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和责任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doc_第1页
用爱和责任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doc_第2页
用爱和责任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doc_第3页
用爱和责任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爱和责任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记优秀共产党员、县救助管理站站长张学慧“我们救助站只有三个人,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所扮演的角色很多,既要当父亲母亲,也要做儿子女儿,既要当老师、保姆,也要当炊事员、卫生员,甚至还要当剃头匠”这是她工作日志里的话,从中可以看得出她所从事的救助工作的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带领富顺县救助站的全体工作人员转变救助理念、拓展救助功能、完善救助手段,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近1 000名生活无着落的儿童、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提供了救助,用爱和责任为这些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蓝天。她就是富顺县救助管理站站长张学慧,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个责任心很强的爱心传播者,一个敢于探索创新的改革者,一个勇挑重担的民政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 做一个爱心传播者2006年12月,原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学慧转岗到富顺县救助管理站工作,2008年5月担任救助管理站站长,负责主持救助站全面工作。救助工作的对象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时常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很多人面对这些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混身散发着腥臭的流浪乞讨人员躲避不及,而年轻美丽的张学慧自来救助管理站的第一天起就以一个爱心传播者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但为受助对象提供生活救助,还要为受助对象提供心理救助,向他们传播爱心。流浪乞讨人员生活中常常受到岐视和白眼,加上长期处于孤独和流离失所的状体,往往表现出狂臊、胆小、多疑、不愿与人交流等性格倾向,为救助工作增添了难度。2010年8月24日,县公安局110给救助站送来了一位精神失常的老太太。工作人员多次询问老太太的情况,老太太很是抵触,根本不愿意配合。为了能够走进精神失常的老太太的内心世界,打开老人的心扉,张学慧经常一边帮老太太洗理一边拉家常:“婆婆,你到了这儿这儿就是你的家,我们不会伤害你,你老的年龄给我母亲差不多,你就当我是你女儿”连着两天,张学慧总要腾出时间陪老太太聊天,老太太的话逐渐多了起来,并告诉张学慧自己名叫袁孝凤,宜宾人,具体地址记不清了。“慧儿,我想家了,我太想回家了,你能帮我送回家吗?”一提到回家老太太就哭得像泪人儿一样。为了早圆老太太回家的心愿,张学慧一方面通过公安部门户籍网络查找,另一方面通过宜宾市救助站联系查找袁孝凤的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近半个月的查找,终于查到了老太太的确切住址是宜宾市珙县巡场镇金沙村4组,救助站马上与老人的儿子取得了联系。老太太的儿子非常感动,说他们已经寻找老太太20多天了,周边的县市都张贴了寻人启示,但一直没有消息,没想到在大家失望的时候富顺救助站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8月26日,老太太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赶到救助站接老太太,一再对张学慧和救助站表示感谢。主动救助 做一个创新的改革者 救助站的前身是收容遣送站,2003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收容遣送站随之更名为救助管理站,执行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任务。自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富顺救助站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都没能跳出救助对象上门求助、工作人员实施救助的框框,救助工作缺乏创新。 2008年张学慧担任站长以来,积极探索主动救助的路子,倡导“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应助尽救”的理念,变原来的强制性收容遣送转变为关爱性救助。县救助管理站不但主动为上门的救助对象提供食品、衣物、简单医疗、代为联系亲属、资助返乡等救助服务,及时为他们解决临时生存困难,还主动出击,对正在流浪乞讨的、尚未求助的救助对象实施主动劝助,并对“职业乞丐”、假乞丐等对象进行劝导,变“在家坐等”为“主动救助”。同时,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救助,增强救助的覆盖面和及时性,使救助管理站真正充当弱势群体的“及时雨”和“保护伞”。 克服困难 做一个挑重担的救助者由于救助站工作经费有限,救助对象又大大超出了救助站应救助的范围,加上救助站的设备不全、条件落后、环境较差,救助站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张学慧面对困难不逃避不畏缩,积极想方设法解决,争做一个敢挑重担的救助者。为了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的生活,切实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张学慧担任站长后以创新救助方式为重点,狠抓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法办法和四川省救助管理工作暂行规范的贯彻执行,积极争取上级民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努力改善救助工人人员和救助对象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2008年底,县救助管理站争取到省民政厅补助经费8万元、县财政投入23万元资金,对救助站的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卫生室、流浪人员的住宿区、洗澡间、卫生间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厨房、厕所、浴室、接待室,对院内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新购床、床上用品、餐桌、冰箱、热水器,添置了厨房卫生间的设施设备,使站容站貌焕然一新,营造了一个更加正规有序、干净整洁、高效温馨的救助服务环境。同时,还配备了一辆业务用车,基本保证了站内工作和实施救助用车。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