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院感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1页
ICU院感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2页
ICU院感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3页
ICU院感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4页
ICU院感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U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1 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广义地讲 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 医院工作人员 门急诊就诊病人 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 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 但由于就诊病人 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 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 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 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2 ICU易发生哪些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它指开始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 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 位居三位的泌尿道感染占20 8 31 7 其中有80 90 与导尿有关 发达国家占40 以上 单次导尿的感染率为1 5 导管留置4天以上者感染率高达100 女性病人的几率为男性的2倍 3 LOREMIPSUMDOLOR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ICU患者应用血管内导管以保证液体和药物的摄入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液透析等其它腔静脉内氧合诊疗措施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用途 但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便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包括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4 LOREMIPSUMDOLOR ICU易发生感染爆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5 如何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 一 患者的安置 应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 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如 戴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或手消毒 戴口罩 近距离操作 吸痰 插管等 戴防护镜 防止交叉感染 二 进入ICU应穿工作服 诊疗或护理患者时应戴外科口罩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落实手卫生措施 三 保持室内清洁安静 定时进行物表 空气等的消毒 按时通风 配备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液的监测 6 LOREMIPSUMDOLOR 四 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 呼吸管道 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 灭菌等管理 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一次 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接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倒掉 千万不可使其流向患者 冷凝水不可直接倒在室内地面 五 注意患者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 局部护理与消毒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7 LOREMIPSUMDOLOR 六 严格探视制度 限制探视人数 ICU患者病情较重 探视家属多 给ICU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挑战 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专门的谈视窗或电视探视系统 ICU医护人员应加强探视人群的医院感染知识教育 如在入院须知上说明ICU探视时间 探视须知以及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 取得探视者的理解和配合 同时为探视者提供隔离衣 口罩 帽子 鞋套 快速手消毒剂等消毒隔离设备 七 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防止患者发生菌群失调 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8 手卫生 手卫生 洗手是 指医务人员用洗手液 或肥皂 和流动水洗手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是 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是 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 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9 洗手的 五个时刻 重点 10 七步洗手法的步骤图 11 概念我们的戴上是是是是是是 清洁 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 尘埃和有机物 消毒 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灭菌 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 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 以及细菌的芽胞 12 消毒灭菌的方法 1 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我们的社大门是嫩是门面的什么 1 物理消毒法 热力消毒和灭菌法 主要包括干热 湿热方法 为医院消毒的首选的方法 干热灭菌适用于不怕高温但怕湿物品的灭菌 主要用于玻璃器皿 油剂和粉剂的灭菌 湿热灭菌医院广泛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法 可分为下排式和预真空式压力灭菌器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对细菌 病毒 真菌 芽孢和衣原体均有杀灭作用 但紫外线穿透力弱 不适应物品的灭菌 适用于病房空气 物体表面的消毒处理 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房间 照射时间一般大于 分钟 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 米处 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 人不得在室内 13 2 化学消毒法 分为醛类 卤素类 烷基化气体类 过氧化物类 酚类 醇类 季铵盐类 胍类 杂环类等消毒剂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血管系统的物品 接触受损皮肤 黏膜的物品 所需消毒水平 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 接触人体黏膜的物品 所需消毒水平 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 仅于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 所需消毒水平 低水平消毒 14 其他消毒管理的要求 1 消毒剂使用时应有标识 标明消毒剂名称 浓度 更换日期 有效期和更换人姓名 2 待消毒物品必须彻底去污清洁 擦干后放入消毒剂中消毒 以防稀释消毒剂浓度 3 酒精瓶 碘伏瓶每周更换2次 容器每周灭菌2次 在更换消毒剂时更换 清洁后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再使用 4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5 抽出的药液 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 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 各种治疗 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 感染伤口 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应就地 诊室或病室 严格隔离 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不得进入换药室 7 空气的消毒 通风换气 注射室 换药室 治疗室 急诊室 化验室等环境 采用紫外线消毒 8 坚持每日清洁 消毒制度 地面湿式清扫 15 职业暴露 概念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 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 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 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16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 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 护理 实验操作过程中 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 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 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 刀片等锐器 3 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 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 防渗透的利器盒中 以防刺伤 17 5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 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者手消毒6 在诊疗 护理 实验操作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 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防护眼镜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 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 处理污物时 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 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 以免被锐器刺伤 8 所有被血液 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18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19 医疗废物 定义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 预防 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 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0 感染性废物 LOREM 病理性废物 LOREM 损伤性废物 LOREM 药物性废物 LOREM 化学性废物 LOREM 医疗废物的分类 21 一 需特别处理的医疗废弃物 必须用黄色袋垃圾盛装 1 化验室病菌的培养基 保存液 标本与器材2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3 手术 病理废弃的组织器官4 过期 淘汰 变质的药品和血液制品5 含有细胞毒性的药物及污染的废弃医疗用具6 来自传染病区患者所有废弃物二 可一般处理的废弃物 应用黑色垃圾袋盛装1 一般废物2 家居及行政废物3 包装纸 纸手巾4 瓜皮果壳 食物残渣三 放射性废弃物 应用红色垃圾袋盛装指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物品 22 医疗废物的处理 23 医疗废物处置 1 医疗废物应按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的规定分类收集 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 医疗单位应设立专用的医疗废弃物集中存放设施 有警示标识 禁止露天堆放 一次性注射器 输液器使用毁形后装入黄色垃圾袋统一回收处理 其他医疗废物如换药后的敷料 棉球 棉签 一次性口罩 帽子等应放入黄色垃圾袋统一回收处理 医疗废物的移交应有详细记录备查 资料保存3年 2 医疗废弃物采用防渗漏 防刺透的包装物或容器收集 非锐器可采用黄色塑料袋收集 注射针头等锐器应盛放在耐刺容器中 如利器盒 也可采用小口塑料桶 如使用过的盛装消毒剂的塑料桶 盛放 并一次性使用 24 多重耐药菌 概念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 作用机制不同 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如多重耐药铜绿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等同时耐药 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25 多重耐药菌 防控措施 重点 26 一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应当严格执行医院 手卫生制度 和 手卫生实施规范 2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摘掉手套后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3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 应当洗手 无明显污染时 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7 二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 将患者隔离于单间 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檀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 深静脉留置导管 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 病房和 患者 览表 须设黄色隔离标志 并在病历夹封面粘贴黄色隔离标签 3 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 帽子 穿工作服 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 溃烂面 粘膜 血液和休液 引流液 分泌物 痰液 粪便时 须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 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 4 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 如必须转运时 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5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 严格限制探视人数 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 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6 当患者感染治愈 且连续3个标本 每次间隔 24小时 培养均为阴性时 方可解除隔离 28 三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留置尿管 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 应当避免污染 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29 四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管理 1 严格执行医院 消毒灭菌膈离制度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房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 如拖把 抹布 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设备设施表面 每天上 下午应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 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2 工作人员 诊疗物品及仪器设备应相对固定 诊疗物品及仪器设备用后应及时清洁 消毒或灭菌 送检标本应置于密闭容器内密闭运送 3 严格按照医院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要求处理患者的医疗废物 应单独收集 4 患者出院 转出或死亡后 病室及床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 30 五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和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与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规范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控制万古霉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的临床应用 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药剂科应加强对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审批手续的监管 避免滥用 31 标准预防 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 飞沫隔离 空气隔离 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32 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1 手卫生严格按照手卫生的五个时刻进行手卫生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卫生的宣教 医患同心 切断传播途径 降低医院感染 2 戴手套当接触血液 体液 排泄物 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 在两个患者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 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 33 3 正确使用口罩 防护镜和面罩和绅们的我们的 1 正确选择口罩类型 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 2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 护理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4 适时穿隔离衣 防护服 鞋套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 防护服 防护服的穿戴要注意顺序 脱去防护服的顺序尤为重要 避免污染 鞋套 应该一次性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