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疗药物说明书大全_第1页
常用化疗药物说明书大全_第2页
常用化疗药物说明书大全_第3页
常用化疗药物说明书大全_第4页
常用化疗药物说明书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紫杉醇紫杉醇 药品商品名 紫杉醇 药理作用 紫杉醇和 Taxotere 均属紫杉类药物 Taxoids 紫杉类药物是由紫杉的树干 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 合成的有效成分 早在 60 年代即发现由美国西部紫杉 Taxusbrevis 树干的粗提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1971 年 Wall 等分离到紫杉醇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在体外人癌细胞株筛选中对卵巢癌 乳腺癌和大肠 癌疗效突出 对移植性动物肿瘤如黑色素瘤 肺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因而于 1983 年进入临床研究 由 于其作用机制独特 对很多耐药病人有效 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紫杉醇于 1994 年在我国 上市 国产的紫杉醇已通过审评进行期临床试用 微管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 包括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的移动 细胞形成的调控 激素分泌 细胞膜上受体的固定等具有重要地位 微管蛋白是微管的组成基础 很多植物药对微管蛋白有选择性作用 例如长春花碱类主要与微管蛋白的特定部位结合 从而使微管蛋白 不能聚合形成微管 导致纺锤体破坏和细胞死亡 紫杉类也作用于微管 微管蛋白系统 但机制不同 目 前进入临床的两种紫杉类药物紫杉醇和 Taxotere 都可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 但抑制微管的解聚 从 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 形成星状体 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 导致细胞死亡 紫杉类药物可以在缺少 鸟苷三磷酸 GTP 与微管相关蛋白 MAP 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无功能的微管 而且使微管不能解聚 紫 杉类与微管结合的部位也与长春碱类不同 在体外人瘤株筛选和实验动物中对多种肿瘤均有效 属于广谱 的抗肿瘤植物药 实验研究说明诱导对紫杉醇耐药需要使微管蛋白的二聚体 a 和 B 管蛋白失活 所以对 顺铂 阿霉素耐药的癌细胞也有效 本品为从短叶紫杉 Taxus brevifolia Taxaceae 或红豆杉 中提取分离的新的双萜烯成分 它是 1994 年 7 月由美国 FDA 批准进入市场的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 紫 杉醇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 它在体外对 L1210 P388 白血病细胞 Walk er256 肉瘤细胞 肉瘤 180 及 B16 黑色素瘤细胞具有很高的杀伤活性 亦可抑制 KB HCT 8 A2780 及 MCF 7 等人癌细胞生长 IC50 分别为 0 0019 0 0036 及 0 01 g ml 动物实验治疗表明 紫杉醇对黑色素瘤 B 16 walker 肉瘤及裸鼠的人卵巢癌异种移植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本品与长春碱的作用不同 并不导致微管去多聚化 而是与细胞中微管蛋白结合 促使细胞中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 抑制微管去多 聚化而使之稳定 从而抑制细胞中诸如运动和分泌等依赖微管蛋白的过程 阻断细胞的有丝分裂 使之停 止于 62 晚期和 M 期 此外 紫杉醇尚可激活巨噬细胞起杀灭肿瘤的作用 当其与 干扰素合用时 对 激活巨噬细胞溶解肿瘤有增强作用 药代动力 静脉滴注紫杉醇后血浆内消除呈二室模型 平均 t1 2a 为 0 27 小时 t1 2B 为 6 4 小时 与血浆蛋白 结合率为 95 98 剂量 200 275mg m2 作 24 小时静脉滴注 平均 max 为 435 111 802 260ng ml 剂量为 170mg m2 以上静脉滴注 6 或 24 小时 至少在 6 12 小时之 间血药浓度达 85ng ml 以上 目前对 3 小时滴注的药代正在进行研究 可能血药浓度更高 但 AUC 和 Cmax 并不与剂量增加成正比 这种非线性药代动力学可能是由于可饱和和清除过程 适应症 通过临床研究 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 对肺癌 大肠癌 黑色素瘤 头颈部癌 淋巴瘤 脑 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紫杉醇为具有重大突破的新一代肿瘤化疗药物 现已作为卵巢癌和乳腺癌的一线药物 对铂类等已有抗药性的顽固性卵巢癌亦有效 单药应用 对晚期卵巢癌的有效率为 25 30 乳腺癌 的有效率为 30 38 肺癌为 20 25 头颈部癌为 40 食管癌为 30 生殖细胞肿瘤为 20 25 子宫内膜癌为 30 淋巴瘤为 20 30 膀胱癌为 40 联合其他常用抗肿瘤药 疗效可进一步提高 此外 紫杉醇对黑色素瘤 结肠癌亦有效 紫杉醇对 HIV 引起的卡波济肉瘤有效 包括进展性病变 晚期艾滋病或以前用过系统治疗的患者 用法用量 一般临床使用紫杉醇的程序如下 1 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并查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据 有过敏史者 及白细胞 血小板低下者应慎用 2 由于此药可引起过敏反应 在给药 12 小时和 6 小时前服用地塞米松 20mg 给药前 30 60 分钟给予苯海拉明 50mg 口服及西咪替丁 300mg 静脉注射 3 常用紫杉醇的 剂量为 135 175mg m2 应先将注射液加于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液 500 1000ml 中 需用玻璃瓶 或聚乙烯输液器 应用特制的胶管及 0 22um 的微孔膜滤过 4 滴注开始后每 15 分钟应测血压 心率 呼吸一次 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 一般滴注 3 小时 6 注药后每周应检查血像至少 2 次 3 4 周后视情 况可再重复 本品可与顺铂 卡铂 异环磷酰胺 氟尿嘧啶 阿霉素 vp 一 16 等联合应用 血像低下 时应用 G cSF 或紫杉醇加 G CSF 预防给药 单药治疗 135 250mg m 静滴 3 24h 每 3 4 周 1 次 2 3 周期为一疗程 综合各研究资料 紫杉醇 175mg m2 以上有效率高 200mg m 结果优 于 135mg m2 国内常用 135 175mg m2 文献上紫杉醇的输注时间有 1 3 12 24 120h 等 近来临床试验证明 短时输入是安全的 1h 相似于 3 和 24h 的结果 现临床常用 3h 输入 一般临 床使用紫杉醇的程序 先询问有无过敏史 并查看白细胞和血小板数 有过敏史或白细胞 血小板低下 者慎用 在给药 12h 和 6h 前服用地塞米松 2 5 6mg 给药前 30 60min 给予苯海拉明 20mg 口 服及西咪替丁 300mg 静脉注射 将紫杉醇溶于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液 500 1000ml 中 静脉输 注 滴注开始后每 15min 测血压 心率 呼吸 1 次 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一般滴注 3 5h 注药 后每周应检查其象至少 2 次 3 4 周后视情况再重复 为预防神经毒性给药期间可服用烟酰胺 50mg 3 次 d 维生素 B610mg 3 次 d 维生素 B110mg 3 次 d 联合化疗 卵巢癌 紫杉醇 135mg m2 静注 顺铂 80mg m2 静注 每 3 4 周 1 次 2 3 周期为一疗程 乳腺癌紫杉醇 135mg m2 静注 阿霉素 40mg m2 静注 每 3 4 周 1 次 2 3 周期为一疗程 肺癌 紫杉醇 135m m2 静注 顺铂 80mg m2 静注或卡铂 350mg m2 静注 每 3 4 周一次 2 3 周期为一疗 程 食管癌 紫杉醇 135mg m2 静注 第 1 周 顺铂 80mg m2 静注 第 1 周 平阳霉素 8mg 肌 注 2 次 周 第 1 2 周 每 3 4 周一次 2 3 周期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 神经毒性 1 血液系统 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 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 胞减少 而对血小板和红细胞毒性小 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紫杉醇和 6a 紫杉醇 AUC 无相关性 与 Cmax 亦无相关性 而与紫杉醇血浆 0 05 mol L 相关 2 过敏反应 可发生 呼吸困难和低血压 血管神经性水肿 全身荨麻疹等严重过敏反应 因此 接受紫杉醇治疗的病人应先服 用皮质激素 苯海拉明和风受体拮抗剂以作预防 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者不宜再用本品 3 心血管系 统 约 30 病人有心电图异常 低血压和心 注意事项 1 血液学毒性 为限制剂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般在白细胞低于 1500 mm3 时应辅助应用 G CSF 血小板低于 30 000 mm3 时应输成分血 2 过敏反应 除了预处理外 如只有轻微症状如面潮红 皮肤反应 心率略快 血压稍降可不必停药 可将滴速减慢 但如出现严重反应如血压低 血管神经性水 肿 呼吸因难 全身寻麻疹 应停药并给以适当处理 有严重过敏的病人下次不宜再次应用紫杉醇治疗 3 神经系统 最常见为指趾麻木 有约 4 的病人 特别是高剂量时可出现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腱 反射减低 曾有个别报告在滴注时发生癫痫大发作 4 心血管 一过性心动过速和低血压较常见 一般 不需处理 但在滴注的第一小时应严密观察 以后除有严重传导阻滞的病人不必每小时观察一次 5 关 节和肌肉 半数左右的病人在用药后 2 3 天会感到关节和肌肉疼痛 与所用剂量相关 一般在几天内恢 复 在给予 G CSF 的病人肌肉痛会加重 6 肝胆系统 由于紫杉醇大部由胆汁中排出 对有肝胆疾病 的病人应谨慎观察 在数千例的资料中约 8 的病人有胆红素升高 23 的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 18 有谷草转氨酶升高 但目前尚无资料说明紫杉醇对肝功有严重损害 7 其他 消化道反应虽常见但一般 不重 少数可有腹泻和粘膜炎 轻度脱发也较常见 于避光 2 8 冰箱内保存 制剂 注射液 每支 30mg 5ml 紫素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 每瓶 30mg 6mg m1 5ml 2 8 保存 泰素 Taxol 美国百时美公司生产 外观检查 本品为针状结晶 高亲脂性 不溶于水 熔点 216 217 其浓缩注射液是一种无色透明或 略带黄色的粘性溶液 2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阿霉素阿霉素 药品商品名 羟基正定霉素 药理作用 为由 Streptomycespeucetiumvar caesius 的发酵液提出的一种糖甙抗生素 由于其抗瘤谱广 且对 乏氧细胞也有效 故在肿瘤化学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本品对心肌有毒性 如前所述 菌环类化合物的 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嵌入 DNA 核碱对之间 干扰转录过程 阻止 mRNA 的形成起到抗肿瘤作用 它既 抑制 DNA 的合成又抑制 RNA 的合成 所以对细胞周期各阶段均有作用 为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此外 阿霉素还可导致自由基的生成 能与金属离子结合 与细胞膜结合 自由基的形成与心脏毒性有关 对病人晚 6 时给予阿霉素 毒性最小 肿瘤抑制率 完全缓解率和治愈率均比一日内其它时间点给药效果 好 药代动力 阿霉素对乏氧细胞也有作用 阿霉素静脉注射后血浆浓度迅速下降 呈三室模型 t1 2 分别为 8 25 分 钟 1 5 10 小时 24 48 小时 阿霉素和柔红霉素的主要代谢物分别为阿霉醇和柔红霉醇 其代谢物 主要在肝脏 配氧糖基也是阿霉素的代谢产物 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 而表阿霉素的脱氧配基的产生率较 低 因之心脏毒性也低 大部由胆汁排出 48 小时由尿中排出 10 4 天内胆道排出 40 其中绝大 部分以阿霉素原形及阿霉素醇排出 适应症 阿霉素为广谱抗肿瘤抗生素 对急性白血病 淋巴瘤 乳腺癌 肺癌及多种其他实体肿瘤均有效 用法用量 一般主张间断给药 40 60mg m2 每 3 周 1 次 也有人给予 20 30mg m2 每周 1 次 静脉注射 目前认为总量不宜超过 450mg m2 以免发生心脏毒性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脱发 消化道反应均较常见 注意事项 本品可引起心脏毒性 轻的表现为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外收缩及 ST T 改变 重者可出现心肌 炎而发生心力衰竭与所用总剂量相关 大多发生于总量超过 400mg m2 的病人 与原先存在的心脏疾病 无关 辅酶 Q10 维生素 C E 等由于可清除自由基 可降低心脏毒性 密闭 干燥 避光保存 制剂 注射用阿霉素 每瓶 10mg 50mg 外观检查 质量判断 盐酸盐为桔红色针状结晶 易溶于水 水溶液稳定 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3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顺铂顺铂 药理作用 本品为目前常用的金属铂类络合物 在中心原子铂的四周有 2 个氯原子和 2 个氨分子 具有双官能团烷 化剂的性质 在体内氯可被水解下来 形成活泼的带正电的水化分子 cis Pt NH3 2 H2O OH 然后与核酸和蛋白质反应 主要与鸟瞟呤的 7 位上 N 结合 也与胞嘧啶及腺瞟呤结合 引起 DNA 链 间或链内交联 或形成 DNA 与蛋白质的交联 从而抑制 DNA 复制和转录 导致 DNA 断裂和误码 抑制 细胞有丝分裂 作用较强而持久 本品的抗癌谱较广 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但对肾 神经系统及胰 腺有毒性 高浓度时也抑制 RNA 及蛋白质的合成 本品作用的另一特点是对乏氧细胞也有作用 进入人 体后可扩散通过带电的细胞膜 在 Cl 一离子浓度高的条件下较稳定 进入细胞后由于细胞内 cl 浓度低 药物水解为阳离子水化物 具有类似烷化剂的双功能基团的作用 主要与 DNA 链上的碱基作用 顺氯氨 铂早 6 时给药者药物尿中排泄速度远快于 18 时给药者 药物自尿中排出加快显然不利于疗效的发挥 本 剂的呋脏毒 性的最小时间依赖于治疗 前患者尿钾昼夜排泄节律 1 的高峰时间 在接近尿钾排泄峰值时 给药较为安全 另有研究发现 18 时给药比早 6 时给药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明显为少 药代动力 静注后迅速分布到各脏器组织 在肝 肾 肠和睾丸等组织结合较多 很少进入脑脊液 血浆清除曲线呈 双相 快相 t1 241 49 分钟 慢相 t1 257 73 小时 在第二相存在的药物的 90 与血浆蛋白结合 清除主要靠肾脏排出 在第一天可排出 19 34 但 5d 后只有 25 45 从尿中排出 很少量药 物由粪便排出 不良反应 本品的最常见最严重的毒性是由于直接对肾小管的毒性作用而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表现为蛋白尿 管型尿 BUN 肌酐和血清尿酸水平升高 尿素廓清率降低等 这在开始治疗后第 2 周出现 此毒性与剂量相关 且是蓄积性的 肾功能未恢复正常前不宜进行另一疗程 亦不宜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 若血清肌酐 133 mol L 应立即停用本品 几乎所有用药者均有恶心 呕吐 严重者需停药 使用甲氧氯普胺 灭 吐灵 氯丙嗪或枢复宁 onsansetron zofran 可减轻此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少数病人并有胰腺毒胜可诱发糖尿 因此 在用本品前 尤其是高剂量时 应先检查肾脏功能 及听力 并注意多饮水或输液强迫利尿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密闭避光保存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 1 次 20mg 溶于生理盐水 30ml 中 1 日 1 次或隔日 1 次 一疗程总量 100mg 或溶于 5 葡 萄糖 250ml 中滴注 连用 5 天 或每次 30mg m2 每日 1 次 连用 3 天 间隔 3 4 周可再重复给药 或以高剂量 80 12Omg m2 静脉滴注 每 3 4 周重复 1 次 需配合水化利尿 使尿量保持在 2000 3000m1 本品亦可动脉注射或胸 腹腔内注射 外观检查 黄色或橙黄色结晶 稍溶于水 0 253g 100g 25 在水溶液中可逐渐转化成反式和水 解 不溶于乙醇 溶于二甲基甲酰胺 质量判断 更多信息 药品商品名 双氯双氨络铂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转移性睾丸癌和卵巢癌 是治疗睾丸肿瘤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本品与博来霉素 长春新碱合 用治疗播散性非精原细胞睾丸癌 可使 70 患者长期生存 应用本品与阿霉素或红比霉素 一种烷化剂 如环磷酰胺 的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此外 对膀胱癌 宫颈癌 头颈部 癌 骨髓瘤 非小细胞肺癌和胃癌也有一定疗效 本品与常用抗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4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氟尿嘧啶氟尿嘧啶 药理作用 由于 5 FU 是第一个根据一定设想而合成的抗代谢药并在临床上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抗嘧啶类药物 对消化 道癌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 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品需经过酶转化为 5 氟脱氧尿嘧啶 核苷酸而具有抗肿瘤活性 5 FU 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 DNA 的合成 此酶的作用可能 把甲酰四氢叶酸的一碳单位转移给脱氧尿嘧啶核苷 磷酸合成胸腺嘧啶核苷一酸 5 FU 对 RNA 的合成也 有一定抑制作用 5 FU 可以静脉及腔内注射 5 一氟尿嘧啶膀胱癌病人以恒定速率连续滴的本剂后发现 用药浓度最低在 10 时 而在 22 时 3 时之间用药浓度最高 在不用恒速滴的时 将流速峰值定在凌晨 4 时 则允许极大地提高剂量而毒性极低 疗效因之增强 本品必须在体内经核糖基化和磷酰化等生物转 化作用后 才具有细胞毒性 5 FU 可经不同途径生成 F dUMP 和 FUMP 前看可与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 中心共价结合 抑制此酶的活性 使脱氧核苷酸缺乏 DNA 合成障碍 此外 5 FU 的代谢物也可以伪代 谢物形式惨入到 RNA 和 DNA 中 影响细胞功能 产生细胞毒性 5 FU 是一种不典型的细胞周期特异性 药 它除了主要作用于 S 期外 对其他期的细胞亦有作用 药代动力 本品口服吸收不完全且难以予测 故注射给药 静注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 脑脊液和肿瘤组织中 如 上所述 5 FU 在体内才转化成活性核苷酸代谢产物而起作用 代谢降解可在许多组织中进行 尤其是在肝脏 5 FU 在肝 肠粘膜和其他组织内的二氢嘧啶还原酶的作用下 嘧啶环被还原为 5 氟 5 6 二氢尿嘧啶 而失活 如若因遗传而缺乏此酶 则对该药的敏感性大大增加 极少数人可因缺乏此酶而对常用剂量的 5 FU 表现出很强的药物毒性 5 FU 最终的代谢产物为 氟 丙氨酸 快速静注 5 FU 血浆浓度可达 0 1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有骨髓抑制 消化道反应 严重者可有腹泻 局部注射部位静脉炎 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反应如小脑变性 共济失调 亦有人出现皮疹 色素沉着 甲床变黑等 治疗期涂药范围有炎症 停药后炎症消退 本品可引起严重的皮肤刺激 尤其在日光下 该药还可经皮损 内注射给药用于角化棘皮病 疣和汗孔角化病 其主要副作用为注射期间有的烧感 继之有局部红斑 水 肿甚至溃疡 治疗期涂药范围有炎症 停药后炎症消退 本品可引起严重的皮肤刺激 尤其在日光下 该药还可经皮损 内注射给药用于角化棘皮病 疣和汗孔角化病 其主要副作用为注射期间有的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 避光置阴暗处保存 温度不应低于 10 亦不宜超过 35 治疗期涂药范围 有炎症 停药后炎症消退 本品可引起严重的皮肤刺激 尤其在日光下 该药还可经皮损内注射给药用于 角化棘皮病 疣和汗孔角化病 其主要副作用为注射期间有的烧感 继之有局部红斑 水肿甚至溃疡 除醛氢叶酸外 许多药物可与 5 FU 联合应用以增强细胞毒性 临床上最感兴趣的与 5 FU 联合应用的药 物有 1 MTX 通过抑制瞟呤代谢和增加细胞池 PRPP MTX 可增强 5 FU 合成代谢 增加 RNA 中 的掺人 增加字 5 FU 的活化 因此 当 MTX 用在 5 FU 前 可增加 5 FU 活性 2 干扰素 减少胸苷酸合成酶的 反跳 合成 3 醛氢叶酸 增强对胸苷合成酶的抑制 4 顺铂 增强 DNA 链断裂 继发配对减少 增强对胸苷合成酶的抑制 5 尿嘧啶 减少 RNA 掺 入 此外 抑制嘧啶早期合成步骤的药物 PALA N phosphono acetyl L aspartate 可通过抑 制门冬氨酸转氨基甲酰酶 与 5 FU 产生协同作用 但是这些联合用药没有被证明有临床价值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 1 次 0 25 0 5g 1 日或隔日 1 次 一疗程总量 5 10g 静脉滴注 1 次 0 25 0 75g 1 日 1 次或隔日 1 次 一疗程总量 5 10g 静脉滴注 1 次 0 25 0 75g 1 日 1 次或 隔日 1 次 一疗程总量 8 10g 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时可将剂量加大到每日 25 30mg kg 溶于 5 葡 萄糖液 500 1000ml 中点滴 6 8 小时 每 10 天为 1 疗程 对造血功能和营养状态良好的病人 推荐 剂量为静注每日 12mg kg 每日最大剂量为 800mg 注射 4d 后 如未发现毒性 接着改为 6mg kg 剂量 隔日 1 次 共用 4 次 间歇 4 周再开始下一疗程 并根据疗效及耐受情况调整剂量 静脉输注 每日 15 30mg kg 在 6 8h 内缓慢滴注完毕 连用 10d 为一疗程 口服 150 300mg d 分次 服用 总量 10 15g 为一疗程 外用 5 霜剂或 10 5 丙二醇溶液剂抹擦 外观检查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略溶于水 在稀酸或碱溶液中溶解 熔点 281 284C 分解 微溶于乙醇 不溶于氯仿和乙醚 1 溶液 pH 为 4 5 5 0 注射剂 pH 为 8 5 9 4 密闭避光保存 本品有刺激性 应避免与皮肤粘膜直接接触 质量判断 更多信息 药品商品名 氟脲嘧啶 适应症 5 FU 对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 乳腺癌 卵巢癌 绒毛膜上皮癌 子宫颈癌 肝癌 膀胱癌 皮肤癌 局部涂抹 外阴白斑 局部涂抹 等均有一定疗效 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乳腺癌和胃肠道肿瘤 手术辅助治疗 也用于一些非手术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 尤其是那些胃肠道 乳腺 头颈部 肝 泌尿系 统和胰腺的恶性肿瘤 以往经验表明 5 FU 对转移性乳腺癌和胃肠道肉瘤部分反应率为 10 30 5 FU 与某些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常可获较高的反应率 存活率 如合用环磷酰胺和 MTX 乳腺癌 顺铂 卵巢和头颈部癌 醛氢叶酸 结直肠癌 虽可提高 5 UF 活性 但也增加其毒性 5 FU 联合应用左 旋咪唑 免疫兴奋 副作用弱 治疗结直肠癌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提高术后存活率 5 FU 局部外敷治 疗皮肤基底细胞癌有效 对严重的难治性牛皮癣亦有效 5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环磷酰胺环磷酰胺 药理作用 药效学 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活性 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 P 450 氧化 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 它经血循环转 运到肿瘤细胞内 分解出有强大作用的磷酰胺氮芥 才与 DNA 发生烷化 形成交叉联结 影响 DNA 功 能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 对环磷酰胺的耐药实验动物模型中主要表现为 醛脱氢酶的活性增高 通过谷胱甘肽转移酶与谷胱甘肽结合 DNA 的修复增加 在临床上耐药的机制正在研究 很多学者 认为与多药耐药基因和 P 糖蛋白相关 药代动力 口服吸收良好 服药 1hr 血中药物达峰浓度 17 31 的药物以原形由粪排出 用药量的 30 以活性型 由尿排出 对肾和膀胱有一定刺激性 代谢产物丙烯醛也有刺激作用 静脉注射 6 8mg kg 体重后 血 浆半衰期约为 6 5hr 约 50 与血浆蛋白结合 本药在肝中及肝癌组织中分布较多 在 48 小时内可由 肾脏排出 50 70 大部为代谢物仅 10 为原形 环磷酰胺少量能透过血脑屏障 脑脊液中的浓 度仅为血浆的 20 体内分布广 不良反应 较氮芥轻 主要剂量限制的效应为骨髓抑制 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单次给药后最大抑制作用约发生在 1 2 周 3 4 周可完全恢复 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虽可发生 但少见而且不严重 膀胱炎是本品较特殊的 不良反应 与丙烯醛的尿中排出有关 常较为严重且有血尿 发生率可高达 40 大量饮水和使用巯乙 磺酸钠 静注 0 4 0 5g m2 可使发生率降低 症状减轻 正常剂量治疗 3 周约 20 病人出现脱发 通常为可逆性的 此外 偶见肝功能损害 皮肤色素沉着 月经不调 精子无活力 肺纤维化 心肌损害 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 注意事项 骨髓抑制 最低值 1 2 周 一般维持 7 10 天 3 5 周恢复 脱发 消化道反应 口腔炎 膀胱炎 个 别报告有肺炎 过量的抗利尿激素 ADH 分泌等 一般剂量对血小板影响不大 也很少引起贫血 此 外 环磷酰胺可杀伤精子 但为可逆性 超高剂量时 120mg kg 可引起心肌损伤及肾毒性 肝肾功 能异常时可使 CTX 毒性加强 药酶诱导剂如巴比妥类 皮质激素 别瞟呤醇及氯霉素等对本品的代谢 活性和毒性均有影响 并用时应注意 本品的代谢物对尿路有刺激 故应用时应鼓励病人多饮茶水 应避 免高热 32 以下 及日光照射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 1 次 0 2g 1 日或隔日 1 次 或 1 次 0 60 0 8g 或 500 1000mg m2 每周静脉注 射 1 次 一疗程总量 8 10g 口服 50 100mg 每日 2 3 次 一疗程总量 10 15g 外观检查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失去结晶水即液化 在室温中稳定 溶于水 但溶解度不大可溶于水 1 25 水溶液不稳定 故应在溶解后短期内使用 稍溶于乙醚和丙酮 小鼠和大鼠口服 LD50 分别 为 350 和 94mg kg 水溶液在 25 放置 24h 失活 35 1 周失活 12 在 5 放置 1 周失活 0 55 质量判断 更多信息 药品商品名 环磷酰胺 适应症 环磷酰胺抗瘤谱较广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对多 发生骨髓瘤 急性淋巴细胞病 卵巢癌 乳腺癌等也有效 6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长春瑞宾长春瑞宾 药理作用 体外试验对人肺鳞癌 N6L2 株的抑制作用比长春碱 长春地辛强 2 倍 比长春新碱强 22 倍 长春瑞宾主 要作用是与微管蛋白结合 因之使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形成障碍 NVB 为周期特异药物 作用近 似 VCR 浓度 12nM 时可阻断 G2 一 M 期 除了对有丝分裂的微管以外 对轴突微管也有亲合力 因之 可引起神经毒性 但较 VCR 要轻 静注后 本品在肺中分布较多 其含量比长春新碱高 13 8 倍 而脑 和脊髓中分布含量低 药代动力 进入血内后大部 80 与蛋白结合 96 小时后降到 50 清除呈三室模型其参数见表 19 4 通过同 位素标记的药物说明在 72 小时内尿中排出不足 12 在人和猿中 50 70 由粪中排出 3 4 周 所以肾功能异常的病人可用此药 但因主要由胆道排出所以有胆管阻塞的人应减量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较明显 主要是白细胞减少 多在 7 天内恢复 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不足 2 神经毒性主要表现 为键反射减低 约 25 及便秘 17 41 毒性比长春新碱低 个别病人可有肠麻痹 多为卵巢 病人既往作过腹腔手术或肝功能不佳且与顺铂并用的病人 2 6 的病人有指 趾 麻木 但发生率 远低于 VCR 和 VDS 出现恶心呕吐和脱发的也较少 10 注意事项 此药对静脉有刺激性 应避免漏于血管外 注药完毕后应再给 100 250ml 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避光冰 箱 4 内保存 用法用量 给药方法一般为 25 30mg m2 静脉滴注 每周 1 次 连续 4 6 次为一疗程 最近资料表明 50mg m2 静脉滴注 每 2 3 周给药一次也能为多数病人耐受 外观检查 淡黄色透明液体 可溶于 甲醇 二甲基亚砜 不溶于乙烷 熔点为 210 药品商品名 去甲长春花碱 适应症 NVB 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乳腺癌 卵巢癌 淋巴瘤等 此药治疗 NSCLC 已有较多的资 料 单药应用有效率为 14 33 与顺铂联合应用有效率为 36 52 NVB 对乳腺癌也有较好 的疗效 有效率在 35 52 之间 与阿霉素联合应用疗效有进一步提高 NVB 对卵巢癌 NHL 也都 有相当疗效 2005 9 24 7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奥沙利铂奥沙利铂 药理作用 本品属于新的铂类衍生物 是一个立体异构体 象其他铂类衍生物一样 奥沙利铂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 用于 DNA 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 从而掏 DNA 的合成及复制 奥沙利铂与 DNA 结合迅速 最多需 15 分钟 复制过程中的 DNA 合成 其后 DNA 的分离 RNA 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均被掏 某些对顺铂耐药 的细胞系 奥沙利铂治疗均有效 药代动力 以 130mg m2 的剂量连续滴注 2 小时 其血浆总铂峰值达 5 1 0 8 g ml h 模拟的曲线下面积为 189 45 g ml h 血内蛋白质与铂的结合逐步升高 于给药第五天之后稳定于 95 水平 其消除相半 衰期约为 40 小时 多数由尿排出 有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 仅有可过滤性铂的清除减少 而并不伴有毒 性的增加 顺此并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与红细胞结合的铂清除很慢 在给药后的第 22 天 红细胞结合 铂的水平为血浆峰值的 50 而此时大多数的总血浆铂已被清除 在经后的用药周期中 总的或不被离 心的血浆铂水平并无显著升 不良反应 1 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 贫血 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 2 非血液学方面的 不良反应主要是 恶心 呕吐 腹泻 3 神经系统 以末桫神经炎为主要再现 有时可有口腔周围 上 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痉挛及感觉障碍 对铂类衍生物有过敏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间慎用 注意事项 1 奥沙利铂应在具有抗癌化疗经验的医师的监督下使用 特别是与具有潜在性神经毒性的药物联合用药 时 应严密监测奥沙利铂的神经学安全性 2 应给予预防性和或治疗性的止吐用药 3 当再现血液毒 性时 应推迟下周期用药 直至恢复 4 在每一疗程治疗之前应进行血液计数和分类 在治疗开始之前 应进行神经学检查 之后应定期进行 5 患者在两个疗程之间持续存在疼痛性感觉异常或和功能障碍时 本品用量应减少 25 调整剂量后若症状仍存在或加重 应停药 6 不要与碱性药物或介质 氯化合物 碱性制剂等一起使用 也不要用含铝的静脉注射器具 用法用量 在单独或联合用药时 推荐剂量为 130mg m2 加入 250 500ml15 葡萄糖溶液中输注 2 6 个小时 没有主要毒性再现时每 3 周给药 1 次 剂量的调整应以安全性 尤其是神经学的安全性为依据 外观检查 为白色疏松块状或无定形固体 质量判断 密闭 在 25 下保存 更多信息 药品商品名 艾 恒 适应症 适用于经过氟尿嘧啶治疗失败之后的结 直肠癌转移的患者 可单独或联合氟尿嘧啶使用 2005 9 24 下午 奥铂 药品名称 通用名 注射用奥沙利铂商品名 奥铂英文名 OxaliplatinforInjection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药物类别 铂类化疗药 药理毒理 本品出现铂类化合物的一般毒性反应 出现种属特异的心脏毒性 本品未出现顺铂的肾脏毒性 亦无卡铂 的骨髓毒性 本品属于新的铂类衍生物 本品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 DNA 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 从而抑制 DNA 的合成及复制 本品与 DNA 结合迅速 最多需 15 分钟 而顺铂与 DNA 的结合分为两个 时相 其中包括一个 48 小时后的延迟相 在人体内给药一小时之后 通过测定白细胞的加合物 可显示 其存在 复制过程中的 DNA 合成 其后 DNA 的分离 RNA 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均被抑制 某些对顺铂 耐药的细胞系 本品治疗有效 药代动力学 以 130mg m2 的剂量连续滴注 2 小时 其血浆总铂达峰值 5 1 0 8mg ml h 模拟的曲线下面积为 189 45mg ml h 当输液结束时 50 的铂与红细胞结合 而另外 50 存在于血浆中 25 的血浆 铂呈游离态 另外 75 血浆铂与蛋白质结合 蛋白质结合铂逐步升高 于给药第五天后稳定于 95 的水 平 药物的清除分为两个时相 其清除相半衰期约为 40 小时 多达 50 的药物在给药 48 小时之内由尿 排出 55 的药物在 6 天之后清除 由粪便排出的药量有限 给药 11 天后仅有 5 经粪便排出 在肾功 能衰竭的病人中 仅有可过滤性铂的清除减少 而并不伴有毒性的增加 因此并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与 红细胞结合的铂清除很慢 在给药后的第 22 天 红细胞结合铂的水平为血浆峰值的 56 而此时大多 数的总血浆铂已被清除 在以后的用药周期中 总的或不被离心的血浆铂水平并无显著升高 而红细胞结 合铂出现明显的早期累积现象 适应症 用于经氟脲嘧啶治疗失败后的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 可单独或联合氟尿嘧啶使用 用法和用量 在单独或联合用药时 推荐剂量为按体表面积一次 130mg m2 加入 250 500ml5 葡萄糖溶液中输 注 2 6 小时 没有主要毒性出现时 每 3 周 21 天 给药 1 次 调整剂量以安全性 尤其是神经学的安全 性为依据 不良反应 1 造血系统 本品具有一定的血液毒性 当单独用药时 可引起下述不良反应 贫血 白细胞减少 粒 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有时可达 3 级或 4 级 当与 5 氟脲嘧啶联合应用时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血小 板减少症等血液学毒性增加 2 消化系统 单独应用本品 可引起恶心 呕吐 腹泻 这些症状有时很严重 当与 5 氟脲嘧啶联合应 用时 这些副作用显著增加 建议给予预防性和 或治疗性的止吐用药 3 神经系统 以末梢神经炎为特征的周围性感觉神经病变 有时可伴有口腔周围 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 的痉挛及感觉障碍 甚至类似于喉痉挛的临床表现而无解剖学依据 可自行恢复而无后遗症 这些症状常 因感冒而激发或加重 感觉异常可在治疗休息期减轻 但在累积剂量大于 800mg m2 6 个周期 时 有 可能导致永久性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 在治疗终止后数月之内 3 4 以上病人的神经毒性可减轻或消失 当出现可逆性的感觉异常时 并不需要调整下一次本品的给药剂量 给药剂量的调整应以所观察到的神经 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性为依据 当感觉异常在两个疗程中间持续存在 疼痛性感觉异常和 或功能障碍 开始出现时 本品给药量应减少 25 或 100mg m2 如果在调整剂量之后症状仍持续存在或加重 应停止治疗 在症状完全或部分消失之后 仍有可能全量或减量使用 应根据医师的判断做出决定 禁忌 1 对铂类衍生物有过敏者禁用 2 妊娠及哺乳期间慎用 注意事项 1 本品应在具有抗癌化疗经验的医师的监督下使用 特别是与具有潜在性神经毒性的药物联合用药时 应 严密监测其神经学安全性 2 由于本品在消化系统毒性 如恶心 呕吐 应给予预防性或治疗性的止吐用药 3 当出现血液毒性时 白细胞 2000 mm3 或血小板 50000 mm3 应推迟下一周期用药 直到恢 复 4 在每次治疗之前应进行血液学计数和分类 亦应进行神经学检查 之后应定期进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对胎儿可能有毒性 本品在孕期禁用 通过乳汁排泄的研究尚未进行 禁用于哺乳期 药物相互作用 因与氯化钠和碱性溶液 特别是 5 氟脲嘧啶 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本品不要与上述制剂混合或通过同一条 静脉同时给药 体外研究显示 在红霉素 水杨酸盐 紫杉醇和丙戊酸钠等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 本品的 蛋白结合无明显变化 在动物和人的体内研究中显示 与 5 氟脲嘧啶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药物过量 尚无解毒剂可供使用 当用药过量时 不良反应将加剧 应进行血液学监测 并针对其毒性反应对症治疗 规格与价格 50mg 瓶 610 元 瓶 贮藏 常温 避光保存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H20000686 生产企业 南京制药厂 8 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 盐酸吉西他滨盐酸吉西他滨 药理作用 本品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 主要作用于 DNA 合成期的肿瘤细胞 即 S 期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 下 可以阻止 G1 期向 S 期的进展 它对各种培养的人及鼠肿瘤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其抗癌活性与投药 的方式有关 如每天投药会导致动物死亡 而抗癌活性很少 当每 3 4d 给 1 次药 在非致死量时 对 鼠的多种肿瘤均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吉西他滨作为一种前药在细胞内是脱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的良好底物 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下列代谢物 吉西他滨一磷酸盐 dFdCMP 吉西他滨二磷酸盐 dFdCDP 和吉 西他滨三磷酸盐 dFdCTP 其中 dFdCDP 和 dFdCTP 为活性产物 dFdCDP 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从而减少了 DNA 合成和修复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量 尤其是 dCTP 低水平的 dCTP 逆转了脱氧胞苷激酶正常的负反馈抑制 导致 dFdCTP 更多的积聚 同时 dFdCDP 抑制 了 dCTP 诱导的脱氧胞苷脱氨酶对 dFdCMP 的脱氨作用 且 dFdCTP 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氨酶 从而使 更多的 dFdCMP 转化成活性代谢物 dFdCDP dFd CTP 而 dFdCTP 则与 dCTP 竞争结合进入 DNA 链 插入至 DNA 链中脱氧胞苷的位点 并允许鸟苷与其配对 吉西他滨分子就被此鸟苷 掩蔽 使其免受核 糖核酸外切酶的移除修复 然后 DNA 链合成停止 进而 DNA 断裂 细胞死亡 药代动力 本品在静注后 很快分布到体内各组织 输注时间越长 分布体积就越广 越深入 半衰期也就越长 在 短时间的输注下 本品的 t1 2 约为 32 94min 在结束输注 5min 内 本品的血浆峰浓度为 3 2 45 5ug m1 本品仅有少数与蛋白质结合 能被胞苷脱氨酶在肝脏 肾 血液和其他组织中快速 完全的代谢 只有不到 10 的原药与代谢物从尿中排泄 它的总清除率为 29 2 92 2L h m2 与 性别 年龄相关 个体差异为 52 2 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 有骨髓抑制作用 可出现贫血 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减少 胃肠道 约 2 3 的患者出现 肝脏转氨酶异常 多为轻度 非进行性损害 约 1 3 的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反应 20 的患者需要药物 治疗 肾脏 约 1 2 的患者出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 有部分病例出现不明原因的肾衰 过敏 约 25 的 患者出现皮疹 10 的患者出现瘙痒 少于 1 患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 其他 约 20 的患者有类似 于流感的表现 水肿 周围性水肿的发生率约 30 脱发 嗜睡 腹泻 口腔毒性及便秘的发生率则分别 为 13 10 8 7 和 6 注意事项 对本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 肝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 与其他抗 癌药配伍进行联合或者序贯化疗时 应考虑对骨髓抑制作用的蓄积 滴注药物时间的延长和增加用药频 率可增大药物的毒性 需密切观察 包括实验室的监测 本品可引起轻度困倦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禁止 驾驶和操纵机器 用法用量 成人使用本品推荐剂量为 1000mg m2 静脉滴注 30min 1 次 周 连续 3 周 随后休息 1 周 每 4 周重复 1 次 依据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应减少剂量 65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也能对本品很好耐受 不需 要调整剂量 外观检查 质量判断 临床评价 非小细胞肺癌的罹患率约占全部肺癌的 75 80 采用本品单一药物或合并其他药物治 疗无法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时 整体反应率为 14 58 如果单独使用本品 约 18 26 的患者 会呈现客观的疗效反应 反应期为 3 3 12 7 月 存活期中数为 6 2 12 3 月 本品并用顺铂的疗效更 好 反应率为 26 54 存活期中数为 10 4 15 4 月 某些研究治疗 1 年后仍有 35 61 的患 者存活 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疾病症状如咳嗽 吐血 肋膜积水 改善率为 22 89 药品商品名 健择 适应症 非小细胞肺癌 胰腺癌 膀胱癌 乳腺癌及其他实体肿瘤 泽菲 药物名称 盐酸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hydrochloride 商品名 泽菲 药物类别 抗代谢药 分子式成分 2 脱氧 2 2 盐酸二氟脱氧胞苷 异构体 药理毒理 本品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 主要作用于 DNA 合成期的肿瘤细胞 即 S 期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阻止 G1 期向 S 期的进展 它对各种培养的人及鼠肿瘤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其抗癌活性与抗药的方 式有关 如每天给药会导致动物死亡 而抗癌活性很少 当每 3 4d 给 1 次药 在非致死量时 对鼠的 多种肿瘤均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吉西他滨作为一种前药在细胞内是脱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的良好底物 在酶 的作用下转化成下列代谢物 吉西他滨一磷酸盐 dFdCMP 吉西他滨二磷酸盐 dFdCDP 和吉西他 滨三磷酸盐 dFdCTP 其中 dFdCDP 和 dFdCTP 为活性产物 dFdCDP 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从而 减少了 DNA 合成的修复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量 尤其是 dCTP 低水平的 dCTP 逆转了脱氧苷激酶正 常的负反馈抑制 导致 dFdCTP 更多的积聚 同时 dFdCDP 抑制了 dCTP 诱导的脱氧胞氨酶对 dFdCMP 的脱氨作用 且 dFdCTP 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酶 从而使更多的 dFdCMP 转化成活性代谢物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