金融稳定,还是对社会公正,都有着明显的弊端,故应对其加以禁止。对于融资性返程投资,由于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尤其要制约融资性返程投资运作过程中的政策寻租行为。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境外红筹上市和民营企业境外间接上市(也称“小红筹”),由于运作机制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国有企业境外红筹上市过程中的资产或者股权划拨,应在国际收支上记录为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两笔金额相等、方向相反的跨境交易。但在统计上,这种跨境换股行为只是被列入境外投资统计,尽管被注入资产或股权的境内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但不列入FDI流入统计,一般也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优惠待遇,只是当境外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作为投资(增资)汇回境内时才列入FDI统计。 民营企业间接上市一般采取境外过桥资金收购(过桥贷款或战略投资者出资)境内股权的方式,由于此类使用过桥资金的跨境并购实为“自己收购自己”,因此仍是严格意义上的返程投资。但在统计和管理上,只是汇入的收购资金被列为外资流入,跨境换股过程中的境外投资被掩盖了。 有鉴于此,有必要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管理方式统一起来,尤其是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境外间接上市过程中返程投资的管理。 首先,允许民营企业所有者个人出于境外融资目的(包括上市、战略投资者私募、吸收风险投资等形式)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并采取直接换股或者融资收购方式,将其持有的境内企业股权置换到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该过程应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和外资外汇登记。 其次,实施“实际控制人原则”,要求外国投资者提供其最终股东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由境内法人或自然人所控制,则应核实境内法人或自然人的境外投资合规性情况,没有按规定办理境外投资核准登记的,不予办理外商投资手续。 第三,对境外融资过程中通过返程投资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对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处置其持有境内企业股权取得的外汇收入,或者从其持股境内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及分红,外汇管理局应监督相应的境内投资者(参照其持股比例)及时从境外调回其应得外汇收入或者在汇出金额中相应扣减。 第四,对于境外融资过程中由返程投资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外汇、基础设施等方面实行国民待遇。 第五,健全对返程投资的统计监测机制。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的处理方法,将反向投资和交叉参股一方面记录为外国直接投资、一方面记录为对外直接投资,并在统计中单独标注。- 一、“假外资”问题的由来一些民营企业在设立之初,为享受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采取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由境外亲友代持股份,再由境外公司回境内投资的做法,俗称“假外资”。“假外资”企业的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境内居民,但法律上均由境外注册的公司控股。“假外资”企业较普遍地存在于广东、福建、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海外华侨众多的地区。“假外资”的最大好处是能享受税收优惠。通过“假外资”,一些原本纯内资的民营企业变身为外资企业,从而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如果拟上市企业要真实体现业绩,做大利润,优惠的所得税率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假外资”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企业在境外上市。“假外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红筹模式境外上市的组织架构相似。境外母公司控股境内多家外资子公司,各子公司不但享受税收优惠,还能将利润合并到境外母公司。如果母公司寻求境外上市,不仅能规避国家对境外上市的政策限制,而且对国内子公司重组的难度和成本都较低。虽然戴“假外资”有诸多好处,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由于企业名义股东和实际股东不一致,存在着弄假成真的可能,随着“假外资”企业做大做强,这种风险越来越大,近年来已出现个别“假外资”企业的股份代持人谋求企业产权、与真实股东发生争议的情况。而且,随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并轨,“假外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小,因此,最近几年,一些“假外资”企业开始把股权重新明确到境内真实股东的名下。二、“假外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特殊障碍“假外资”企业境内上市在政策上面临着三方面特殊障碍:第一,拟上市公司的业绩不能连续计算。最近一两年,部分“假外资”企业将股份转到境内的实际股东名下,表面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了重大变化,最近三年业绩不能连续计算。第二,外资企业改制需要审批。为能整体上市,大部分“假外资”企业改变为国内主体发行,需对关联公司进行收购兼并,涉及增减注册资本及改制都需商务部门审批。第三,战略投资者退出禁售期延长。在改为境内主体发行后,原投资于境外控股公司的小股东只能与大股东捆绑登记,延长了禁售期,因此,许多海外风险投资参股企业极力反对大股东回归的方案(实际上部分企业家是希望这些风险投资和自己共进退)。上述三个障碍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业绩不能连续计算。由于这些困难,部分优质“假外资”拟上市企业推迟了境内上市时间,或选择境外上市三、解决“假外资”问题的三种思路针对“假外资”企业的不同情况,我们结合现行的境内A股发行上市审核规则,提出以下三种不同的解决思路。(一)转让股权方案1方案内容转让股权方案是指在不影响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前提下,由境外的代持人将其所持的大部分股份转让于境内的实际股东(或其控股子公司)。2007年11月25日,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发布了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对“多人共同拥有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予以一定条件下的认可。因此,代持人可以将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实际股东或第三方,只要转让后形式上维持代持人的第一大股东地位,仍可认定为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比如,某企业境内股东张三持有10的股权,境外股东李四拥有90的股权,其中李四是帮张三代持股权。现在,李四将35转让给张三,将9股权转让给甲公司(战略投资者或高管持股公司)。经转让之后,企业的股权结构为李四持股46、张三持股45、甲公司持股9。形式上第一大股东未发生变化,而且前三大股东还可以通过章程、协议等形式对一致行动安排予以明确,可认定为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2优点转让股权方案的优点是在形式上维持代持人的“实际控制人”地位的前提下,可将近一半代持股权转回到境内的实际股东名下,部分解决了股权纠纷的风险。3缺点转让股权方案的缺点主要有两点:第一,转让股权之后仍存在代持股份的情况,与现有的发行审核政策不符合;第二,公司股权未能全部转让至实际股东名下,上市后还必须通过上市公司收购行为来作进一步股权转让。4适用条件企业若要采用转让股权方案,企业只能做、不能说,监管部门也要对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只要企业的行为形式上合法,实质上不影响投资者权益,就不予以深究。(二)提供信托协议方案1方案内容提供信托协议方案是指实际股东(或其控股子公司)提供信托协议,证明代持人是基于民事信托关系,代境内实际股东持股,现在只是代持人将所持股份归还给实际股东。提供信托协议是假外资企业境外上市时解决代持股份问题的常见做法。境外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中也有对企业实际控制人保持稳定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假外资”这类代持股份问题却有相对灵活的做法。比如,对于代持股份问题,香港交易所认定企业实际控制人没有变动有两个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实际股东要能证明自己出资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合理的出资包括境外的合法收益、境外借款等(如果是借款关系,借款人还要证明自己当时具有足够的借款能力),第二个条件是代持人承认自己是代持股份。如果上述两个条件成立,香港律师行出具文件证明这种代持关系,香港交易所认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动。有些企业的实际股东和代持人原先并没有签书面协议,但采用倒签合同的方式,证明企业成立时境内居民向境外居民借款开公司,实际出资人是境内居民,名义股东是境外居民。香港交易所聆讯委员会在审核时明知有倒签协议的嫌疑,也心照不宣,放企业一马。2优点提供信托协议方案的优点是能将企业的全部股权还原至境内实际持股名下,同时又能符合实际控制人近3年未变更的审核要件。3缺点提供信托协议方案的缺点有三:第一,目前中国证监会对信托关系的认可程度还未经实证检验。据了解,之前中国证监会发行部曾经有审核案例认可过单一信托关系,但是该案例在发审会因其他原因被否决,因此信托关系能否得到证监会确认存在一定风险;第二,本方案要求实际股东与代持股东之间的信托合同必须真实、合法、有效,而有些企业当初没有签订信托合同或资金出入境手续不完备;第三,由于企业性质的认定带来的两难境地,如企业承认当初是代持股份,而实际股东当时又是境内居民身份,企业存在着骗取税收优惠的嫌疑,不但要返还税收优惠、补缴滞纳金,还要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不认定企业当初的行为是重大违法。4适用条件企业采用信托协议方案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实际股东和代持股东必须有签订真实、合法、有效的信托合同,或者能提供其它有效的证明文件;第二,企业实际股东在当时就是境外居民身份,或者是境内居民身份但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不认定企业当初有骗取税收优惠的违法行为。(三)司法鉴定方案1方案内容司法鉴定方案是指当企业实际股东无法提供信托协议或其它有效法律文件时,通过司法鉴定方式证明企业的实际股权关系。据了解,湖北某企业在上市时,存在着职工内部股的拖拉机账户(由1位职工给多位职工代持股份),无法明确内部职工股的最终所有者。后来,通过湖北省武汉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鉴定,明确了股份的最终所有者。由于司法权高于行政权,中国证监会对于法院司法鉴定的股份最终所有者也予以承认。2优点司法鉴定方案的优点是能将企业的全部股权真实、合法、有效地转回实际股东名下,一次性解决股权代持问题,业绩也能连续计算。3缺点司法鉴定方案的缺点和提供信托协议方案的第三个缺点类似,如果企业承认当初是代持股份,而实际股东当时又是境内居民身份,企业存在着骗取税收优惠的嫌疑,不但要返还税收优惠、补缴滞纳金,还要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不认定企业当初的行为是重大违法。4适用条件企业采用司法鉴定方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要么实际股东在当时就是境外居民身份,要么是境内居民身份但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不认定企业当初有骗取税收优惠的违法行为。四、总结上述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具体企业适用哪一种方案,还要看证券监管部门对方案的认可态度、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企业实际股东的身份变化、企业资金往来的手续是否完备、企业股权结构情况等。深交所在市场推广工作中,可以把戴“假外资”帽子的风险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告诉企业,如果企业计划在23年后上市,尽可能引导企业早日摘掉“假外资”的帽子。四、案例情况一、向日葵:股权转让价格为零(招股说明书32)1、2005年3月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3月3日,根据绍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袍委外2005022号绍兴袍江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设立外资企业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复,由香港优创独家出资设立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712万美元。2005年3月11日,向日葵有限取得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发的商外资浙府资绍字200502948 号的批准证书。2005年3月21日,向日葵有限取得注册号为企独浙绍总字第003342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根据绍兴华越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于2005年6月14日、2005年7月28日和2005年12月31日出具的三次验资报告,香港优创分三期(200万美元、300万美元、212万美元)足额缴纳了注册资本712万美元。2、2007年9月注册资本445万美元2006年3月30日,根据绍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袍委外200635号关于同意外商独资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修改章程的批复(后经原批文单位绍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核准,该批文有效期延长至2007年10月),向日葵有限注册资本由712万美元增加到1,157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445万美元由香港优创以美元现汇投入。2007年8月9日,向日葵有限取得了变更后的批准证书。根据绍兴华越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于2007年9月28日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截至2007年9月26日,向日葵有限已收到香港优创以货币缴纳的新增实收资本合计445万美元。2007年9月30日,向日葵有限取得了注册号为330600400004037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3、2008年1月注册资本3,250万美元2007年12月19日,根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浙外经贸资函2007672号关于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增加投资总额、注册资本的批复,向日葵有限注册资本由1,157万美元增至4,407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3,250万美元由香港优创以美元现汇投入。2007年12月19日,向日葵有限取得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发的商外资浙府资字200501206号批准证书。根据绍兴宏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7日所出具的绍宏会验字(2008)第29号验资报告,截至2008年1月15日,向日葵有限已收到香港优创以货币缴纳的新增实收资本合计3,250万美元。2008年1月21日,向日葵有限取得了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4、2009年2月新增注册资本1154万美元经2009年2月8日董事会审议同意注册资本1,154万美元,由浙江鸿盛等8家新增投资方以1.5:1溢价认购。2009年2月23日,根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浙外经贸资函2009102 号关于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并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批复,向日葵有限注册资本增加至5,561万美元,由浙江鸿盛等8家新增投资者以现金投入。2009年2月23日,向日葵有限取得了变更后的批准证书。绍兴宏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上述增资进行了审验并于2009年2月27日出具了验资报告。2009年2月27日,向日葵有限取得了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5、2009年5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根据浙江省商务厅浙商务外资函200934号关于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发行人于2009年5月31日由向日葵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总数为40,800万股,每股面值1元。6、2009年6月公司增资5000万2009年6月18日,公司管理层及员工骨干共71名自然人对公司增加注册资本5,000万元。2009年6月23日,根据浙江省商务厅浙商务外资函200975号关于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发行人增加股本5,000万元,股本总额由40,800万元增至45,800万元。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验资报告,截至2009年6月23日发行人已收到新增股东以货币缴纳的实收资本共计5,000万元。2、2010年6月股权转让2010年5月31日,根据浙江省商务厅浙商务资函2010175 号关于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批复,公司股东香港优创以0元价格将持有公司的32,333.32万股中的20,608.52万股转让给吴建龙。二、希努尔:股权转让方式实现控制权回归 (招股说明书37)1、2003年12月,发行人前身诸城普兰尼奥设立诸城普兰尼奥于2003年12月17日注册成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0万美元,为新郎国际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2003年12月12日,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具潍外经贸外资字(2003)第652号关于同意设立独资企业“诸城普兰尼奥服饰有限公司”的批复,12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商外资鲁府潍字2003308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3年12月17日,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诸城普兰尼奥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企独潍总字第003455 号。2004年5月9日,诸城千禧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上述出资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诸千禧外资验字2004第09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04年4月20日,该注册资本已全部缴足,出资方式为货币,出资币种为美元。2、2008年3月,诸城普兰尼奥增资并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2008年3月19日,新郎希努尔集团向诸城普兰尼奥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50万美元变更为人民币576.17万元。2008年3月21日,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具潍外经贸外资字(2008)第99号关于对“诸城普兰尼奥服饰有限公司”追加投资及投资者的批复批准此次增资,诸城普兰尼奥由外商独资企业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并于同日随文换发了批准号为商外资鲁府潍字2003308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8年3月24日,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2008)汇所验字第3-003 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08年3月24日,诸城普兰尼奥已收到新郎希努尔集团以货币缴纳的新增出资额人民币8,000 万元。其中162.94 万元作为注册资本,其余7,837.06 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576.17 万元。2008年3月25日,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诸城普兰尼奥换发了注册号为370700400007668 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新郎希努尔集团增资的800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2008年3月山东新郎和诸城希努尔的分红,其中来自山东新郎的分红2000万元,来自诸城希努尔分红6000万元。3、2008年3月,诸城普兰尼奥股权转让2008年3月26日,新郎国际转让其持有的诸城普兰尼奥10%的股权给欧美尔家居,依据公司的注册资本及转让比例确定此次股权转让价格为人民币57.617 万元;新郎希努尔集团承诺放弃优先购买权。同日,诸城普兰尼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此次股权转让。2008 年3月26日,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具潍外经贸外资字(2008)第107号关于“诸城普兰尼奥服饰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批复批准此次股权转让。2008年3月26日,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诸城普兰尼奥换发了注册号为370700400007668 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8年4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向诸城普兰尼奥换发了批准号为商外资鲁府潍字2003308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4、2008年5月,诸城普兰尼奥股权转让及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2008年4月20日及2008 年4月25日,欧美尔家居分别与华西集团、北京国鼎瑞丰、青岛金合众科、勒堡织造、宁波富诚及北京伟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将其持有诸城普兰尼奥8.5%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上述受让方。公司其他股东承诺放弃优先购买权。2008年5月4日,诸城普兰尼奥召开董事会,全体董事一致决议通过此次股权转让事宜。并决定在此股权转让的基础上,将诸城普兰尼奥的注册资本由人民币576.17万元增至人民币8,000 万元,增资部分以诸城普兰尼奥的资本公积金按投资者的股权比例转增。2008年5月14日,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具潍外经贸外资字(2008)第167号关于对“诸城普兰尼奥服饰有限公司”股权变更及增资的批复批准上述事项;并于同日随文换发了批准号为商外资鲁府潍字20033082 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8年5月15日,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2008)汇所验字第3-004号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08年5月15日,诸城普兰尼奥已将资本公积人民币7,423.83万元转增为注册资本,变更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00 万元。2008年5月24日,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诸城普兰尼奥换发了注册号为37070040000766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5、2008年6月,诸城普兰尼奥股权转让2008年6月21日,新郎国际与新郎希努尔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依据交易双方协定,依据公司的注册资本及转让比例确定,新郎国际将其持有诸城普兰尼奥28%的股权以人民币2,24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新郎希努尔集团。2008年6月23日,诸城普兰尼奥董事会审议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公司其他股东出具承诺函,同意上述股权转让行为并承诺放弃优先购买权。2008年6月25日,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出具潍外经贸外资字2008第229号关于对“诸城普兰尼奥服饰有限公司”股权变更的批复批准此次股权转让,并于同日随文换发了批准号为商外资鲁府潍字2003308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同日,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诸城普兰尼奥换发注册号为370700400007668 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由新郎国际变更为新郎希努尔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然为王桂波。6、2008年9月,诸城普兰尼奥整体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27日,诸城普兰尼奥召开董事会并做出决议,全体董事一致同意将诸城普兰尼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日,新郎希努尔集团等9 家发起人共同签署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协定以整体变更的方式发起设立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27日,山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出具鲁外经贸外资字2008755号关于同意诸城普兰尼奥服饰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诸城普兰尼奥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日随文换发了商外资鲁府字2003308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8年9月3日,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2008)汇所验字第3-009号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08年9月3日,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筹)已收到全体股东以其拥有的诸城普兰尼奥的净资产折合的实收资本15,000万元。2008年9月9日,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工商注册号为370700400007668。【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根据2005年诸城市国税局向公司下发的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资格确认书,本公司被认定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并且公司可享受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待遇。2006年5月24日诸城市国家税务局颁发了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确认书,确定本公司2005 年度为第一个获利年度。公司享受从2005年至2006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从2007 年至2009 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根据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及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 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到2009年。从2010年起公司执行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再享有上述税收优惠政策。为便于投资者了解所得税优惠政策变化后给本公司净利润带来的影响程度,假定公司2007 年度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2008 年度、2009 年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分别减少当期净利润961.89 万元、1,494.18 万元和1,862.93 万元,分别占当期实际实现净利润的13%、14%、17%。三、日海通讯:股权转让方式实现控制权回归(招股书33-37)1、股权调整过程2008 年9 月18 日,日海国际与海若技术、允公投资、IDGVC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日海国际将持有的日海通讯39.5%、25.5%和15%股份分别转让给海若技术、允公投资、IDGVC。股权转让价格以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于2008 年8 月15 日出具的开元深评报字2008第026 号评估报告为基础确定。评估基准日为2007 年12 月31 日,根据深华(2008)审字026 号审计报告,公司2007 年12 月31 日净资产为15,007.62万元;评估值为16,149.24 万元,评估增值7.61%,主要为长期投资和流动资产评估增值所致。根据16,149.24 万元的整体评估值除以总股本,确定每股转让价格为2.15 元,日海国际与海若技术、允公投资、IDGVC 股权转让的总价分别确定为6,369.38 万元、4,111.88 万元和2,418.75 万元。上述转让协议业经深圳市贸易工业局深贸工资复20082568 号批复同意,并于2008 年9 月26 日在深圳市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完成股份过户手续。2、股权结构调整涉及的税收问题 根据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蛇口分局2004 年3 月4 日出具的减、免税批准通知书(深国税蛇减免20040038 号),公司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即2004 年至2005 年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 年至2008 年减半征收所得税。2008 年9 月,公司经批准调整了股权结构,外资股权比例从80%变更为15%。根据深圳市南山区国家税务局于2008 年10 月8 日出具的证明文件,确认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自股权变更之日起停止享受未到期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但不追缴已经享受的减免税款,即无需补缴2004 年1 月1 日至2008 年9 月30 日期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股权变更前后,即自2004 年起公司都属于深圳经济特区内生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1988 年8 月1 日关于深圳特区企业税收政策若干问题的规定(深府1988232 号)、1999 年9 月24 日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深府1999171 号)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深圳特区内生产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均可依法申请享受“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08 年12 月,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200844200081),有效期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自2008 年(含2008 年)起连续三年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基于上述规定,公司2006 年至2008 年分别按7.5%、7.5%、9%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2009 年至2010 年将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3、股权结构调整的影响本次股权结构调整,取消了Allfine、Metrovision、Dotcom、日海国际等直接或间接持股公司,境内自然人王文生、周展宏直接通过其境内公司持股日海通讯;IDGVC、IDGVC则通过其香港子公司IDGVC 持股日海通讯。股权结构调整完成后,日海通讯实际控制人及其他主要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均保持不变,公司的主营业务、董事、监事及其他管理人员保持不变,公司的股权结构更为透明、稳定。四、南国置业:股权转让给合规的境外公司然后再转让给境内自然人方式实现控制权回归(招股书33-37)1武汉南湖花园置业有限公司成立及更名1998年7月27日,根据当地暂停审批新设内资房地产企业以及鼓励利用外资的政策指导,经武汉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办公室武外资批字1998172号文批准,并获得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合鄂武总字第003313号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通知书核准,远见集团、深圳鹿迪、武汉国信房地产发展公司签署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以现金出资设立武汉南湖花园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许晓明先生,注册资本1,000万元。远见集团当时未在外汇管理机关开立专用外汇账户,远见集团上述出资所涉外汇资金并非从我国境外汇入发行人帐户,而系以境内非居民个人现汇账户中的外汇资金投入发行人,远见集团上述出资未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根据湖北保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鄂保验字199812号),远见集团上述出资已经全部到位。经核查,平安证券认为:发行人设立已经政府有权部门批准,并已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相关股东出资全部到位,已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核准成立;远见集团出资设立发行人的资金来源于远见集团在中国境内的借款。发行人律师认为:发行人设立已经政府有权部门批准,并已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相关股东出资全部到位,业已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核准成立;远见集团出资设立发行人的资金来源于远见集团在中国境内的借款。西萨摩尔国远见集团有限公司(GOOD PROSPECTS GROUP LIMITED)成立于1997 年7 月1 日,在西萨摩尔国依据西萨摩尔国国际公司法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 美元;公司注册号:3652,股东为SHA XU(徐莎),徐莎系中国香港公民。远见集团设立后未发生股权变更,远见集团主要从事投资业务。经核查,平安证券认为:远见集团现时不存在对外投资情况。经核查,发行人律师认为:远见集团现时不存在对外投资情况。2003 年9 月8 日,经武汉南湖花园置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及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并获得武汉市外商投资办公室武外资办2003133 号文批复,武汉南湖花园置业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武汉南国置业有限公司。2南国有限股权变更情况2003 年9 月17 日,经南国有限全体董事一致同意,远见集团将其持有的南国有限828 万元出资额以828 万元的价格转让予中国标准,深圳鹿迪将其持有的南国有限122 万元出资额以122 万元的价格转让予武汉新天地,武汉国信房地产发展公司将其持有的南国有限50 万元出资额以50 万元的价格转让予武汉新天地。其中,远见集团转让股权予中国标准的对价已经支付,深圳鹿迪转让股权予武汉新天地发生在同一实际控制人下,股权转让对价未支付。上述股权转让双方已签署关于股权转让的确认函:双方已就上述股权转让办理完毕股权过户手续,双方共同确认双方之间不存在因上述股权转让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乘务员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房地产楼盘销售冲刺阶段策略与激励机制
- 光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
- 高级体育经纪人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命晶石制作师中级岗位核心技术能力面试题库
- 货品分期买卖合同模板(3篇)
- MT中级检测员综合能力考试题及答案
- 宠物殡葬行业法律法规考试题
- 高级气象观测员岗位竞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国际煤炭采购合同协议书
- 【艾青诗选】60首诗歌+思维导图
- 热力学第一定律1完整课件
- 2025年磨切粉煤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医疗护理医学培训 急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课件
- 脑卒中患者营养管理指南
- 上海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4版)
- GB/T 44913-2024充填处理单晶体宝石鉴定与分类
- (高清版)DB41∕T 2137-2021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产业投资》课件
- 【MOOC】电工学-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喉癌放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